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4 )
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 / 16
2023稀缺资源征集
当前位置: 高中/ 化学/ 人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普通

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025-04-23 浏览量 33 1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7-22824207
版本: 人教版(2019)
类型: 试卷
地区: 全国
文件: 1.1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6.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展开

6.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新型锂硒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图1为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Ⅱ为该电池的负极
B.该电池放电时,电子由电极Ⅰ经电解质溶液通过LAGP隔膜流向电极Ⅱ
C.锂硒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与正极碳基体结合时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3种与碳基体的结合能力: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 时,反应释放能量
B.相同质量的水具有的内能:气态>液态>固态
C.“焓”是指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B.木炭燃烧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铝与稀盐酸的反应
4.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片上有气泡逸出
B.反应中,盐桥中的会移向溶液
C.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
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
5.图示为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其中为气态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C.寻找合适的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可以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D.图示反应的能量变化为
6.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A. B. C. D.
7.《天工开物》中提到“明年,田有粪肥,土脉发烧,东南风助暖,则尽发炎火,大坏苗穗,此一灾也。”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上述不一致的是
A.乙醇燃烧 B.铝与盐酸反应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晶体与晶体反应
8.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锌铜原电池中,负极减少65g时理论上转移电子数为2
B.和的混合物共6.4g,其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
C.工业上,28g 和4mol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的分子数小于2
D.在反应中,每消耗3.6g碳则转移电子数为0.2
9.近年来我国的火力发电量占比超过了70%,而火力发电量中“接近90%使用的是煤炭”。如图是燃煤电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石浆液吸收64g 理论生成136g
B.用生锈铁屑处理烟囱排放废气中的CO
C.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为化学能→热能→电能
D.将脱硫后的气体通入溶液,可粗略判断烟气脱硫效率的高低
10.一定条件下,1mol金刚石转化为石墨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B.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C.稀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量变化趋势与图一致
D.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石墨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同
11.下列图像均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丁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图乙说明金刚石生成石墨是吸热反应
C.根据图丙可以判断放出的能量
D.图甲可以表示生石灰溶于水反应的能量变化
1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无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臭氧消毒柜给餐具消毒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
B 用厨余垃圾制肥料种菜 厨余垃圾含有N、P、K等元素
C 用天然气灶具烧开水 天然气燃烧放热
D 科学家利用硅制作芯片 硅的熔点比较高
A.A B.B C.C D.D
1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B.图1所示能量变化的反应,都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C.镁条、铝片和盐酸反应放热,其能量变化符合图2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14.和反应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原子结合生成时,吸收能量
B.断开中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C.中的键比的键牢固
D.
二、解答题
15.氮元素转化对生产、生活有重要的价值。回答下列问题:
(1)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用所学氨气的相关知识回答:
①写出NH3的电子式: 。
②NH3极易溶于水且溶液显碱性,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氨水显碱性的原因: 。
③请举例NH3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
(2)某工厂制硝酸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转化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填“i”“ii”或“iii”)。
②写出“氧化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第一步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判断理由是 。
②NH全部氧化成的离子方程式是 。
16.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氨为原料制硝酸,反应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为 ,工业生产中盛装大量A的浓溶液,选择的罐体材料为 (填标号)。
a.铜 b.铂 c.铝 d.镁
(2)上述流程中,需要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 (填“Ⅰ”、“Ⅱ”或“Ⅲ”)。
(3)实验室中可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取氨气,其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检验试管中收集满氨的操作和现象是 。
(4)氨气在纯氧中能发生反应:,科学家利用此反应,设计成氨气一空气燃料电池,则通入氨气的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碱性条件下,该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5)用溶液吸收,可提高尾气中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转化为的转化率随溶液初始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酸性溶液中,实际是氧化生成和,其离子方程式为 。
②溶液的初始pH越小,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 。
17.小组同学探究、在强碱性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及其影响因素。
已知:、均能溶于强碱性溶液,生成。
【理论预测】
猜想1:作负极,因为的失电子能力更强。
猜想2:作负极,因为能与强碱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实验验证】
实验1 现象
0~5s:电压传感器初始示数为0.3V,后迅速归零;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经检验为)
后:电压传感器示数逐渐变为并保持稳定;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经检验为),镁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1)由电压传感器示数可知,时作负极。根据现象推测后正负极发生了反转,证据是 。
(2)后作负极,但猜想2中的解释不合理,理由是 。
(3)甲同学推测0~5s时产生的可能原因有:
i.;
ii.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小组同学推测,电压示数迅速减小与电极被覆盖有关。
①0~5s时,镁片表面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为证明推测,乙、丙同学分别设计了实验2和3。
已知:EDTA四钠盐浓溶液的约为12,EDTA易与形成配合物EDTA-Mg。
i.实验2中观察到电压示数从0.3V降至0.1V后保持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
ii.补全实验3的方案:试剂a为 。
(5)综合实验1、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8.肼(N2H4)可用作燃料,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
(1)① N2(g)+2O2(g)=N2O4(g) ΔH=+10 kJ·mol 1;
② N2H4(g)+O2(g)=N2(g)+2H2O(g) ΔH=-543 kJ·mol 1;
气态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的人工光合系统如图所示,利用该装置成功实现了以 CO2 和 H2O 合成 CH4。
正极反应式是 ,电路中每转移0.1mole ,正极区溶液质量 (填“增加”或“减少”) g, 产生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mL。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C A D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D D B
1.C
【分析】电极I上Li失电子,为该电池的负极,被氧化,则电极材料Se得电子,为该电池的正极,被还原,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电极I上Li失电子,为该电池的负极,A错误;
B.该电池放电时,电子只能沿导线定向移动不能进入溶液,B错误;
C.锂硒电池放电时Se得电子,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
D.、、分别与正极碳基体结合时,能量依次降低,所以3种与碳基体的结合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错误;
故答案选C。
2.D
【详解】A.表示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化学反应的 时,反应释放能量,A不符合题意;
B.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液态转化为气态,均为吸热过程,气态能量最高,则相同质量的水具有的内能:气体<液体<固体,B不符合题意;
C.“焓”是指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C不符合题意;
D.由于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能量变化,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中和反应、燃烧反应、活泼金属跟水或酸的置换反应、铝热反应和大多数的化合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分解反应、NaHCO3和盐酸的反应、Ba(OH)2 8H2O 与NH4Cl的反应、C和CO2的反应、C和水蒸气的反应等。
【详解】由分析可知,木炭燃烧、生石灰与水反应和铝与稀盐酸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故答案为:A。
4.B
【分析】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铜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Cu,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据此分析;
【详解】A.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 =Cu,析出Cu,A错误;
B.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B正确;
C.取出盐桥后,不是闭合回路,没有形成原电池,电流计不发生偏转,C错误;
D.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2e- =Cu,析出Cu附着在Cu电极上,故铜片质量增加,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正确;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B项正确;
C.由所给信息无法确定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故不一定能设计成原电池,C项错误;
D.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故能量变化为,D项正确;
答案选C。
6.A
【详解】(1)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则表明a极金属失电子作负极,溶液中的Cu2+在b极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b极,则金属活动性:a>b;
(2)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则表明b极金属能与H+发生置换反应,而c极不能,则金属活动性:b>c;
(3)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则d极为负极,c极为正极,则金属活动性:d>c;
(4)导线中电流从a极流向d极,则d极为负极,a极为正极,则金属活动性:d>a;
综合以上分析,金属活动性:d>a>b>c,故选A。
7.D
【分析】尽发炎火说明为放热的反应。
【详解】A.尽发炎火说明为放热的反应,燃烧为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铝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与水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8.D
【详解】A.在锌铜原电池中,锌为负极,电极反应为:,负极减少65g时消耗1mol Zn,理论上转移2mol电子,数目为2,A正确;
B.和的混合物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B正确;
C.28g 的物质的量是1mol,和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中生成的分子数小于2,故C正确;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0价升高到+2价(生成CO),一部分由0价降低到-4价(生成SiC),每消耗3mol C,转移电子数为4mol,而3.6g碳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转移电子数为0.4,D错误;
故答案选D。
9.C
【详解】A.用石灰石浆液吸收二氧化硫方程式为,1mol二氧化硫反应生成1mol硫酸钙为136g,A正确;
B.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处理烟囱排放废气中的CO,故B正确;
C.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将脱硫后的气体通入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的快慢,可粗略判断烟气脱硫效率的高低,D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不同2互称同位素,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
B.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由图可知,石墨能量低,更稳定,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正确;
C.能量由高到低是放热反应,稀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是吸热反应,能量变化趋势与图不一致,C错误;
D.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石墨的起始能量不同,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也不相同,D错误;
答案 选B。
11.D
【详解】A.图丁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说明金刚石生成石墨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由图丙可知,2A(g)=B(l)-akJ/mol,气态B的能量高于液态B,液态A的能量低于气态A,结合图像可知2A(l)=B(g)的反应放热小于akJ,故C错误;
D.由图甲可知,该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A.用臭氧消毒柜给餐具消毒,是因为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灭细菌和病毒,达到消毒的目的,A正确;
B.用厨余垃圾制肥料种菜,是因为厨余垃圾中含有N、P、K等元素,这些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通过堆肥等方式可以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B正确;
C.用天然气灶具烧开水,是因为天然气燃烧会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可以用来加热水,使其沸腾,C正确;
D.科学家利用硅制作芯片,主要是因为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其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能够实现对电流的控制,这与硅的熔点高低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D。
13.D
【分析】图1: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低,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图2:反应物的总能量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说明反应为吸热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有多种,如光能、声能、电能等,但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A错误;
B.图1所示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故B错误;
C.图2表示吸热反应,镁条、铝片和盐酸反应均放热,故C错误;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而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释放能量,则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故D正确;
答案为D。
14.B
【详解】A.化学键的生成放出能量,气态氢原子结合生成时,放出能量,故A错误;
B.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断开中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故B正确;
C.中键能为242.7kJ/mol,的键能为,中的键不如的键牢固,故C错误;
D.焓变等于反应物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故D错误;
答案选B。
15.(1) NH3 H2ONH+OH- 液氨用作制冷剂、制备硝酸、制备化肥等
(2) i
(3) 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NH+2O2=NO+H2O+2H+
【分析】N2和H2在合成塔中反应生成NH3,NH3在氧化炉中催化氧化得到NO,NO与空气和水反应得到硝酸,尾气要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
①NH3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②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OH-离子,溶液显碱性,离子方程式为:NH3 H2ONH+OH-;
③氨气的用途为:液氨用作制冷剂、制备硝酸、制备化肥等;
(2)①有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属于氮的固定的是反应i;
②氧化炉中发生的是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①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第一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由图可知,第一步反应为+3O2=+4H++2H2O,第二步反应为+O2=,二者相加得到总反应为:+2O2=+H2O+2H+。
16.(1) HNO3 c
(2)Ⅰ
(3)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若试纸变蓝色,则证明氨气收集满
(4) 负极 2NH3-6e-+6OH-=N2+6H2O
(5) 溶液越小,溶液中的浓度越大,氧化的能力越强,转化率越高
【分析】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A为HNO3,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致密的钝化膜阻碍反应进行,所以用铝制容器运输浓硝酸,故答案为c。
(2)由分析可知,需要使用催化剂的为反应Ⅰ。
(3)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原理为,可根据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判断氨气是否收集满。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若试纸变蓝色,则证明氨气收集满。
(4)氨气-空气电池中,氨气发生氧化反应,故氨气在负极发生反应,碱性条件下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5)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
②溶液越小,溶液中的浓度越大,氧化的能力越强,转化率越高。
17.(1)后,电压示数变为
(2)若猜想2的解释成立,后应在镁片表面观察到气泡,但实验中并未观察到
(3)
(4) ,部分破坏了电极表面的覆盖层(或延缓/阻碍覆盖层的形成) 溶液
(5)形成原电池的正负极首先取决于金属、的失电子能力,同时也会受到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覆盖程度的影响
【分析】探究、在强碱性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及其影响因素,除考虑金属活动性外,还需考虑电解质溶液对反应的影响;
【详解】(1)时作负极,此时电压传感器示数为0.3V,后迅速归零,后电压传感器示数逐渐变为并保持稳定,说明后正负极发生了反转,故证据为:后,电压示数变为;
(2)若猜想2的解释成立,则该装置中铝为负极、镁为正极,正极水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后应在镁片表面观察到气泡,但实验中并未观察到,故猜想2中的解释不合理;
(3)铝和强碱中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和氢气,推测0~5s时产生的可能原因为:;
(4)①推测:电压示数迅速减小与电极被覆盖有关,结合质量守恒,则负极镁反应为镁失去电子和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附着在电极上导致反应被阻碍;
②已知:EDTA易与形成配合物EDTA-Mg,实验2中观察到电压示数从0.3V降至0.1V后保持稳定,可能的原因是发生反应,部分破坏了电极表面的覆盖层(或延缓/阻碍覆盖层的形成),使得反应能够进行;
实验探究:电压示数迅速减小与电极被覆盖有关,则实验3中左侧的电解质溶液不能和镁离子生成沉淀,故试剂a为可以为溶液(合理即可);
(5)实验1、2中变量为电解质溶液的不同,生成物质的溶解性不同;综合实验1、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形成原电池的正负极首先取决于金属、的失电子能力,同时也会受到反应过程中、电极表面覆盖程度的影响。
18.(1)N2O4(g)+2N2H4(g)=3N2(g)+4H2O(g) ΔH=-1096 kJ·mol-1
(2) CO2+8e-+8H+=CH4+2H2O 增加 0.45 560
【详解】(1)气态肼和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O4(g)+2N2H4(g)=3N2(g)+4H2O(g),该反应由2×②-①得到,根据盖斯定律,ΔH=(-2×543-10)kJ·mol-1=-1096 kJ·mol-1,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O4(g)+2N2H4(g)=3N2(g)+4H2O(g) ΔH=-1096 kJ·mol-1。
(2)该电池为原电池,电子流出的为负极,故产生氧气的电极为负极(左侧),产生甲烷的电极为正极(右侧),正极反应式是CO2+8e-+8H+=CH4+2H2O;根据正极反应式,电路中每转移8mol电子,生成2mol水,正极区溶液质量增加2mol×18g/mol=36g,故每转移0.1mole-,正极区溶液质量增加;负极的电极式为2H2O-4e-=O2+4H+,每转移0.1mole ,生成0.025mol氧气,标况下的体积为:0.025mol×22.4L/mol=0.56L=56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