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223.109.255.159 )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1 / 11
排课
当前位置: 初中/ 历史/ 中考专区/一模真题
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5-05-14 浏览量 89 2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8-22979430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 广东省
文件: 2.2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docx 展开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下列属于“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的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良渚古城遗址
2.下面两件文物可用于研究西周( )
出土于北京琉璃河,两件青铜器内铭文内容相同。铭文大意是:周王为表彰召公的功绩,封其子克为燕侯,管理燕地的部族。燕侯制作了盉、罍来纪念这一事件。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3.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广州淘金坑秦墓、华侨新村秦墓等墓中发掘出众多具有中原形制的秦式铜鍪、蒜头壶、陶、半两钱等遗物,这是以往岭南墓葬中没有的。由此可见,秦朝( )
A.推动了文明扩展 B.统一了墓葬形式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促进了农业发展
4.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世界最伟大历史人物中,杨坚位列其中。《时代》周刊评选的依据是杨坚( )
A.开通了大运河 B.设置了进士科 C.完成国家统一 D.修筑了都江堰
5.《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说明元朝( )
A.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B.官吏盘剥引发动荡
C.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D.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6.《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这表明《本草纲目》( )
A.丰富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宝库 B.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重要成就
C.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的实践性 D.促进了我国古代科技的近代化
7.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这强调了《红楼梦》( )
A.语言精练生动 B.内容通俗易懂
C.线索清晰完整 D.汇聚传统文化
8.雍正皇帝大大放宽了使用密折的范围,不仅政治、军事等要事“应速上闻”,甚至大臣的一些私事也可用密折上达;臣下不得有所欺瞒,这是雍正皇帝推行密折制度最主要的目的。这反映了当时(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C.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D.思想领域控制严密
9.下图为《伦敦新闻画报》木刻版画,讲述的是:1857年12月14日,皮姆中尉带着14名手下乘“巴特勃号”在广州城西的珠江岸登陆,试图搜集清军的情报,正要返回时被当地居民发现,双方发生激烈的战斗,死伤惨重。该木刻版画见证了(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0.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经李鸿章奏准成立,它是近代第一个地方性外国语学校。1864年由总理衙门建议,广州开设了同文馆,学习外语、数学、机械、航海测量等科目。上述现象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得到了各地官员响应 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重视培养实用性人才 D.推动外交政策近代化
11.下列材料摘自鲁迅所著《阿Q正传》,该材料可用于说明( )
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C.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D.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12.有史学家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它的号角响彻珠江流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80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统治的基础第一次被动摇,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从此土崩瓦解。这一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13.“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含义是( )
A.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D.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14.1944年《解放日报》刊发的社论《论普通教育中的学制与课程》指出,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是战争和生产,因而必须将指导战争和生产实际需要的知识列为课程内容。上述做法( )
A.顺应了土地革命发展的需要 B.体现了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C.有利于中国的持久对日抗战 D.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15.下图为1954年初,漫画家缪印堂创作的漫画《敬祝进步》。该漫画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人大代表履行当家作主的职责
C.人民群众参与工业化的建设热情 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
16.新中国的“熊猫外交”始于20世纪50年代。下表是1957—1978年中国向其他国家赠送熊猫概览。这一时期的“熊猫外交”( )
时间 1957 1960 1972 1972 1973 1974 1974 1975
国家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西德 墨西哥
A.服务于外交的时代需求 B.侧重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深化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17.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认为重要农副产品实行统购派购的品种不宜过多,对农民完成统购任务后剩余的粮食,“应当允许多渠道经营”。这一举措意在( )
A.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18.对《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的表格内容理解最正确的是( )
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河姆渡文化,种植稻谷,饲养猪、牛
约公元前3500年 埃及,创造文字、产生王权
公元前2000年 希腊克里特文明,出现宫廷建筑、象形文字
A.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B.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
C.认识文化遗存主要依靠文献记载 D.差异化的环境造就不同文明成果
19.下边示意图强调阿拉伯人( )
A.复兴了欧洲古典文化 B.成了文明交流的使者
C.完全照搬了外来文化 D.浓缩了东方文明精华
20.以下是某船队一次航行的部分记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B.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21.《法国民法典》肯定了农民、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的土地和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人人有自由和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这表明《法国民法典》( )
A.以法律方式维护法国革命的成果 B.旨在打击王党复辟,维护共和政体
C.为拿破仑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 D.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
22.“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这则材料评价的是( )
A.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 B.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3.19世纪中后期,美国、俄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发展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特征。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欧美封建制度的逐步衰落 D.启蒙思想在欧美传播
24.“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材料评述的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物种起源》 D.《战争与和平》
25.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下表文件要解决的问题是( )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1992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
1997年 《京都议定书》 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
2015年 《巴黎协定》 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安排
A.人口过快增长 B.地区性冲突 C.生态问题 D.世界粮食问题
二、材料题
26.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①西汉鎏金铜蒜头壶 ②西汉屯戍人物图 ③悬泉置遗址
鎏金铜蒜头壶整体造型具有明显的中国风格,壶口采用中东地区的锤揲技术。 汉王朝在西域进行屯田,为汉朝开拓与控制西域提供了重要保障。 悬泉置是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重要接待机构,汉简中也多有“西方来客众多”的记载。
④《汉书》书影 ⑤花卉几何纹绦带 ⑥敦煌汉长城遗址
汉书记载: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往来频繁,“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 绦带几何纹路,具有中原双向斜编特征,双向斜编技法随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域地区。 汉朝在河西修筑长城,并在长城沿线置烽燧亭障,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
材料二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其强盛的国力和灿烂的文化吸引着周边各国,成为他们竞相学习的对象。……唐朝时,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往来于丝路上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还有各国使者、留学生和寻求信仰理念的学者等。……唐朝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时代”,它以博大胸怀接纳外来文化,也以积极态度输出中华先进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第3卷)·隋唐五代两宋》
材料三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
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但是,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从材料一中选择两件文物,仿照示例,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除示例外)
示例:文物①⑤。主题:丝绸之路是生产技术交流之路。
理由:中原地区先进纺织技术传播到西域地区,中东地区的锤鍱技术传到中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统治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并写出你对这种变化的看法。
27.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①1910年,竺可桢取得赴美留学生资格后,进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后转入哈佛大学专攻气象学博士。②1918年回国后,他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等地教授气象学和地理学,为中国培养了首批地理和气象工作者。③1928年,竺可桢被任命为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在南京建立第一个由中国人管理的气象台,打破了外国人对中国气象事业的垄断。④1936年,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提出“求是”二字为校训,倡导通才教育。⑤抗战期间,他率浙大师生四次西迁,保存珍贵仪器与文献。⑥1949年,他拒绝国民政府迁台要求,选择留在大陆参与新中国建设。⑦20世纪50年代,竺可桢着手组织成立了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又主持完成了划分中国自然区划等工作,还先后组织了多次大型综合考察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⑧1962年,竺可桢加入中国共产党。⑨1972年,他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开创历史气候学范式,被誉为“科学界对中华文明史的重要贡献”。⑩1974年2月7日,竺可桢病逝于北京,临终前日记仍记录当日气温与风力数据。
(1)竺可桢曾得到下列评价。请根据材料,为每个评价提供两个史实证据。
评价 史实证据(写出序号即可)
气象学与地理学的奠基人
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
(2)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
(3)对于竺可桢的事迹,你最敬重哪点?请写出并简述理由。
三、综合题
28.九年级同学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展项目式学习。请你帮助他们完善项目报告。
【项目报告一:科技之变】
时代发展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科技革命典型成果 ①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②_________________ ①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的白炽灯泡②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②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
【项目报告二:秩序之变】
资料卡从时间纵向观察20世纪国际秩序(格局)的演变。上半叶,由于一战而“建构”,由于二战而“解构”,由于停战而“重构”;下半叶,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几近半个世纪的“对峙”,又由于苏联的解体而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据刘新字等《在世界格局新变化中聚焦“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资料解读“建构”: “重构”: 世界多极化趋势:
【项目报告三:治理之变】
——据刘洋《国际联盟的当代价值研究》等
(1)阅读项目报告一,补充序号②,并说明科技革命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阅读项目报告二,资料卡中“建构”“重构”“世界多极化趋势”分别指的是什么?
(3)阅读项目报告三,补充序号A。综合上述项目报告,就中国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你的建议。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D
6.A
7.D
8.A
9.B
10.C
11.B
12.D
13.B
14.C
15.C
16.A
17.A
18.D
19.B
20.D
21.A
22.D
23.B
24.C
25.C
26.(1)示例1:文物②③。
主题:丝绸之路是管理与开拓之路。
理由:汉王朝在西域进行屯田,开拓并控制了西域地区,而悬泉置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接待机构,对往来人员等进行管理,体现了汉朝在丝绸之路相关区域从开拓到管理的一系列举措。
示例2:文物②⑥。
主题:丝绸之路是军事保障之路。
理由:汉王朝在西域进行屯田,为开拓与控制西域提供保障,同时汉朝在河西修筑长城,并在沿线设置烽燧亭障,保障了河西地区的安全,屯田和修筑长城等措施都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军事方面的保障。
示例3:文物③④。
主题:丝绸之路是中西交流频繁之路。
理由:悬泉置作为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重要接待机构,汉简中记载“西方来客众多”,同时《汉书》中也记载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往来频繁,“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都体现出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交流十分频繁。
(2)原因:中国文化具有吸引力;交通发达或丝绸之路畅通;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统治者重视对外交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变化:统治者对“下西洋”政策由支持到停滞。(意思相近即可)
看法: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后期国力削弱,“下西洋”主要为了宣扬国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难以长期持续。
(看法可回答下西洋无法持续的原因,亦可答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作用)
27.(1)
评价 史实证据(写出序号即可)
气象学与地理学的奠基人 ②③⑦⑨
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 ②④⑤
(任选两个证据即可)
(2)特点:跨学科融合,涉及农学、气象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领域;强调实地考察与综合研究;服务国家需求;注重自主创新和开创性研究;以实证为本,注重积累。
(3)敬重的地方:竺可桢坚持记录气象数据直到临终,展现了科学家的严谨和坚持;抗战期间率浙大师生四次西迁,保存珍贵仪器与文献,展现了他保护学术资源、有爱国精神。
28.(1)②: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任写一点)
关系:科技革命会促进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会反过来引发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与时代发展相互促进。(任写一点)
(2)“建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构”:冷战/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任写一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超多强,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A:联合国。
建议:反对战争,珍惜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等。(任写一点)
一模真题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