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9.173 )
2.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件——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4份打包)
排课
当前位置: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一轮复习
普通

2.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件——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4份打包)

2025-05-11 浏览量 75 1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9-22956887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 全国
文件: 6.6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7下).pptx 展开

这是一套《2.七年级下册 复习课件——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4份打包)》资源,包含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7下).pptx、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7下).pptx、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7下).pptx、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7下).ppt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2025中考道法对标基础 夯实基础(7下).pptx》的文档简介内容:</br>(共56张PPT)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中考知识导航
课标内容 内容解读
【核心素养】 1.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法治观念) 2.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法治观念) 【内容要求】 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教育) ◆对应考点: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特殊保护[5年2考]
依法办事[5年1考]
法律、法治:常结合“依法治国”(本书P169)“建设法治中国”(本书P169)“社会规则”(本书P67)“规则与自由”(本书P68)“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本书P170)“权利与义务”(本书P108)等考点综合考查。
生活与法律 法治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1.【单元导语】法律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2.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3.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重要性)
4.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重要性)
5.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特殊保护
7.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8.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
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9.要树立法治意识,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做法)
10.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法)
名师考点精讲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9.1 生活需要法律
考点关键词:1.生活与法律 2.法治
1.生活与法律的关系。(P85~86)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课本标题】
(1)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教材P88探究与分享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正式颁布;加强网络版权监管,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得到纠正,并依法给予国家赔偿,切实维护了司法公正。
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看出法治建设的哪些要求
①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②实行良法善治。③法律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法治要求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等。
2.法律的产生、本质及功能。(P86~87)
(1)产生:原始社会没有法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2)本质: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3)功能: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的内涵和重要性分别是什么 (P87~88)
(1)内涵: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重要性: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P88)
知识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9.2 法律保障生活
考点关键词:1.法律的特征 2.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特征。(P91~92)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权威性)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制性)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普遍性)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是什么 (P92)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1)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2)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材P92探究与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追捕外逃贪官。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有关依法治国的知识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④全面从严治党,规范权力的运行。⑤反对特权,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等。
3. 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和联系。
产生方式 适用对象或范围 实施手段
(靠什么发挥作用)
法律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 全体社会成员 国家强制力
道德 自然形成,约定俗成 普遍适用 舆论、习惯、信念的力量
纪律 相关部门(单位)制定 本部门(单位)成员(局部适用) 单位、团体的行政力量
联系:①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②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也是道德的要求。③纪律须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4. 法律的作用。(P92~93)
(1)对个人生活: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规范作用)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2)对社会秩序:法律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对国家发展: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教材知识整合
国家立法回应社会热点、公众关切
社会公众
关注问题
立法机关
制定草案
向社会各界
征求意见
审议通过、
正式施行
(1)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着手制定或修改法律,体现了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的。(七下第九课,本书P52)
(2)针对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公民积极提出建议,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九上第四课,本书P170)
(3)法律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表决通过,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七下第九课、八下第六课,本书P53、128)
(4)这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九上第四课,本书P169)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5年2考]
考点关键词: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P96~97)
(1)必要性:①自身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社会原因:社会生活复杂多样,欺骗、欺诈未成年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2)重要性: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③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④有利于践行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原则。
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理由: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应获得优先关照,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2.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P97)
(1)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法律。
3.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P99)[2021·安徽3、7]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家庭保护
含义 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
内容 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地位 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学校保护
含义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内容 ①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地位 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保护
含义 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内容 ①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作用 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地位 未成年人保护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网络保护[2022·安徽3]
含义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
作用 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地位 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政府保护
含义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地位 承担着主体责任
▲司法保护
含义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
内容 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实行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
地位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发布2批反家暴典型案例,对以‘爱’之名家暴未成年人、离异后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予以司法规制。”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录
上述报告中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 产生了哪些社会价值
①家庭保护、司法保护。②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以法治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等。
4. 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1)国家: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厉行法治,依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社会:履行社会保护职责,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学校:履行学校保护职责,加强对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教育,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措施。
(4)家庭:履行家庭保护职责,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影响未成年人。
(5)青少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5.未成年人应该如何珍惜宪法和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 (P100)
(1)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5年1考]
考点关键词:1.法治意识 2.依法办事
1.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P101~102)
(1)必要性:①法治角度: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②人民角度: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2)重要性:①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②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P101)
知识点:法治的重要性。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 )
×
2.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P102)
(1)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3.为什么要依法办事 (P102)
(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2)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4.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P102~103)
(1)树立法治意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023·安徽15(2)]
2024年4月,司法部印发《关于开展“法援护苗”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
感受法律的关爱,你觉得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做到尊法守法
①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②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③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等。
5. 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P103)
(1)学习法律方面:学习法律原文,阅读普法读物及有关法律的报纸杂志,收看各类法制节目,在网站上查阅相关法律知识等。
(2)遵守法律方面:①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提倡做的积极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3)依法维权方面:①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积极运用法律帮助他人维权。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五年真题再现
命题点 1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此命题点安徽近5年未考查。
1.(2021·安徽3)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作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①保护学生的视力 ②减轻学校管理负担 
③让学生专心学习 ④杜绝学生抄袭答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点 2
特殊保护[5年2考]
B
【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限制和管理,能够减少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保护学生的视力,同时也能防止学生受到各种干扰,让学生专心学习,①③正确。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减轻学校管理的负担,②错误;④中“杜绝”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2.(2021·安徽7)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专章,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实施这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就能健康成长
B.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都会受到行政处罚
C.加强对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保护,符合平等原则
D.强化主体责任,解决了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
C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保护、平等。由于未成年人身心还不成熟等,容易受到不法侵害,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订,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符合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平等原则,C项正确。A、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努力,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处罚,但只有行政违法行为,才会受到行政处罚,B项错误。
*此外,(2022·安徽3)涉及考查网络保护。
命题点 3
依法办事[5年1考]
*(2023·安徽15)涉及考查依法办事。
一轮复习课件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