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份文件
资料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doc 展开
这是一套《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试题(6科6份)》资源,包含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doc、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二模政治试题.doc、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题.doc、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英语试题.doc、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oc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3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题.doc》的文档简介内容:苏州市工业园区2013年中考二模
历史试卷 2013.5
初三学生考试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都须在答卷纸上(英语、化学、政治、历史选择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上(答卷纸最左侧),英语、化学、政治、历史的考试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答卷纸上答客观题(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涂在相应的位置,英语、化学、政治、历史选择题均答在答题卡上,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答案时用绘图橡皮轻擦干净,不要擦破,保持答题卡清洁,不要折叠、弄破,不能任意涂画或作标记;
4.答卷纸上答主观题(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若修改答案,用笔划去或用橡皮擦去,不能用涂改液、修正带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引发广泛关注。右图是我国远古时期的陶制炊具,它距今约有
A.一百七十万年 B.七千年
C .五千年 D.两千多年
2.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认为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
,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下列史实,与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文景之治 D.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北朝贾思勰所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4.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下列史实与其相关的有:①贞观之治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文成公主入藏⑤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5.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依据是
A.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B. 军机处办事,号称“勤、速、密”
C.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D.“备论思顾问之职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6.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为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7.在洋务企业的影响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檄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8.“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
9.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B.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C.1931年抗击日军侵略东北 D.1937年抗击日军侵略北平
10.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 .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 .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 .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11.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9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跟随部队参加了在徐州的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这段文字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②③正确,①错误
C.③正确,①②错误 D.①②③都错误
1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公有制企业经营自主权
C.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D.将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
13. 下图是1949 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14.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 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② 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 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 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他战胜了敌人。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B.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C.盘剥工人的资本家 D.发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16.在读历史书籍时,需要做一些笔记,并且要经常整理。小张同学在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时,发现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牛顿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他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人类开始步入蒸汽时代
C. 日本明治维新是武士领导的一场封建性质的社会变革运动
D. 一个偶发事件成了“一战”的导火线,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17.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18. 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
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南京大屠杀 D.三大战役
20.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其展出成果可能有
A B C D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 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2. 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在中央撤行省,废丞相,设三司。
23.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4.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5. 两级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冷战”政策的实施。
26.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是《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生活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北京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它在隋朝时被称为 ,在成为金政权都城时被称为 。
28. 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他在新中国成立后
会议中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
29.恩格斯说:“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是 ,他的代表作品是 。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 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有关唐代制度的两则材料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 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
——《通典》
材料三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 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 然所造皆系军火, 于民间日用之物, 尚属阙如。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 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冶铁厂折》
回答以下问题: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2分)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制度有何改革与创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唐朝统治最高峰时主要的创新之处。 (2 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洋务派是如何看待“自强”与“求富”关系的 ?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分)
31.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三: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 “猛药重治”指什么行动?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的起点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1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1分)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得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 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4975》
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 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丘吉尔 号召英、美 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它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3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那些国际力量的限制?(2分)
(3) 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局的特点(1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BBDAC 6----10 CBCDD
11---15 CBCAA 16----20 CCCAD
二、判断题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 B A B B B
填空题
27、涿郡 中都
28、周恩来 万隆
29、但丁 《神曲》
四、材料题
30、(1)废分封制改为县制(1分);废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1分)。(2)创立科举制。(1分)诗赋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1分)。(3) “求富”是“自强”的基础。(1分)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军事工业有推动作用。(1分)
31、(1) 辛亥革命(1分);都吸收外来文明或者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或者都追求独立富强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分)(4)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言之有理即可)(1分)
32、(1)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1分)马歇尔计划(1分)成立北约(1分)(2) 欧洲的联合(1分)、日本的崛起(1分)(3)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分)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__ _ 考试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历史试卷 2013.5
初三学生考试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都须在答卷纸上(英语、化学、政治、历史选择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上(答卷纸最左侧),英语、化学、政治、历史的考试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答卷纸上答客观题(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涂在相应的位置,英语、化学、政治、历史选择题均答在答题卡上,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答案时用绘图橡皮轻擦干净,不要擦破,保持答题卡清洁,不要折叠、弄破,不能任意涂画或作标记;
4.答卷纸上答主观题(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若修改答案,用笔划去或用橡皮擦去,不能用涂改液、修正带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引发广泛关注。右图是我国远古时期的陶制炊具,它距今约有
A.一百七十万年 B.七千年
C .五千年 D.两千多年
2.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认为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
,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下列史实,与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文景之治 D.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北朝贾思勰所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4.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下列史实与其相关的有:①贞观之治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文成公主入藏⑤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5.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依据是
A.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B. 军机处办事,号称“勤、速、密”
C.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D.“备论思顾问之职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6.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为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7.在洋务企业的影响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 B.刺檄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8.“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
9.今天的北京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这是为了纪念在哪次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进攻北京 B.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北京
C.1931年抗击日军侵略东北 D.1937年抗击日军侵略北平
10.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 .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 .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 .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11.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9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跟随部队参加了在徐州的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这段文字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②③正确,①错误
C.③正确,①②错误 D.①②③都错误
1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在当时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公有制企业经营自主权
C.允许建立非公有制企业 D.将公有制企业改为私营企业
13. 下图是1949 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14.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 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② 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 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 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他战胜了敌人。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B.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C.盘剥工人的资本家 D.发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16.在读历史书籍时,需要做一些笔记,并且要经常整理。小张同学在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时,发现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牛顿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他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人类开始步入蒸汽时代
C. 日本明治维新是武士领导的一场封建性质的社会变革运动
D. 一个偶发事件成了“一战”的导火线,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17.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18. 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
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南京大屠杀 D.三大战役
20.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其展出成果可能有
A B C D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 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2. 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在中央撤行省,废丞相,设三司。
23.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4.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5. 两级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冷战”政策的实施。
26.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是《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生活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北京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它在隋朝时被称为 ,在成为金政权都城时被称为 。
28. 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他在新中国成立后
会议中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
29.恩格斯说:“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是 ,他的代表作品是 。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 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有关唐代制度的两则材料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 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
——《通典》
材料三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 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 然所造皆系军火, 于民间日用之物, 尚属阙如。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 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冶铁厂折》
回答以下问题: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2分)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制度有何改革与创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唐朝统治最高峰时主要的创新之处。 (2 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洋务派是如何看待“自强”与“求富”关系的 ?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分)
31.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材料三: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 “猛药重治”指什么行动?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的起点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1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1分)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得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 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4975》
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 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丘吉尔 号召英、美 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它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3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那些国际力量的限制?(2分)
(3) 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局的特点(1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BBDAC 6----10 CBCDD
11---15 CBCAA 16----20 CCCAD
二、判断题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A B A B B B
填空题
27、涿郡 中都
28、周恩来 万隆
29、但丁 《神曲》
四、材料题
30、(1)废分封制改为县制(1分);废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1分)。(2)创立科举制。(1分)诗赋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1分)。(3) “求富”是“自强”的基础。(1分)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军事工业有推动作用。(1分)
31、(1) 辛亥革命(1分);都吸收外来文明或者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或者都追求独立富强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分)(4)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言之有理即可)(1分)
32、(1)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1分)马歇尔计划(1分)成立北约(1分)(2) 欧洲的联合(1分)、日本的崛起(1分)(3)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分)
学校 班级 姓名_________ _ 考试号 考场号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