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05 考场作文拟题、点题精准突破-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考前必备素材与押题范文.pptx 展开
(共31张PPT)
内容索引:
解题技法归纳
真题回顾练习
强化提升训练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真题回放
第一则材料说明的普遍道理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以概括为共赢;第二则材料说明的普遍道理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以概括为求同存异。
两则材料寓意非常明显,即求同存异,谋求共赢。共赢就是既符合自己的利益,又能促进与他人的共同发展。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求同存异的意思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共赢是目的,求同存异是原则和方法。
立意清楚后,要把材料的立论观点清晰表达出来,就必须学会拟题、点题。如何拟题与点题,下面通过以上2023年全国乙卷的作文考题来做具体说明:
拟题、点题三步骤
第一步:分析材料,确定立意
拟题、点题的前提条件就是分析材料,只有将材料分析透彻,才能决定拟题的观点。如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题,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合作才能共赢”的观点。
第二步:词句概括,拟定标题
明确材料立意后,开始拟定标题。好的标题都是准确鲜明且言简意赅的词句,所以这一步的关键是用精练的文句来做标题。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可以拟定下列标题:
①合作共赢谋发展,勠力同心创未来;②个体与群体齐飞,共谋发展
第三步:反复点题,铺陈渲染
点题的方法有许多种,最常见的便是重复出现法。所谓重复出现法,即用相同或相似的观点性文句,在文章不同位置重复出现,以达到点题、扣题目的。这样全面的形式上的扣题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作者可以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随时调整思路和写法,更便于紧扣作文中心,读者也更容易把握文章中心,对评卷者也能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拟题技法归纳
让标题靓起来
花好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于说理的议论文而言,标题更为重要。好的标题,言简意赅,醒目明旨,先声夺人,让人一看便知文章中心与主旨。
1.拟定标题需要掌握以下基本要求:
①紧扣材料中心事件,标题要与材料有关;
②紧扣关键词;
③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人物;
④从材料中抽取“核心立意”,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
⑤拟题时,尽量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⑥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
⑦适当地标新立异。
2.好的标题有以下特征:
准确鲜明——标题要紧扣话题,有的放矢,文题对应,能提纲挈领、准确鲜明地表达文章的核心观点。
简洁凝练——标题过长,语言不简洁,显得松散。所以标题要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忌拖沓冗长。
富有文采——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让标题靓起来,融入修辞手法,力求有文学色彩、文化韵味。
拟定标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谈议论文标题的“六字秘诀”及“回目式”拟定法。
议论文拟题的“六字秘诀”
(一)“让”字秘诀
如“让理智战胜贪欲”
“让城市更有‘温度’”
“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路”
“别让谣言污染了‘朋友圈’”
“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
(二)“是”字秘诀
如“美育是一种刚需”
“平等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平衡’是一种大智慧”
“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家风传统是干事创业之基”
(三)“用(以)”字秘诀
如:“用好作风凝聚正能量”
“用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用法治中国凝聚复兴力量”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用刚性制度托起诚信中国”
“以创新思维增活力”
(四)“把”字秘诀
如:“把文化种子播入精神土壤”
“把‘有意义’的事做出‘真效果’”
“把市民‘吐槽’转化为治霾合力”
“莫把工具当目的”
“莫把中药当成一把草”
(五)“不”字秘诀
如“巧诈不如拙诚”
“消极怠工要不得”
“暂避风头不可取”
“名节如璧不可污”
“公恩私恩不可混”
“欲如野马不可纵”
“文明底线不可亵渎”
(六)动宾式秘诀
如“养一身浩然之气”
“放开‘思维缰绳’”
“激扬时代的好声音”
“拆除心中那堵‘墙’”
“聆听中国真实的心跳”
“守护技术创新的初心”
“打开隔绝陌生人的围墙”
借用修辞手法拟标题:
如“让陪伴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比喻)、
“树起我们心中的‘英雄纪念碑’”(双关)
回目式标题拟题法:
1.正对式标题
即标题上下两句各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立意主题之中。
如“荣枯随缘,遇合尽兴”,类乎“时评”,直抒己见,从人生的“荣枯”“遇合”方面生成标题,品析时下争名逐利现象,追索智慧的根源,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发人深省。
如“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用心感动,以爱承担”“春风拂柳花自开,寒气袭人雪自埋”“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等都属于正对式标题。
2.反对式标题
即标题上下句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把主题立意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在生成反对式标题时,需尤为注意的一点是上下两句要形成反差、对比,形成一种张力。
如“仰观宇宙,俯察万物”,“仰观”“俯察”形成对比,“宇宙”“万物”形成重复,将所要表达的观点“要想感知自然,就必须亲身走进自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如“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化用禅宗的语句“不因一朝风月而昧却万古长空”,用“舍”和“得”、“一朝”与“万古”来反衬,上下联意思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张力。
如“左手粪叉,右手笔杆”“小常识,大学问”“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等标题,都是反对式标题,上下两句极具张力,具有一种反衬之美。
3.串对式标题
又叫流水对标题,上下句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表达。这种标题,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而是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恰如行云流水。串对式标题的上下两句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如“远近结合,感受自然”,有“远”有“近”,以感受自然的方式形成张力,概括文章的立意、主题,是对立意“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科技感受自然各有利弊,应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的浓缩。
如“存老实之心,开成功之门”,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存老实之心,
方可开启成功之门”的观点,上下两句形成条件关系,强调了老实对成功的重要性。
相对来说,串对式标题对仗不那么严格,因此在考场作文中运用得比较多。如以下标题都属此类:“以我之力,追我所愿”“人生无极限,奇迹会出现”“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携手同行,合作共赢”“门后花开,一路前行”。
考场作文点题技法归纳
考场作文必须点题
考场作文宜直白,不宜含蓄,必须要点题。点题不仅包括紧扣材料,契合题意,还包括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高考作文不能含蓄到让阅卷人不知所云的程度,应尽量显豁些,让阅卷人找到你的作文与题意的密切联系。而点题能使高考作文显得醒目、明朗,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从点题位置来看,点题、扣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标题点题——在文章标题处直接以观点性词句进行点题。
(2)小标题点题——在文中小标题处以观点性词句进行点题。
(3)题记扣题——在标题下面的题记中,以观点性句子进行点题。
(4)开头扣题——开门见山式,表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5)结尾扣题——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处表达出中心观点。
(6)析例扣题——在文章主体段的开头、用例、例后议论和段尾,进行不同程度的点题。
议论文常见的点题方法
点题方法 概念解读 语段实例
阐释点题法 通过阐释材料中核心要素词的内涵来挖掘深意,明确立意的方向,从而引出正论的一种开头方法。阐释点题法的基本思路是“说文解字+论点出场”,可以作概念定义、特征说明、名词诠释、划分举例等。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学会感恩》)
起兴点题法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起兴点题法,即在作文开头采取类比或者设喻等方法,先言他物,然后再逐步转入文章正题。这种方法形象入理,逻辑性强,并且富有一定的文采。 鹰隼在俯冲时不被耳旁的风声干扰,方才捕获了猎物;树苗在成长时不被乌鸦的嘲讽干扰,方才长成了参天大树。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向目标前进的路上,只有忽略杂音,方可制胜。(《坚定目标,不忘初心》)
引用点题法 在作文开篇直接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俗语谚语等,将其作为全文的中心或者借此引出论点,既可以彰显作者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色彩。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生活在世俗的喧嚣中,被杂音干扰在所难免,我们唯有如陶渊明一样,拥有无视干扰的定力,才能更好地前进。(《坚定目标,不忘初心》)
对比点题法 通过对比,表明是非曲直,进而阐明事理,鲜明有力地扣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人在前行路上主观臆断,教条主义,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有人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确定方向,终有所成。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或者问题,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出真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
据说,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布尔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20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在不停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弱而死去。
其实,这样的场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也并不罕见。孔子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在《论语》中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请给上述材料作文拟标题。(不少于3个)
专题随堂训练
【答案】(示例)
①跳出怪圈,开辟新路。
②啜饮理性之茶,不醉盲从之酒。
③打破思维的藩篱,向盲从说不。
④勿凭时风引,思之而后行。
⑤和盲从作别,与思考相伴。
⑥别让盲从成为人生的指南针。
⑦拒绝盲从,理性思考。
⑧追光少年莫跟风。
【解析】这是一则叙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由法布尔的实验引出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并由此引向对人类社会中同类现象的思考,再由《论语》中的一句话作结。命题意图应该说非常明显,即希望考生能通过这类现象明白一个道理,将对这个道理的理解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出来。考生可以用抓关键词句法思考立意,立论时从毛毛虫的习性和孔子名言中所反映的特征入手,从而可以从“拒绝盲从”“要有独立的思考力与辨识力”等方面立意,落脚点落在《论语》那句话就可以了。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与拟题:
从毛毛虫的角度:毛毛虫的“跟随者”习性使其只顾跟从前面的同伴而忽视其他路径,最终作茧自缚,陷入“死循环”中无法逃脱。得出拟题
思路: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的束缚,用全新的眼光找寻新发现。
从孔子的名言的角度:材料中孔子的名言意为“众人均厌恶的人(事),我们一定要对其加以明察;众人均喜好的人(事),我们也定要加以明察”。得出拟题思路:对于世间大流,我们不应盲目跟风,心中应有自己的准则。面对选择时拒绝盲从,不能被他人的行为迷失了自己的心性,应学会理性
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5分)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对此,你有何思考?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分析上述作文材料及要求,按下列要求完成表格内的拟题与点题练习。
专题巩固训练
文章中心
标题
开篇点题句
中间点题句
结尾点题句
【答案】(示例)
文章中心 放下既得的成功,是一种勇气。
标题 成功始于“放下”
开篇点题句 放下,并不意味着失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坚守。
中间点题句 放下,并不意味着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拎起。
结尾点题句 只有放下,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解析】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文章立意:要敢于放下。点题时,采用标题点题、开篇点题、中间点题及结尾点题法。写出意思类似的具体点题文句,反复铺陈即可。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但是,前不久,某大学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位列前10名这份榜单,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亮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1)请为上述材料作文拟两个标题。
专题随堂训练
【答案】 (示例)
①亲近经典,提升灵魂。
②别让经典湮没于“通俗时代”。
(2)写一段结尾句以卒章显志,要求:观点鲜明;富有文采;不少于80字。
【答案】 经典如一坛老酒,醇郁浓烈,馥郁逼人;经典如一首古诗,绝唱历史,弥久珍藏;经典如一支舞曲,圆润华丽,不失内涵。品读经典就如饮酒、诵诗、跳舞,领略艺术的至善至美。品读经典,犹药也,力行,可以清心明志、洁身正性。
内容索引:
解题技法归纳
真题回顾练习
强化提升训练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真题回放
第一则材料说明的普遍道理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以概括为共赢;第二则材料说明的普遍道理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以概括为求同存异。
两则材料寓意非常明显,即求同存异,谋求共赢。共赢就是既符合自己的利益,又能促进与他人的共同发展。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求同存异的意思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共赢是目的,求同存异是原则和方法。
立意清楚后,要把材料的立论观点清晰表达出来,就必须学会拟题、点题。如何拟题与点题,下面通过以上2023年全国乙卷的作文考题来做具体说明:
拟题、点题三步骤
第一步:分析材料,确定立意
拟题、点题的前提条件就是分析材料,只有将材料分析透彻,才能决定拟题的观点。如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题,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合作才能共赢”的观点。
第二步:词句概括,拟定标题
明确材料立意后,开始拟定标题。好的标题都是准确鲜明且言简意赅的词句,所以这一步的关键是用精练的文句来做标题。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题,可以拟定下列标题:
①合作共赢谋发展,勠力同心创未来;②个体与群体齐飞,共谋发展
第三步:反复点题,铺陈渲染
点题的方法有许多种,最常见的便是重复出现法。所谓重复出现法,即用相同或相似的观点性文句,在文章不同位置重复出现,以达到点题、扣题目的。这样全面的形式上的扣题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作者可以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有球场上叫暂停的效果,可以随时调整思路和写法,更便于紧扣作文中心,读者也更容易把握文章中心,对评卷者也能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拟题技法归纳
让标题靓起来
花好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于说理的议论文而言,标题更为重要。好的标题,言简意赅,醒目明旨,先声夺人,让人一看便知文章中心与主旨。
1.拟定标题需要掌握以下基本要求:
①紧扣材料中心事件,标题要与材料有关;
②紧扣关键词;
③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人物;
④从材料中抽取“核心立意”,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
⑤拟题时,尽量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⑥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
⑦适当地标新立异。
2.好的标题有以下特征:
准确鲜明——标题要紧扣话题,有的放矢,文题对应,能提纲挈领、准确鲜明地表达文章的核心观点。
简洁凝练——标题过长,语言不简洁,显得松散。所以标题要高度概括,言简意赅,忌拖沓冗长。
富有文采——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让标题靓起来,融入修辞手法,力求有文学色彩、文化韵味。
拟定标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谈议论文标题的“六字秘诀”及“回目式”拟定法。
议论文拟题的“六字秘诀”
(一)“让”字秘诀
如“让理智战胜贪欲”
“让城市更有‘温度’”
“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路”
“别让谣言污染了‘朋友圈’”
“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
(二)“是”字秘诀
如“美育是一种刚需”
“平等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平衡’是一种大智慧”
“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
“家风传统是干事创业之基”
(三)“用(以)”字秘诀
如:“用好作风凝聚正能量”
“用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用法治中国凝聚复兴力量”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用刚性制度托起诚信中国”
“以创新思维增活力”
(四)“把”字秘诀
如:“把文化种子播入精神土壤”
“把‘有意义’的事做出‘真效果’”
“把市民‘吐槽’转化为治霾合力”
“莫把工具当目的”
“莫把中药当成一把草”
(五)“不”字秘诀
如“巧诈不如拙诚”
“消极怠工要不得”
“暂避风头不可取”
“名节如璧不可污”
“公恩私恩不可混”
“欲如野马不可纵”
“文明底线不可亵渎”
(六)动宾式秘诀
如“养一身浩然之气”
“放开‘思维缰绳’”
“激扬时代的好声音”
“拆除心中那堵‘墙’”
“聆听中国真实的心跳”
“守护技术创新的初心”
“打开隔绝陌生人的围墙”
借用修辞手法拟标题:
如“让陪伴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比喻)、
“树起我们心中的‘英雄纪念碑’”(双关)
回目式标题拟题法:
1.正对式标题
即标题上下两句各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立意主题之中。
如“荣枯随缘,遇合尽兴”,类乎“时评”,直抒己见,从人生的“荣枯”“遇合”方面生成标题,品析时下争名逐利现象,追索智慧的根源,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发人深省。
如“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用心感动,以爱承担”“春风拂柳花自开,寒气袭人雪自埋”“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等都属于正对式标题。
2.反对式标题
即标题上下句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把主题立意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在生成反对式标题时,需尤为注意的一点是上下两句要形成反差、对比,形成一种张力。
如“仰观宇宙,俯察万物”,“仰观”“俯察”形成对比,“宇宙”“万物”形成重复,将所要表达的观点“要想感知自然,就必须亲身走进自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如“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化用禅宗的语句“不因一朝风月而昧却万古长空”,用“舍”和“得”、“一朝”与“万古”来反衬,上下联意思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张力。
如“左手粪叉,右手笔杆”“小常识,大学问”“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等标题,都是反对式标题,上下两句极具张力,具有一种反衬之美。
3.串对式标题
又叫流水对标题,上下句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表达。这种标题,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而是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恰如行云流水。串对式标题的上下两句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如“远近结合,感受自然”,有“远”有“近”,以感受自然的方式形成张力,概括文章的立意、主题,是对立意“直接体验自然与运用科技感受自然各有利弊,应远近相结合地感受自然”的浓缩。
如“存老实之心,开成功之门”,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存老实之心,
方可开启成功之门”的观点,上下两句形成条件关系,强调了老实对成功的重要性。
相对来说,串对式标题对仗不那么严格,因此在考场作文中运用得比较多。如以下标题都属此类:“以我之力,追我所愿”“人生无极限,奇迹会出现”“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携手同行,合作共赢”“门后花开,一路前行”。
考场作文点题技法归纳
考场作文必须点题
考场作文宜直白,不宜含蓄,必须要点题。点题不仅包括紧扣材料,契合题意,还包括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高考作文不能含蓄到让阅卷人不知所云的程度,应尽量显豁些,让阅卷人找到你的作文与题意的密切联系。而点题能使高考作文显得醒目、明朗,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从点题位置来看,点题、扣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标题点题——在文章标题处直接以观点性词句进行点题。
(2)小标题点题——在文中小标题处以观点性词句进行点题。
(3)题记扣题——在标题下面的题记中,以观点性句子进行点题。
(4)开头扣题——开门见山式,表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5)结尾扣题——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处表达出中心观点。
(6)析例扣题——在文章主体段的开头、用例、例后议论和段尾,进行不同程度的点题。
议论文常见的点题方法
点题方法 概念解读 语段实例
阐释点题法 通过阐释材料中核心要素词的内涵来挖掘深意,明确立意的方向,从而引出正论的一种开头方法。阐释点题法的基本思路是“说文解字+论点出场”,可以作概念定义、特征说明、名词诠释、划分举例等。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学会感恩》)
起兴点题法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起兴点题法,即在作文开头采取类比或者设喻等方法,先言他物,然后再逐步转入文章正题。这种方法形象入理,逻辑性强,并且富有一定的文采。 鹰隼在俯冲时不被耳旁的风声干扰,方才捕获了猎物;树苗在成长时不被乌鸦的嘲讽干扰,方才长成了参天大树。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向目标前进的路上,只有忽略杂音,方可制胜。(《坚定目标,不忘初心》)
引用点题法 在作文开篇直接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俗语谚语等,将其作为全文的中心或者借此引出论点,既可以彰显作者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色彩。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生活在世俗的喧嚣中,被杂音干扰在所难免,我们唯有如陶渊明一样,拥有无视干扰的定力,才能更好地前进。(《坚定目标,不忘初心》)
对比点题法 通过对比,表明是非曲直,进而阐明事理,鲜明有力地扣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人在前行路上主观臆断,教条主义,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有人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确定方向,终有所成。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或者问题,都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出真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6分)
据说,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布尔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20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在不停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弱而死去。
其实,这样的场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也并不罕见。孔子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在《论语》中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请给上述材料作文拟标题。(不少于3个)
专题随堂训练
【答案】(示例)
①跳出怪圈,开辟新路。
②啜饮理性之茶,不醉盲从之酒。
③打破思维的藩篱,向盲从说不。
④勿凭时风引,思之而后行。
⑤和盲从作别,与思考相伴。
⑥别让盲从成为人生的指南针。
⑦拒绝盲从,理性思考。
⑧追光少年莫跟风。
【解析】这是一则叙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由法布尔的实验引出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并由此引向对人类社会中同类现象的思考,再由《论语》中的一句话作结。命题意图应该说非常明显,即希望考生能通过这类现象明白一个道理,将对这个道理的理解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出来。考生可以用抓关键词句法思考立意,立论时从毛毛虫的习性和孔子名言中所反映的特征入手,从而可以从“拒绝盲从”“要有独立的思考力与辨识力”等方面立意,落脚点落在《论语》那句话就可以了。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与拟题:
从毛毛虫的角度:毛毛虫的“跟随者”习性使其只顾跟从前面的同伴而忽视其他路径,最终作茧自缚,陷入“死循环”中无法逃脱。得出拟题
思路: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的束缚,用全新的眼光找寻新发现。
从孔子的名言的角度:材料中孔子的名言意为“众人均厌恶的人(事),我们一定要对其加以明察;众人均喜好的人(事),我们也定要加以明察”。得出拟题思路:对于世间大流,我们不应盲目跟风,心中应有自己的准则。面对选择时拒绝盲从,不能被他人的行为迷失了自己的心性,应学会理性
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5分)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对此,你有何思考?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分析上述作文材料及要求,按下列要求完成表格内的拟题与点题练习。
专题巩固训练
文章中心
标题
开篇点题句
中间点题句
结尾点题句
【答案】(示例)
文章中心 放下既得的成功,是一种勇气。
标题 成功始于“放下”
开篇点题句 放下,并不意味着失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坚守。
中间点题句 放下,并不意味着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拎起。
结尾点题句 只有放下,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解析】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文章立意:要敢于放下。点题时,采用标题点题、开篇点题、中间点题及结尾点题法。写出意思类似的具体点题文句,反复铺陈即可。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但是,前不久,某大学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不仅如此,在这份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此外还有《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位列前10名这份榜单,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亮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1)请为上述材料作文拟两个标题。
专题随堂训练
【答案】 (示例)
①亲近经典,提升灵魂。
②别让经典湮没于“通俗时代”。
(2)写一段结尾句以卒章显志,要求:观点鲜明;富有文采;不少于80字。
【答案】 经典如一坛老酒,醇郁浓烈,馥郁逼人;经典如一首古诗,绝唱历史,弥久珍藏;经典如一支舞曲,圆润华丽,不失内涵。品读经典就如饮酒、诵诗、跳舞,领略艺术的至善至美。品读经典,犹药也,力行,可以清心明志、洁身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