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份文件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pdf 展开
这是一套《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五四学制)中考一模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资源,包含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题卡.pdf、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学科参考答案.pdf、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pdf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pdf》的文档简介内容:</br>开考前秘密 试卷类型:A
2025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考试时间:60 分钟 总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 分;
共 100 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
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
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还制作乐器琴瑟。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
暑,制作衣裳,制造船只。而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
今 8000—6000 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远古传说( )
A. 都是真实的 B. 蕴含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C. 完全不可信 D. 可以印证考古发现的真实性
2. 春秋初期,列国对吴国以蛮夷视之;直到春秋晚期,晋国开始拉拢吴国抗楚,吴国才
真正进入中原人的视野,列国也逐渐承认其诸夏的身份。这表明,春秋争霸战争( )
A. 导致了政局动荡 B. 造就了文化繁荣 C. 推动了民族认同 D. 削弱了周王威信
3.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
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 )
A. 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 B. 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C. 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D. 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4. 唐太宗指出:“农时甚要,不可暂失。”唐玄宗强调:“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纺
织)害则寒之原也。”他们都强调( )
A. 民贵君轻 B. 轻徭薄赋 C. 以农为本 D. 重农抑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1页 (共 8页)
5.下图是宋元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 辽、金、元 B. 金、元、辽 C. 元、辽、金 D. 辽、元、金
6. 戚继光《止止堂集·凯歌》如下:“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
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
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军歌表现了( )
A. 为民请命,不畏权贵的凛然正气 B. 勇于钻研,顽强进取的担当精神
C. 廉洁自律,厚以待人的宽仁品质 D. 同仇敌忾,誓死卫国的坚强意志
7.阅读分析下列思维导图,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早期探索 B. 近代追求独立民主的过程
C. 近代边疆危机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8.近代以来,报纸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同学们在查找历史资料时发现 1895 年 5 月
15 日的《申报》上刊登了以下内容:“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
众志成城,有死无二。”据此,同学们可以开展的讨论话题是( )
A.《南京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进行三元里抗英斗争
B.《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给俄国
C.《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群情激愤地进行抗日
D.《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9.2025 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 100 周年。下列事迹与孙中山
直接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之一 B.成立兴中会与阐发三民主义
C.与梁启超等进行戊戌变法 D.领导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
10. 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
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
A. 魏源 B. 张之洞 C. 张謇 D. 詹天佑
11.1948 年,在考察了经过土改的解放区后,学者韩丁指出,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
词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翻身”。这里的“翻身”强调了( )
A.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彻底废除
C.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D.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2.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曾发表社论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对中国人
民是最伟大的胜利,而且对全体爱好和平的人类来说也是最伟大的胜利。材料旨在说明
新中国的成立( )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2页 (共 8页)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标志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13. 右图是某解放军战士的日记(部分)。该战士默默
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毛主席曾为他题词,号召
全国人民向他学习,其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精神教育
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这名解放军战士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焦裕禄 D. 雷锋
14.1962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
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下表所示。以下最符合该套人民币主题的是( )
面额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1元 女拖拉机手 放牧
2元 车床工人 石油矿井
5元 炼钢工人 露天煤矿
10 元 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 天安门
A. 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B.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展
C.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5.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主题复习时搜集了下面一组图片。据此判断复习的主题是
( )
准备下潜的核潜艇 歼-20 战机 中国的导弹部队
A. 外交事业的发展 B.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 C. 现代的社会生活 D.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
16.中国航天人乘“神舟”造“天宫”搭“鹊桥”,引“北斗”导航,护“嫦娥”奔月,
送“悟空”探暗,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是浩瀚太空中的中国式浪漫。由此可以看出( )
A. 神话传说预言航天发展 B.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
C. 中国综合国力世界领先 D. 科技发展彰显文化自信
17.伯里克利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
策( )
A. 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 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 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18.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
入欧洲的。这说明阿拉伯人( )
A. 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B. 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 垄断了亚欧之间的商贸 D. 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3页 (共 8页)
19. 漫画是通往历史的另一扇窗户。下图呈现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注解:此图为《再见,巴士底狱》
(创作时期:1789 年),
画面以正在拆除中的巴士底为背景。
A. 法国大革命开始 B. 《人权宣言》颁布
C.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 拿破仑帝国建立
20.“拿破仑是伟大的,因为他高于革命,制止了革命名义的滥用,保留了一切正确的
东西,诸如公民平等、言论出版自由,正是因此才获得了政权。”这一观点表明拿破仑
( )
A. 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B. 推翻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C. 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 领导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21.1819 年,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说:“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
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
权阶级。”这表明他深受 ( )
A. 启蒙思想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B.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的影响
C. 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影响 D.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22.电炉取代煤炉或气炉,机械电冰箱取代冰盒;电动洗衣机、电熨斗、真空吸尘器的
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庭劳动;19 世纪 60 年代冷藏车的发明,优化了食物保鲜技术。
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C. 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D. 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
23.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认识历史。
右面示意图呈现的是( )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 法西斯同盟和反法西斯同盟
C.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D.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24.1930 年,印度甘地号召向“食盐进军”,带领民众到丹迪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反对
英国殖民当局垄断食盐生产。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华夫脱运动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不结盟运动
25.1992 年 6 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由
此可知,环境问题的解决( )
A. 主要是联合国的责任 B. 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
C. 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 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4页 (共 8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4 分,
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12 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震寰宇。
——郭沫若
刻有文字的甲骨
(1)结合所学知识,当代历史学家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世界”主要是因为什么?
(2分)除此之外,甲骨文的发现还为哪些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2 分)
材料二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象形性强,结构不固定。
秦始皇统一六国 行书是中国书法五大书体之
金文:线条粗壮圆润,结构稳定。
后,推行“书同文” 一,书写流畅。因其“不楷不 小篆:线条圆润均匀,象形性减弱。
政策,以秦国的小 草”的包容性,成为最广泛使 隶书:笔画方正,对称结构明显。
篆作为标准字体, 用的书体之一,既能满足快速 楷书:结构方正,笔画平直,易写
并允许民间使用 记录的需求,又充分展现中国 易认。
简体:是现行通用规范汉字,字形
更简便的隶书。 书法的韵律之美。
简化,有利于提高书写效率。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书同文”政策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2 分)《兰
亭集序》的历史地位如何?(2 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从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角度分
析中国汉字的演变趋势。(2 分)
材料三 汉字不仅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结晶,它还为周边国家所使用,如日本、朝鲜、
越南等国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制了日文,现在仍夹用
汉字。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仿照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等,
且汉字被多个民族共同使用,成为大范围社会交际和文化沟通的桥梁。
——摘编自李滨英《中华汉字对周边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说汉字传播的历史影响。(2 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5页 (共 8页)
27. (12 分)寻找红色记忆,踏寻革命足迹,当今的中国彰显大国风范,展现大国
担当。阅读下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幅浮雕图片。
①《虎门销烟》 ②《五四运动》 ③《胜利渡长江》
(1)请从上述浮雕中任选一个,结合所学史实简要解说浮雕内容。(2 分)
材料二 下图为中共领导的农村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 1 和图 2 中,中共中央所在地名称。(2 分)简述
从图 1 到图 2,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4 分)
材料三 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识图完成问题。
(3)识读上面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任意两幅图片,就“中国方案,大国担
当”为主题进行简要介绍。(4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6页 (共 8页)
28.(14 分) 某班同学开展了主题为“小视角·大时代”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
成。
探究一 桥“见”中国力量
①泸定桥 ②卢沟桥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珠港澳大桥
(1)依据探究一,从①至④中任选一座桥,写出其记录的历史事件以及反映的时代
背景。(2 分)
探究二 盐“显”时代变迁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政府选 材料二 共和国盐业大事记(部分)
拔任命了一批盐商成为盐务官。汉 20 世纪 50 年代,中央财政部成立了具有行政管
武帝时期的盐业生产、运输和销售 理和生产经营双重职能的盐务总局,负责全国盐的生
都由政府包办,属于国营官办,百 产和运输的计划管理。
姓不得私自煮盐。汉朝对盐的国家 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经贸委成立中国盐业总公
专卖从制度上拉开了君主专制时 司。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撤销盐务总局,成
期盐业国家垄断的帷幕,对中国历 立中国盐业协会。
史影响极其深远。 2011 年,取消食盐专营,实行食盐市场化。2016
——摘编自李晓巧《中国古代 年 5 月,国务院公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放开所
如何管控盐(上)》 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
(2)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对盐业的治理措施。(2 分)结合所学,说出这些措
施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2 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盐业管理体制的变化。(2 分)并
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盐业管理体制变化的时代背景。(2 分)
探究三 路“遇”文明碰撞
15—18 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
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
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
将这一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4)探究三“大航海时代”反映了两种文明碰撞的方式,既有友好往来,也有航海
探险后的殖民扩张,依据材料各举出一实例(2 分),并分别简要概括其影响。(2 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7页 (共 8页)
29.(12 分)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某班历
史探究小组绘制了一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世界与中国”的大事年表(部分)。请你
一起参与完成。
(1)根据世界史发展进程,指出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以及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4 分)
(2)根据材料,从“团结合作”“中国贡献”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胜利”提出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有总结提升。8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8页 (共 8页)
2025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考试时间:60 分钟 总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 分;
共 100 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
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
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还制作乐器琴瑟。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
暑,制作衣裳,制造船只。而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
今 8000—6000 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说明远古传说( )
A. 都是真实的 B. 蕴含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
C. 完全不可信 D. 可以印证考古发现的真实性
2. 春秋初期,列国对吴国以蛮夷视之;直到春秋晚期,晋国开始拉拢吴国抗楚,吴国才
真正进入中原人的视野,列国也逐渐承认其诸夏的身份。这表明,春秋争霸战争( )
A. 导致了政局动荡 B. 造就了文化繁荣 C. 推动了民族认同 D. 削弱了周王威信
3.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漆屏风,绘制有包括帝舜、周太姜、晋文公、汉成
帝等人物故事,其画风与《女史箴图》有共通之处。这反映了( )
A. 鲜卑族的农业生产水平 B. 魏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C. 魏晋南北朝政权的并立 D. 汉文化对北魏社会的影响
4. 唐太宗指出:“农时甚要,不可暂失。”唐玄宗强调:“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纺
织)害则寒之原也。”他们都强调( )
A. 民贵君轻 B. 轻徭薄赋 C. 以农为本 D. 重农抑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1页 (共 8页)
5.下图是宋元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 辽、金、元 B. 金、元、辽 C. 元、辽、金 D. 辽、元、金
6. 戚继光《止止堂集·凯歌》如下:“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
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
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军歌表现了( )
A. 为民请命,不畏权贵的凛然正气 B. 勇于钻研,顽强进取的担当精神
C. 廉洁自律,厚以待人的宽仁品质 D. 同仇敌忾,誓死卫国的坚强意志
7.阅读分析下列思维导图,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早期探索 B. 近代追求独立民主的过程
C. 近代边疆危机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8.近代以来,报纸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同学们在查找历史资料时发现 1895 年 5 月
15 日的《申报》上刊登了以下内容:“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
众志成城,有死无二。”据此,同学们可以开展的讨论话题是( )
A.《南京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进行三元里抗英斗争
B.《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给俄国
C.《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群情激愤地进行抗日
D.《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9.2025 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 100 周年。下列事迹与孙中山
直接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之一 B.成立兴中会与阐发三民主义
C.与梁启超等进行戊戌变法 D.领导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
10. 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
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
A. 魏源 B. 张之洞 C. 张謇 D. 詹天佑
11.1948 年,在考察了经过土改的解放区后,学者韩丁指出,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
词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翻身”。这里的“翻身”强调了( )
A.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彻底废除
C.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D.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2.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曾发表社论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对中国人
民是最伟大的胜利,而且对全体爱好和平的人类来说也是最伟大的胜利。材料旨在说明
新中国的成立( )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2页 (共 8页)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标志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13. 右图是某解放军战士的日记(部分)。该战士默默
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毛主席曾为他题词,号召
全国人民向他学习,其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精神教育
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这名解放军战士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焦裕禄 D. 雷锋
14.1962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
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下表所示。以下最符合该套人民币主题的是( )
面额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1元 女拖拉机手 放牧
2元 车床工人 石油矿井
5元 炼钢工人 露天煤矿
10 元 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 天安门
A. 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B.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展
C.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5.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主题复习时搜集了下面一组图片。据此判断复习的主题是
( )
准备下潜的核潜艇 歼-20 战机 中国的导弹部队
A. 外交事业的发展 B.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 C. 现代的社会生活 D. 人民军队的现代化
16.中国航天人乘“神舟”造“天宫”搭“鹊桥”,引“北斗”导航,护“嫦娥”奔月,
送“悟空”探暗,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是浩瀚太空中的中国式浪漫。由此可以看出( )
A. 神话传说预言航天发展 B.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
C. 中国综合国力世界领先 D. 科技发展彰显文化自信
17.伯里克利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
策( )
A. 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 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 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18.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
入欧洲的。这说明阿拉伯人( )
A. 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B. 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 垄断了亚欧之间的商贸 D. 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3页 (共 8页)
19. 漫画是通往历史的另一扇窗户。下图呈现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注解:此图为《再见,巴士底狱》
(创作时期:1789 年),
画面以正在拆除中的巴士底为背景。
A. 法国大革命开始 B. 《人权宣言》颁布
C.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 拿破仑帝国建立
20.“拿破仑是伟大的,因为他高于革命,制止了革命名义的滥用,保留了一切正确的
东西,诸如公民平等、言论出版自由,正是因此才获得了政权。”这一观点表明拿破仑
( )
A. 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B. 推翻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C. 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D. 领导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21.1819 年,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说:“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
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
权阶级。”这表明他深受 ( )
A. 启蒙思想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B.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的影响
C. 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影响 D.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22.电炉取代煤炉或气炉,机械电冰箱取代冰盒;电动洗衣机、电熨斗、真空吸尘器的
使用大大减轻了繁重的家庭劳动;19 世纪 60 年代冷藏车的发明,优化了食物保鲜技术。
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C. 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D. 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
23.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认识历史。
右面示意图呈现的是( )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 法西斯同盟和反法西斯同盟
C.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D.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24.1930 年,印度甘地号召向“食盐进军”,带领民众到丹迪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反对
英国殖民当局垄断食盐生产。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华夫脱运动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不结盟运动
25.1992 年 6 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各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明确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率先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义务。由
此可知,环境问题的解决( )
A. 主要是联合国的责任 B. 完全依赖于发达国家
C. 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 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4页 (共 8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4 分,
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12 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一片甲骨惊世界,蕞尔一邑震寰宇。
——郭沫若
刻有文字的甲骨
(1)结合所学知识,当代历史学家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世界”主要是因为什么?
(2分)除此之外,甲骨文的发现还为哪些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依据?(2 分)
材料二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象形性强,结构不固定。
秦始皇统一六国 行书是中国书法五大书体之
金文:线条粗壮圆润,结构稳定。
后,推行“书同文” 一,书写流畅。因其“不楷不 小篆:线条圆润均匀,象形性减弱。
政策,以秦国的小 草”的包容性,成为最广泛使 隶书:笔画方正,对称结构明显。
篆作为标准字体, 用的书体之一,既能满足快速 楷书:结构方正,笔画平直,易写
并允许民间使用 记录的需求,又充分展现中国 易认。
简体:是现行通用规范汉字,字形
更简便的隶书。 书法的韵律之美。
简化,有利于提高书写效率。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书同文”政策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2 分)《兰
亭集序》的历史地位如何?(2 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从实用性和艺术性的角度分
析中国汉字的演变趋势。(2 分)
材料三 汉字不仅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结晶,它还为周边国家所使用,如日本、朝鲜、
越南等国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日本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制了日文,现在仍夹用
汉字。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仿照汉字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等,
且汉字被多个民族共同使用,成为大范围社会交际和文化沟通的桥梁。
——摘编自李滨英《中华汉字对周边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说汉字传播的历史影响。(2 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5页 (共 8页)
27. (12 分)寻找红色记忆,踏寻革命足迹,当今的中国彰显大国风范,展现大国
担当。阅读下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幅浮雕图片。
①《虎门销烟》 ②《五四运动》 ③《胜利渡长江》
(1)请从上述浮雕中任选一个,结合所学史实简要解说浮雕内容。(2 分)
材料二 下图为中共领导的农村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 1 和图 2 中,中共中央所在地名称。(2 分)简述
从图 1 到图 2,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4 分)
材料三 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识图完成问题。
(3)识读上面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任意两幅图片,就“中国方案,大国担
当”为主题进行简要介绍。(4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6页 (共 8页)
28.(14 分) 某班同学开展了主题为“小视角·大时代”的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
成。
探究一 桥“见”中国力量
①泸定桥 ②卢沟桥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珠港澳大桥
(1)依据探究一,从①至④中任选一座桥,写出其记录的历史事件以及反映的时代
背景。(2 分)
探究二 盐“显”时代变迁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政府选 材料二 共和国盐业大事记(部分)
拔任命了一批盐商成为盐务官。汉 20 世纪 50 年代,中央财政部成立了具有行政管
武帝时期的盐业生产、运输和销售 理和生产经营双重职能的盐务总局,负责全国盐的生
都由政府包办,属于国营官办,百 产和运输的计划管理。
姓不得私自煮盐。汉朝对盐的国家 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经贸委成立中国盐业总公
专卖从制度上拉开了君主专制时 司。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撤销盐务总局,成
期盐业国家垄断的帷幕,对中国历 立中国盐业协会。
史影响极其深远。 2011 年,取消食盐专营,实行食盐市场化。2016
——摘编自李晓巧《中国古代 年 5 月,国务院公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放开所
如何管控盐(上)》 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
(2)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对盐业的治理措施。(2 分)结合所学,说出这些措
施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2 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盐业管理体制的变化。(2 分)并
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盐业管理体制变化的时代背景。(2 分)
探究三 路“遇”文明碰撞
15—18 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
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
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
将这一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4)探究三“大航海时代”反映了两种文明碰撞的方式,既有友好往来,也有航海
探险后的殖民扩张,依据材料各举出一实例(2 分),并分别简要概括其影响。(2 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7页 (共 8页)
29.(12 分)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某班历
史探究小组绘制了一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世界与中国”的大事年表(部分)。请你
一起参与完成。
(1)根据世界史发展进程,指出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以及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4 分)
(2)根据材料,从“团结合作”“中国贡献”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的胜利”提出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有总结提升。8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8页 (共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