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9.173 )
3.八年级上册——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课件(5份打包)
二一排课
当前位置: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一轮复习
普通

3.八年级上册——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课件(5份打包)

2025-05-11 浏览量 60 2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9-22956888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 全国
文件: 10.2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8上).pptx 展开

这是一套《3.八年级上册——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课件(5份打包)》资源,包含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8上).pptx、第三、四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社会生活讲道德——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8上).pptx、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8上).pptx、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8上).pptx、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8上).ppt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8上).pptx》的文档简介内容:</br>(共53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中考知识导航
课标内容 内容解读
【核心素养】 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健全人格) 【内容要求】 1.理解不同的社会角色,形成亲社会的行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2.辨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法治教育) ◆对应考点:
亲社会行为
合理利用网络[5年3考]
◆课标内容补充:
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本书P63)
(1)亲社会行为:常结合“责任”(本书P83)“关爱他人”(本书P85)“服务社会”(本书P86)等考点综合考查。
(2)合理利用网络:常结合“网上交往”(本书P11)“网络安全”(本书P63)“参与民主生活”(本书P166)等考点综合考查。
亲社会行为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重要性)
4.青少年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做法)
合理利用网络
5.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6.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7.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传播网络正能量。(做法)
名师考点精讲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1 我与社会
考点关键词:1.社会生活 2.个人与社会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有哪些感受 (P3~4)
(1)方式:①阅读图书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查询。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④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2)感受:①社会生活绚丽多彩。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③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等。
教材P2运用你的经验、P3探究与分享 到敬老院教老人使用手机;通过电视了解大国工匠的故事;到科技馆当志愿者;在老家菜园除草、摘菜,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乐趣……
参与上述活动会有哪些收获
①发现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②体验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③增长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④养成亲社会行为等。
2.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P2、P4)
(1)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投身于社会有利于我们走向成熟。
(2)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4)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我们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4~7)
(1)社会离不开个人。①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怎样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
(2)个人离不开社会。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为什么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4. 社会关系的类型。(P5)
血缘 关系 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地缘 关系 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业缘 关系 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1.2 在社会中成长
考点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途径和表现。(P7)
(1)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
(2)表现: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主要表现。(P8)
(1)含义: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2)主要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亲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让座、义务植树、劳动体验、研学旅行、给灾区捐款捐物、了解国家大事、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等。
3.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P8)
(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重要性:①对个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有利于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对社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青少年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P8)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2)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这些活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①养成亲社会行为。②坚持知行合一。③服务和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④充盈生命、养护精神等。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2.1 网络改变世界[5年1考]
考点关键词:网络的影响
1.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P10~16)
怎样论证“网络是把双刃剑”的观点
(1)积极影响: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2)消极影响:①网络上存在虚假的、不良的、歪曲事实的、误导大众的信息,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②容易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如信息泄露、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
2.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P10~12)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网上购买物品属于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等属于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3.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P12~13)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①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续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2022·安徽3]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网络增加、扩大公民权利;网络减少、缩小公民义务。(×)
教材P11、12~13探究与分享 网络购物、移动支付;中国政府网开设“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开设“联系我们”“网上投诉”“市长信箱”等链接;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围绕材料,谈谈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③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④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⑤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等。
4. 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网络诈骗情况。(P15)
(1)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
(4)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在电话中索要个人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
(7)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2.2 合理利用网络[5年3考]
考点关键词:1.合理利用网络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传播网络正能量
1.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P17~20)[2024·安徽15(2);2023·安徽7;2022·安徽3]
(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5)传播网络正能量。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该远离网络。(×)
2.网络谣言的危害、辨别与防范措施。(P14~18)
(1) 危害:①歪曲事实,误导大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②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络秩序,破坏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③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共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 辨别:①注意信息出处。②关注官方信息。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④辨识信息内容。⑤向他人求助。
(3) 防范措施: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辨别网络谣言。②遵守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③积极揭露和举报网络谣言,维护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明显丑化小林。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笑小林的跟帖。小林发现后,立刻报警,警方很快根据IP地址锁定了“天龙”为小林的同学张某,警察责令张某删除所有照片,并向小林道歉。
张某应该从本案中获得哪些教训
①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无法治不自由。②在参与网络生活时,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③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④法不可违,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
3. 请你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提出合理化建议。
(1)国家: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②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学校: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②开通校园绿色网站,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家庭:①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②抵制不文明上网行为,履行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义务。
(4) 个人: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①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②诚信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③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④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⑤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1)国家:①完善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②净化网络环境,依法打击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的行为。
(2)网络平台:①完善对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②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禁止暴力等不良内容。
(3)未成年人:①不将个人信息随意在网络上发布。②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增强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③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教材知识整合
大数据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应用比比皆是。例如,分析搜索流感信息的人数与实际患病人数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给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大数据还可以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从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高阶思维探析
——学审题·联考点·练思维
【网络无边 自由有界】
[新课标·案例式]。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为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网上行为,某班开展“规范网络行为”的案例研讨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案例 网民罗某某在网络平台发布内容为“某冷库泡沫箱着火,里面。经核实,罗某某为博眼球,将发生于其他地区的冷库起火视频下载后,未经考证便剪辑发布,,并责令其删除视频,消除影响。
罗某某被依法处罚,给你带来哪些警示 (6分)
          设问:属于启示类(正面事例→启示,反面事例→警示)
【参考答案】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③合理利用网络,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④违反法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增强守法观念,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从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网络的影响、合理利用网络、遵守法律等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
五年真题再现
命题点 1
亲社会行为
此命题点安徽近5年未考查。
1.(2023·安徽7)近年来,各类“吃播”节目备受社会关注。有些另类“吃播”行为,浪费粮食、糟蹋食物,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让“吃播”节目具有正能量,需要( )
①网络平台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
②企业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网速
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和管理
④网络参与者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命题点 2
合理利用网络[5年3考]
C
【解析】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依法治国。①③④分别从网络平台、政府、网络参与者主体,正确指出了规范“吃播”节目的举措,符合题意。“吃播”行为浪费粮食,破坏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氛围,提高网速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②错误。
2.(2022·安徽3)2022年,我国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具体包括打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开展“清朗”行动能有效( )
①扩大公民表达权 ②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③弘扬网络正能量 ④提高文化传播的速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本题考查网络保护、传播网络正能量等。国家开展“清朗”系列行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传播网络正能量,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②③正确。“清朗”系列行动与公民表达权无关,①错误;“清朗”系列行动有利于清理不健康文化产品,与文化传播速度无关,④错误。
3.[2024·安徽1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非法收集、滥用、泄露、买卖个人信息等问题,涉及人脸识别信息、网络账号及密码、购物记录等。我国刑法特别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也把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列为主要内容之一。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同时要求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对此,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6分)
①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②利用网络完善自我,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③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④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
一轮复习课件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