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注册] (您的IP:3.142.200.226)

21在线题库最新试题

  • ID:2-19954481 13.2《宇宙的边疆》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13/13.2 *宇宙的边疆

    13.2《宇宙的边疆》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________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新的境界,没有________,我们就到处碰壁。 (2)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________,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3)父亲收起照片时说:“孩子,挑选一张妈妈的照片吧,由你自己________。” A.想象 幻想 想象 收藏 B.幻想 想象 幻想 珍藏 C.幻想 幻想 想象 收藏 D.想象 想象 幻想 珍藏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因为观测宇宙的新方法被使用,天文学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最初,① 。400多年前,伽利略最早使用望远镜进行观测。然而,可见光仅仅是电磁波谱上的一小部分,在遥远的宇宙中,并非所有的天体都会在这个特别的波段产生很强的辐射。于是,人们开始新的探索,② 。利用射电望远镜,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会产生射电波的脉冲星、类星体以及其他的一些极端天体现象,将我们对物理的一些认识推向了极限。后来,利用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和红外线观测,也带来了天文学的新进展。每一个电磁波谱的打开,③ 天文学家们期望引力波也是如此。 3.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 (guo zao)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动物游戏之谜》) (2)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 (cui can)夺目的大球状星团。(《宇宙的边疆》) (3)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 (du zhuan)某种虚伪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病毒从3月初在全球开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16时,新冠肺炎全球死亡病例达到67594例。随着病毒的____,有网友表示,现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恐怕就剩下国际空间站了。在一般人看来,国际空间站似乎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净土,是人类处于太空中的一方 。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虽然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上,人类在与天花、脊髓灰质炎、鼠疫、霍乱等疫病的交锋中,总是占据上风。但是有专家表示,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宇宙射线辐射等因素加持下,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有更多 ,宇航员“中招”的风险更大。一些在地球上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微生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任务无法正常进行。 4.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暴发??蔓延??世外桃源??可乘之机 B.暴发??漫延??化外之地??有机可乘 C.爆发??蔓延??化外之地??可乘之机 D.爆发??漫延??世外桃源??有机可乘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16时,新冠肺炎全球死亡病例达到67594例。 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16时,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达到全球67594例。 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16时,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达到67594例。 D.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16时,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全球达到67594例。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太空中可能对宇航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为它们会转变为致病微生物 B.在太空中可能就会转变为致病微生物,对宇航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C.可能就会转变为致病微生物,因而在太空中对宇航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D.可能对宇航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因为它们在太空中会转变为致病微生物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拟(nǐ)???眩晕(xuàn)???徇私(xùn)??荒芜(wú) B.血泊(bō)???尘埃(āi)?????搁置(zhì)??夙望(sù) C.纤细(qiàn)??镶嵌(qiàn)???广袤(mào)??贮存(zhù) D.战栗(chàn)??彗星(huì)????嫩芽(nèn)??宝藏(zànɡ) 8.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踝节???隶属???光采不减???闪烁不定 B.束搏???珊瑚???碧波荡漾???与世隔绝 C.碰壁???磅礴???旋涡星系???神密莫测 D.荣誉???夙望???无所用心???朝气蓬勃 9.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光速是信号传播的最大速度,当我们观看远距离外的物体时,看到的并非它现在的影像,而是之前某一时刻的。宇宙大爆炸发生在138亿年前,因此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远处来的光就是那时发出的。由于光传播的这段时间里宇宙膨胀造成的距离改变,发出这些光的地方与我们现在的距离不是138亿光年,而是大约469亿光年。这就是我们此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称之为“粒子视界”。当然,未来的观测者将能够看到来自更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光波。 我们未来可观测的范围还受到宇宙膨胀速度的影响。由于宇宙膨胀,宇宙间相距遥远的两点在相互远离,远离的速度正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这就是哈勃定律。因此只要足够远,远离的速度将超过光速。这与相对论中光速是物体或信号传播最大速度的说法并不矛盾,因为这是空间膨胀引起的,其速度是相对于遥远的物体而不是本地的物体。如果宇宙膨胀减慢,光最终还是会传过来。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宇宙膨胀在加速,这种情况下一定距离之外的光将永远无法抵达我们这里,这个界限称为“事件视界”。 通常我们把信号所能传播范围以内的时空称为“可观测宇宙”,有时就干脆简称为“宇宙”。由于上述粒子视界和事件视界的存在,可观测宇宙是有限的,但是在可观测宇宙之外时空还是可以存在的。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时空中将存在大量甚至无穷多彼此互相没有直接因果联系的部分,有些学者把这些也称为不同的宇宙。不过,在传统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中,这些时空区域都有相同的膨胀历史。因此,称它们为同一宇宙的不同部分更合适一些。 (摘编自陈学雷《宇宙是唯一的吗?》) 材料二: 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即1011×1011=1022,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有两个伴侣,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待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整个宇宙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M31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星系。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5亿年旋转一周。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但是,假如我们希望找到地球的话,就必须将方向扭转到银河系的边远地带,扭转到接近遥远的旋涡臂边缘的模糊的地方。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它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像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千米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速是信号传播的最大速度,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天体不是其现在的影像,而是很多亿年前它们的影像。 B.宇宙间某个星球所发出的光能否到达另一个星球,要看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及宇宙膨胀速度的快慢。 C.在数量庞大的星群之中,应该还有其他的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其周围伴随着行星,行星上有生命存在。 D.我们所能看到的恒星,其存在状态有很大区别,有的正处于青年或中年时期,有的则已经接近消亡。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观测的宇宙范围有限,这缘于粒子视界的存在,但在“可观测宇宙”之外,时空还是可以存在的,而且可能无限广阔。 B.地球上的岩石和金属因为反射太阳光而发出了微光,但是这些微光,在80亿光年这样的大距离之外其实很难看到。 C.“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带有解说性质,由此可推断材料二是解说词类文本。 D.本星系群大约是由20个子星系组成的,其中名为M31的星系就是我们的银河系,我们的地球就处在银河系边缘地带。 12.下列对材料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光传播的这段时间里宇宙膨胀……称之为“粒子视界’”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诠释了“粒子视界”这一基本概念。 B.“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使内容具体可信。 C.“像流水”和“像肥皂泡”都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前者突出恒星朝同一个方向移动的特点,后者突出有些恒星的脆弱。 D.“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于某些星球的密度之大有具体印象。 13.材料二的语言风格可以分为两种,请简要说明。 14.要把握科普类文本的内容,往往需要抓住基本概念,把握概念间的关系。请据此概括两则材料的说明顺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空间科学是依托航天器平台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前沿交叉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基础科学前沿催生了诸多重大发现和原创成果。进入21世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爆发之际,空间科学进入跨越式突破新时刻。 空间科学的突出特点是依托航天器为主要工作平台。到空间去研究关于地球、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突破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等母学科困于地面实验或理论模拟而难以破解的科学难题,是实现从0到1突破的主阵地之一。 首先,空间科学研究直面基础研究最前沿、最重大的方向,挑战最有重大科学意义的难题。空间科学研究成果不能规划,但研究方向可以聚焦和瞄准,一旦突破就可能是里程碑性质的。 例如引力波已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新信使、观测宇宙的新窗口。美国科学家因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16年,美国科研人员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地面直接探测到了高频引力波。一年后,LIGO团队核心成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鉴于空间探测将引力波极大拓展至中低频,甚至会以当今不可预见的方式拓展我们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认知,随之而来的科学突破令人期待。我国的“太极计划”和“天琴计划”也瞄准了这一新窗口孕育的重大科学机遇。 再者,空间科学助力科学家揭示自然奥秘,推动基础前沿研究和综合交叉探索,其每一步进展都将拓展人类对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的认知。 例如,人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生命存在问题是重大科学前沿。美国火星探测计划一直将寻找火星生命“指纹”作为首要科学目标。同样,我国“嫦娥”系列任务、“天问一号”任务等也多次入选年度重大科技进展榜单,反映了我国航天领域高新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力,这些成就能为空间科学领域理论突破和原创发现提供重要平台和关键手段。 此外,空间科学挑战极限的需求有力推动了尖端技术突破。①与应用卫星型谱化和批产特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一项空间科学任务都是非重复性的,都必须研发创新的有效载荷和原创的探测方案,不仅带动火箭、测控通信、卫星平台、载人飞船等共性通用技术的进步,而且将突破诸如极远极冷极弱空间探测急需的新兴与前沿技术。 (摘编自《瞭望》2023年3月《逐梦星辰追根问源》) 材料二: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②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表、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芫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分之一(10°,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间科学是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前沿交叉学科,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获得跨越式突破。 B.证实引力波的存在,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重大的科学机遇。 C.地球是无限永恒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因此,人类所关心的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D.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是典型的地方,但却特别稀罕而珍贵,因为其实宇宙中的大部分都是空的。 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空间科学能够突破天文学、地学等母学科难以破解的科学难题,因而是最前沿、最有科学意义的学科。 B.每一项空间科学任务都是非重复性的,由此推动尖端技术的突破,包括共性通用技术和新兴前沿技术。 C.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很有限,虽然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与自身已经有了惊人的发现,但是这些发现不值一提。 D.材料一主要介绍了空间科学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材料二侧重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具体方法。 17.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我国“夸父一号”空间科学卫星发射升空,旨在研究太阳磁场,以及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起源及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B.“好奇号”登陆火星的新闻位列美国2012年多个榜单头条,反映人们对火星是否存在生命或曾经存在生命的极大关注。 C.2019年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太空电梯、领航员空间站、月球发动机等高科技设备,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 D.2022年全面建成并运营的中国空间站,为开展大规模系统性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18.两则材料同属科普类文章,但划线句子①和②在语言表达上却有明显区别,请简要分析。 19.你将要参加学校科学社举行的“空间科学”专题研习活动,请根据材料,有逻辑地列出发言要点。 三、作文 20.《宇宙的边疆》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说明性于一体的经典科普作品。请仿照其写法,以“水”为说明对象写一段文字。 要求:(1)说明中有议论;(2)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与排比的修辞手法;(3)运用“不仅……而且……”或“不是……而是……”的句式;(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第一组词语,幻想多是虚无的很难实现的,没有客观事物为依据的;想象一般是根据客观事物的一些信息在头脑中形成的想法,(1)句说能够把我们带领到新的境界,离开它我们就会到处碰壁,应该是说想象的重要性,此句中两空都应该填入“想象”。 (2)由“检验我们的准则”可以推断,前应该是摆脱“幻想”。 第二组词语,收藏指收存、储藏;珍藏指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句语境中父亲让孩子挑选妈妈的照片,妈妈的照片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很珍贵的,要“珍藏”。 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人们用可见光进行天文观测 通过射电波得到更多的信息 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下文的“400多年前,伽利略最早使用望远镜进行观测”可以推断,此处应填某种观测方式,又根据下文“可见光仅仅是电磁波谱上的一小部分”,推断出此处应补写“人们利用可见光进行天文观测”。 第二处,根据上文“人们开始新的探索”和下文“已经发现了”“后来”,可知应补写人们进行的某种具体的“新探索”;再结合下文“利用射电望远镜”,可以判断此处应补写“利用射电望远镜得到更多信息”。 第三处,根据下文“天文学家们期望引力波也是如此”的“如此”,可以判断应补写“每一个电磁波谱”打开后产生的效应,补写出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现”大意相同的句子即可。 3. 聒噪 璀璨 杜撰 【详解】试题分析:注意不要书写错别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4.A 5.C 6.B 【解析】4.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标题,“暴发”与“爆发”都有“突然发生”的意思,但前者用于洪水、传染病等,而后者用于火山战争、重大事件等。语境说的对象是新冠病毒,故选“暴发”。 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漫延:形容像水溢出来一样的向外散开。前者使用范围广泛,后者专用于水。此处形容病毒,故用“蔓延”。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化外之地:指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不受外界影响,脱离现实社会的地方。前者强调美好,而后者强调落后。根据语境“国际空间站似乎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净土”,应选“世外桃源”。 可乘之机:可以利用的机会。有机可乘:有空子可钻。前者是名词性的,后者为动词性的。横线上的词语在句中作宾语,故选名词性的“可乘之机”。 故选A。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画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句式杂糅,改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或“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二是“新冠肺炎全球死亡病例”语序不当,改为“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这样就排除A项。B、D两项,语序不当,B项中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达到全球67594例” 和D项,中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全球达到67594例”均改为“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67594例”。 综上分析,C项修改最恰当。 故选C。 6.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本题,从句式看,前句先说“在地球上……”,接下来应说“在太空中……”,这样排除C、D项。从逻辑关系看,应是先“转变为致病微生物”,后才能“对宇航员的安全造成威胁”,以“造成威胁”收尾和后文“严重时”构成递进关系,这样排除A项。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7.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字字音的能力。 B.血泊:pō; C.纤细:xiān; D.战栗:zhàn。 故选A。 8.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光采不减”应为“光彩不减”; B.“束搏”应为“束缚”; C.“神密莫测”应为“神秘莫测”。 故选D。 9.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连贯的能力。 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从文段看,第一空后一句“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说明前文必须提到“声音”或“波”,再结合选项看,②中“它悄然逼近的声音”与文段首句连贯最紧密,所以第一空选②。 而第二空前的“因为”说明该空要解释“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的原因,所以第二空选择④。 第四空后一句“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说明前文是引力波“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的结果,结合选项,第四空只能选择③。 同时,第三空选择①。最后把选项内容代入到文段中,检查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 故选B。 10.A 11.C 12.C 13.①严谨平实,如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数据真实准确,显得很严谨;讲述科学知识时,很少修饰和描写,准确而简明,显得很平实。 ②生动形象,如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非常生动。 14.①材料一首先介绍“粒子视界”,指出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又介绍了“哈勃定律”和“事件视界”的概念,接着结合宇宙膨胀的情况,说明了什么是“可观测宇宙”,②材料二首先指出什么是星系,介绍其情况,再介绍“本星系群”,进而推出M31星系,从而引出我们自己的星系,最后对恒星进行详细的说明。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错在“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天体不是其现在的影像,而是很多亿年前它们的影像”,有些天体非常近,未必需要很多亿年才能把光传到地球上。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错在“人类观测的宇宙范围有限,这缘于粒子视界的存在”,以偏概全,原文为“由于上述粒子视界和事件视界的存在,可观测宇宙是有限的”,还有事件视界。 B.错在“地球上的岩石和金属因为反射太阳光而发出了微光”,原文为“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这里只是在用岩石和金属代指地球,并非是说地球上的岩石和金属反射太阳光。 D.错在“其中名为M31的星系就是我们的银河系”,从“M31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星系”可知,M31并非银河系。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说明方法的能力。 C.错在“朝同一个方向移动”。依据原文“漂浮在我们的四周”可知,文中“像流水一样”不是讲恒星移动的方向,而是在讲恒星分布的状态。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风格的能力。 ①严谨平实,“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即1011×1011=1022”,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数据真实准确,显得很严谨; “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讲述科学知识时,很少修饰和描写,准确而简明,显得很平实。 ②生动形象,“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运用了比喻,使星系的形象生动形象;“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为拟人修辞,非常生动,引人想象。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说明顺序的能力。 ①材料一。第一段,“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远处来的光就是那时发出的……这就是我们此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称之为‘粒子视界’”,首先介绍“粒子视界”,指出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第二段,“由于宇宙膨胀,宇宙间相距遥远的两点在相互远离,远离的速度正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这就是哈勃定律”“ 现在人们发现宇宙膨胀在加速,这种情况下一定距离之外的光将永远无法抵达我们这里,这个界限称为‘事件视界’”,介绍了“哈勃定律”和“事件视界”的概念; 第三段,“通常我们把信号所能传播范围以内的时空称为‘可观测宇宙’……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时空中将存在大量甚至无穷多彼此互相没有直接因果联系的部分,有些学者把这些也称为不同的宇宙。不过,在传统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中,这些时空区域都有相同的膨胀历史”结合宇宙膨胀的情况,说明了什么是“可观测宇宙”, ②材料二。第一段,“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首先指出什么是星系,介绍其情况; 第二段,“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即1011×1011=1022,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再介绍“本星系群”; 第三段,“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进而推出M31星系; 第四段,“M31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星系”,从而引出我们自己的星系; 第五段,“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有些恒星……有些恒星……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最后对恒星进行详细的说明。 15.C 16.D 17.C 18.①句是多重复句,严密而准确。通过“与……对比的是”“都是”表示强调的词句以及“不仅……而且……”关联词语,构筑多重语意关系,表现空间科学任务研发的重要意义。 ②句语言通俗生动。主要用比喻句,如用“汪洋”比喻成浩瀚的宇宙,充满浪漫的想象,呼唤人们积极向宇宙探索。 19.①从“是什么”的角度,指出空间科学的概念。 ②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空间科学研究的原因和意义(目的)。借助空间科学去探索宇宙,挑战最有重大科学意义的难题,助力科学家揭示自然奥秘,拓展人类对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的认知,推动尖端技术的突破。 ③从“怎么样”的角度,指出空间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怀有好奇想象、怀疑、创新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因此,人类所关心的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强加因果且过于绝对,依据材料二第二段“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可知,前后无因果关系,且把“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说成“没有意义”过于绝对。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因而……”强加因果,依据材料一第二段“……突破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等母学科困于地面实验或理论模拟而难以破解的科学难题……首先,空间科学研究直面基础研究最前沿、最重大的方向,挑战最有重大科学意义的难题”,可见,二者并非因果关系。 B.“每一项空间科学任务都是非重复性的,由此推动尖端技术的突破”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空间科学挑战极限的需求有力推动了尖端技术突破”,此处将“空间科学挑战极限的需求”改为“每一项空间科学任务都是非重复性的”。 C.“但是这些发现不值一提”过于绝对,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可见,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发现是很有意义的,并非“不值一提”。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论述看空间科学的重要性及其突出特点。 C.属于影视剧中的高科技设备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感受, 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能力。 (1)句是多重复句,语言表达严密而准确。通过“与……对比的是”“都是”“都必须是”表示强调的词句以及“不仅……而且……”关联词语,构筑多重语意关系,表现空间科学任务研发的重要意义,由此论证“空间科学挑战极限的需求有力推动了尖端技术突破”的观点。 (2)句用比喻句,本体是“浩瀚的宇宙”,喻体是“汪洋”,相似点是“无边无际”,充满浪漫的想象,呼唤人们积极向宇宙探索。这一比喻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更易使读者理解,通俗易懂。 19.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1)首先,从“是什么”的角度,指出空间科学的概念,如文中所说“空间科学是依托航天器平台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前沿交叉学科”。 (2)其次,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空间科学研究的原因和意义(目的)。由“首先,空间科学研究直面基础研究最前沿、最重大的方向,挑战最有重大科学意义的难题”“再者,空间科学助力科学家揭示自然奥秘,推动基础前沿研究和综合交叉探索,其每一步进展都将拓展人类对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的认知”“此外,空间科学挑战极限的需求有力推动了尖端技术突破”可得出:借助空间科学去探索宇宙,挑战最有重大科学意义的难题,助力科学家揭示自然奥秘,拓展人类对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的认知,推动尖端技术的突破。 (3)最后,从“怎么样”的角度,指出空间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怀有好奇想象、怀疑、创新的精神,如文中所言“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20.毋庸置疑,地球处处都是水的寓所,水是地球上顽皮的孩子。它主要存在于三个地方,即空中、地下、地表,可谓是“狡兔三窟”。它的形态有如川剧绝活“变脸”一般,时而化为气体遨游九天,时而化为水流到处闲逛,时而化为寒冰封山冻海。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水的大家族里,不到地球水量三分之一的淡水不仅是大气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在现实中,人类浪费淡水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最后一滴水是人类悔恨的泪水”,这句富含深意的名言警示我们:保护淡水,刻不容缓!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为说明类微写作,说明对象为“水”。要求仿照《宇宙的边疆》的写法,兼用议论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与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要用上“不仅……而且……”或“不是……而是……”的句式。 本题以说明为主,打比方之外,还可以可以考虑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议论的运用可以,表达对节约用水的看法,还可以提出如何节约用水。打比方的说明可以是用比喻手法描述水的不同形态,或者以比喻凸显其珍贵。排比句上可以是在描述水的三种存在状态时运用,或者表述水对人类的意义上。比如:如果没有水,我们就如同树木一般,干渴至死;如果没有水,我们就如同鱼儿一般,失去赖以生存的源泉;如果没有水,我们就如世上所有的生物一般,走向最终的毁灭。运用“不仅……而且……”或“不是……而是……”的句式,可以是在介绍水的物理属性或者重要作用时。只要整体连贯、得体,具体哪里用什么手法可依内容而定,无需过分斟酌。 介绍“水”,可以按照水的存在位置、存在形态、物理属性、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的顺序依次说明,结尾结合现实发出号召,应节约用水,保护淡水。这样行文有助于文段结构完整。

  • ID:2-19954473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13/13.1 自然选择的证明

    13.1《自然选择的证明》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看一看本能吧。某些本能虽然神奇,可是根据连续、微小、有利变异的自然选择学说,它并不比身体构造更难解释。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然在赋予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时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我曾试图用级进原理来解释蜜蜂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能力。习性常无疑对本能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在中性昆虫中所看到的那样,它们并无后代来遗留其长期连续的习性效果。根据同属内的所有物种都是从一个共同祖先而来,并且继承了很多共同的性状这一观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的边缘物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例如:为什么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鹅类,与我们英国的那些物种一样,要在其所筑的巢内糊上一层泥土?根据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这种观点,当我们发现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时,就无须大惊小怪了。 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含有转折关系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根据文段内容概括本能的特点。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自叙身世、遭遇,情真意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 B.《阿Q正传》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一个贫苦雇农阿Q的一生,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 C.《自然选择的证明》列举了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大量具体事实和现象,这些现象和事实成为作者分析原理、阐述观点的依据。 D.《一个消逝的山村》专注于描写著名的山水胜迹,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地质下陷,形成古赣江下游河谷盆地,后来断块上升的“庐山”耸峙盆地之缘,盆地变成泱泱大湖。因湖与鄱阳山相接,湖取山名, ①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冬候鸟越冬天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被誉为“候鸟的王国”。严寒,千百万只、百余类冬候鸟,从西伯利亚,从西太平洋,从北冰洋,飞越千万里,来到鄱阳湖越冬。小天鹅摇着风扇一样的翅膀;斑嘴鹈鹕在湖畔踱步,像一群乡贤,羽扇纶巾……它们在这里筑巢、孵卵,繁衍后代。三月之末,暮春的湖水变得温暖,群鱼逐草,开始孵卵。这个时节,最后一批北迁的冬候鸟和第一批落户的夏候鸟开始“换岗”。冬候鸟和夏候鸟混杂一起,云集湖面,彼此穿梭其间,游水嬉戏,一派和谐景象。 候鸟爱极了鄱阳湖的湖滩和草洲,爱极了鄱阳湖的温暖湿润气候。湖滩有广袤肥厚的淤泥和星罗棋布的洼湖。淤泥里有螺蛳、泥鳅和黄鳝等; ② 。鱼在洼湖里游得多么畅快,漾起的水波如花纹。水荡声是大地之音,似乎被万里之遥的鸟儿听到了。鸟儿仿佛听见中国的南方在召唤:鄱阳湖多么肥美啊,多么舒适啊,多么宜居啊! 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借代、排比、比拟 B.比喻、排比、拟人 C.排比、比喻、夸张 D.借代、夸张、比喻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鄱阳湖十分肥美,十分舒适,十分宜居。”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广阔无边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有着一个________名称——“海斗深渊”。这里终年无光,温度低寒,缺乏氧气,食物资源________,有着巨大的海水压力,化学环境也非常________,对普通海洋生物来说,这里是地狱一般的禁区。然而,大自然的神奇却显现在这里。事实上,在这样的“生命禁区”,研究人员仍然发现了数百种物种,狮子鱼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在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它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处于超深渊食物链的顶端,可承受每平方厘米7000牛顿的压力。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里,为适应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狮子鱼在皮肤、骨骼和细胞等方面经历了________的演变,以承受深海环境的巨大压力,面对其他挑战。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还揭示出狮子鱼适应超深渊的遗传基础,并由之解析了脊椎动物适应深海极端环境的机制。由于长期生存于黑暗的海底,超深渊狮子鱼的皮肤色素和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研究人员指出,高压环境对普通的骨骼也是致命的,所以超深渊狮子鱼中一个与骨骼钙化相关的基因——骨钙蛋白被截短了,而骨钙蛋白调控骨骼钙化和发育,这可能使得它的骨骼变得非常薄,而且具有弯曲能力,头骨变得不再完整。研究人员还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深海鱼中出现了扩张,这使得在高压和低温下,此类生物能够保证它们的细胞膜流动性。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令人心寒????匮乏????奇特????改天换地 B.令人心悸????匮乏????独特????脱胎换骨 C.令人心悸????贫乏????奇特????脱胎换骨 D.令人心寒????贫乏????独特????改天换地 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视觉丧失,而且通体透明 B.这使得它们视觉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而且看起来通体透明 C.这使得它们通体透明,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而且看起来视觉丧失 D.这使得它们看起来通体透明,而且视觉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 10.请对文段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的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的温暖和抚慰。 ②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③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各有千秋,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它们一定关系密切。 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1亿个塑料球,以期高效节水,这种塑料球能有效阻止水蒸发。 ⑤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生活的地方已经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 ⑥真实的情感最能在简朴的生活中流露出来。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1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13.给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中新网2011年11月20日电??在科学家们再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后,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可能真的要被改写,光速并不是宇宙速度的极限。 今年9月22日,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名为“OPERA”的实验装置,接收到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经测算,中微子跑过这段732千米距离所用的时间,比光还快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 这一结果给科学界带来了巨大困惑,因为这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的理论相悖。 10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优化了实验方案并开始复核中微子超光速实验,最终“新的测量方法没有改变最初的结论”。 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也表示,在中微子速度超越光速这一结论被驳倒或者被证实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 二、小阅读 14.自然科学论著的语言讲求严密准确,复杂的思路常常用长句子来表述。阅读长句子,要把握句子的基本成分或结构层次,理解句中的重要概念,进而掌握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自然选择的证明》等课文中找出一些比较“难懂”的长句子,想想,自己是怎么读懂它们的?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既然自然选择表现为竞争,它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适应与改良,而这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是如此。所以某一地区的物种,虽然一般说来是为这个地区独创的,并且特别适合于那个地区的,但却会被从其他地区迁移来的、驯化的物种所打败和排挤掉。对此,我们不必惊奇。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就我们所知,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即使是我们的眼睛也不例外。或许其中的一些构造甚至不合情理,对此你也不必惊奇。为了抵御外敌,蜜蜂舍身刺敌;大量雄蜂的产生,却仅为单纯的交配,交配结束便被它们能育的姊妹们杀死;枞树花粉惊人地浪费;蜂后对于其能育的女儿们存有本能的仇视;姬蜂在毛虫体内求食;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例子:都不足为奇。依照自然选择学说,真正奇怪的倒是没能发现更多完美无缺的例子。 …… 再看一看本能吧。某些本能虽然神奇,可是根据连续、微小、有利变异的自然选择学说,它并不比身体构造更难解释。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然在赋予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时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我曾试图用级进原理来解释蜜蜂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能力。习性无疑常对本能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在中性昆虫中所看到的那样,它们并无后代来遗传其长期连续的习性效果。根据同属内的所有物种都是从一个共同祖先而来,并且继承了很多共同的性状这一观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边缘物种虽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但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例如:为什么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鸫类,与我们英国的那些物种一样,要在其所筑的巢内糊上一层泥土?根据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这种观点,当我们发现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时,就无须大惊小怪了。 15.为什么说某一地区的物种,虽然一般说来是为这个地区独创的,并且特别适合于那个地区的,但却会被从其他地区迁移来的、驯化的物种所打败和排挤掉? 16.第一段中所列举的蜜蜂等例子,有什么作用? 17.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作者关于本能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到春天,唐朝的“高帅富”们便开始结伴骑马郊游,寻春赏花。《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载:“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鞯金鞍,并辔于花树下往来,使仆从执酒皿而随之,遇好囿时驻马而饮。” 他们赏花,并不单纯地“看”,还有曲赏、酒赏、香赏、茗赏、画赏等多种方式。曲赏是赏花咏歌,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视觉与听觉都尽情享受,相得益彰。酒赏则是饮酒观花,所谓“花下铺毡把一杯,缓饮春风酒”,一面饮醇香美酒,一面赏花尽兴。所以“面对插花,乐声响起,把酒问天,写诗赋词,其乐融融,天不醉人醉,地不醉花醉”,一度被唐人奉为赏花最高境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有插花百瓶、醉饮其间的轶事。 赏花有时令之别,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还有专门的“花历”可查。按大致的对应关系来看,“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春光初俏之时的“花盟主”有牡丹、滇茶、兰花、碧桃,“花客卿”有川鹃、梨花、木香、紫荆,“花使令”有木笔、蔷薇、谢豹、丁香、七姊妹、郁李、长春。 古人赏花不仅挑时间,还要择佳所。就赏花地点而言,不一定要去热门打卡地,也可以去乡间小路走走,乡村篱落之间桃花掩映,别有韵味。如看桃花,清代文学家李渔便给出了建议:“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可见,赏花还要看心情。 (节选自《唐朝“白富美”花式赏花欢乐多》) 材料二: 2023年舟山各地赏花时间表(部分) 景区 花卉品种 赏花时间 梅园公园、长峙岛 梅花 2月底-3月 大猫岛、马岙街道团结社区 梨花 3月 如心樱花公园、里钓岛、东港沈院 樱花 3月-4月中旬 海莲路 玉兰 3月末-4月上旬 东极岛 杏花 4月 定沈路 海棠 4月初-4月中旬 毛竹山生态桃园、桃花岛、东海大峡谷 桃花 4月中下旬 材料三: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这段话出自2023年1月18日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在江苏恒北村,一只梨的甜蜜故事经常为外人乐道。恒北早酥梨是恒北村的特色农产品,村子通过文旅融合,用梨入菜做饮料,把梨子加工成系列文创产品,提升恒北早酥梨品牌的附加值。在恒北,不仅有香甜的早酥梨,聪明勤劳的恒北人更把目光瞄准了梨产业、梨文化,围绕“梨园风光、生态宜居、乡村旅游”精准定位,从早春举办梨花节到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以早酥梨品牌为主要产业支撑的一系列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星星乐园、原乡温泉、农家采摘、恒北文创街等一批文旅项目让恒北文旅产业风生水起。 恒北村坚持做足梨文章,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目前已有45个系列175个梨文创商标。在恒北,春天可以徜徉梨花的海洋,夏天可以在绿色中避暑,秋天能够品尝丰硕的果实,冬天还可以住农家乐、泡温泉,四季都有不同的梨园美景。通过一颗梨,恒北村打造梨产业、梨品牌,绘就民富村强的美丽画卷。 “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指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做好土特产文章”“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总书记的指示为乡村发展、农民致富指明道路。产业始终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抓手,做优做大特色农产品品牌,让风景和乡土文化成为乡村旅游金字招牌,走品牌致富的路子,对于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具有重要意义。 (节选自《品牌农业参考》) 材料四: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自然选择。美对于人们的感官来说并不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只要见到过某些毒蛇,某些鱼类,或一些丑得像扭歪的人脸那样的蝙蝠,他就会承认这一点。性选择给了雄性以最鲜艳的色泽、优美的体态和其他华丽的装饰。有时在许多鸟类、蝴蝶和别的动物中,雌雄两性都是如此。拿鸟类来说,性选择使雄鸟的鸣叫声不仅取悦了雌鸟,同时也给人类以一种莫大的享受。花和果实由于有绿叶相衬,其色彩更为艳丽、醒目,更易被昆虫发现、光顾并传粉,而种子也会被鸟类散布开去。至于某些颜色、声音和形态何以能给人及动物以愉悦呢?即最简单的美感,最初是如何获得的呢?这是很难搞清楚的,就如同某种气味和味道,最初是怎样使人感觉舒适一样。 既然自然选择表现为竞争,它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适应与改良,而这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是如此。所以某一地区的物种,虽然一般说来是为这个地区独创的,并且特别适合于那个地区的,但却会被从其他地区迁移来的、驯化的物种所打败和排挤掉。对此,我们不必惊奇。 (节选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欧阳修“插花百瓶,醉饮其间”的故事中可见,赏花的最高境界是饮酒赏花,其他曲赏、香赏、茗赏、画赏都不如酒赏。 B.舟山可赏之花品种繁多,赏花点既有专题公园,又有社区路边,“海上花园城市”名副其实,花卉风景已经成为舟山的旅游金字招牌。 C.恒北村通过挖掘“梨的故事”,走品牌化发展道路,使“观梨花”拓展为四季可游的“梨产业”,实现了民富村强。 D.自然选择让自然界处处充满美。人们更喜欢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某些颜色、声音和形态,因而美对于人们的感官来说无处不在。 1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提到了赏花,无论古今,赏花不仅要有花,更要有与之匹配的特色活动,如此才可称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B.《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而恒北村的特色风貌正是其振兴的重要因素。 C.宋代邵雍说:“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可见当时赏花已经在各阶层普及,洛阳人尤爱牡丹。 D.近年来,“一枝黄花”“巴西龟”等外来物种入侵事件屡有发生,由此而带来的竞争可以使该地区的生物得到适应与改良。 20.下列诗句,不适合验证材料一“赏花有时令之别,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这句话的一项是(???) A.等间应被西风笑,寂寞黄花未有诗。(王迈)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C.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21.材料一说“人们不仅品鉴花的姿色气味,还吟咏花的寓意内涵”,这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群芳夜宴占花名游戏中就有体现。参与游戏的部分人物和其掣出的花签如下图所示,请任选两个人物,写出她们掣出的花名,并简要说明理由。 人物:宝钗、探春、湘云、黛玉 花名:牡丹、芙蓉、杏花、海棠花 22.舟山环境优美,堪称海上花园城市,如果想着力发展赏花经济,上述材料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边缘物种虽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但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 2.习性无疑常对本能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在中性昆虫中所看到的那样,它们并无后代来遗传其长期连续的习性效果。 3.①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②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的边缘物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③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分析划线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的边缘物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找出形成转折的两部分内容。 “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和“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形成转折关系,可用“虽然……但是”衔接,稍微调整一下词语; 句子可表达为: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边缘物种虽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但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习性常无疑……”应改为“习性无疑常”; 不合逻辑,“性无疑常对本能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它并不是不可或缺的”之间并非因果关系,而是转折关系,“因为”改为“但”; 搭配不当,“遗留”“习性”不能搭配,将“遗留”改为“遗传”。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然在赋予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时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可知,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 由“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的边缘物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可知,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的边缘物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 由“根据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这种观点,当我们发现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时,就无须大惊小怪了”可知,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专注于描写著名的山水胜迹”错。《一个消逝的山村》描写对象并非“著名的山水胜迹”,而是平凡的自然风物。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故选D。 5.B 6.原句为感叹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画波浪线的句子前有“召唤”和冒号,原句更能体现“召唤”的意味,与原文联系更紧密。 7.①遂名鄱阳湖??②洼湖里有鱼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语段中“从西伯利亚,从西太平洋,从北冰洋……”是排比,“小天鹅摇着风扇一样的翅膀”“漾起的水波如花纹”等是比喻,“最后一批北迁的冬候鸟和第一批落户的夏候鸟开始‘换岗’”是拟人。语段中没有使用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分析原句与改写后的句子之间的区别,从句式等角度分析原句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如原句为感叹句,而改写后的句子是陈述句,感叹句情感表达更为强烈,更能表现对鄱阳湖的赞叹; 同时还可以联系画线句前的内容,从与前文联系等角度来思考分析。“鸟儿仿佛听见中国的南方在召唤”,既然是“召唤”,自然要引发被召唤对象强烈的向往之情,情感要更强烈,故用感叹句更为准确。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横线前“因湖与鄱阳山相接,湖取山名”和横线后“鄱阳湖……”,可推知此处应填写“遂名鄱阳湖”之类的句子。 第②处,根据横线前“湖滩有广袤肥厚的淤泥和星罗棋布的洼湖。淤泥里有……”和横线后“鱼在洼湖里游得多么畅快”,可推知此处应填写“洼湖里有鱼”之类的句子。 8.B 9.D 10.“生命禁区”展现生命奇迹,狮子鱼为适应超深渊环境在皮肤、骨骼和细胞等方面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演变。 【分析】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令人心悸:让人感到心里害怕。令人心寒:让人感到失望而又痛心。这里形容的是“海斗深渊”,应用“令人心悸”。 第二空,匮乏:(物资)缺乏;贫乏。贫乏:贫穷;缺少,不丰富。这里说的是食物资源,应用“匮乏”。 第三空,独特:独有的,特别的。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这里说的是“海斗深渊”对普通海洋生物来说,是生命禁区,应用“独特”。 第四空,脱胎换骨: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指修道者得道,就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为仙骨。现在用来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改天换地:指从根本上改造大自然,也比喻巨大变革。这里修饰“演变”,应用“脱胎换骨”。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衔接的能力。 根据括号前的内容可知,应先说皮肤,再说视觉,排除A、B两项;“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是对“视觉丧失”的补充说明,故应放在“视觉丧失”后面,排除C项。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作答本题时,首先要阅读文段,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如“生命禁区”“研究人员仍然发现了数百种物种,狮子鱼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为适应超深渊……狮子鱼在皮肤、骨骼和细胞等方面……演变”等,然后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字数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进行压缩概括即可。 注意字数的限制。 1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此处只是捐款捐物,还谈不上“毁家”,词义过大,不合语境。 ②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此处指人类关心的问题在宏观看来很渺小,使用正确。 ③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此处根据后文“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它们一定关系密切”可知,并不是强调它们各有特色,而是有相通之处,应该用“异曲同工”。 ④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此处是洛杉矶市采用了特别的方法,应该用“独辟蹊径”。 ⑤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此处用在车辆很多的语境中,使用正确。 ⑥锦衣玉食:华美的衣服,珍贵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此处用来与“箪食豆羹”的简朴生活对比,使用正确。 故选B。 1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连贯的能力。 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从文段看,第一空后一句“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说明前文必须提到“声音”或“波”,再结合选项看,②中“它悄然逼近的声音”与文段首句连贯最紧密,所以第一空选②。 而第二空前的“因为”说明该空要解释“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的原因,所以第二空选择④。 第四空后一句“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说明前文是引力波“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的结果,结合选项,第四空只能选择③。 同时,第三空选择①。最后把选项内容代入到文段中,检查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 故选B。 13.科学家再次证明中微子速度超越光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拟写新闻标题,要能简要概括新闻内容,同时能吸引读者兴趣。 先看导语,“在科学家们再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后”,可以提炼出主要事件,“科学家再次实验证明”。 这段导语只提到“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可能真的要被改写,光速并不是宇宙速度的极限”,并未触及比光速更快的是什么,故要继续筛选,第二段“中微子跑过这段732千米距离所用的时间,比光还快了60纳秒”可看出,比光速更快的是“中微子的速度”。 加上第四段“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优化了实验方案并开始复核中微子超光速实验”可以看出,科学家们进行了两次实验,故可概括为是“科学家再次实验证明中微子速度超光速”。 根据字数要求,删减不太重要的字词即可。 14.《自然选择的证明》中比较“难懂”的长句理解示例: (1)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为因果关系,前面四个分句共同构成最后一个分句的原因;第二层为目的关系,前三个分句共同构成第四个分句的条件;第三层以“而且”为标志,显示为递进关系。这个多重复句的核心句是最后一句。 (2)虽然两个地区具有适于同一物种生活的相同的自然条件,|但如果两个地区长期隔离的话,||它们之间的生物存在极大的差异,人们也就不必为怪了,|||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一切关系中最重要的。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为转折关系,第二层为假设关系,第三层为因果关系。这个多重复句的核心意思是说如果两个地区长期隔离,它们之间的生物会存在极大的差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句子含义,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的能力。 阅读长句,第一步是学会拆分句子,把握句子的基本成分或结构层次。自然科学论著一般是为了解释说明某一科学现象,所以大多采用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语法结构。 比如,“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一句中,根据关联词“由于”可知,“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描述的是第一重原因,根据关联词“而且”可知,“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描述的是第二重原因;这其中再次根据关联词“以”可知,此处还有目的关系,前三个分句共同构成第四个分句的条件。而最后一分句中根据关联词“所以”可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描述的是结果。所以,这句话是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体现了逻辑推理的关系,“由于”表述推理的前提,“所以”表述推理的结论;而前提又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由此拆分后,可以得知,这个多重复句的核心句是最后一句。所以在拆分完成后可以筛选出其中最重要的分句。然后根据这个关键句,归纳出句子的主要意思。其他语句也按照拆分-筛选-归纳这个思路,加以理解分析即可。 15.①竞争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可以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适应与改良。②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有很多生物存在缺陷。 16.自然界中的一切设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符合自然选择学说。 17.作者认为本能是动物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自然选择表现为竞争,它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适应与改良,而这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是如此”可知,竞争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可以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适应与改良。 结合“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就我们所知,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即使是我们的眼睛也不例外。或许其中的一些构造甚至不合情理,对此你也不必惊奇”可知,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有很多生物存在缺陷。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 前面提到“自然界的一切设计,就我们所知,并不是绝对完美无缺的文中”,然后举蜜蜂的例子, “交配结束便被它们能育的姊妹们杀死”“蜂后对于其能育的女儿们存有本能的仇视”等内容都表现出“不合情理”之处,结尾提到“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例子:都不足为奇。依照自然选择学说,真正奇怪的倒是没能发现更多完美无缺的例子”。故其作用为表明“自然界中的一切设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符合自然选择学说”。 1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结合文中关键句“自然在赋予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时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同属内的所有物种都是从一个共同祖先而来,并且继承了很多共同的性状”“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可知,作者认为本能是动物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 18.C 19.D 20.B 21.①宝钗——牡丹。牡丹花朵肥大,花色艳丽,薛宝钗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是皇商之家,雍容华贵;牡丹代表富贵吉祥,这和宝钗的追求是一致的。 ②探春——杏花。“日边红杏倚云栽”,“日”象征的是帝王和王室之家,说明她未来的婚姻是和王室有关的。 ③史湘云——海棠花。史湘云性格豪爽,在一众循规蹈矩的千金小姐中显得格外洒脱。小说中,史湘云有写海棠诗(63回),海棠又称“睡美人”,而史湘云62回有“醉卧芍药”的情节。 ④黛玉——芙蓉。芙蓉,又名荷花,象征着清纯、美丽、高洁。林黛玉就像一朵出水芙蓉,容貌清新自然、不事雕饰,品性透明率真、高尚纯洁。“风露清愁”,生动地刻画出林黛玉愁肠百结,愁绪万千,对着清风叹息,对着露珠流泪的形象。 22.①让赏花经济带有文化气息。 ②结合本地花卉资源开展赏花活动。 ③以赏花带动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充分挖掘,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④依据自身历史和自然条件,开展相关的地域民族文化活动,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活动。 ⑤改良花卉品种,使之更多样化更适应地区环境。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赏花的最高境界是饮酒赏花,其他曲赏、香赏、茗赏、画赏都不如酒赏”错误。混淆文意,原文“‘面对插花,乐声响起,把酒问天,写诗赋词,其乐融融,天不醉人醉,地不醉花醉’,一度被唐人奉为赏花最高境界”,可见饮酒与赏乐、吟诗等并行才是唐人认为的赏花最高境界。 B.“花卉风景已经成为舟山的旅游金字招牌”错误。从材料的图表来看,材料只是梳理了舟山各地赏花时间表,只能说花卉风景在舟山分布很广,“已经成为舟山的旅游金字招牌”等信息无中生有。 D.“自然选择让自然界处处充满美……美对于人们的感官来说无处不在”错误。以偏概全,从原文“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自然选择。美对于人们的感官来说并不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只要见到过某些毒蛇,某些鱼类,或一些丑得像扭歪的人脸那样的蝙蝠,他就会承认这一点”来看,选项略去限制词“一定程度上”,“美对于人们的感官来说并不是无处不在的”,且强加因果。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由此而带来的竞争可以使该地区的生物得到适应与改良”错误。原文竞争带来的适应与改良“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是如此”。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B.“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花,此句描写雪,故不适合验证材料一“赏花有时令之别,不同月份看不同的花”这句话。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 宝钗掣出的花名是牡丹: 周敦颐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花是人间富贵花,艳冠群芳。薛宝钗生于四大家族中以有钱多著称的薛家。属于大富之家的小姐。她的身份与牡丹的富丽堂皇非常匹配。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薛宝钗生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十分“鲜艳妩媚”。宝玉向袭人,麝月,晴雯笑道:“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看来,在薛宝琴到来之前,薛宝钗是公认的绝色!牡丹花艳冠群芳,薛宝钗也是艳冠群芳的女子。牡丹代表富贵吉祥,这和宝钗的追求是一致的。 探春掣出的花名是杏花: 杏花签寓意“侥幸”,结局幸运。杏花签影射贾探春必得贵婿,暗示探春远嫁为王妃之事。贾探春的杏花被誉为“瑶池仙品”,就像王母的蟠桃一样。重点不在仙品,而在瑶池。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王母娘娘”为玉皇大帝妻子,“瑶池”二字,突出贾探春最后为王妃的事实。“日边红杏倚云栽”,“日”象征的是帝王和王室之家,说明她未来的婚姻是和王室有关的。 ③史湘云掣出的花名是海棠花。 史湘云性格豪爽,在一众循规蹈矩的千金小姐中显得格外洒脱。在书中第六十二回,史湘云睡在花丛中,有“海棠春睡”的意思。在第六十三回中,湘云抽到的又是一根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海棠花素有“花中神仙”的美称,寓意与湘云睡卧花丛中很匹配。 黛玉掣出的花名是芙蓉。 芙蓉花的美是晶莹剔透,淡淡清愁的。出水芙蓉,不像牡丹般美得妖艳,也不是小清新般,宜家宜室的美。它外柔内刚,气质脱俗,象征着清纯、美丽、高洁。林黛玉就像一朵出水芙蓉,容貌清新自然、不事雕饰,品性透明率真、高尚纯洁。“风露清愁”,喻林黛玉象风一样傲然,象风一样自由,随心而生,随心而动。又如露一般有淡淡的伤感和忧愁。 22.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他们赏花,并不单纯地‘看‘,还有曲赏、酒赏、香赏、茗赏、画赏等多种方式”可知,让赏花经济带有文化气息。 由“就赏花地点而言,不一定要去热门打卡地,也可以去乡间小路走走,乡村篱落之间桃花掩映,别有韵味”可知,结合本地花卉资源开展赏花活动。 由“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可知,以赏花带动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充分挖掘,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由“在江苏恒北村,一只梨的甜蜜故事经常为外人乐道。恒北早酥梨是恒北村的特色农产品,村子通过文旅融合,用梨入菜做饮料,把梨子加工成系列文创产品,提升恒北早酥梨品牌的附加值”可知,依据自身历史和自然条件,开展相关的地域民族文化活动,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活动。 由“既然自然选择表现为竞争,它使各个地区的生物都得到适应与改良,而这仅对同时同地生物的关系而言是如此。所以某一地区的物种,虽然一般说来是为这个地区独创的,并且特别适合于那个地区的,但却会被从其他地区迁移来的、驯化的物种所打败和排挤掉”可知,改良花卉品种,使之更多样化更适应地区环境。

  • ID:2-19954467 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12 *石钟山记

    12《石钟山记》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① 。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观点。他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② ,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变法失败,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翻身了,可他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③ ,不曾飞黄腾达。又过了数年,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又被贬官。司马光执政时宋哲宗的年号是“元祐”,这一时期反对变法的一派官员被称为“元祐党人”,并被打入“另册”,苏轼的名字自然也在册中。此后苏轼被一贬再贬,直到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状物。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赤壁赋》中寥寥数笔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__________,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仍如__________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在云间穿梭。 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特点。在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虽__________,潇洒飘逸,但难消人生多舛的伤感与无奈。物我合一,景情交融,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假托游山之行,得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__________,让世人领悟到治学态度的谨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时不我待????????身临其境????放荡不羁????金科玉律 B.时过境迁????????设身处地????放荡不羁????金科玉律 C.时不我待????????设身处地????放浪形骸????至理名言 D.时过境迁????????身临其境????放浪形骸????至理名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 B.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机会。 C.数不胜数的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对象。 D.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华卓越的文人加上秀丽的景象 B.秀丽的景象加上才华卓越的文人 C.文人们十分珍惜这些景象 D.秀丽的景象受到文人们的钟爱 二、名篇名句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光往往能牵动人的情思,《春江花月夜》中用“ , 。”两句精细地写出思妇想摆脱睹月思人困境而不得的惆怅和迷惘。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指出的与之相反的错误做法是“ , ”。 (3)李白在《览镜书怀》中写道:“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这类揽镜生发感慨的古代诗句还有很多,如“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亚运期间,钱江两岸动静合宜,让人流连。在柳永的《望海潮》中,“ ”写出了树木环绕江堤的静态美;“ ”则写出了江水澎湃的动态美。 (2)《石钟山记》中,苏轼泛舟绝壁下,见到侧立千尺的大石,用比喻的手法刻画石头怪异形状,渲染恐怖气氛的句子是“ , ”。 (3)“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有时用于抒情,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有时用于说理,如“ , ”。 三、小阅读 7.《石钟山记》中作者有三次笑,他在笑什么?找出并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宋·苏轼《石钟山记》)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由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9.下列对文章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指到……去,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中“适”的意义不同。 B.乘,指乘坐,与“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登泰山记》)中“乘”意义不同。 C.绝,指断绝,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中“绝”的意思用法相同。 D.乃,指竟然,与“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师说》)中“乃”字的意思用法相同。 10.下列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向是(  ) A.本文一开篇就提出自己对郦道元以及李渤的说法的怀疑,作者对古代两位名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并不轻信。 B.接下来作者才进入记游的部分,也记叙了寺人敲石的行为,听起来似乎已验证了李渤言之有据,但作者仍然存疑。 C.绝壁下的大石奇崛,栖鹄与鹳鹤的叫声恐怖,这情形让作者感到害怕而准备返回时,他却在此时听到巨大的水声。 D.在详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命名来由的过程后,作者表达了对李渤这种不经充分地实地验证而臆断的思维方式的批评。 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材料一: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石钟山记》) 材料二: 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余丈。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老人与寺僧宏鋐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荆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一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皆屏列于左右,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返而登岸,径造钟石之下,俯而观之,石皆罅穴,水落风息,不能钟鸣。 九江复回,与进士梅君愈及老人乘舟至其处,风怒浪急,舟不能舣。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吰如洪钟然,余石无此声。郦元之纪,苏公之辨,良足以破千古之疑矣。次日,诣南钟山,山下亦有观音阁,临大江。左右石壁如北钟山,其景则不如,右石中缺十余丈。老人寺僧曰,此南钟石也。苏公有记刻其上。正统十四年已巳,石裂而仆于水,形迹尚新。详察南北诸石,下俱穴窍,风水搏之,皆能有声,何独此石以钟名?盖诸石负土而侧立,下虚而背实,故其音浊,惟此石突然特立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李渤乃欲以斧斤考击而辨其清浊,则疏矣。然疑苏公当时所游乃港口,稍南之景,方有石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者。杨次山所谓“真山从作假山看”者,正此谓也。且遇恐即回,南北钟山恐未到也,故其景不见称于文。 (节选自章潢《游石钟山记》)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 B.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 C.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 D.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 1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又叫“编钟”,多为青铜制,古代汉族传统的打击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 B.无射,六律之一。阴阳各六律合称“十二律”,后人把它与十二天干相对应,表示月份。 C.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D.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游记,全文详述了出游之缘由、见闻和感想,其结构独特、行文曲折、修饰巧妙、语言灵活。 B.苏轼与长子深夜乘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如猛兽奇鬼,栖鹘闻人声惊飞,鹳鹤若老人咳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的阴森恐怖。 C.在游南北石钟山时,章潢发现南钟山和北钟山都有观音阁,并且南北石钟山左右石壁、临江景色都一样美,且风水搏之,皆能有声。 D.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缘由,章潢与苏轼都反对李渤用敲打石头辨别其声音的清澈或混浊,但都认同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声如洪钟的记载。 1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2)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吰如洪钟然,余石无此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役规曰:“智伯好利而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彷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青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乃走晋阳。 其后,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韩、魏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吾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无故A索地B诸C大夫D必惧E吾F与之地G智伯H必骄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文中指对着,与《石钟山记》中“与向之噌吰者相应”的“向”意思不同。 B.相,文中兼指双方,与《孔雀东南飞》中“相见常日稀”的“相”意思相同。 C.期,文中指约定,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意思不同。 D.中,文中指不偏不倚,与《过秦论》中“才能不及中人”的“中”意思相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从韩康子那里得到割地后,又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同样得到魏桓子的应允,最后又向赵襄子索地,却遭到拒绝。 B.智伯军队为救水乱作一团,韩、魏两军乘机从正面杀来,赵襄子率兵与两军合击,大败智伯,杀死智伯之后又诛灭其族人。 C.世间常有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事情发生,司马光认为,这是世人不能明确地分辨才与德,而笼统地称之为贤明造成的。 D.智伯亡国破家的故事引发司马光思考,他从德与才两者的关系出发,指出人可以分为圣人、君子、愚人、小人四种类型。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 (2)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20.请根据材料概括智伯亡国破家的原因。 五、文言小题 21.下列对《石钟山记》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与《陈情表》中“而刘夙婴疾病”都是被动句。 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文: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其中“鸣”是使动用法。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舟”名词作状语,乘船;“事不目见耳闻”中“耳”名词作状语,用耳朵;“而臆断其有无”中“臆”是名词作动词,臆想。 D.“自以为得其实”中“其实”解释为“它命名的真相”,“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中“水师”解释为“船工”。 2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臆断其有无????????????????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 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大概 C.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绝:陡峭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考证 2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临,靠近;鼓,鼓动。 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 扣,敲击;聆,听。 C.汝识之乎 识,知道。 D.大石侧立千尺 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 参考答案: 1. ①但仕途多舛 ②因此不被变法派赏识 ③于是他又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第①空后面的内容可知,①空应主要讲苏轼的仕途,且和前面的“春风得意”形成对比,即“但仕途多舛”; 第②空,根据前面“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及后面的“被贬到外地做官”可知,②空填写的内容应该是说他不被变法派赏识,即“因此不被变法派赏识”; 第③空,根据前面的他又不赞同司马光派及后面的“不曾飞黄腾达”可知,③空填写的内容应该是说他也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即“于是他又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 2.D 3.D 4.A 【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时不我待:时间不等人,指要抓紧时间。本文中指时间的推移,故填“时过境迁”。 第二空: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通过文中“如”字可知此句意思是“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故填“身临其境”。 第三空: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放荡不羁:形容行为放纵随便,不受约束。从前句“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月之中”可知这里指“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故填“放浪形骸”。 第四空: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本题中“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不是“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故填“至理名言”。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序不当,“绝好”作定语,修饰“写作对象”,“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应改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这”承前指代“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不如承前省略主语更连贯。 只有D项修改正确。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所填句子是引领下文,通过下文内容可知先写文人,再写景色,故排除BD两项; C.语言平淡无神,不符合本文特色,故排除C项; A.具有承前启后的关联作用,且语言凝练有力,符合文本内容。 故选A。 5.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捣”“砧”“臆”“鬓”“斑”。 6.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如猛兽奇鬼 森然欲搏人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有:堤、搏、锁。 7.①“余固笑而不信也”。这里的“笑”是作者对李渤说法的“尤疑”的笑,正因为作者不相信李渤的说法,所以他对寺僧的做法、对小童的举动都感到好笑。 ②“固笑谓迈曰”。这里的“笑”是作者会心的笑、得意的笑。苏轼夜“乘小舟,至绝壁下”亲身探访、考察,了解了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由来,为自己的收获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③“而笑李渤之陋也”。这里的“笑”是对李渤浅陋的说法和做法的嘲笑。李渤曾实地考察过,但他的考察是肤浅的、机械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1)由上文“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可知,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对此种验证方法仍是不相信,所以此处的笑是不相信的笑,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这里的“笑”是作者对李渤说法的“尤疑”的笑,正因为作者不相信李渤的说法,所以他对寺僧的做法、对小童的举动都感到好笑。 (2)由上文“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可知,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以钟名山命名的缘由,此处是释疑后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为自己的收获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3)“叹郦元之简”是肯定郦道元的观点,而又叹其太简略。“笑李渤之陋”是否定李渤的观点,并讥笑其浅陋。这就表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这里的“笑”是对李渤浅陋的说法和做法的嘲笑。李渤曾实地考察过,但他的考察是肤浅的、机械的。 8.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9.C 10.D 11.(1)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2)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 “舟回至两山间”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故在“间”后面断开。 “将入港口”是状语加动宾结构,故在“口”后断开。 “有大石当中流”是主谓宾结构,故在“流”处断开。 故可断为: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9.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到……去/享受。句意: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B.正确。乘坐/冒着。句意: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 C.错误。断绝/横渡。句意: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D.正确。句意: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李渤这种不经充分地实地验证而臆断”错误,由原文“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可知,苏轼批判李渤的是考察验证的浅陋。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虽”,即使;“鸣”,使……发出声音;“况”,何况。 (2)“所见闻”,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殆”,大概;“而”,但是。 参考翻译: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宋·苏轼《石钟山记》) 12.D 13.B 14.C 15.(1)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它,自认为得到了它的事实。 (2)于是来到阁中的小轩上,聆听,果然有宏大的如同钟鼓的声音,其他的石头都没有这样的声音。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从南面来的江水清澈,向西流去的江水浑浊,有的汇聚于此,然后注入大海。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在远处与长天一色,在近处和山间的光彩一起荡漾。 “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结构对称,“远涵天碧/近漾岚光”结构对称,各自断开,排除ABC。 “朝宗”此处是动词注入,句中作谓语,“于海”是“朝宗”的状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 “灏瀚”指大海,是句子的主语,“汪洋无际”是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BC。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十二天干”说法错误,应是十天干,十二地支。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皆能有声”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俯而观之,石皆罅穴,水落风息,不能钟鸣”可知,他在游览北钟山时因为水位下落风停息了,所以没有听到发出钟鼓的鸣声。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乃”,竟然;“以”(第一个),用;“斧斤”,斧子;“考击”,敲打;“其实”,它的事实。 (2)“上”,登上;“聆”,聆听;“诚”,果然。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材料二: 今天秋天七月十六,因为督学到了县邑,于是带着老人高嵩等到北钟山去。山上都是大石,立在江边,高的大约有一千多丈。左面有观音阁,阁中有小轩,正好在钟石之上。高嵩和寺中僧人宏鋐指着对我说:这就是北钟山,山就是因为这个而命名的。于是就从阁后踏着高峻的山崖,深入灌木丛生的地方,像蛇一样蜿蜒而上。有个亭子叫做“白云亭”,原因是亭子在山顶,仅可容纳二三个人。凭着栏杆远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同环抱在一起,都像屏风一样列在山的左右,从南面来的江水清澈,向西流去的江水浑浊,有的汇聚于此,然后注入大海。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在远处与长天一色,在近处和山间的光彩一起荡漾。悠然的风光,能在游览时体验到,很难用笔墨来形容。返回登岸,径直来到钟石下面,俯下身子观察,石头都是空穴,因为水位下落风停息了,所以没有发出钟鼓的鸣声。 从九江又回来,与进士梅君愈以及老人乘着舟到这个地方,狂风怒号波涛汹涌,舟不能靠岸。于是来到阁中的小轩上,聆听,果然有宏大的如同钟鼓的声音,其他的石头都没有这样的声音。郦元的记载,苏公之辩解,的确可以破解千古疑惑了。第二天,到了南钟山,山下也有观音阁,临靠大江。左右石壁和北钟山一样,但景色不如北钟山,右面的石头少十多丈。老人和寺中的僧人说,这就是南钟石。苏公有记刻在上面。正统十四年己巳,石头裂开倒在水中,痕迹尚且很新。仔细的观察南北的石头,石头面下都有窟窿,风水击打在上面,都可以发出声来,为什么只有这个石头用钟来命名呢?大概是其他的石头背靠着土侧立,下面是空的而后面是实的,所以发出的声音浑浊,只有这座山石突兀地矗立在水里,中间和下面都是空的,因此那声音像洪钟一样。李渤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辨别石钟山声音清澈或浑浊的原因,就浅陋了。但是怀疑苏公当时所游览是港口,稍微偏南的风景,才有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一样的石头,阴森森地想要向人扑去。杨次山所说的“真山从作假山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况且遇到害怕的事就回去了,南钟山恐怕还没有到,所以南钟山的景色没有在他的文中见到。 16.BEG 17.D 18.B 19.(1)主公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灭掉智氏的大计。 (2)我们心里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只怕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先泄露出去,那么大祸就会马上临头。 20.①贪得无厌???? ②刚愎自用???? ③才胜于德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智伯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惕忧惧;我们给智伯地,他一定会骄傲。 “索地”的主语应为智伯,而“无故”是“索地”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地”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 “诸”是修饰“大夫”,“必惧”是“大夫”的谓语,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惧”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 “与”的主语为“吾”,宾语为“之地”,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地”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 “智伯”的谓语为“必骄”,中间不应断开。 所以,应在BEG处断开。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对着/先前、刚才”;句意:他必定用兵对付别人。/同先前噌的声音相互应和。 B.正确。均为“兼指双方”;句意:我们警惕忧惧而互相亲善。/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 C.正确。“约定/服丧满一年”;句意:为联手攻杀智氏约定日期,而后送他回城了。/在外面没有任何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D.“意思相同”错误。“不偏不倚/普通、平常”;句意: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是所谓德。/才能比不上一般人。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韩、魏两军乘机从正面杀来”错误。由原文“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可知,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两侧杀入夹击智伯军,赵襄子率领士兵正面进攻智伯军的前队。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骄”,使……骄傲;“图”,图谋。 (2)“然”,这样;“遂”,成功。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可知,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于是派使臣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给智伯。智伯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给了智伯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不给。可见,智伯贪得无厌导致亡国破家。 由原文“役规曰:‘智伯好利而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彷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可知,段规认为智伯不仅贪财好利,而且刚愎自用。所以,智伯刚愎自用导致了亡国破家。 由原文“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可知,司马光认为智伯的灭亡是因为才胜于德。所以,智伯才胜于德导致了亡国破家。 参考译文: 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段规说:“智伯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习惯于得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用兵对付别人,这样以后我们能够免于祸患而等待事情的变化了。”韩康子说:“好。”韩康子于是派使臣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给智伯。智伯大喜,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惕忧惧;我们给智伯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惕忧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伯,智家的命一定不会长久了。主公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灭掉智氏的大计。”魏桓子说:“对。”也给了智伯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又说:“邯郸城的仓库很充实。”赵襄子说:“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又由此引来战争使他们送命,谁能和我同心?还是到晋阳吧,这是先主叮嘱过的地方。”于是逃往晋阳。 这之后,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魏桓子二人,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如今智伯率领韩、魏围攻赵家,赵家灭亡,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二人也说:“我们心里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只怕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先泄露出去,那么大祸就会马上临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的耳朵,有什么妨碍呢?”于是两人就暗地里与张孟谈约定,为联手攻杀智氏约定日期,而后送他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掉了智伯军中守堤的官吏,掘堤放水冲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两侧杀入夹击智伯军,赵襄子率领士兵正面进攻智伯军的前队,大败智伯军,于是杀死智伯,全部诛灭智氏宗族的人。 …… 臣司马光说: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而世俗中(往往)没人能分得清,一概称他们为贤明,这大概是错用人才的原因。聪明、明察、坚强、勇毅,是所谓才;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是所谓德。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泽出产的竹子,是天下的刚劲之物,然而如果不矫正它的曲直,不配上羽毛箭头,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固之物;棠溪出产的铜,是天下的精锐锋利之物,然而如果不放在模具中熔炼铸造,不磨砺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的人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的人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的人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的人称之为小人。 2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 B.正确。 C.错误。“臆”是名词作状语,用臆想。句意: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 D.正确。句意: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 故选C。 2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考:敲击。句意为: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故选D。 2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鼓:鼓动”错误,“下临深潭,微风鼓浪”的意思是“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所以“鼓”的意思是“振动,掀起”。 故选A。

  • ID:2-19954437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五年级下册

    11

  • ID:2-19954434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六年级下册

    11

  • ID:2-19954419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朗公庙镇马头王学校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一年级下册

    11

  • ID:2-19954418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朗公庙镇马头王学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六年级下册

    11

  • ID:2-19954414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2-2023学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四年级下册

    11

  • ID:2-19954412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联盟2022-2023学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四年级下册

    11

  • ID:2-19954412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联盟2022-2023学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小学语文/期中专区/四年级下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