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4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道德与法治 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五)(含答案)(九年级上册)
1 / 25
二一排课
当前位置: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一轮复习
普通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道德与法治 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五)(含答案)(九年级上册)

2025-05-19 浏览量 76 1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9-23002542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 广东省
文件: 836.8K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道德与法治 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五)(九年级上册).docx 展开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道德与法治
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五)(九年级上册)
班级:       姓名:       得分: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在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之所以坚持改革开放,是因为(  )
A.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改革开放是推动当代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C.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改革开放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仔细阅读下边表格,表格内容说明了(  )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43元 134元
2022年 49 283元 20 133元
A.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B.我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C.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D.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如今,“千万工程”的内涵也随着时代不断蝶变:
年份 “千万工程”内涵
2003—2010年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引领,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
2011—2020年 “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2021年至今 “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形成“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
党和国家始终把乡村振兴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位置,这是基于(  )
①“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②我国城乡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④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乡村振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国务院总理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道,过去一年,政府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这体现了我国(  )
A.扩大保障范围,守护人民健康 B.改革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C.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 D.发展义务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5.低空经济是指在低空空间(一般指1 000米以下)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2024年4月18日,广州宣布打造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启动大学城飞行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低空+通勤”“低空+旅游”“低空+应急”等应用示范打下坚实基础。这表明(  )
①创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广州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③创新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④广州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下图是2023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单,由此可推断出(  )
1978年和2023年我国各阶段毛入学率变化图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B.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扶持
7.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 244万人;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这得益于(  )
A.国家稳增长促改革,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C.国家不断推进民主建设,同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D.我国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复兴已经实现了
8.2023年12月,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有回应”,针对网民反映的“面瘫患者因无法刷脸,使用医保App办事受阻”的留言,国家医保局结合群众需要推出“医保码线下激活”“亲情账户线下绑定”等功能。从中你可以感受到(  )
A.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B.网络拓宽了参与渠道,保障公民的决策权
C.我国公民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管理
D.民主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9.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非凡。该法对利用红色资源、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场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具体规定。这表明(  )
A.法律的教化作用离不开道德的滋养
B.能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C.以法治方式推动保障爱国主义教育
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可以相互取代
10.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的立法进程图,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
①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②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
③黄河保护法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良法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以下是某校文化墙的部分内容。由此可以推断该文化墙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和而不同 国无法不治 民无法不立 遥知百国微茫外 未敢忘危负岁华 言必信 行必果
A.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学会宽容待人、换位思考
C.做守法公民,建法治中国 D.诚实守信,塑造良好形象
12.广东岭南文化历史悠久,主要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为主,其中既有开平碉楼、客家围屋等传统居民建筑,也有粤剧、潮汕工夫茶、客家山歌等民俗文化。由此可见,广东文化(  )
A.内涵丰富,彰显广东人民的智慧
B.代代相传,是最优秀的地方文化
C.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道德资源
D.开放创新,推动了广东经济发展
13.为迎接冰雪旅游消费季,哈尔滨“使出浑身解数”:机场“快闪”花式迎接外地游客,鄂伦春族人巡游中央大街,松花江冰面升起“浪漫热气球”,将冻梨切片摆盘方便游客享用……对哈尔滨的做法,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擦亮城市的金字招牌,助推文旅事业更好发展
B.为游客提供更为精细化和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C.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和情感需求
D.诠释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14.在某班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小组学生进行了“时政新闻播报”,以下为该小组的播报内容:
  2024年5月1日,在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现场,这一家人驾驶的七座车辆在驶过塌方路段后,黄曼秋64岁的父亲黄建度毅然“逆行”提醒后方来车前方发生的险情,成功拦住了多辆车辆,避免了更多人员的伤亡。
黄建度的举动(  )
A.展现了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 B.诠释了敬业友善的价值追求
C.体现了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D.指明了奉献社会的必由之路
15.2023年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奖项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以表彰这一模式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的杰出贡献。据此,以下推导正确的是(  )
A.“蓝色循环”模式→促进多方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有效改善海域塑料污染→获得“地球卫士奖”
B.多方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实施“蓝色循环”模式→有效改善海域塑料污染→获得“地球卫士奖”
C.多方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实施“蓝色循环”模式→获得“地球卫士奖”→有效改善海域塑料污染
D.“蓝色循环”模式→有效改善海域塑料污染→多方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获得“地球卫士奖”
16.近年来,我国结合国情,积极探索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如图所示,这(  )
①弘扬了敬老助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②解决了人口问题给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③能够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④提高了人口素质,有效调控人口数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自1985年起,中央政府在西藏实施了教育“三包”政策,针对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迄今累计投入超过230亿元,受益学生接近900万人次。中央政府这样做有利于(  )
①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巩固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电力援疆”是我国产业援疆政策落地的具体措施之一。2023年,“电力援疆”工作开启顺利,相关部门都按照协议要求完成电量外送工作,有效填补了对口援疆省市电力需求缺口。“电力援疆”旨在(  )
A.实现资源互补,促进绿色发展
B.进一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共同繁荣
D.形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9.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我国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 100多万学生……2023年我国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的原因有(  )
①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把教育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段话勉励广大青年(  )
A.把编织人生梦想作为青年时期的生命主题
B.只要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就能实现梦想
C.要树立家国情怀之志,用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D.要学会珍惜当下,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体育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仅是在国际比赛中的荣誉,更是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2023年杭州亚运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科技盛宴。智能技术与竞技体育交相辉映,数字经济和城市建设有机融合,自主创新与时代发展携手共进。悬浮式专业运动地板、安装自动感应的语音播报器、运用AI裁判评分……据此,小军认为:“杭州亚运会处处闪耀着科技之光,只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我国就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1)除材料中提及的成就外,请你再列举两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4分)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军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
22.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02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强大的道德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大好河山、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各个方面。同时,草案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专门规定,并强调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过程。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宪法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规定,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后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3年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再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的深远意义。(6分)
(2)请结合材料二和民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6分)
(3)全民普法是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请你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设计两个可行的形式。(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设美好生活。(16分)
【民主立法】
材料一 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23年10月,草案二次审议稿对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吸收采纳。同时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人大代表、基层群众和联系点工作人员踊跃参与,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好建议。社会公众主要就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1)你从材料一中读出了哪些重要信息?(4分)
【法治保障】
材料二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举办“东纵薪火红色印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活动”。
(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运用“德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对上述做法进行点评。(6分)
【青年在践行】
(3)建设美丽东莞,有你有我。某班学生开展“我为小区提建议”的活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份提案。(6分)
关于小区存在         问题的提案
案由(提出此份提案的理由)
建议(具体建议)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道德与法治
总复习阶段检测卷(五)(九年级上册)答案版
班级:       姓名:       得分: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在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之所以坚持改革开放,是因为( A )
A.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改革开放是推动当代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C.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改革开放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仔细阅读下边表格,表格内容说明了( B )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43元 134元
2022年 49 283元 20 133元
A.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B.我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C.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D.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如今,“千万工程”的内涵也随着时代不断蝶变:
年份 “千万工程”内涵
2003—2010年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引领,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
2011—2020年 “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2021年至今 “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形成“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
党和国家始终把乡村振兴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位置,这是基于( C )
①“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②我国城乡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④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乡村振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国务院总理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道,过去一年,政府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这体现了我国( C )
A.扩大保障范围,守护人民健康 B.改革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C.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 D.发展义务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5.低空经济是指在低空空间(一般指1 000米以下)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2024年4月18日,广州宣布打造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启动大学城飞行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低空+通勤”“低空+旅游”“低空+应急”等应用示范打下坚实基础。这表明( D )
①创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广州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
③创新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④广州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下图是2023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单,由此可推断出( A )
1978年和2023年我国各阶段毛入学率变化图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B.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C.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扶持
7.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 244万人;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这得益于( A )
A.国家稳增长促改革,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C.国家不断推进民主建设,同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D.我国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复兴已经实现了
8.2023年12月,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有回应”,针对网民反映的“面瘫患者因无法刷脸,使用医保App办事受阻”的留言,国家医保局结合群众需要推出“医保码线下激活”“亲情账户线下绑定”等功能。从中你可以感受到( A )
A.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B.网络拓宽了参与渠道,保障公民的决策权
C.我国公民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管理
D.民主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9.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对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非凡。该法对利用红色资源、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场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具体规定。这表明( C )
A.法律的教化作用离不开道德的滋养
B.能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C.以法治方式推动保障爱国主义教育
D.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可以相互取代
10.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的立法进程图,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D )
①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②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
③黄河保护法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良法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以下是某校文化墙的部分内容。由此可以推断该文化墙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
和而不同 国无法不治 民无法不立 遥知百国微茫外 未敢忘危负岁华 言必信 行必果
A.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学会宽容待人、换位思考
C.做守法公民,建法治中国 D.诚实守信,塑造良好形象
12.广东岭南文化历史悠久,主要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为主,其中既有开平碉楼、客家围屋等传统居民建筑,也有粤剧、潮汕工夫茶、客家山歌等民俗文化。由此可见,广东文化( A )
A.内涵丰富,彰显广东人民的智慧
B.代代相传,是最优秀的地方文化
C.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道德资源
D.开放创新,推动了广东经济发展
13.为迎接冰雪旅游消费季,哈尔滨“使出浑身解数”:机场“快闪”花式迎接外地游客,鄂伦春族人巡游中央大街,松花江冰面升起“浪漫热气球”,将冻梨切片摆盘方便游客享用……对哈尔滨的做法,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D )
A.擦亮城市的金字招牌,助推文旅事业更好发展
B.为游客提供更为精细化和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C.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和情感需求
D.诠释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14.在某班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小组学生进行了“时政新闻播报”,以下为该小组的播报内容:
  2024年5月1日,在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现场,这一家人驾驶的七座车辆在驶过塌方路段后,黄曼秋64岁的父亲黄建度毅然“逆行”提醒后方来车前方发生的险情,成功拦住了多辆车辆,避免了更多人员的伤亡。
黄建度的举动( C )
A.展现了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 B.诠释了敬业友善的价值追求
C.体现了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D.指明了奉献社会的必由之路
15.2023年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奖项授予中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以表彰这一模式对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作出的杰出贡献。据此,以下推导正确的是( A )
A.“蓝色循环”模式→促进多方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有效改善海域塑料污染→获得“地球卫士奖”
B.多方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实施“蓝色循环”模式→有效改善海域塑料污染→获得“地球卫士奖”
C.多方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实施“蓝色循环”模式→获得“地球卫士奖”→有效改善海域塑料污染
D.“蓝色循环”模式→有效改善海域塑料污染→多方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获得“地球卫士奖”
16.近年来,我国结合国情,积极探索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如图所示,这( B )
①弘扬了敬老助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②解决了人口问题给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③能够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④提高了人口素质,有效调控人口数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自1985年起,中央政府在西藏实施了教育“三包”政策,针对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迄今累计投入超过230亿元,受益学生接近900万人次。中央政府这样做有利于( A )
①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巩固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电力援疆”是我国产业援疆政策落地的具体措施之一。2023年,“电力援疆”工作开启顺利,相关部门都按照协议要求完成电量外送工作,有效填补了对口援疆省市电力需求缺口。“电力援疆”旨在( C )
A.实现资源互补,促进绿色发展
B.进一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共同繁荣
D.形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9.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我国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 100多万学生……2023年我国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的原因有( B )
①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把教育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段话勉励广大青年( C )
A.把编织人生梦想作为青年时期的生命主题
B.只要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就能实现梦想
C.要树立家国情怀之志,用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D.要学会珍惜当下,尽情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10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体育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仅是在国际比赛中的荣誉,更是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2023年杭州亚运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科技盛宴。智能技术与竞技体育交相辉映,数字经济和城市建设有机融合,自主创新与时代发展携手共进。悬浮式专业运动地板、安装自动感应的语音播报器、运用AI裁判评分……据此,小军认为:“杭州亚运会处处闪耀着科技之光,只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我国就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1)除材料中提及的成就外,请你再列举两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4分)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等。(任答2点得4分)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军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
①小军的观点是错误的。(2分)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③我国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但是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只靠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是不够的。④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不仅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还需要国家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需要社会弘扬创新精神;广大企业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需要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立志成为创新型人才。(任答2点得4分)
22.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02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强大的道德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大好河山、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各个方面。同时,草案对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专门规定,并强调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过程。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宪法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规定,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后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3年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再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的深远意义。(6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让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法律依据或法律保障,完善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诠释。②有利于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德治与法治共同发挥作用,有利于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该法的出台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做自信的中国人,有利于公民增强爱国意识和国家观念,树立法治意识,从而更好地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每点2分,共6分)
(2)请结合材料二和民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6分)
①该法由党领导立法,人民充分参与,体现了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②该法立法过程中充分征询人民意见,人大审议表决通过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③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每点2分,共6分)
(3)全民普法是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请你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设计两个可行的形式。(2分)
示例:举行普法讲座;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演讲比赛;策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知识竞赛;等等。(任答2点得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设美好生活。(16分)
【民主立法】
材料一 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2023年10月,草案二次审议稿对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吸收采纳。同时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人大代表、基层群众和联系点工作人员踊跃参与,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好建议。社会公众主要就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1)你从材料一中读出了哪些重要信息?(4分)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实行良法之治。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④公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每点1分,共4分)
【法治保障】
材料二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举办“东纵薪火红色印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活动”。
(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运用“德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对上述做法进行点评。(6分)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填补我国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法律空白,成为人民日常爱国主义行为规范,以法治承载爱国主义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我们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如东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在国家和社会治理过程中,既要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又重视德治的作用。只有将法律和道德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目标。(任答3点得6分)
【青年在践行】
(3)建设美丽东莞,有你有我。某班学生开展“我为小区提建议”的活动,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份提案。(6分)
关于小区存在         问题的提案
案由(提出此份提案的理由)
建议(具体建议)
关于小区存在垃圾分类不规范问题提案。(1分)
案由:①垃圾分类不规范影响小区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②做好垃圾分类有利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2分)
建立:①完善垃圾分类的设施设备,如分装不同垃圾的垃圾桶和垃圾袋;②通过小区宣传栏、居民垃圾分类竞赛等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③小区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性。(3分)
一轮复习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