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份文件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doc 展开
这是一套《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测试(含解析)》资源,包含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doc、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参考答案.doc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doc》的文档简介内容:</br>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编纂民法典,以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
B.某地电视台曝光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
C.法院依法甄别纠正冤假错案,还原事实真相
D.加强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2.老师给同学们绘制了以下流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B.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C.法律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有的规范
D.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3.爷爷对孙子说:“我国的法律体系就像这棵大树,宪法是它的主干,其他法律是树枝。”这表明( )
A.我国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
B.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严厉的法律
C.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我国已经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4.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立法数量大幅增加、立法形式更加丰富、法律体系日益完备……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更大进步,大大推进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这些成就的取得( )
①为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说明我国公民都能够遵守法律
③说明我国法律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④说明我国的法律体系不需要再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下列对我国法律体系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为主干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需要再完善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6.新考法歌谣某中学开展普法教育主题活动时同学们创作了如下歌谣,其中“★”处最适合的内容是( )
对同学,要友善,文明礼让要记牢。不恃强,不凌弱,互帮互助不可少。遇欺凌,莫慌乱, ★ ,反欺凌,要做到,校园和谐最重要。
A.据理力争很关键 B.诉讼维权是首选 C.换位思考促和谐 D.有勇有谋防侵犯
7.学校道德与法治社团打算开展“法律保障生活”案例展评活动,下列案例契合活动主题的是( )
A.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B.某企业诚信经营赢得广大消费者信赖
C.某班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受学校表扬
D.警方严厉打击电信诈骗保障群众权益
8.下列选项能体现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国防教育法》
B.某同学因违反校规校纪被学校处分
C.陈某某因开车酒驾被行政拘留
D.某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员工考勤制度
9.某小区业主刘某私自拆掉承重墙,导致其他业主家中地板抖动,墙壁出现裂痕,业主委员会要求刘某恢复原状,但刘某表示砸的是自家的墙,与他人无关。业主委员会遂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刘某,该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依法责令刘某停止违法行为,并追究刘某的法律责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公民有权依照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人员
②法律的作用是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非保护
③个人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下面漫画表明( )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可以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③我们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④法律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由此可见法律( )
①强调以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
②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规定个人权利和义务
③促进社会发展,为案件办理提供方向指引
④是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图说明了( )
A.我们处处受到法律的保护,可以随心所欲
B.只要我们不做违法之事,法律就与我们无关
C.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D.未成年人年龄小、能力弱,只受法律的保护
13.观察下面漫画《百科全书》,下列选项正确表述漫画寓意的是( )
A.民法典是裁决违法行为的唯一依据
B.民法典通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C.人们的生活只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
D.民法典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14.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认识民法典”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以下同学们关于民法典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为各方面民事权利实现平等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可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④是处理刑事纠纷的依据,依法制裁违法犯罪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某班道德与法治老师以此为契机开展了议题式教学活动,并设计了两个子议题:
子议题一:民法典保障我们的民事权利。子议题二:民法典调整社会关系。
以下可作为本次议学成果的是( )
A.民法典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B.民法典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D.民法典引领社会价值导向
16.下列观点与如图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
A.个人信息不再被泄露
B.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C.一切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D.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7.下列是某同学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知识”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有( )
序号 内容 分析
① 初中生给爸爸揉肩,帮爸爸减少疲劳 履行了赡养父母的基本义务
② 小林向国家机关举报了外来物种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③ 小明把部分衣物捐给西部贫困学生 行使了对财产的处分权
④ 学校给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 受教育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2025年2月,李某某虚构可以“违规”帮助家长办理名校入学,对多人实施诈骗且金额较大,经某市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李某某这一行为是( )
A.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19.中学生小聪发现邻居行迹神秘,通过观察怀疑他们在实施违法行为,于是拨打报警电话,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应学习他( )
A.勇敢斗争,敢于举报左邻右舍
B.见义智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C.惩恶扬善,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D.预防犯罪,杜绝个人不良行为
20.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多次旷课”“无故夜不归宿”等属于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不良行为( )
①会毒害心灵,危害身体健康
②容易不思进取,影响进步和发展
③可能会危害他人和社会,破坏家庭美满幸福
④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需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辨析题
21.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素养,提高同学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某校开展了“与青春共舞,携法治同行”教育实践活动。
有同学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自己年龄小,只要不违法,经常有不良行为也没有关系。”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三、分析说明题
22.最新通过的一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同学们围绕“法治 社会”展开探究。
近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通过。此次法典草案增加“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权益”,被视为一大亮点。草案中污染防治编首先考虑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增加设置对电磁辐射、光等新领域污染防治问题的制度规定。绿色低碳发展编中增加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法律制度。“推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是法典编纂的显著特点。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充分回应时代之问,推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法律体系,为世界贡献环境法治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说说编纂和施行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价值。
近日,某残奥冠军的形象被AI合成后用于山区直播带货,该商家获得大量流量和收益。一些商家利用AI技术进行换脸拟声,假冒公众人物形象制作虚假广告,平台审核时“轻松”通过,导致消费者“一键下单”上当受骗等现象时有发生。多地互联网法院在受理“AI滥用案”时,遇到了如何界定AI被滥用的技术问题。
面对AI台成技术被滥用难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关于滥用“Al换脸拟声”现象,小宇和小美就此展开了讨论:
(2)请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析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9月24日,一博主称,9月15日,在河北石家庄华强广场的两家酒店民宿,他和视频团队发现房间内有隐藏摄像头,在当场进行摄像头确认和拆除时,被民宿老板及其他人围堵在酒店楼道,“遭遇长达数小时的恐吓,团队中有人被打”。24日晚,石家庄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已于9月24日将涉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华、王某杰、李某全部抓获并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阅读上述材料,思考该博主及其视频团队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
(2)评价请你对在酒店民宿安装摄像头这一行为进行评析。
(3)作为消费者,住酒店时发现房间内有摄像头,我们应该如何做?
24.【提高法治素养】
材料一 某市外卖平台上的商户出售的名为“肥牛卷”“撒尿牛丸”“羊肉卷”“牛扒”等菜品,备注的原料信息为牛肉、羊肉,但实际是以鸭肉、鸡皮、牛脂肪等材料制作,以假充真,当地政府发现后,对平台商家进行口头警告100余次,发出责令限期改正违法通知书69份,对77家外卖餐饮经营户作出罚款49万余元。
(1)请你分析判断材料一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材料二
案例 法律的作用
交警对过往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确保道路交通的秩序与安全。 ①
一女乘客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致使该动车组全体乘客延误,损害了大家的利益。最终被处以罚款。 ②
《长江保护法》的颁布对于促进生态领域事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 ③
(2)结合《法律保障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下列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材料三 在安全教育班会上,同学们围绕校园欺凌的内涵、表现和危害等方面,编排了防校园欺凌情景剧活动,引导大家学会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
(3)请你根据所学,补充完成下列内容。
不做沉默的受害者,及时告知父母或老师,积极向他人寻求帮助:
不做冲动的欺凌者,①____;
不做冷漠的旁观者,②____。
四、综合探究题
25.七年级(2)班正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模拟法庭】
案例 大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便无心学习,迷上了网络游戏。随着消费不断增加,他开始捉襟见肘。后来,他在游戏厅结识了一名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并与之结伴多次拦路抢劫,最终被警方抓获。下面是有关陈某的判决书:
刑事判决书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规定,判决如下:判处被告人陈某行政拘留十五天,罚金二万元……
(1)上述刑事判决书中的内容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假如你是审理该案件的法官,请你为青少年写两条警示语。
【与法同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一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做到预防犯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编纂民法典,以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
B.某地电视台曝光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
C.法院依法甄别纠正冤假错案,还原事实真相
D.加强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2.老师给同学们绘制了以下流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B.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C.法律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有的规范
D.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3.爷爷对孙子说:“我国的法律体系就像这棵大树,宪法是它的主干,其他法律是树枝。”这表明( )
A.我国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
B.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严厉的法律
C.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我国已经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4.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立法数量大幅增加、立法形式更加丰富、法律体系日益完备……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更大进步,大大推进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这些成就的取得( )
①为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说明我国公民都能够遵守法律
③说明我国法律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④说明我国的法律体系不需要再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体系。下列对我国法律体系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为主干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需要再完善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6.新考法歌谣某中学开展普法教育主题活动时同学们创作了如下歌谣,其中“★”处最适合的内容是( )
对同学,要友善,文明礼让要记牢。不恃强,不凌弱,互帮互助不可少。遇欺凌,莫慌乱, ★ ,反欺凌,要做到,校园和谐最重要。
A.据理力争很关键 B.诉讼维权是首选 C.换位思考促和谐 D.有勇有谋防侵犯
7.学校道德与法治社团打算开展“法律保障生活”案例展评活动,下列案例契合活动主题的是( )
A.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B.某企业诚信经营赢得广大消费者信赖
C.某班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受学校表扬
D.警方严厉打击电信诈骗保障群众权益
8.下列选项能体现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国防教育法》
B.某同学因违反校规校纪被学校处分
C.陈某某因开车酒驾被行政拘留
D.某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员工考勤制度
9.某小区业主刘某私自拆掉承重墙,导致其他业主家中地板抖动,墙壁出现裂痕,业主委员会要求刘某恢复原状,但刘某表示砸的是自家的墙,与他人无关。业主委员会遂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刘某,该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依法责令刘某停止违法行为,并追究刘某的法律责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公民有权依照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人员
②法律的作用是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非保护
③个人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下面漫画表明( )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可以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③我们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④法律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由此可见法律( )
①强调以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
②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规定个人权利和义务
③促进社会发展,为案件办理提供方向指引
④是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图说明了( )
A.我们处处受到法律的保护,可以随心所欲
B.只要我们不做违法之事,法律就与我们无关
C.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D.未成年人年龄小、能力弱,只受法律的保护
13.观察下面漫画《百科全书》,下列选项正确表述漫画寓意的是( )
A.民法典是裁决违法行为的唯一依据
B.民法典通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C.人们的生活只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约束
D.民法典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14.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认识民法典”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以下同学们关于民法典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为各方面民事权利实现平等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可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④是处理刑事纠纷的依据,依法制裁违法犯罪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某班道德与法治老师以此为契机开展了议题式教学活动,并设计了两个子议题:
子议题一:民法典保障我们的民事权利。子议题二:民法典调整社会关系。
以下可作为本次议学成果的是( )
A.民法典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B.民法典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D.民法典引领社会价值导向
16.下列观点与如图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
A.个人信息不再被泄露
B.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C.一切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D.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7.下列是某同学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知识”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有( )
序号 内容 分析
① 初中生给爸爸揉肩,帮爸爸减少疲劳 履行了赡养父母的基本义务
② 小林向国家机关举报了外来物种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③ 小明把部分衣物捐给西部贫困学生 行使了对财产的处分权
④ 学校给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 受教育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2025年2月,李某某虚构可以“违规”帮助家长办理名校入学,对多人实施诈骗且金额较大,经某市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李某某这一行为是( )
A.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19.中学生小聪发现邻居行迹神秘,通过观察怀疑他们在实施违法行为,于是拨打报警电话,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我们应学习他( )
A.勇敢斗争,敢于举报左邻右舍
B.见义智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C.惩恶扬善,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D.预防犯罪,杜绝个人不良行为
20.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多次旷课”“无故夜不归宿”等属于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不良行为( )
①会毒害心灵,危害身体健康
②容易不思进取,影响进步和发展
③可能会危害他人和社会,破坏家庭美满幸福
④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需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辨析题
21.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素养,提高同学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某校开展了“与青春共舞,携法治同行”教育实践活动。
有同学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自己年龄小,只要不违法,经常有不良行为也没有关系。”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三、分析说明题
22.最新通过的一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同学们围绕“法治 社会”展开探究。
近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通过。此次法典草案增加“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权益”,被视为一大亮点。草案中污染防治编首先考虑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增加设置对电磁辐射、光等新领域污染防治问题的制度规定。绿色低碳发展编中增加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法律制度。“推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是法典编纂的显著特点。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充分回应时代之问,推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法律体系,为世界贡献环境法治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说说编纂和施行生态环境法典草案的价值。
近日,某残奥冠军的形象被AI合成后用于山区直播带货,该商家获得大量流量和收益。一些商家利用AI技术进行换脸拟声,假冒公众人物形象制作虚假广告,平台审核时“轻松”通过,导致消费者“一键下单”上当受骗等现象时有发生。多地互联网法院在受理“AI滥用案”时,遇到了如何界定AI被滥用的技术问题。
面对AI台成技术被滥用难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关于滥用“Al换脸拟声”现象,小宇和小美就此展开了讨论:
(2)请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析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9月24日,一博主称,9月15日,在河北石家庄华强广场的两家酒店民宿,他和视频团队发现房间内有隐藏摄像头,在当场进行摄像头确认和拆除时,被民宿老板及其他人围堵在酒店楼道,“遭遇长达数小时的恐吓,团队中有人被打”。24日晚,石家庄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已于9月24日将涉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华、王某杰、李某全部抓获并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阅读上述材料,思考该博主及其视频团队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
(2)评价请你对在酒店民宿安装摄像头这一行为进行评析。
(3)作为消费者,住酒店时发现房间内有摄像头,我们应该如何做?
24.【提高法治素养】
材料一 某市外卖平台上的商户出售的名为“肥牛卷”“撒尿牛丸”“羊肉卷”“牛扒”等菜品,备注的原料信息为牛肉、羊肉,但实际是以鸭肉、鸡皮、牛脂肪等材料制作,以假充真,当地政府发现后,对平台商家进行口头警告100余次,发出责令限期改正违法通知书69份,对77家外卖餐饮经营户作出罚款49万余元。
(1)请你分析判断材料一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材料二
案例 法律的作用
交警对过往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确保道路交通的秩序与安全。 ①
一女乘客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致使该动车组全体乘客延误,损害了大家的利益。最终被处以罚款。 ②
《长江保护法》的颁布对于促进生态领域事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 ③
(2)结合《法律保障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下列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材料三 在安全教育班会上,同学们围绕校园欺凌的内涵、表现和危害等方面,编排了防校园欺凌情景剧活动,引导大家学会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
(3)请你根据所学,补充完成下列内容。
不做沉默的受害者,及时告知父母或老师,积极向他人寻求帮助:
不做冲动的欺凌者,①____;
不做冷漠的旁观者,②____。
四、综合探究题
25.七年级(2)班正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模拟法庭】
案例 大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便无心学习,迷上了网络游戏。随着消费不断增加,他开始捉襟见肘。后来,他在游戏厅结识了一名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并与之结伴多次拦路抢劫,最终被警方抓获。下面是有关陈某的判决书:
刑事判决书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规定,判决如下:判处被告人陈某行政拘留十五天,罚金二万元……
(1)上述刑事判决书中的内容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2)假如你是审理该案件的法官,请你为青少年写两条警示语。
【与法同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一条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做到预防犯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