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3 )
精品
【精研课标 夯实基础 备战中考】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备战中考-课件
1 / 29
当前位置: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其它资料
精品

【精研课标 夯实基础 备战中考】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备战中考-课件

2024-04-15 浏览量 511 3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9-19905588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课件
地区: 全国
文件: 19.4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1份文件
1 / 29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精研课标 夯实基础 备战中考】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备战中考-课件.pptx 展开

(共29张PPT)
精研课标 夯实基础 备战中考
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备战中考
目录
中考考什么?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1
中考怎么考?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2
考到什么程度?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3
我们怎么办?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4
Part 01
中考考什么?
试题结构:两大题型 总分60分
一、选择题 1-13题 其中1-3时事题 (6分)
二、非选择题 14-18题 5题道 其中有材料分析题、漫画题 、综合探究题、开放性试题、民族问题(6分……)
时事范围:2023年5月-2024年3月
2021年:科技创新 先进人物表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化
2022年:环境问题 文化-体育 法律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法律
发现的问题:2021和2023年时事题前一年两道,当年一道题
2022年时事当前两道题 前一年一道题
政治 经济 科技 文化 法律 农业
中考考什么?
时事考什么?
中考考什么?
目录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二)总目标
(三)学段目标
四、课程内容
(一)第一学段(1~2年级)
(二)第二学段(3~4年级)
(三)第三学段(5~6年级)
(四)第四学段(7~9年级)34页、 41页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描述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七、附录 核心素养学段表现
命题依据:
课程标准(2022年版)
统编版教材(现行教材)
学习主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
【学业要求】通过本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能够了解我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了解公民权利义务,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法律知识认识和评价社会生活现象,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的权益;能以积极态度对待自己面对的各种挑战,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中考考什么?
目录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二)总目标
(三)学段目标
四、课程内容
(一)第一学段(1~2年级)
(二)第二学段(3~4年级)
(三)第三学段(5~6年级)
(四)第四学段(7~9年级)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描述 46页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七、附录 核心素养学段表现
学段
学业质量描述
第四学段(7~9年级) 能够结合史实阐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动力(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能够结合实例初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能够简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能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能够结合实例阐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能够尝试化解青春期烦恼,采取正确方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自我管理,具有亲社会行为,敬畏生命,热爱生活(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能够结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实际制订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政治认同、责任意识);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和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运用实际案例说明与生活相关的法律规定(法治观念、责任意识);能够举例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坚定文化自信(道德修养、政治认同);能够结合实例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阐明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知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具有初步的国际视野,了解主要的国际组织,阐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意义,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Part 02
中考怎么考?
1.坚持核心素养立意,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2.源于真实生活选材,情境富有时代色彩
3.任务基于情境设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4.侧重学科能力考查,注重体现思维品质
5.考查内容综合表现,开放性进一步增强
试题:坚持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与立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深入挖掘学科育人资源,着重反映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热爱中国共产党、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要求蕴含在试题情境及任务之中,切实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1.坚持核心素养立意, 凸显学科育人价值(以选择题为例)
道德与法治试题遵循“无情境不成题”的原则、每个题目基于情境命制,试题情境源自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学生们能经历、可体验的个体生活、社会生活,还是能理解、可感知的国家和世界层面的生活,均具鲜明的时代色彩。
2.源于真实生活选材,情境富有时代色彩(以8、9、13、16题为例)
道德与法治试题具有情境与任务融为一体的特点,情境为任务而设置,任务基于情境提出,情境与任务相伴相融。学生答题要以正确解读、分析情境为前提.紧密结合情境理解任务,依托情境组织答案,这样的设计思路旨在通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3.任务基于情境设置 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以15(2)、16题(2)为例)
VS
2023年吉林省中考试题
2023年长春市中考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大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为迎接本次亚运会,某校计划开展一期主题倡议活动。小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你赞成小吉的看法吗?请运用文明有礼的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2)文明有礼,从我做起。你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吉林省近年来着力打造“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民族团结进步“双百”示范工程等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打品牌,营造了浓浓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氛围。
材料二 吉林省深入实施少数民族文物古籍保护项目和少数民族文化重点保护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1)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吉林省举措。
(2)请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吉林省这样做的原因。
道德与法治试题力求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其基本的思路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学科主体内容为依托,侧重考查学科能力和思维品质。对学科知识的考查,不限知识点的简单再现,而是基于知识的应用价值提出新问,侧重考查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探究新知的能力。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不是简单再现教材现成的价值表达,而是将之融合、渗透在情境、任务和答案之中与学科知识、学科能力考查融为一体。
4.侧重学科能力考查,注重体现思维品质
VS
2023年吉林省中考试题
2023年长春市中考试题
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一般采用主题统领的设计思路,围绕一个主题以不同角度设置任务,或将同一板块的不同内容整合在一起,或将道德、法律、国情等不同板块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实现对学科内容的综合考查。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在谈到探索素养导向的命题方式时强调,试题任务要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
开放性强调的任务 一般体现在应用型、探究性强的题目上,有共同标准,无标准答案,允许和鼓励考生基于个性经历、经验、体验,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思路提出解决方案
5.考查内容综合表现,开放性进一步增强
2021年:开放性试题 0分
2022年:开放性试题 1分
2023年:开放性试题 4分
Part 03
考到什么程度?
考到什么程度?
“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数值越大,可以认为试题总体越容易,反之,难度系数数值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难度系数的计算是平均分除以试题的总分,大于0.8题目较易,小于0.3较难。
吉林省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难度系数:7:2:1
考到什么程度决定我们学到什么程度
学来水平考试要求: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充分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导向与立意,正确处理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任务、情境之间的关系,有效测评学生学业成就,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
目录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二)总目标
(三)学段目标
四、课程内容
(一)第一学段(1~2年级)
(二)第二学段(3~4年级)
(三)第三学段(5~6年级)
(四)第四学段(7~9年级)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描述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52页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七、附录 核心素养学段表现
命题原则:第一,严格依标命题
第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第三,探索素养导向的命题方式
题目命制
第一,命题立意。命题应从课程性质、时代要求、学生发展三个 主要维度体现考查核心素养立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的发展,体现考试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第二,情境创设。试题情境创设要考虑情境的真实性、典型性、 适切性、复杂性等,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 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以致用。情境素材选取要源于真实的 社会生活,情境的描述和展开要符合生活常识。情境既要具有一定的 复杂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情境类型多样,能多角度、 多层次反映道德与法治学习主题的要求。情境呈现方式多样,充分利用文字、数据、图片等表达形式。
第三,任务指向。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综 合考查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情境,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展现 出的核心素养达成情况,以检测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任务应具有多 样性,如描述特征、论证、辨析、评价、制订方案等,完成具体任务 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方法不能超出要求。任务设计应具有合适的思维水平层级,以考查学生视野的广度以及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规划
第一,命题内容和范围。要从整体上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主 题的结构性和关联性,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真实生活中选择情境,避免从孤立的、过细的知识点角度选择测试内容。
第二,试卷结构。试卷内容应能够综合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能力类型分布符合不同考查层次的要求。 题型搭配、分值比例恰当,能发挥不同题型的测试功能。提高综合 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从内容、试题情境、理论分析、知识应用等不同角度科学设置试题难度,使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业要求】(41页)通过本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 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能够了解我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了解公民权利义务,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法律知识认识和评价社会生活现象,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未成年人的权益;能以积极态度对待自己面对的各种挑战,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具备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04
我们怎么做?
以课程标准为指南 科学复习
回归教材 用好栏目 实现任务创新
聚焦热点 探究角度 进行命题猜想
以现行教材为抓手 夯实基础
以时事热点为情境 确定考点
以前瞻眼光为方向 谋划未来
我们怎么做?
依依据课标 精准备考 落实核心素养
依据课标 精准备考 落实核心素养
课标 依据课标 精准备考 落实核心素养
精准备考 落实核心素养
以评分标准为切入点 精准作答
放眼未来 未雨绸缪 进行前瞻行动
研究标准 定得分点 指导精准作答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思政课的课程定位,明确了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凝练了课程要培养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方面素养,建构了“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范围为暗线,道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主题为明线”的结构化课程内容,研制了对“教学与评价有重要依据作用”学业质量标准。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这些新变化是中考命题的根本遵循。
1.以课程标准为指南 科学复习
教材是我们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近几年,我们的教材内容不断的进行微调,随着时代的变化,增加了一些新词和新说法,比如:全过程民主、公权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原来是协商,现在变成了和解……
还存在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和现在的2022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内容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寻找教材和新课标的衔接点,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现行教材为抓手,我们教材栏目中蕴含大量的日常生活情境、生产劳动情境和国家社会发展情境,用好教材栏目挖掘命题素材,设计适切任务,挖掘教材和深度和广度。
2.以现行教材为抓手 夯实基础
(1)观察漫画,请运用自由平等的相关知识,评析招聘公司的行为。
(2)结合材料一,说说材料二这一政策的价值。
材料一
材料二
本题是对教材栏目情境的精简和优化,并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考查践行平等知识及对就业歧视的价值辨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践行平等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八年级下册第105页《探究与分享》、106页《阅读感悟》
紧密结合时事与社会热点话题,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命力所在。中考命题往往以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试题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特点。比如:2023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5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法、粮食安全保障法审议通过、神舟十六号、十七号载人飞船翱翔寰宇,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全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等;一些长效的社会热点,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展望人类未来生活,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问题,如民主法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交流与融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它们的内容丰富、时空跨度大,能给试题提供更为广阔的背景,也是我们要关注的。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对时政和社会热点材料要尽可能地做到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寻找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点,理解“热点”的精髓,进行命题猜想。
3.以时事热点为情境 确定考点
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要采取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社会。
4.以前瞻眼光为方向 谋划未来
高频出现的词是什么?
5.以评分标准为切入点 精准作答
14题(1)难度:0.74 平均分:1.48
14题(2)难度:0.79 平均分:1.58
14题(3)难度:0.55 平均分:1.1
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命制
第四,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要清晰,便于阅卷操作;能根据答案 的开放度、探究性等因素,合理拟订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在基本立场、观点上要坚持统一尺度,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素材,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能根据试题难度和思维含量,通过等级描述等方法,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
18题(3)难度:0.41 平均分:0.82
18题(5)难度:0.34 平均分:0.34
谢谢聆听
让我们一起加油!
其它资料课件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