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份文件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6透镜和视觉(3)学案.doc 展开
这是一套《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6透镜和视觉 第3课时 (课件 34张PPT+视频+教案+学案)》资源,包含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6透镜和视觉(3).pptx、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6透镜和视觉(3)学案.doc、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6透镜和视觉(3)教学设计(表格式).doc、近视的成因及矫正.mp4、视觉的形成.wmv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6透镜和视觉(3)学案.doc》的文档简介内容: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2.6透镜和视觉(3)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应用凸透镜理解解释眼球的作用; 4、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相应的矫正措施。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眼睛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 ,眼球相当于一架球形 ;
2、光线首先是通过透明的 和 进入眼睛的。瞳孔位于虹膜的中间,可根据光的强弱进行调节。
3、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能使物体在 上成像。
4、物体的图像投影在 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所产生的信息传入 。
5、视觉的形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
的 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 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6、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 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 ,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 ,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7、盲点:在视神经离开 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 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盲点。
知识点2、视力缺陷与矫正
1、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曲度过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2、要矫正近视,可以借助相应的 镜,利用其对光的 作用,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上。
3、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 过短或 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 。
4、要矫正远视,可配戴相应的 镜,利用其对光的 作用,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能偏折而聚焦在视网膜上。
二、例题讲解
例题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例题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照相机给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所示的甲、乙,则( )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例题2图) (例题3图)
例题3、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A.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结构2过度变凸,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结构4相当于数码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D.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例题4、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镜
C.透过该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没变化 D.透过该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例题5、预防近视,关注用眼卫生。下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和近视眼成像的示意图: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 ______ ,中间的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 ______;
(2)在实验中,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蜡烛应向 ______ 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象清晰;
(3)该实验说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过调节[ ] ______ 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4)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
三、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 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下列各组物体中,仅用视觉就能进行辨别的是( )
A.凉开水和温开水 B.白酒和白醋 C.苹果和橙子 D.空心铁球和实心铁球
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4、眼球的折光系统由( )
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组成 B.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C.角膜、房水、瞳孔和晶状体组成 D.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5、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 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7、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痉挛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焦距过 (选填“大”或“小”),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选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的镜片是 (选填“乙”或“丙”)。
四、课后巩固:
1、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2、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 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3、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此时角膜相当于的镜片是( )
A. B. C. D.
4、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小莉和外公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分别戴的眼镜应该是 ( )
A. 都是凸透镜 B. 都是凹透镜 C. 凸透镜和凹透镜 D. 凹透镜和凸透镜
6、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上的 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
7、如图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近视眼-凹透镜 C. 远视眼-凹透镜 D. 近视眼-凸透镜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
A. 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 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 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 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9、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是凹透镜,属于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于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于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于远视眼镜
10、如图是正常眼球成像原理图。据图作答: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
(2)小红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导致视力下降,医生诊断为近视眼,并画出了有关的四幅光路图,如图
所示。其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是 (选填序号)。
11、如图是同一人的眼睛分别观看远处时的情况和近处时的情况,请根据晶状体的曲度判断图 (选填A或B)为观察远处时的情况。近视眼患者因长期过近看书或玩游戏,使得晶状体曲度过 (选填“过大”或“过小”),此时采用的矫正方法是 (选填C或D)。
A. B. C. D.
1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 的实像。
(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选填 “①”或“②”)。
(3)长时间用眼后,会使眼睛干涩,有的同学喜欢用眼药水缓解。下 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的是 。
A.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B.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C.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13、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为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填“A区”或“B区”)看远处的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了。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小明为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找来一个圆底烧瓶当作眼球的玻璃体,把牛奶和水的混合物装人里面(如图甲),在烧瓶前放一凸透镜,用两激光灯照射,当作物体发射出的光线,实验时:
(1)小明把 当成了眼睛中的晶状体。
(2)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
(3)如果把两激光灯照射向凸透镜(如图乙),调整光线使会聚点刚好落在瓶后壁,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
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 (填“厚”或“薄”)的,此时会聚点会落
在后壁的 (填“左”或“右”)边,实验中的会聚点相当于眼睛看到物体的像点。此时要验证校正
方法,应在凸透镜前再放上一个 透镜,使会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 眼球 照相机 2、角膜 瞳孔
3、 凸透镜 视网膜 4、视网膜 大脑
5、 倒立 缩小 实 视神经 6、晶状体 收缩 大 放松 小
7、盲点: 视网膜 感光细胞
知识点2、
1、 长 大 前 2、凹透 发散
3、 后径过短 晶状体曲度 后面 4、凸透 会聚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因此在视网膜上成像。而形成的视觉信号通过视觉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故C正确,而A、B、D错误。
例题2、D
解析:AB.根据图片可知,甲的照片上头像较大,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小明离小强的距离近,故A、B错误;C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即使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小红要靠近小强,且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故C错误,D正确。故D符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A.1是眼角膜,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A正确;B. 结构2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会使得焦距变小,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不易看清远处物体,B错误;C. 结构4视网膜,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可以感受光照,相当于数码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C正确;D. 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正确;故B符合题意。
例题4、C
解析: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所以要佩戴凸透镜(不是凸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故A和B不符合题意;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例题5、(1)3;视网膜;(2)2;晶状体;透镜;(3)2;晶状体;(4)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解析:(1)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白纸板相当于3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2晶状体;(2)从下面的图解(注意图中双凸透镜的曲度和光线透过透镜后的折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凸度增大的时候,其折光能力就会增加,其成像点离凸透镜距离就近.如果不改变双凸透镜与白纸板的距离,而只改变双凸透镜凸度的话,要形成清晰的物像,就要缩短蜡烛与双凸透镜的距离,反之亦然;
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屏幕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因此在实验中,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蜡烛应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象清晰;(3)该实验说明:眼球在成像的过程中,2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其中主要起折射作用的是2晶状体,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不同远近的物体;(4)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3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由视觉形成的过程可知,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后边的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三、随堂练习:
1、A 2、C 3、D 4、D 5、B 6、D 7、小;前;小于;丙
四、课后巩固:
1、D 2、A 3、C 4、A 5、D 6、D 7、B 8、B 9、D 10、(1)凸透镜 (2)④
11、A;大;D 12、(1)凸透;倒立缩小(2)②(3)A;C 13、远视眼镜;A区
14、(1)凸透镜(2)视网膜(3)厚;左;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浙教版七下§2.6透镜和视觉(3)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3、应用凸透镜理解解释眼球的作用; 4、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相应的矫正措施。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眼睛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 ,眼球相当于一架球形 ;
2、光线首先是通过透明的 和 进入眼睛的。瞳孔位于虹膜的中间,可根据光的强弱进行调节。
3、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能使物体在 上成像。
4、物体的图像投影在 上,这里分布着许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所产生的信息传入 。
5、视觉的形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 、
的 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 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6、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 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 ,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 ,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物体。
7、盲点:在视神经离开 的地方,也是视网膜上唯一没有任何 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盲点。
知识点2、视力缺陷与矫正
1、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 或晶状体曲度过 ,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2、要矫正近视,可以借助相应的 镜,利用其对光的 作用,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上。
3、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 过短或 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的 。
4、要矫正远视,可配戴相应的 镜,利用其对光的 作用,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能偏折而聚焦在视网膜上。
二、例题讲解
例题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例题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照相机给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如图所示的甲、乙,则( )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例题2图) (例题3图)
例题3、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A.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结构2过度变凸,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结构4相当于数码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D.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例题4、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镜
C.透过该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没变化 D.透过该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例题5、预防近视,关注用眼卫生。下图是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和近视眼成像的示意图:
(1)模拟实验中左边的白纸板相当于眼球的[ ] ______ ,中间的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 ] ______;
(2)在实验中,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蜡烛应向 ______ 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象清晰;
(3)该实验说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过调节[ ] ______ 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4)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
三、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 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下列各组物体中,仅用视觉就能进行辨别的是( )
A.凉开水和温开水 B.白酒和白醋 C.苹果和橙子 D.空心铁球和实心铁球
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4、眼球的折光系统由( )
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组成 B.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C.角膜、房水、瞳孔和晶状体组成 D.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5、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 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7、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痉挛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焦距过 (选填“大”或“小”),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选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的镜片是 (选填“乙”或“丙”)。
四、课后巩固:
1、驾驶员在夜晚会车时应将远光灯转换为近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线刺激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2、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 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3、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此时角膜相当于的镜片是( )
A. B. C. D.
4、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小莉和外公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分别戴的眼镜应该是 ( )
A. 都是凸透镜 B. 都是凹透镜 C. 凸透镜和凹透镜 D. 凹透镜和凸透镜
6、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上的 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
7、如图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近视眼-凹透镜 C. 远视眼-凹透镜 D. 近视眼-凸透镜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8、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 )
A. 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 B. 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
C. 蔡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D. 蔡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9、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是凹透镜,属于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于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于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于远视眼镜
10、如图是正常眼球成像原理图。据图作答: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
(2)小红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导致视力下降,医生诊断为近视眼,并画出了有关的四幅光路图,如图
所示。其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是 (选填序号)。
11、如图是同一人的眼睛分别观看远处时的情况和近处时的情况,请根据晶状体的曲度判断图 (选填A或B)为观察远处时的情况。近视眼患者因长期过近看书或玩游戏,使得晶状体曲度过 (选填“过大”或“过小”),此时采用的矫正方法是 (选填C或D)。
A. B. C. D.
1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 的实像。
(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选填 “①”或“②”)。
(3)长时间用眼后,会使眼睛干涩,有的同学喜欢用眼药水缓解。下 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的是 。
A.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B.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C.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13、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为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填“A区”或“B区”)看远处的同学,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了。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小明为探究近视眼的成因,找来一个圆底烧瓶当作眼球的玻璃体,把牛奶和水的混合物装人里面(如图甲),在烧瓶前放一凸透镜,用两激光灯照射,当作物体发射出的光线,实验时:
(1)小明把 当成了眼睛中的晶状体。
(2)烧瓶的后壁相当于 。
(3)如果把两激光灯照射向凸透镜(如图乙),调整光线使会聚点刚好落在瓶后壁,此时若要验证近视眼
成因,应保持光线不变,把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一个比它 (填“厚”或“薄”)的,此时会聚点会落
在后壁的 (填“左”或“右”)边,实验中的会聚点相当于眼睛看到物体的像点。此时要验证校正
方法,应在凸透镜前再放上一个 透镜,使会聚点又落到烧瓶后壁。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 眼球 照相机 2、角膜 瞳孔
3、 凸透镜 视网膜 4、视网膜 大脑
5、 倒立 缩小 实 视神经 6、晶状体 收缩 大 放松 小
7、盲点: 视网膜 感光细胞
知识点2、
1、 长 大 前 2、凹透 发散
3、 后径过短 晶状体曲度 后面 4、凸透 会聚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因此在视网膜上成像。而形成的视觉信号通过视觉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故C正确,而A、B、D错误。
例题2、D
解析:AB.根据图片可知,甲的照片上头像较大,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小明离小强的距离近,故A、B错误;C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即使像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小红要靠近小强,且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故C错误,D正确。故D符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A.1是眼角膜,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A正确;B. 结构2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会使得焦距变小,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不易看清远处物体,B错误;C. 结构4视网膜,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可以感受光照,相当于数码照相机的影像传感器,C正确;D. 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正确;故B符合题意。
例题4、C
解析: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所以要佩戴凸透镜(不是凸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故A和B不符合题意;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例题5、(1)3;视网膜;(2)2;晶状体;透镜;(3)2;晶状体;(4)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解析:(1)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示意图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白纸板相当于3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2晶状体;(2)从下面的图解(注意图中双凸透镜的曲度和光线透过透镜后的折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当凸透镜凸度增大的时候,其折光能力就会增加,其成像点离凸透镜距离就近.如果不改变双凸透镜与白纸板的距离,而只改变双凸透镜凸度的话,要形成清晰的物像,就要缩短蜡烛与双凸透镜的距离,反之亦然;
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屏幕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因此在实验中,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蜡烛应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使纸板上的图象清晰;(3)该实验说明:眼球在成像的过程中,2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其中主要起折射作用的是2晶状体,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不同远近的物体;(4)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3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由视觉形成的过程可知,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后边的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三、随堂练习:
1、A 2、C 3、D 4、D 5、B 6、D 7、小;前;小于;丙
四、课后巩固:
1、D 2、A 3、C 4、A 5、D 6、D 7、B 8、B 9、D 10、(1)凸透镜 (2)④
11、A;大;D 12、(1)凸透;倒立缩小(2)②(3)A;C 13、远视眼镜;A区
14、(1)凸透镜(2)视网膜(3)厚;左;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