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docx 展开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考古专家对陶寺遗址的解读中出现了“宫城、社会群体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可能的观象台遗址”等描述。据此可推断此时( )
A.原始农业出现 B.存在文化交流 C.手工业的技术高超 D.出现早期国家
2.下表是某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的统计表,这说明商代( )
青铜礼器 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 青铜兵器 铜镞
40件 28件 220件 900多枚
A.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B.青铜工具使用广泛 C.青铜品种类较多 D.青铜礼器制作精美
3.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4.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这些风格各异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这段文字最精准的概括是( )
A.文学领域成就突出 B.南朝民歌水平高超
C.曹操父子文学成就最大 D.陶渊明的诗广受欢迎
5.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格内容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中央集权强化 B.民族政策开明 C.中外交往频繁 D.社会经济发展
6.《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推知元朝( )
A.中央集权加强 B.南北交流畅通 C.民族政策开放 D.对外贸易发达
7.下列古代的历史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司马迁 B.王羲之 C.岳飞 D.郑和
8.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9.康有为曾向皇帝上折道:“今天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基于这一观点,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的实践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发展农、工、商业
10.“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了树身和树根!------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对该段文字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共创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B.我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C.红军是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 D.长征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干力量
11.下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这主要说明( )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占比 58.8% 62% 58% 75% 63% 58% 64% 69%
A.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12.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13.下表为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大事记。这一外交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大事记 3月13日英国 5月18日荷兰 6月05日希腊 9月29日日本 10月23日联邦德国 11月26日卢森堡 12月21日澳大利亚 12月22日新西兰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西方国家面临经济危机
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 D.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下图为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15.下表是古埃及季节及农民主要活动分布表,从中可知古埃及( )
季节 泛滥季(7—10月) 生长季(11—2月) 干旱季(3—6月)
农民主要活动 服劳役,如建金字塔 经营庄稼,又称播种季 忙于秋收,又称收获季
A.重视农业生产 B.王权十分强大 C.天文历法发达 D.农业生产发达
16.“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以英国为例,与其政治制度变革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颁布《权利法案》 C.早期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7.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B.农业集体化的初见成效
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D.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18.二战后,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非殖民化的决议和宣言。1960年,《反殖民主义宣言》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的非殖民化运动进入新阶段。与该宣言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冷战”开始 B.“非洲年”出现 C.东欧剧变 D.“欧共体”成立
19.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而等国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表明( )
A.美国丧失世界霸权地位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贸易自由化加强 D.世界政治新秩序确立
二、材料题
20.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请结合相关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从地图中提取信息,说明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材料二 清朝“几乎一无可取之处”……清朝的制度并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制度……清朝的制度更像是一种私心的设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倘若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清朝时期的中国人“生活在最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惧之中”
——法国学者佩雷菲斯
(2)概括材料二中三位学者对清朝政治的共同认知并列举两例相关典型史实。
材料三 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
——台湾学者柏杨《中国人史纲》
(3)请结合所学清朝文化领域的史实说明“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
(4)如果进一步全面了解清朝概况,你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
21.请结合所学,完成下面的问题。
请为上图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并对图中的史实进行合理的阶段划分。
(提示:划分若干时间段,写出相应时间段的主要事件,简要概括各阶段的总体特征)
22.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史实)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客观评判。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史实)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1)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进行历史解释时要注意的原则方法。
材料二 以下是关于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历史解释: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展”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化强国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大众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4.“随着欧洲社会进步,近代欧洲科学文化走向繁荣” 5.“如果没有斯大林,就没有强大的苏联” 6.“印度是近现代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突出代表” 7.“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危机与动荡、困难与希望并存的时代” 8.“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2)请选取其中两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典型史实予以解释说明。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D
6.B
7.D
8.B
9.B
10.D
11.B
12.B
13.A
14.C
15.A
16.B
17.C
18.B
19.B
20.(1)说明:1685年和19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作为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权力,确保了西藏与中央政权的紧密联系。此外,康熙平定台湾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通过以上措施,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
(2)共同认知:清朝的政治是封建君主专制。史实: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3)说明:《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二十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和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使学术界产生了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至今,《红楼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4)补充: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1.主题:新中国的外交。
阶段一:外交事件:建国初期,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加政策及和平共处五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特征: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世界舞台。
阶段二:外交事件: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和中日建交。特征: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阶段三:外交事件: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加入APEC、世贸组织、香港澳门回归。特征:外交成就举世瞩目,取得辉煌成就(全方位外交)。
22.(1)原则方法:以史料(史实)为依据,要注意对史料(史实)辨析真伪;要辩证、客观、理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深层解读历史的关联性。
(2)选择1和2。“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及日本明治维新使两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黑人奴隶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考古专家对陶寺遗址的解读中出现了“宫城、社会群体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可能的观象台遗址”等描述。据此可推断此时( )
A.原始农业出现 B.存在文化交流 C.手工业的技术高超 D.出现早期国家
2.下表是某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的统计表,这说明商代( )
青铜礼器 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 青铜兵器 铜镞
40件 28件 220件 900多枚
A.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B.青铜工具使用广泛 C.青铜品种类较多 D.青铜礼器制作精美
3.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4.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这些风格各异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这段文字最精准的概括是( )
A.文学领域成就突出 B.南朝民歌水平高超
C.曹操父子文学成就最大 D.陶渊明的诗广受欢迎
5.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格内容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中央集权强化 B.民族政策开明 C.中外交往频繁 D.社会经济发展
6.《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推知元朝( )
A.中央集权加强 B.南北交流畅通 C.民族政策开放 D.对外贸易发达
7.下列古代的历史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司马迁 B.王羲之 C.岳飞 D.郑和
8.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9.康有为曾向皇帝上折道:“今天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基于这一观点,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的实践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发展农、工、商业
10.“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了树身和树根!------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对该段文字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共创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B.我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C.红军是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 D.长征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干力量
11.下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所占侵华日军总数比例表。这主要说明( )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占比 58.8% 62% 58% 75% 63% 58% 64% 69%
A.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12.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三大改造 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C.调整国民经济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13.下表为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大事记。这一外交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72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大事记 3月13日英国 5月18日荷兰 6月05日希腊 9月29日日本 10月23日联邦德国 11月26日卢森堡 12月21日澳大利亚 12月22日新西兰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西方国家面临经济危机
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 D.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下图为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15.下表是古埃及季节及农民主要活动分布表,从中可知古埃及( )
季节 泛滥季(7—10月) 生长季(11—2月) 干旱季(3—6月)
农民主要活动 服劳役,如建金字塔 经营庄稼,又称播种季 忙于秋收,又称收获季
A.重视农业生产 B.王权十分强大 C.天文历法发达 D.农业生产发达
16.“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以英国为例,与其政治制度变革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颁布《权利法案》 C.早期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7.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B.农业集体化的初见成效
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D.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18.二战后,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非殖民化的决议和宣言。1960年,《反殖民主义宣言》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的非殖民化运动进入新阶段。与该宣言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冷战”开始 B.“非洲年”出现 C.东欧剧变 D.“欧共体”成立
19.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而等国或国家联盟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表明( )
A.美国丧失世界霸权地位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贸易自由化加强 D.世界政治新秩序确立
二、材料题
20.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请结合相关资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从地图中提取信息,说明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材料二 清朝“几乎一无可取之处”……清朝的制度并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制度……清朝的制度更像是一种私心的设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倘若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清朝时期的中国人“生活在最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惧之中”
——法国学者佩雷菲斯
(2)概括材料二中三位学者对清朝政治的共同认知并列举两例相关典型史实。
材料三 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
——台湾学者柏杨《中国人史纲》
(3)请结合所学清朝文化领域的史实说明“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
(4)如果进一步全面了解清朝概况,你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
21.请结合所学,完成下面的问题。
请为上图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并对图中的史实进行合理的阶段划分。
(提示:划分若干时间段,写出相应时间段的主要事件,简要概括各阶段的总体特征)
22.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史实)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客观评判。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史实)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1)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进行历史解释时要注意的原则方法。
材料二 以下是关于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历史解释: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展”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化强国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大众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4.“随着欧洲社会进步,近代欧洲科学文化走向繁荣” 5.“如果没有斯大林,就没有强大的苏联” 6.“印度是近现代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突出代表” 7.“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危机与动荡、困难与希望并存的时代” 8.“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2)请选取其中两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典型史实予以解释说明。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D
6.B
7.D
8.B
9.B
10.D
11.B
12.B
13.A
14.C
15.A
16.B
17.C
18.B
19.B
20.(1)说明:1685年和19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作为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权力,确保了西藏与中央政权的紧密联系。此外,康熙平定台湾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通过以上措施,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
(2)共同认知:清朝的政治是封建君主专制。史实: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3)说明:《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二十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和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使学术界产生了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至今,《红楼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4)补充: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1.主题:新中国的外交。
阶段一:外交事件:建国初期,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加政策及和平共处五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特征: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世界舞台。
阶段二:外交事件: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和中日建交。特征: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阶段三:外交事件: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加入APEC、世贸组织、香港澳门回归。特征:外交成就举世瞩目,取得辉煌成就(全方位外交)。
22.(1)原则方法:以史料(史实)为依据,要注意对史料(史实)辨析真伪;要辩证、客观、理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深层解读历史的关联性。
(2)选择1和2。“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扩展”: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及日本明治维新使两国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黑人奴隶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