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3 )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试题(5科5份)
教习网
当前位置: 初中/ 跨科/ 中考专区/中考一模
普通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试题(5科5份)

2013-06-01 浏览量 619 2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99-1255348
版本: 通用版
类型: 试卷
地区: 江苏省
文件: 1.3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doc 展开

这是一套《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试题(5科5份)》资源,包含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doc、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数学试题.doc、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物理试题.doc、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英语试题.doc、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doc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doc》的文档简介内容:
无锡市江南中学2013届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自栩(xǔ) 害(hài)人听闻 B.婆娑(suō) 鞠躬尽瘁(cuì)
C.呜咽(yàn) 如火如茶(tú) D.粗犷(kuàng) 锲(qì)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关于中华美食文化的一部纪录片。
B.近日,团市委、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学开办“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C.“魅力无锡”的打造,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和品牌建设,注重城市灵魂的塑造。
D.遭受挫折不仅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得到升华,但是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故:所以。 B.劳:使……劳累。
C.所以:……的原因。 D.曾:同“增”,增加。
4.下列对名著的评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汤姆 索亚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
C.《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我们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选自这本书。
D.《格列佛游记》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车迟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尖锐地驳斥了为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的一切思想企图。
5.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目前对社会精神文化素质起引领作用的显然是媒体。媒体是一种权力,而任何权力都可能演变成暴力。在权威专制的情况下是如此,在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只不过方向不同罢了。
A.媒体有法制约束,才能保证方向的正确。
B.目前,各种媒体对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C.媒体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权力。
D.媒体的“暴力”在于,它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③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有删改)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言教是以碎耳”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固以怪之矣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可以一战 D.以其境过清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李密几岁时,因为母亲再嫁,他十分思念,直至生病。
B.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C.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则涕泣侧息 涕: ②华善之 善:
③斯语岂然 然: ④后卒于家 卒: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次问:“孔明言教何碎?”(2分)
答: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2分)
答:
(二)(4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0.阅读上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2分)
答:
(2)这首诗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三)(4分)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11.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海上暴徒”有何表达效果?(2分)
答:
12.第②自然段除列数字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四)(4分)
①社会没有恒温器。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时候、不同角度,冷、凉、温、热各不同。
②南京倒下了一位老太太,邯郸站起了一位老人:“放心吧,我不会讹人!”温州动车追尾,小伊伊成为最后的“奇迹”,她身后,是一群雨中救人、排队献血的温州人。有孩子吃不着饭、没有课桌、没有鞋子,有媒体人士发起了“免费午餐计划”,有公益机构发起了爱心助学工程。有天价医疗单,有见死不救、手持“吸金刀”的医生,亦有跟假劣医疗器械过不去的上海医生陈晓兰、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东莞有欠薪跑路的黑工厂,温州有欠债跑路的黑老板,湖北有20多年从不拖欠农民工薪水的“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有“宠物专家”,亦有深圳丛飞、青岛“微尘”、厦门“最美洗脚妹”刘丽。有胡斌、药家鑫、李启铭,亦有跳进珠江救人的牛作涛,跳进西湖救人的女老外。
③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13.作者通过这篇短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14.本文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五)(15分)
夜宿乌镇
朱希和
①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
③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④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⑤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西栅没有酒肆的喧闹,小鼓发出的乐声,也没有歌女的低吟浅唱,只有岁月嬗递时偶有的时尚之声轻盈地飘荡在水面上。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一位儒雅的长者站在桥上对我说:“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⑥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濛濛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倘佯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有删改)
15.作者笔下的乌镇“古朴的幽暗”,它的“古朴”与“幽暗”分别体现在哪两方面?请分别概括。(4分)
答:
16.第⑤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7.从全文来看,文章第⑥自然段写作者的梦境有何作用?(4分)
答:
18.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划线句?(4分)
答:
(六)(10分)
19.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纤纤擢素手, 。(《古诗十九首》)
②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③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⑤ ,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⑥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⑦ ,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⑧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⑨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⑩ ,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一)(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法国画家雷杜德,他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任凭法国政权更迭,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20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成了《玫瑰图谱》,在此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和版本出版了200多种版本。雷杜德,他只做了一件事:画玫瑰,但他的玫瑰成了巅峰,无人能够逾越。
也有人说:人活一世,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宽度。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但是可以丰富它的内涵。多一份体验,就多一份收获;多一次尝试,就多一个可能。生命就应该像万花筒一般绚烂夺目,浓烈丰盛,在空白的画布上画下最壮丽的期许。因而,作家麦琪提出了人一生要做的一千件事。
请你对此发表评论。要求:(1)要有明确的观点;(2)要作简要的论证;(3)字数在100—120字之间。
(二)(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到年终,《时代》周刊常会附送一本礼品目录,其中不乏奢华到极点的礼物。
比如一条钻石项链。原名叫“莱索托诺言”的钻石,重603克拉,是本世纪发现的最大的钻石,质地纯净无瑕,被鉴定为最高等级D级,由英国珠宝业巨头劳伦斯·格拉夫以1240万美元购得,然后切割成26颗不同形状的钻石,总重为223.35克拉,镶成了一条同样叫做“莱索托诺言”的钻石项链,估价高达2000万美元……但是,礼品目录的最后一页,却刊登了这样一首小诗:
别同我说奢华/你应知道,真正的奢华/是时间/时间与一杯茶/与一枚梨子/或一只苹果/也许一小块蛋糕/已经足够……
确实,真正的奢华,不在于物质的豪华。它或许是他人默默的的注视、温馨的祝福,或许是自己宁静的内心、成长的馈赠……这才是真正的奢华。
请以“这才是真正的奢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ⅩⅩⅩ”代替;
(3)不少于600字;
(4)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2012-2013学年度 江南中学中考模拟考试(二)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2013.5
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6.(2分)D
7.(2分)C
8.(4分)①流泪 ②以……为善(认为……好)
③正确 ④去世
9.(2分)(1)(张华)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呢?”
(2分)(2)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二)(4分)
10.(2分)(1)“斜”字生动传神地描写了桃树杏树(1分)映衬着想要破藩篱斜势顽强生长的姿态。(1分)
(2分)(2)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不满)。(1分)
(三)(4分)
1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台风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害。(1分)
12.(2分)作比较(0.5分)、举例子(0.5分),具体准确地突出了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1分)。
(五)(15分)
15.(4分)一方面指乌镇建筑古色古香(1分)、色泽幽暗(1分);(2分)另一方面指古老(1分)的乌镇文化底蕴深厚(1分)。
16.(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镇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能保持其原始古朴的风韵和古典的美丽风情,(1分),表达作者对乌镇的喜爱和赞赏。(1分)
17.(4分)照应开头江南正在远逝(首尾呼应),(2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逐渐消逝的伤感,(1分),为下文发出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做铺垫(引出下文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1分)
18.(4分)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古典文化的积淀之上的,(现代文明不可能超越古典文化而独立存在)(2分)作为现代人,应该珍惜和保护包括江南古镇在内的古典文化,丰富现代文明的底蕴,以达到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1分)而不能使古典文化变得“虚无破碎”,甚至消失。(1分)
(六)(10分)
19.(10分)
①札札弄机杼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
③非是藉秋风 ④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荷叶罗裙一色裁 ⑥自古逢秋悲寂寥
⑦惟有绿荷红菡萏 ⑧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⑨稻花香里说丰年 ⑩爱惜芳心莫轻吐
三、表达与交流(共66分)
20.(6分)观点明确,分析充分,条理清楚,得满分;观点明确,分析较充分,条理较清楚,得4分;观点不明确,分析不充分,条理不清楚,在2分以下打分(含2分)。
21.(60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录: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流泪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武帝听到了这件事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
后来(他的祖母)刘氏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呢?”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李密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自己家中。
中考一模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