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份文件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1.3动物的生长时期(2)教学设计(表格式).doc 展开
这是一套《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1.3动物的生长时期 第2课时(课件 28张PPT+视频+教案+学案)》资源,包含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1.3动物的生长时期(2).pptx、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1.3动物的生长时期(2)学案.doc、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1.3动物的生长时期(2)教学设计(表格式).doc、水螅的无性生殖.mp4、珊瑚虫的体外受精.mp4、草履虫的分裂生殖.mp4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1.3动物的生长时期(2)教学设计(表格式).doc》的文档简介内容: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1.3动物的生长时期(2)教学设计
课题 1.3动物的生长时期(2)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节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一章第3节,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是在七上《观察生物》为基础,从生物个体的生命具有周期性来解释为什么生物能繁衍不息、代代相传;本节是以生命周期为框架进行教学,对生命周期的理解对后续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节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青蛙、家蚕、蝗虫为代表的不同动物的生长周期;第2课时主要介绍动物的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了解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了解动物的受精方式;认识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的多样性;科学思维: 通过读图、比较等方式提升对比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探究实践: 通过对各种动物的生殖方式的比较,认识动物的生殖的多样性;态度责任: 感受动物生殖的多样性,体会现代生命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珍爱动物的意识。
重点 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难点 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很多动物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出现 不同的现象,称为动物的 发育; 2、蝗虫等昆虫属于 发育;家蚕等昆虫属于 发育;完全变态发育比不完全变态发育多一个 期; 3、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 、 和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就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4、动物的生殖方式存在多种性。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有性生殖 1、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 动物的生殖一般可以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其中以有性生殖为主。 (1)有性生殖: 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 不需要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如分裂生殖、营养繁殖、出芽生殖等。 2、动物的有性生殖类型: A、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有性生殖中,按受精方式不同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类。 (1)体外受精: 许多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在生殖季节,将精子和卵细胞直接排到水中,精子在水里活泼地游动,遇到卵细胞就与之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 视频:珊瑚虫的受精与产卵(2)体内受精: 陆生的动物,如许多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雌性动物的卵细胞成熟后不排出体外,而是通过交配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内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 讨论交流:青蛙抱对是在进行交配吗? B、胚胎发育方式: 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按胚胎发育方式可以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三种。 (1)卵生: 卵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物质为营养,所以卵生动物的卵细胞一般较大,含卵黄较多。 卵生的动物很多。昆虫、鸟、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和鱼都是卵生的;有些哺乳动物也是卵生的(如鸭嘴兽)。 (2)胎生: 胎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胎生动物的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直至出生时为止。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胎生动物一般还有哺乳行为。 (3)卵胎生: 卵胎生是指受精卵虽在母体内发育,但其营养仍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物质供给,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营养联系的生殖方式。 卵胎生的动物很少,如鲨、蝮蛇、田螺、孔雀鱼等。 (4)卵生、胎生和卵胎生比较: 讨论交流: (1)卵生动物的卵细胞比胎生动物的卵细胞要大得多。这对胚胎发育有什么意义? (2)胎生和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有什么意义?请说说理由。 二、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 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一个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2、动物的无性生殖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多种; 3、分裂生殖: (附视频) 有些动物的生殖方式与以上动物有所不同,如变形虫主要是进行分裂生殖; 4、出芽生殖: (附视频) 水螅可以进行出芽生殖等。 活动:科学技术与社会:克隆技术 动物界中生殖的方式呈现多样性,主要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重点在于概念介绍从图片、举例等方式使学生明白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不同有性生殖的方式也较多,按不同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类型,其中受精方式与胚胎发育方式不同,生殖类型就不同;逐个介绍不同的有性生殖方式,使学生了解动物生殖的多样性;无性生殖学生较陌生,视频有助于学生理解归纳使知识形成构架体系
课堂练习 1、黄腹角雉是国家一级鸟类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的生殖方式为( A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外受精、卵生 C.体内受精、胎生 D.体外受精、胎生2、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C ) A.受精作用的方式不同 B.个体发育的起点不同 C.胚胎发育的场所不同 D.胚后发育的方式不同3、下列关于水螅和变形虫的生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都进行有性生殖 ②都进行无性生殖 ③都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④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②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③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④青蛙的发育包括受精卵、蝌蚪、成蛙三个发育时期 ⑤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关于“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所采用的生殖方式,下列正确的是( D )A.“试管婴儿”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试管婴儿”属于卵胎生C.“克隆技术”是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D.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6、动物的胎生生殖方式比卵生生殖方式更能适应环境。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C ) A.卵生动物一次产卵数量太多,质量无法保证B.卵生动物产出的卵离开了母体,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天折C.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基本上不受环境影响D.胎生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母体提供营养,成活率更高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性; 2、有性生殖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而无性生殖不需要生殖细胞的结合; 3、有性生殖可按受精方式不同,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 4、有性生殖可按胚胎发育的方式,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 5、胎生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可使幼体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6、动物的无性生殖主要有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等。 7、克隆属于无性生殖,而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浙教版七下科学1.3动物的生长时期(2)教学设计
课题 1.3动物的生长时期(2)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节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一章第3节,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是在七上《观察生物》为基础,从生物个体的生命具有周期性来解释为什么生物能繁衍不息、代代相传;本节是以生命周期为框架进行教学,对生命周期的理解对后续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本节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青蛙、家蚕、蝗虫为代表的不同动物的生长周期;第2课时主要介绍动物的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了解动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了解动物的受精方式;认识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的多样性;科学思维: 通过读图、比较等方式提升对比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探究实践: 通过对各种动物的生殖方式的比较,认识动物的生殖的多样性;态度责任: 感受动物生殖的多样性,体会现代生命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珍爱动物的意识。
重点 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难点 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很多动物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出现 不同的现象,称为动物的 发育; 2、蝗虫等昆虫属于 发育;家蚕等昆虫属于 发育;完全变态发育比不完全变态发育多一个 期; 3、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 、 和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就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4、动物的生殖方式存在多种性。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有性生殖 1、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 动物的生殖一般可以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其中以有性生殖为主。 (1)有性生殖: 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 不需要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如分裂生殖、营养繁殖、出芽生殖等。 2、动物的有性生殖类型: A、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有性生殖中,按受精方式不同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类。 (1)体外受精: 许多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在生殖季节,将精子和卵细胞直接排到水中,精子在水里活泼地游动,遇到卵细胞就与之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外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 视频:珊瑚虫的受精与产卵(2)体内受精: 陆生的动物,如许多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雌性动物的卵细胞成熟后不排出体外,而是通过交配由雄性动物将精子送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这种受精过程在体内进行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内受精。 讨论交流:青蛙抱对是在进行交配吗? B、胚胎发育方式: 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按胚胎发育方式可以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三种。 (1)卵生: 卵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物质为营养,所以卵生动物的卵细胞一般较大,含卵黄较多。 卵生的动物很多。昆虫、鸟、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和鱼都是卵生的;有些哺乳动物也是卵生的(如鸭嘴兽)。 (2)胎生: 胎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胎生动物的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直至出生时为止。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胎生动物一般还有哺乳行为。 (3)卵胎生: 卵胎生是指受精卵虽在母体内发育,但其营养仍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物质供给,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营养联系的生殖方式。 卵胎生的动物很少,如鲨、蝮蛇、田螺、孔雀鱼等。 (4)卵生、胎生和卵胎生比较: 讨论交流: (1)卵生动物的卵细胞比胎生动物的卵细胞要大得多。这对胚胎发育有什么意义? (2)胎生和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有什么意义?请说说理由。 二、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 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一个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2、动物的无性生殖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多种; 3、分裂生殖: (附视频) 有些动物的生殖方式与以上动物有所不同,如变形虫主要是进行分裂生殖; 4、出芽生殖: (附视频) 水螅可以进行出芽生殖等。 活动:科学技术与社会:克隆技术 动物界中生殖的方式呈现多样性,主要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重点在于概念介绍从图片、举例等方式使学生明白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不同有性生殖的方式也较多,按不同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类型,其中受精方式与胚胎发育方式不同,生殖类型就不同;逐个介绍不同的有性生殖方式,使学生了解动物生殖的多样性;无性生殖学生较陌生,视频有助于学生理解归纳使知识形成构架体系
课堂练习 1、黄腹角雉是国家一级鸟类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的生殖方式为( A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外受精、卵生 C.体内受精、胎生 D.体外受精、胎生2、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C ) A.受精作用的方式不同 B.个体发育的起点不同 C.胚胎发育的场所不同 D.胚后发育的方式不同3、下列关于水螅和变形虫的生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都进行有性生殖 ②都进行无性生殖 ③都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④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 ②果蝇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③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④青蛙的发育包括受精卵、蝌蚪、成蛙三个发育时期 ⑤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关于“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所采用的生殖方式,下列正确的是( D )A.“试管婴儿”体外受精,体外发育B.“试管婴儿”属于卵胎生C.“克隆技术”是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D.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6、动物的胎生生殖方式比卵生生殖方式更能适应环境。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C ) A.卵生动物一次产卵数量太多,质量无法保证B.卵生动物产出的卵离开了母体,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天折C.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基本上不受环境影响D.胎生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母体提供营养,成活率更高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性; 2、有性生殖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而无性生殖不需要生殖细胞的结合; 3、有性生殖可按受精方式不同,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 4、有性生殖可按胚胎发育的方式,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 5、胎生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可使幼体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6、动物的无性生殖主要有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等。 7、克隆属于无性生殖,而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