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3 )
精品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3.5二力平衡的条件 (课件 33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2023稀缺资源征集
当前位置: 初中/ 科学/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
精品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3.5二力平衡的条件 (课件 33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2024-03-27 下载量 26 6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5-19647996
版本: 浙教版
类型: 素材、学案、教案、课件
地区: 浙江省
文件: 40.0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3.5二力平衡的条件学案.doc 展开

这是一套《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3.5二力平衡的条件 (课件 33张PPT+视频+教案+学案)》资源,包含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3.5二力平衡的条件.pptx、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3.5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3.5二力平衡的条件学案.doc、二力平衡实验.wmv、拔河比赛中的二力平衡.wmv、观光电梯上升.wmv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3.5二力平衡的条件学案.doc》的文档简介内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3.5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二力平衡的含义; 2、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4、能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相关的问题。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状态或 状态。
2、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 个力而处于 状态,这二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相等,方向 ,并且作用在同一 上,
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4、二力平衡条件是在物体 时得出的,同样也适用 运动。
5、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 物体上;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 物体上。
知识点2、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一个静止的物体若受平衡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将 ;
2、一个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这个物体将 ;
3、若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一定 ;
4、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实质上就是利用了 的知识。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关于训练排球过程中的一些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A.排球离开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排球上升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改变
C.手击打排球的力大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
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
例题2、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
A.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D.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例题2图)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明将如图所示的纸片放手后,观察其能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  )
A. 大小是否要相等 B. 是否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 方向是否要相反 D. 是否要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例题4、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到摩擦力为4N,向左 B.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向左
C.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向左
例题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马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方案.在该方案中他分别把栓有一个小盘的两根细线通过支架上的滑轮系在小木块的两端。
(1)该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 ,对两侧放置砝码的小盘的要求是 ;
(2)探究过程中他将两个50g的砝码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盘内,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他还将木块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是为了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接着,他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10g的小砝码,发现小木块仍然静止,其原因是: 。请写出一个改进该探方案的措施: 。
三、随堂练习:
1、有一本静止在水平桌面的科学书,与科学书受到的重力相互平衡的力是 (  )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 C.桌子的重力 D.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2、下列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 B.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 D.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3、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都有可能
4、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
A.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汽车的牵引力 D.汽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5、一个重500牛的物体,当受到500牛竖直向上的拉力时(不计空气阻力),该物体( )
A.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一定处于匀速上升状态
C.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6、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力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
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中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 (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的 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课后巩固:
1、如图所示是利用鸟嘴停在手指的一种玩具平衡鸟。平衡鸟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鸟所受重力与支持力大小相等 B.手指对鸟嘴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平衡鸟对手指的压力大于它的重力 D.鸟嘴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全球城市的一大顽疾。为了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机动立交桥(如图所示)。当一辆汽车匀速通过这座桥的弧形部分时,汽车的受力情况是(  )
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一直受平衡力的作用
C.一直不受平衡力的作用 D.有时受平衡力作用,有时不受平衡力作用
3、一个重500牛的物体,当受到500牛竖直向上的拉力时(不计空气阻力),该物体(  )
A.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一定处于匀速上升状态
C.一定处于匀速下降状态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4、以下实验中,主要是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有 (  )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 B.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
C.利用天平测量水的重力 D.利用量筒测量水的重力
5、将一杯牛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作用力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牛奶对杯子底的压力大小等于牛奶所受的重力
B.杯子和牛奶所受的总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
C.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与桌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杯子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弹簧秤及细绳重力不计,砝码G重10牛顿,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
A.20牛顿  B.10牛顿 C.0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7、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 )
A.甲受非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B.两物体都受非平衡力作用
C.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非平衡力作用 D.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第7题图) (第8题图)
8、质量相同的M、N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
运动的s 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6秒M货物的速度小于N货物的速度
C.吊车钢索对M货物的拉力大于M货物的重力 D.N货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9、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当木块运动越来越慢时,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A.4.5N B.3.2N C.3.0N D.2.1N
10、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  )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都有可能
11、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运动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在2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1、s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v1>v2 B.F1=F2 s1<s2 C.F1>F2 v1>v2 D.F1<F2 s1=s2
12、如图,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箱,受到两个水平拉力F1、F2的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F1一定等于F2
B.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F1一定小于F2
C.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等于F2
D.若木箱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大于F2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甲所示,弹簧秤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力F拉另一端,弹簧秤示数为4N: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秤的两端,弹簧的示数也是4N,则F1和F2分别为(  )
A.0、4N B.2N、2N C.4N、0 D.4N、4N
14、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当小卡片平衡
时,小华将小卡片扭转过一个角度,设计此实验步骤小华想探究的问题是:   ?
(2)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方案 ,同样也完成了实验探究目的,这两个实验方案都有其优缺点,请你说出乙方案相比甲方案的一个优点:   ;一个不足:   。
(3)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匹配”时,可取的做法是(  )
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2、二 平衡 3、同一 大小 相反 直线
4、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5、同一 两个
知识点2、
1、保持静止状态 2、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二力平衡
二、例题讲解:
例1、D
解析:A、排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上运动,不能说由于惯性作用,故A错误;B、排球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故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C、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手击打排球的力等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故C错误;D、排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受力不平衡,故D正确。故D符合题意。
例题2、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甲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时间变化时,乙的路程却保持不变,即乙处于静止状态。因此,两个物体都受平衡力的作用,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A符合题意。
例题3、D
解析:由图中可知,小明将卡片转动到某一位置,此时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但不在同一直线上,可见此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D正确;ABC错误;故D符合题意。
例题4、C
解析: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A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10N,A受到的摩擦力是10N,方向向左,故A错误;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10N,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B上表面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10N,故C正确;物体B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水平向左的拉力F2之和等于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所以B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10N-6N=4N,方向向左。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方向向右,故B、D错误。故C符合题意。
例题5、(1)小木块; 质量相等;(2)大小; 同一直线;(3)木块与水平面间存在较大摩擦;把木块换成装有轮子的小车或把木块换成轻质纸板等
解析:(1)实验时通过观察小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小木块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来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因此研究对象是小木块;实验时,盛放钩码的小盘也要对小木块施加拉力,为了防止小盘的拉力对实验产生影响,所以要两个小盘的质量相等;(2)两个砝码质量相等,提供的拉力也相等,这是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的平衡是否产生影响。木块转过一定角度后,两个力不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是为了探究两个力是否共线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在右边小盘内又加入一个10g的小砝码后,此时木块受到右边的拉力大于左边的拉力,此时木块相对于桌面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因此桌面对木块产生了一个摩擦力,这个摩擦力对实验造成了影响;为了减小桌面的摩擦力造成的影响,根据减小摩擦的方法,可以把木块换成装有轮子的小车或把木块换成轻质纸板等。
三、随堂练习:
1、A 2、D 3、B 4、D 5、D 6、D
7、(1)相反 钩码的个数 (2)不能 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将卡片剪开 (4)任意方向 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的
四、课后巩固:
1、A 2、C 3、D 4、B 5、C 6、B 7、B 8、D 9、C 10、B 11、B
12、D 13、D
14、(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合理即可)
(2)可避免物体自重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无法克服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3)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第5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素材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