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下册期末培优训练题.docx 展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下册期末培优训练题
一、单选题
1. 清朝前期,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户摩”的吴江县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汉口镇,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城。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B.史实浮夸不合实际
C.重农抑商仍然施行 D.城市建筑特色鲜明
2.假如有一天你去参观刚刚出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文物展览,你一定不会看到( )
A.吴国的青瓷羊 B.唐朝邢窑白瓷
C.宋朝冰裂纹瓷器 D.明朝花海水行龙纹扁瓶青
3.“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唐玄宗时期 B.唐高祖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
4.唐太宗曾经把他比喻为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这“镜子”是指(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狄仁杰
5.七年级(8)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6.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品(见图)。专家鉴定它距今一千多年,它应该是( )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7.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灭亡唐朝的人物是( )
A.黄巢 B.朱温 C.安禄山 D.赵匡胤
8.促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叛乱是( )
A.七王之乱 B.藩镇割据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9.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10.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11.如图是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④处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隋朝建立 B.开通大运河 C.创立科举制 D.唐朝建立
12.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昇──编著《本草纲目》
13.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
摘要一 注重任用贤才和从善如流
摘要二 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14.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并与文成公主成亲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怀仁可汗 D.渤海郡王
15.下图所示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6.下图是我国历史朝代局部图。该图中的②所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
A.隋朝 B.后周 C.元朝 D.清朝
17.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
A.具有家国情怀 B.主张和而不同
C.崇尚天人合一 D.重视以人为本
18.隋朝为加强对户籍的管理,规定不许大家族聚居,必须分房,各自立户。这项措施使得户数快速增加,官府的赋税也水涨船高。此项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巩固皇权专制
C.提高人口素质 D.调节人口构成
19.[2022 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为清朝部分时期的人口数量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②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③高产作物的推广促进了人口增长
④中原战乱导致人均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导致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的因素有( )
①中央权力衰微 ②农民起义 ③节度使权势加大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改错题
21.1662年,戚继光跨海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判断: ;改正: 。
22.隋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
错误: 改正:
23.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错误: 改正:
24.唐朝皇帝多是乐舞高手,相传唐玄宗创作了《秦王破阵乐》。
错误:
改正:
三、辨析题
25.金军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1127 年,金军攻破临安,北宋灭亡。
判断:
改正:
26.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圣”的美誉。
改正:
四、材料分析题
27.读下列运河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的名称:南端 ,北端 。
(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
A B C D
(3)大运河开凿有什么影响?
28.在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时,某班级举办了名为“继承民族智慧,启迪科技发展”的微型古代科技图片展,并通过文献检索、文物研究、数据分析等方式,制作了展演手抄报,以下是手抄报的部分内容:
篇目一:【科技创新】
(1)观察上述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该班级同学把研究表格补充完整。
活字印刷术 是对_______的继承和创新(均填图片序号)
指南针 是对______的继承和创新(均填图片序号)
火药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的广泛应用是对唐朝火药技术的继承和创新
篇目二:【民族智慧】
下面是不同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主要科技发明数量中的占比统计
年代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科技发明全球占比
两汉时期 28(件) 45(件) 62%
隋唐时期 32(件) 45(件) 71%
宋元时期 38(件) 67(件) 57%
明清时期 19(件) 472(件) 4%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2)根据图⑤,从各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全球占比”中,总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从各时期“中国科技发明”数据对比中,简述宋元时期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外交流】
篇目三:
北宋完成了中国的局部统一,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整理自《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3)观察上图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示例从宋元时期三大科技中选取一项示例以外的科技发明,为它设计一张名片。
示例如下:
科技发明 火药
对外传播路径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先传入阿拉伯地区,之后传入欧洲
重要影响 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帮助该班级同学完成手抄报最后部分的问题研究:“叙述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
五、综合题
29.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真宗之初,澶渊之克,遂与契丹盟,至今不识兵革,可谓盛德大业。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元朝在西藏地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对于民政,委托地方僧俗首领负责。同时,设立▲,具体实施元朝中央的各项政令,专管元朝驻藏军队,负责驿站。为了使各项政令及时通达地广险远的西藏边陲,元朝在西藏设大站28处,小站7处。
——摘编自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等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就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五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怎样的政策?唐太宗由此获得了什么尊称?
(2)材料二所称“与契丹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该盟约签订后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填入的元朝管理西藏的中央机构名称。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朝在西藏设置驿站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东南海防和西北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行政机构?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答一点即可)
30.历史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今天的具有空前凝聚力的中华民族。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摘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材料二:很多历史学家说道,汉武帝的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摘自杜甫的《忆昔》
材料四:不少网友说道,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他们在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皇”指谁?他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一政策”指什么?这一政策的提出者是谁?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与当时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密不可分?
(4)请分别列举一件明朝和清朝前期(1840年之前),我国在抵御外辱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3.【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4.【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5.【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6.【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7.【答案】B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8.【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9.【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10.【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1.【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12.【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13.【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14.【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15.【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6.【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7.【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8.【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9.【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0.【答案】B
【知识点】安史之乱
21.【答案】错误;“戚继光”改为“郑成功”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22.【答案】李渊;杨坚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3.【答案】唐太宗;唐玄宗。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4.【答案】唐玄宗;唐太宗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25.【答案】错误;临安改为东京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26.【答案】错误;“诗圣”改为“诗仙”。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27.【答案】(1)余杭;涿郡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 商业发展,他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他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8.【答案】(1) ①;②
(2) 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峰时期
(3) 科技发明:指南针
对外传播路径: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传播,并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重要影响: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4)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9.【答案】(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称号:“天可汗”。
(2)事件:澶渊之盟。
积极影响: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中央机构名称:宣政院。
目的:使各项政令及时通达地广险远的西藏边陲。
(4)东南海防:台湾府。
西北地区:伊犁将军。
(5)因素:长达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许多不同的民族接触、混杂、联结、交融;文化上各民族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30.【答案】(1)“秦皇”:秦始皇;
贡献: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2)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提出者:董仲舒。
(3)唐玄宗;
对外政策:开放。
(4)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
(5)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要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
【知识点】秦灭六国;“开元盛世”;“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 11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下册期末培优训练题
一、单选题
1. 清朝前期,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户摩”的吴江县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汉口镇,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城。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B.史实浮夸不合实际
C.重农抑商仍然施行 D.城市建筑特色鲜明
2.假如有一天你去参观刚刚出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文物展览,你一定不会看到( )
A.吴国的青瓷羊 B.唐朝邢窑白瓷
C.宋朝冰裂纹瓷器 D.明朝花海水行龙纹扁瓶青
3.“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唐玄宗时期 B.唐高祖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
4.唐太宗曾经把他比喻为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这“镜子”是指(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狄仁杰
5.七年级(8)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6.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品(见图)。专家鉴定它距今一千多年,它应该是( )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7.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灭亡唐朝的人物是( )
A.黄巢 B.朱温 C.安禄山 D.赵匡胤
8.促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叛乱是( )
A.七王之乱 B.藩镇割据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9.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10.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11.如图是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④处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隋朝建立 B.开通大运河 C.创立科举制 D.唐朝建立
12.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昇──编著《本草纲目》
13.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
摘要一 注重任用贤才和从善如流
摘要二 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14.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并与文成公主成亲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怀仁可汗 D.渤海郡王
15.下图所示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6.下图是我国历史朝代局部图。该图中的②所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
A.隋朝 B.后周 C.元朝 D.清朝
17.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
A.具有家国情怀 B.主张和而不同
C.崇尚天人合一 D.重视以人为本
18.隋朝为加强对户籍的管理,规定不许大家族聚居,必须分房,各自立户。这项措施使得户数快速增加,官府的赋税也水涨船高。此项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巩固皇权专制
C.提高人口素质 D.调节人口构成
19.[2022 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为清朝部分时期的人口数量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②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③高产作物的推广促进了人口增长
④中原战乱导致人均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导致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的因素有( )
①中央权力衰微 ②农民起义 ③节度使权势加大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改错题
21.1662年,戚继光跨海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判断: ;改正: 。
22.隋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
错误: 改正:
23.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错误: 改正:
24.唐朝皇帝多是乐舞高手,相传唐玄宗创作了《秦王破阵乐》。
错误:
改正:
三、辨析题
25.金军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1127 年,金军攻破临安,北宋灭亡。
判断:
改正:
26.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圣”的美誉。
改正:
四、材料分析题
27.读下列运河示意图,请回答:
(1)写出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的名称:南端 ,北端 。
(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
A B C D
(3)大运河开凿有什么影响?
28.在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时,某班级举办了名为“继承民族智慧,启迪科技发展”的微型古代科技图片展,并通过文献检索、文物研究、数据分析等方式,制作了展演手抄报,以下是手抄报的部分内容:
篇目一:【科技创新】
(1)观察上述图片,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该班级同学把研究表格补充完整。
活字印刷术 是对_______的继承和创新(均填图片序号)
指南针 是对______的继承和创新(均填图片序号)
火药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的广泛应用是对唐朝火药技术的继承和创新
篇目二:【民族智慧】
下面是不同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主要科技发明数量中的占比统计
年代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科技发明全球占比
两汉时期 28(件) 45(件) 62%
隋唐时期 32(件) 45(件) 71%
宋元时期 38(件) 67(件) 57%
明清时期 19(件) 472(件) 4%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2)根据图⑤,从各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全球占比”中,总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从各时期“中国科技发明”数据对比中,简述宋元时期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外交流】
篇目三:
北宋完成了中国的局部统一,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整理自《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3)观察上图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示例从宋元时期三大科技中选取一项示例以外的科技发明,为它设计一张名片。
示例如下:
科技发明 火药
对外传播路径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先传入阿拉伯地区,之后传入欧洲
重要影响 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帮助该班级同学完成手抄报最后部分的问题研究:“叙述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
五、综合题
29.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制夷政策的实施。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真宗之初,澶渊之克,遂与契丹盟,至今不识兵革,可谓盛德大业。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元朝在西藏地区,因俗而治,多制并举。对于民政,委托地方僧俗首领负责。同时,设立▲,具体实施元朝中央的各项政令,专管元朝驻藏军队,负责驿站。为了使各项政令及时通达地广险远的西藏边陲,元朝在西藏设大站28处,小站7处。
——摘编自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等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就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五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怎样的政策?唐太宗由此获得了什么尊称?
(2)材料二所称“与契丹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该盟约签订后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填入的元朝管理西藏的中央机构名称。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朝在西藏设置驿站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东南海防和西北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行政机构?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答一点即可)
30.历史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今天的具有空前凝聚力的中华民族。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摘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材料二:很多历史学家说道,汉武帝的这一政策几乎为以后各代统治者所遵奉,长达两千年之久,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摘自杜甫的《忆昔》
材料四:不少网友说道,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他们在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皇”指谁?他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一政策”指什么?这一政策的提出者是谁?
(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与当时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密不可分?
(4)请分别列举一件明朝和清朝前期(1840年之前),我国在抵御外辱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3.【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4.【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5.【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6.【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7.【答案】B
【知识点】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8.【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9.【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10.【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1.【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12.【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13.【答案】A
【知识点】“贞观之治”
14.【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15.【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6.【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7.【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8.【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9.【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0.【答案】B
【知识点】安史之乱
21.【答案】错误;“戚继光”改为“郑成功”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22.【答案】李渊;杨坚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3.【答案】唐太宗;唐玄宗。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4.【答案】唐玄宗;唐太宗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25.【答案】错误;临安改为东京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26.【答案】错误;“诗圣”改为“诗仙”。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27.【答案】(1)余杭;涿郡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 商业发展,他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他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8.【答案】(1) ①;②
(2) 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峰时期
(3) 科技发明:指南针
对外传播路径: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传播,并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重要影响: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4)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9.【答案】(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称号:“天可汗”。
(2)事件:澶渊之盟。
积极影响: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中央机构名称:宣政院。
目的:使各项政令及时通达地广险远的西藏边陲。
(4)东南海防:台湾府。
西北地区:伊犁将军。
(5)因素:长达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许多不同的民族接触、混杂、联结、交融;文化上各民族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30.【答案】(1)“秦皇”:秦始皇;
贡献: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2)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提出者:董仲舒。
(3)唐玄宗;
对外政策:开放。
(4)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
(5)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要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
【知识点】秦灭六国;“开元盛世”;“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