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9 )
精品
8.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二一排课
当前位置: 初中/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自由平等的真谛
精品

8.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2025-05-02 下载量 24 75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9-22902016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教案、素材、试卷、课件
地区: 全国
文件: 107.0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8.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8.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训练.doc 展开

这是一套《8.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资源,包含8.7.1《自由平等的真谛》.pptx、8.7.1《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doc、8.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训练.doc、2025年第一季度反腐成绩单.wmv、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wmv、蓝莲花.wmv、言论自由界限.wmv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8.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8.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训练.doc》的文档简介内容:</br>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25年4月起,正式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为摄像头安装划定“红线”。新规明确人员密集场所、交通枢纽等公共区域可安装摄像头,旅馆客房、公共浴室等私密场所则严禁安装。这说明( )
A.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无法治不自由
B.隐私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C.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D.维护公平,努力营造公平环境
2.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揭晓活动,其中网络主播直播带货虚假广告案入选。案件行为人假借“助农”之名,拍摄采购农户产品的虚假视频,利用消费者对凉山农产品品质的信任进行直播带货,销售非当地产品,并在直播间进行控评欺骗消费者,属于利用广告对商品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应认定为虚假广告罪。流量经济不能脱离法治轨道,本案的依法审理说明( )
A.公民不能在网络上任意发表观点
B.依法治国可以杜绝虚假宣传行为
C.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法律限制了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
3.202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补充了经营者关于未成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义务规定。比如网络游戏应当针对未成年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在注册、登录等环节严格进行了用户核验,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体现了( )
①未成年人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殊权利 ②未成年人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和不法侵害 ③社会规则需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进与完善 ④必要的限制是对未成年网络自由的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泰戈尔曾说:“生命之河在他的一条岸边享有自由,在另一条岸边就会受到约束。”从法律的角度看,这句话表明的道理是( )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公民的任何自由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④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4年11月30日,“网红”孟某斌在三亚后海进行户外直播时,为博取眼球,公然做出多次低俗恶劣行为,扰乱社会秩序。属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孟某斌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涉事账号已被封禁。这个案例警示我们( )
①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②遇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④恪守道德和法律,合理利用网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5年1月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爆火,期间洪某全利用该人工智能软件将搜索到的新闻要素修改编辑后,将编造的虚假信息散布在网络上,进行非法获利,其行为已涉嫌寻衅滋事罪,当地公安机关已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该事件告诉我们( )
①编造虚假信息定会承担刑事责任 ②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③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④行使自由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根据《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和相关区政府(管委会)规定,经研究同意,今年我市继续实行禁放、禁售烟花爆竹政策。但尹某为牟利,从他地购买大量烟花爆竹运至我市销售,尹某等人的行为告诫我们( )
①应正确认识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②违法行为必然受到刑罚处罚 ③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5年3月8日,湖南省总工会发布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堤醒用人单位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其中均提到,除个人基本信息外,不得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不得将限制结婚、生育或者婚姻、生育状况作为录(聘)用条件。对这一提示函认识正确的有( )
①国家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③提供绝对平等的就业机会 ④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5年央视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的无障碍转播,让全国超4500万视听障碍人士也能“看得见”“听得见”春晚。央视春晚的这一做法( )
①目的是让公民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 ②体现了权利公平和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③充分保障了视听障碍人士的人身自由权 ④能让视听障碍人士更好地享有文化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道德与法治课上,小平了解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补助”。这样的资助政策( )
①更好的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②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原则 ③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④符合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平等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近年来,全社会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关心关爱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升其生活品质。药品说明书配备二维码,扫描一下便可实现大屏电子化展示;在城市十字街口安装过街声响提示装置,方便视力障碍人群过马路……这传递出的信息包括( )
①我国坚持用法治保护公民 ②弱势群体依法享有特权 ③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坚持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年10月25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作出重审一审宣判,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结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②死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出自《韩非子 有度》。韩非子认为法律不能偏袒权贵,否则将形同虚设。我们能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法律对权贵的要求更加严苛
14.9月25日,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对青海省粮食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顾艳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被告人顾艳华犯贪污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公民都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②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唯一规范 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说明( )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 ④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探究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升入初中后,小康经常为自己个子比别人矮而自卑,为自己长得不如别人帅气而烦恼,一次,学校组织篮球比赛,同班同学因为小康打篮球技术好,想邀请他参加比赛,他却说:“我个子不高,抢球时不占优势,就不参加了!”班主任得知后,批评小康不积极参加比赛,小康觉得很委屈,坐在教室里一直哭泣,很久都停不下来……。
(1)假如你是小康的好朋友,运用所学的知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开导一下他
材料二 中学生小刚课余时间喜欢上网,他在网络上多次散布同学小德的隐私,给小德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小德和家长要求其停止侵害并赔礼道歉,但是小刚不予理睬,小德和家长最后选择了报警。面对警察的询问,小刚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有上网发表言论的自由。我是未成年人,国家法律给予我特殊保护,就算违法我也不用承担责任。”
(2)结合材料,对小刚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17.【案情回顾】
周某闯红灯过马路,与超速驾驶电动自行车的林某发生碰撞,致使林某摔倒在对向机动车道内。此时,在对向车道正常驾驶小客车的刘某躲闪不及,使林某遭碾压,周某见状却逃离现场。后林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周某在人行横道内闯红灯通行,负主要责任;林某驾驶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超速行驶,负次要责任;刘某驾驶小客车正常通行,在本起事故中无需承担责任。最终,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法官心语】
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事故的,无论是行人还是机动车,均应当根据其违法程度、事故责任大小等因素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护弱者原则不能作为对行人免除事故责任或者法律责任的理由。
(1)结合材料,判断周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并说明依据。
(2)保护弱者原则不能作为免除法律责任的理由。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C 6.D 7.B 8.B 9.B 10.A
11.D 12.C 13.C 14.A 15.D
16.(1)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②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冷静分析,不能盲目听从,也不要忽视。③情绪是可以调控的,我们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2)①小刚的观点是错误的。②公民有上网发表言论的自由,但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刚在网络上散布同学隐私,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没有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③未成年人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但并不意味着违法不用承担责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违法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小刚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停止侵害并赔礼道歉,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17.(1)周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依据:①周某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致林某死亡,且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
②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的特征,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
(2)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能因身份等因素而区别对待。周某闯红灯导致事故发生,不能因其是行人就免除责任;
②保护弱者原则是一种价值理念,但不能违背法律的公平公正。在交通事故中,应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来判定责任,周某负主要责任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③只有严格按照法律判定责任,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公平正义,避免出现责任认定的混乱,保障道路交通秩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