【备考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讲Fe及其化合物过关检测(一)(解析版)

资料详情
需要30个学币
ID:7-10016179
版本:通用版
类型: 学案
地区:全国
文件:1.5MB
日期:2021-08-16
作者:彩虹爱好者
星级:2

进入详情下载
内容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讲 Fe及其化合物过关检测(一) 学习目标 1.掌握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高考真题 1.[2021·河北]“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 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 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 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 答案C 解析: A.钢是含碳量低的铁合金,故A正确; B.钢的硬度和脆性与含碳量有关,随着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故正确; C.由题意可知,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说明生铁的熔点低于熟铁,故C错误;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用于冶炼铁,故D正确; 故选C。 2.正误判断 (1)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2Fe3++H2O2===O2↑+2H++2Fe2+(  )(2020·全国卷Ⅲ,11C) (2)室温下,Fe与浓H2SO4反应生成FeSO4(  )(2020·江苏,6D) (3)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  )(2019·江苏,6A) (4)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可除去工业废气中的Cl2(  )(2019·天津,3A) (5)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该颜色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2018·北京,9A) (6)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018·江苏,6A) (7)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FeFeCl2Fe(OH)2(  )(2017·江苏,7A) 答案 (1)× (2)× (3)× (4)√ (5)× (6)× (7)× 3.(高考选项组合题)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2016·全国卷Ⅱ,13A) B.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2016·全国卷Ⅲ,7B)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2016·全国卷Ⅰ,10C) D.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2016·上海,21C) 答案 C 解析 A项,制备Fe(OH)3胶体,应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错误;B项,铁离子与铜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说明铜的还原性比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无法证明金属性的强弱,错误;C项,在溶液中铁离子极易发生水解反应,产生难溶性的氢氧化铁,为了抑制铁离子的水解,应该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正确;D项,因I2的氧化性较弱,故与铁反应生成FeI2,错误。 4.(2020·江苏,19)实验室由炼钢污泥(简称铁泥,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制备软磁性材料α-Fe2O3。 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1)酸浸。用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浸取铁泥中的铁元素。若其他条件不变,实验中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铁元素浸出率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适当升高酸浸温度 B.适当加快搅拌速度 C.适当缩短酸浸时间 (2)还原。向“酸浸”后的滤液中加入过量铁粉,使Fe3+完全转化为Fe2+。“还原”过程中除生成Fe2+外,还会生成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检验Fe3+是否还原完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铁。将提纯后的FeSO4溶液与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反应,生成FeCO3沉淀。 ①生成Fe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以FeSO4溶液、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为原料,制备FeCO3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CO3沉淀需“洗涤完全”,Fe(OH)2开始沉淀的pH=6.5] 答案 (1)AB (2)H2 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呈红色 (3)①Fe2++HCO+NH3·H2O===FeCO3↓+NH+H2O(或Fe2++HCO+NH3===FeCO3↓+NH) ②在搅拌条件下向FeSO4溶液中缓慢加入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控制溶液pH不大于6.5;静置后过滤,所得沉淀用蒸馏水洗涤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 解析 (1)其他条件不变,实验中适当升高酸浸温度、适当加快搅拌速度都能提高铁元素浸出率,缩短酸浸时间会降低铁元素浸出率,故应选A、B项。 (2)铁泥的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加入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酸浸”,滤液中含有Fe3+、Fe2+、H+、SO等,加入过量铁粉,Fe3+、H+均与Fe发生反应,故除生成Fe2+外,还会生成H2。可利用KSCN溶液检验Fe3+是否被完全还原,实验操作为取少量清液,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呈红色,若不变色,证明Fe3+被完全还原。 (3)①FeSO4溶液与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反应,Fe2+与CO结合生成FeCO3沉淀,促进了HCO的电离,离子方程式为Fe2++HCO+NH3·H2O===FeCO3↓+NH+H2O或Fe2++HCO+NH3===FeCO3↓+NH。 ②Fe(OH)2开始沉淀的pH=6.5,且要求FeCO3沉淀需“洗涤完全”,应控制溶液的pH不大于6.5,防止产生Fe(OH)2沉淀;得到FeCO3沉淀,静置后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并通过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判断是否洗涤干净。则制备FeCO3的具体实验方案为在搅拌条件下向FeSO4溶液中缓慢加入氨水-NH4HCO3混合溶液,控制溶液pH不大于6.5;静置后过滤,所得沉淀用蒸馏水洗涤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不出现白色沉淀。 巩固练习 1.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指南针已有详细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 A.Fe3O4 B.Fe2O3 C.FeO D.CuFeS2 答案 A 2.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Fe2O3 D.纯铁(块状)是黑色金属 答案 B 解析 A项,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错误;C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为Fe3O4,错误;D项,纯铁(块状)是银白色金属,错误。 3.某同学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将铁粉加入热的浓硫酸中:探究铁的活泼性 B.将热的NaOH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C.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FeSO4溶液:制备FeSO4·6H2O晶体 D.将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Cu2+ 答案 D 解析 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铁与其反应生成Fe2(SO4)3和SO2,无法说明铁的活泼性,故A项方案不可行;将NaOH加入FeCl3溶液中,得到Fe(OH)3沉淀,无法得到Fe(OH)3胶体,故B项方案不可行;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FeSO4溶液,一方面氧气可将FeSO4氧化,另一方面会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故C项方案不可行;将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3+===Cu2++2Fe2+,该反应说明Fe3+的氧化性强于Cu2+,故D项方案可行。 4.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  )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 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为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 D.只需滴加KSCN溶液 答案 B 解析 Fe2+和Fe3+检验设计是常考的热点。设计的步骤:先加KSCN溶液,无现象,可证明溶液中不含Fe3+,再滴加氯水,若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5.在含有Fe3+、Fe2+、Al3+、NH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 A.Fe2+ B.Al3+ C.Fe3+ D.NH 答案 B 解析 亚铁离子与氧气反应变为铁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沉淀,又加盐酸,沉淀溶解,最后又变为铁离子,因此亚铁离子数目减少,故A错误;铝离子与足量氢氧根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偏铝酸根与足量盐酸反应,最后又生成铝离子,数目不发生改变,故B正确;亚铁离子被氧化成了铁离子,铁离子数目增加,故C错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铵根离子数目减少,故D错误。 6.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实验。 从分类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②③均为放热过程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答案 B 解析 实验③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体系,A项错误;实验②中的溶解主要是物理变化,实验③中的水解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两者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实验③中盐的水解是吸热过程,C项错误;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错误。 7.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改进前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湿棉花改为浸水的尿不湿,酒精灯由单头改为双头,可提供足量的水蒸气 B.用具支试管可将试管口附近冷凝的水导出,避免冷凝水与灼热铁粉接触 C.肥皂水改为吹泡泡水,收集H2效果更好,点燃效果更明显 D.悬挂的磁铁仅能吸引反应铁粉,不能吸引反应产物 答案 D 解析 铁、四氧化三铁均可被磁铁吸引,则悬挂的磁体不仅能吸引铁粉,也能吸引反应产物四氧化三铁,故D错误。 8.FeCl3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FeCl3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管g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 B.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直接用E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D、E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 D.出于简化装置的目的,F装置可拆除 答案 C 解析 导管g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保证液体顺利滴下,A错误;为得到干燥纯净的Cl2,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气体,B错误;FeCl3易潮解,而F中的浓硫酸起到干燥的作用,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D中,不能拆除,D错误。 9.将1.12g铁粉加入25mL2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 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浓度基本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C.Fe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答案 B 解析 n(Fe)==0.02mol,n(FeCl3)=2mol·L-1×0.025L=0.05mol,由反应Fe+2Fe3+===3Fe2+知,0.02mol铁粉完全反应需要0.04mol氯化铁。铁完全反应,氯化铁有剩余,Cl-浓度基本不变,A错误;氯化铁有剩余,往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显红色,B正确;0.02molFe反应生成Fe2+为0.06mol,Fe3+剩余0.01mol,其物质的量之比为6∶1,C错误;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均为氯化亚铁,Fe被氧化,氯化铁被还原,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 10.(2016·全国卷Ⅱ,28)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mL0.1mol·L-1KI溶液,加入6mL0.1mol·L-1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答案 (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2Fe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Fe2+ Fe3+ 可逆反应 (5)H2O2+2Fe2++2H+===2Fe3++2H2O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 (1)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配制的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的目的是防止Fe2+被空气氧化。(2)Cl2可将Fe2+氧化成Fe3+,自身得电子生成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3)煤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Fe2+氧化,产生干扰。(4)根据Fe2+的检验方法,向溶液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一定含有Fe2+,则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碘易溶于CCl4,在CCl4中呈紫色,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为2Fe3++2I-2Fe2++I2。(5)H2O2溶液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铁离子的溶液呈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Fe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促使H2O2分解生成O2,同时H2O2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促进了Fe3+的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正向移动,产生较多Fe(OH)3,聚集形成沉淀。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