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4.2 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设计.docx 展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4.2《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
课题 4.2 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内容分析 《依法履行义务》是教材第四课公民义务中第二框内容,本课内容承接第一框内容, 主要包括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法定义务需履行、违反义务需担责三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享受权利必须要履行义务,以及不依法履行义务将要承担严重后果,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义务的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已经有所了解,更加关注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和社会热点,但仍然对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存在不足,生活中“重权利轻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经济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增多,有些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道德修养: 通过搜集有关材料,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法治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 健全人格:自觉地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责任意识:我们要时时处处心中有法,认真学习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以法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首要标准,努力做有高度法治观念的好公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闻报道 思考:此新闻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根据新闻内容,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进一步了解有义务就必须要履行。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播放,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了解不履行义务的后果,从而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依法履行义务
环节二:出示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PPT出示素养学习目标,自主预习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 小组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设计意图:目标展示,使本节课教与学均有的放矢;通过预习对课本知识提前感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环节三:权利义务相统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 狗狗很萌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但一些养犬人士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加深了部分人群对广大养犬群体以及宠物犬的误解与排斥,也让非养犬群体和养犬群体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文明养宠的重要性,并公布了一系列涉及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典型案例。明确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 【学习任务】 1.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分析饲养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权利与义务有何关系? 2.除此之外,公民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3.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师引导归纳: 学习笔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知识链接:生活中权利和义务的实践 教师引导归纳: 学习笔记: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2)要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学生结合情境案例,以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知识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各小组派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居民养犬的情境,组织学生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视频播放知识链接,旨在直观形象的使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落实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环节四:法定义务须履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11月14日,村民吴某某非法捕猎、杀害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鬣羚,并予以剥皮、分割后出售。近日,法院判决被告人吴某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支付生态资源损害补偿金5万元。 【学习任务】 1.法院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判决? 2.结合实际,说说法律要求公民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必须做吗?不做行不行? 3.说说法律禁止公民做哪些行为?这些行为一定不能做吗?做了会怎样? 法律链接: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6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 教师引导归纳: 学习笔记: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强制性) (2)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强制性) 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有理有据的进行阐述 以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知识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各小组派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组织学生探究分享,使学生理解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引导学生在分享学生日常中的法定义务和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使学生在列举过程中,深刻理解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环节五:违反义务须担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议一议:下列当事人没有履行什么义务?要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①陈某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 法律链接:《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 ②王某拒绝赡养父母,父母将王某告上法庭,经人民法院审理后,判处王某每月支付赡养费1200元,并保证拿出一定时间照顾父母。 法律链接:《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③黄某为牟取私利,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1类濒危野生动物),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法律链接: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教师引导归纳:公民违反义务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①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②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学生结合日常交通行为,分析案例中陈某的行为,形象的理解违反法定义务的内涵 学生结合教师提示和所学知识,对王某的行为进行评价。 学生研读黄某的案例,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承担责任的类型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作业: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同步练习题 拓展性作业: 根据所学权利和义务,绘制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选取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和相关宪法内容,引发学生的探究和争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领悟知识。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和分析热点话题,让学生归纳总结权利义务的关系。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采用漫画赏析、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理解权利义务相统一,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依法履行义务的做法。 本课突出的亮点有: 目标明确,合理检测核心素养 多种教学手段并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不够满意的地方是: 对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学生的发言率还不够高 有的材料,还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评价设计 对权利义务相统一。创设情境,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法定义务须履行。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法定义务须履行。 对违反义务须担责。通过案例分析、对比理解、案例分析等手段,检测学生对违反义务须担责是否真正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4.2《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
课题 4.2 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内容分析 《依法履行义务》是教材第四课公民义务中第二框内容,本课内容承接第一框内容, 主要包括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法定义务需履行、违反义务需担责三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享受权利必须要履行义务,以及不依法履行义务将要承担严重后果,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义务的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已经有所了解,更加关注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和社会热点,但仍然对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存在不足,生活中“重权利轻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经济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增多,有些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道德修养: 通过搜集有关材料,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法治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 健全人格:自觉地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责任意识:我们要时时处处心中有法,认真学习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以法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首要标准,努力做有高度法治观念的好公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闻报道 思考:此新闻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根据新闻内容,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进一步了解有义务就必须要履行。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播放,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了解不履行义务的后果,从而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话题——依法履行义务
环节二:出示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PPT出示素养学习目标,自主预习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 小组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设计意图:目标展示,使本节课教与学均有的放矢;通过预习对课本知识提前感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环节三:权利义务相统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 狗狗很萌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但一些养犬人士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加深了部分人群对广大养犬群体以及宠物犬的误解与排斥,也让非养犬群体和养犬群体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文明养宠的重要性,并公布了一系列涉及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典型案例。明确饲养宠物是个人权利、管住管好是法定义务。 【学习任务】 1.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分析饲养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权利与义务有何关系? 2.除此之外,公民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3.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师引导归纳: 学习笔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知识链接:生活中权利和义务的实践 教师引导归纳: 学习笔记: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2)要增强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学生结合情境案例,以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知识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各小组派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居民养犬的情境,组织学生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视频播放知识链接,旨在直观形象的使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落实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环节四:法定义务须履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11月14日,村民吴某某非法捕猎、杀害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鬣羚,并予以剥皮、分割后出售。近日,法院判决被告人吴某某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支付生态资源损害补偿金5万元。 【学习任务】 1.法院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判决? 2.结合实际,说说法律要求公民有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必须做吗?不做行不行? 3.说说法律禁止公民做哪些行为?这些行为一定不能做吗?做了会怎样? 法律链接: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6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 教师引导归纳: 学习笔记: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强制性) (2)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强制性) 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有理有据的进行阐述 以组为单位,结合教材知识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各小组派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组织学生探究分享,使学生理解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引导学生在分享学生日常中的法定义务和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使学生在列举过程中,深刻理解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环节五:违反义务须担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议一议:下列当事人没有履行什么义务?要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①陈某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 法律链接:《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 ②王某拒绝赡养父母,父母将王某告上法庭,经人民法院审理后,判处王某每月支付赡养费1200元,并保证拿出一定时间照顾父母。 法律链接:《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③黄某为牟取私利,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1类濒危野生动物),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法律链接: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教师引导归纳:公民违反义务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①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②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学生结合日常交通行为,分析案例中陈某的行为,形象的理解违反法定义务的内涵 学生结合教师提示和所学知识,对王某的行为进行评价。 学生研读黄某的案例,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承担责任的类型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基础作业: 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同步练习题 拓展性作业: 根据所学权利和义务,绘制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选取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和相关宪法内容,引发学生的探究和争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领悟知识。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和分析热点话题,让学生归纳总结权利义务的关系。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采用漫画赏析、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理解权利义务相统一,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依法履行义务的做法。 本课突出的亮点有: 目标明确,合理检测核心素养 多种教学手段并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不够满意的地方是: 对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学生的发言率还不够高 有的材料,还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评价设计 对权利义务相统一。创设情境,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交流、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法定义务须履行。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法定义务须履行。 对违反义务须担责。通过案例分析、对比理解、案例分析等手段,检测学生对违反义务须担责是否真正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