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份文件
资料简介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展开
这是一套《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7科7份,含听力)》资源,包含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doc、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思品试题.doc、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doc、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doc、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doc、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听力.mp3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的文档简介内容:平南县2013届九年级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
注意: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和书写都完全正确一项是:(3分)…………………………( )
A、洗濯(dí) 暗(yīn)哑 紊(wěn)乱 即物起兴(xìng)
B、伫(zhù)立 发怵(shù) 间(jiàn)或 鳞次栉(zhì)比
C、襁(qiáng)褓 栈(zhàn)桥 胆怯(què) 面面相觑(qù)
D、剽(piāo)悍 鞭挞(tà) 躯壳(qiào) 顶礼膜(mó)拜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凭主观想象制定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B、他热情大方,豁然开朗,很让大家喜欢。
C、面对日本妄图侵占中国钓鱼岛的卑劣行径,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无不义愤填膺。
D、面对中考,我们如果牢固的掌握了课本基本知识,做起题来就会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B、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减少了一倍。
C、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
D、青年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报道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她的身体恢复情况。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一位生活穷困潦倒、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菲利普夫妇是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刻画的一对典型的虚荣、势利、自私、泼辣的小市民形象。
B、《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铭,本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
C、《出师表》中诸葛亮用恳切的言辞向刘禅提出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D、《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疾恶如仇、豁达明理、粗中有细的人。
二、说明文阅读。(5—8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 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 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5、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
C、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6、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比较 举例子 下定义 B、列数字 作诠释 下定义
C、作引用 分类别 摹状貌 D、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④段中划线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C、本文引用了许多谚语进行说明,所以本文属于生动说明文。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8、下列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们感觉不到10赫左右的次声波,但次声波总被一些动物感知。
B、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同。
C、第⑤段中划线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D、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三、古诗文阅读。(9—14题,共18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9、下列句子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为人谋而不忠乎
10、下列有关甲文和乙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中“门庭若市”意思是说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一方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B、乙文中的“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其中“吾义固不杀人。”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公输班大义凛然的语气。
C、甲文中的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D、乙文中的“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突出了墨子不辞劳苦 ,急切停止这场战争的想法 ,从而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即反对不义战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墨子成功地止楚攻宋,邹忌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进贤纳谏,他们两人的论辩艺术共同点是什么?又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释丙文加点的词语。(2分)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歧路,今安在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每句1分,共8分)
15、古诗文默写。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2)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波羊·潼关怀古》)
(3)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4)将军金甲夜不脱,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 。
五、综合题。(5分)
16、阅读下列的一则新闻,按照要求回答问题。(3分)
据卫生计生委网站消息,2013年4月24日16时至5月1日16时,全国内地报告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9例。其中,江苏省3例,浙江省4例,福建省3例,江西省5例,山东省1例,河南省1例,湖南省2例。截至目前全国内地共报告127例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死亡26人,康复26人。目前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
预防H7N9禽流感的措施有:①吃熟食, 病毒100℃中1分钟即可灭活。②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④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戴上口罩,尽快就诊。
(1)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预防H7N9禽流感宣传活动写一条标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即将毕业,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写赠言,献给你的同窗好友。(2分)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项链;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共15分)
远行 周太舸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
“爸,我不想读书了。”“为啥?”“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①。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②。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父亲:“不,回家搭车。”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父亲:“没坏。”
18、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是文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充完整。(2分)
不愿上学---→ ---→畏惧前行---→ ---→决定上学
20、请仔细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读划线的句子①,品味句中的“僵”和“柔”两个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划线的句子②,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你认为它显得重复啰嗦吗?说说你对作者这样写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23、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
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经过珍藏,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思想。
请把“珍藏 ”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可用化名或符号等来代替)③、不得抄袭。
题 目
600
800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二、说明文阅读(12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四、默写(8分)
五、综合题(5分)
七、作文(50分)
23、可参考2012年贵港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好)50—45分 二(较好)44—38分 三(中)37—30分 四(差)29—30分 五(较差)19—0分
内容(17分) 17—16分 15—14分 13—11分 10—8分 7—0分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深刻,感情真挚。 切题,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立意正确,感情较真挚。 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有一定感情。 基本切题,中心不明确,感情缺乏。 严重偏离题意。
语言(18分) 18—17分 16—14分 13—12分 11—9分 8—0分
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表达好。 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表达尚好。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结构(10分) 10分 9分 8—7分 6—4分 3—0分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新颖、巧妙。 结构紧凑,层次清楚,构思新颖。 结构完整,层次尚清楚。 结构层次混乱。 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
文面书写(5分) 5分 4分 3分 2分 1—0分
字体工整、美观,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成整洁。 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有少量涂改。 字迹潦草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有较多涂改。 字体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卷面糊涂。
补充说明:①文中每错3个字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5分。②字数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③文中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一经查实,扣3分。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
注意: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和书写都完全正确一项是:(3分)…………………………( )
A、洗濯(dí) 暗(yīn)哑 紊(wěn)乱 即物起兴(xìng)
B、伫(zhù)立 发怵(shù) 间(jiàn)或 鳞次栉(zhì)比
C、襁(qiáng)褓 栈(zhàn)桥 胆怯(què) 面面相觑(qù)
D、剽(piāo)悍 鞭挞(tà) 躯壳(qiào) 顶礼膜(mó)拜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凭主观想象制定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B、他热情大方,豁然开朗,很让大家喜欢。
C、面对日本妄图侵占中国钓鱼岛的卑劣行径,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无不义愤填膺。
D、面对中考,我们如果牢固的掌握了课本基本知识,做起题来就会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B、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减少了一倍。
C、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
D、青年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报道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她的身体恢复情况。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一位生活穷困潦倒、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菲利普夫妇是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刻画的一对典型的虚荣、势利、自私、泼辣的小市民形象。
B、《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铭,本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
C、《出师表》中诸葛亮用恳切的言辞向刘禅提出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D、《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疾恶如仇、豁达明理、粗中有细的人。
二、说明文阅读。(5—8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 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 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5、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
C、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6、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比较 举例子 下定义 B、列数字 作诠释 下定义
C、作引用 分类别 摹状貌 D、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④段中划线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C、本文引用了许多谚语进行说明,所以本文属于生动说明文。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8、下列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们感觉不到10赫左右的次声波,但次声波总被一些动物感知。
B、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同。
C、第⑤段中划线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D、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三、古诗文阅读。(9—14题,共18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9、下列句子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为人谋而不忠乎
10、下列有关甲文和乙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中“门庭若市”意思是说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一方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B、乙文中的“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其中“吾义固不杀人。”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公输班大义凛然的语气。
C、甲文中的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D、乙文中的“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突出了墨子不辞劳苦 ,急切停止这场战争的想法 ,从而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即反对不义战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墨子成功地止楚攻宋,邹忌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进贤纳谏,他们两人的论辩艺术共同点是什么?又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解释丙文加点的词语。(2分)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歧路,今安在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每句1分,共8分)
15、古诗文默写。
(1)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2)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波羊·潼关怀古》)
(3)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4)将军金甲夜不脱,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 。
五、综合题。(5分)
16、阅读下列的一则新闻,按照要求回答问题。(3分)
据卫生计生委网站消息,2013年4月24日16时至5月1日16时,全国内地报告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9例。其中,江苏省3例,浙江省4例,福建省3例,江西省5例,山东省1例,河南省1例,湖南省2例。截至目前全国内地共报告127例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死亡26人,康复26人。目前病例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
预防H7N9禽流感的措施有:①吃熟食, 病毒100℃中1分钟即可灭活。②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④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戴上口罩,尽快就诊。
(1)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预防H7N9禽流感宣传活动写一条标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即将毕业,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写赠言,献给你的同窗好友。(2分)
人生的岁月,是一串项链;漫长的生活,是一组乐曲。亲爱的老师,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共15分)
远行 周太舸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
“爸,我不想读书了。”“为啥?”“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①。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②。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父亲:“不,回家搭车。”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父亲:“没坏。”
18、请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是文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充完整。(2分)
不愿上学---→ ---→畏惧前行---→ ---→决定上学
20、请仔细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读划线的句子①,品味句中的“僵”和“柔”两个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划线的句子②,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你认为它显得重复啰嗦吗?说说你对作者这样写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23、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
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经过珍藏,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思想。
请把“珍藏 ”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可用化名或符号等来代替)③、不得抄袭。
题 目
600
800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二、说明文阅读(12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四、默写(8分)
五、综合题(5分)
七、作文(50分)
23、可参考2012年贵港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好)50—45分 二(较好)44—38分 三(中)37—30分 四(差)29—30分 五(较差)19—0分
内容(17分) 17—16分 15—14分 13—11分 10—8分 7—0分
切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深刻,感情真挚。 切题,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立意正确,感情较真挚。 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有一定感情。 基本切题,中心不明确,感情缺乏。 严重偏离题意。
语言(18分) 18—17分 16—14分 13—12分 11—9分 8—0分
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准确,表达好。 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表达尚好。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结构(10分) 10分 9分 8—7分 6—4分 3—0分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新颖、巧妙。 结构紧凑,层次清楚,构思新颖。 结构完整,层次尚清楚。 结构层次混乱。 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
文面书写(5分) 5分 4分 3分 2分 1—0分
字体工整、美观,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成整洁。 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干净。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有少量涂改。 字迹潦草难辨,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有较多涂改。 字体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卷面糊涂。
补充说明:①文中每错3个字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5分。②字数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③文中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一经查实,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