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份文件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4光和颜色(1).pptx 展开
这是一套《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4光和颜色 第1课时(课件 31张PPT+视频+教案+学案)》资源,包含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4光和颜色(1).pptx、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4光和颜色(1)学案.doc、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4光和颜色(1)教学设计(表格式).doc、光的直线传播 现象.mp4、光的直线传播条件.mp4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4光和颜色(1).pptx》的文档简介内容:(共31张PPT)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节 光和颜色(1)
---光源、光的传播、光速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光源;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会光线的画法;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了
解光速的应用;
科学思维:用相关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实践: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实验现象,认识实验手
段是研究科学问题基本方法;
态度责任: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把城市的夜景装扮得如此美丽,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灯发出的光
太阳发出的光
蜡烛发出的光
新知讲解
一、光源
1、光源:
自行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注:一般把自己本身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才能称为光源。
2、常见的光源:
(1)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①太阳: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②火炬、蜡烛、电灯、电弧灯都是人造光源;
新知讲解
(2)热光源和冷光源:
①热光源:在发光时温度较高的光源属于热光源,如白炽灯、蜡烛、火把等;
②冷光源:在发光时温度并不高的光源属于冷光源,如日光灯、节能灯、LED灯等;
(3)生物光源:
有些昆虫和海洋生物也能自行发光,这是由于它们体内的发光细胞中有一种酶与氧作用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如萤火虫、乌贼等,属于生物光源。
讨论交流
下面物体哪些属于光源,哪些不是光源,为什么?
发光的水母、激光、月亮、钻石、太阳、萤火虫、火把、燃烧的蜡烛、发光的电灯、镜子、太阳光
光源:发光的水母、激光、太阳、萤火虫、火把、燃烧的蜡烛、发光的电灯;
理由:这些物体本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
非光源:镜子、月亮、钻石、太阳光;
理由:这些物体本身不会发光,只能靠反射其他光源的光才能被我们看到。太阳光是光源发出的光,不是光源。
活动:
(1)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3)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点击图片播放)
讨论交流
光在任何物质中是否都沿直线传播?
(1)光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是否直线传播进入物体内部?
(2)光射从空气到透明物体内部时,传播的方向是否也不变?
光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不会进入物体内部。
传播方向可能会变化。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二、光的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
(3)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
新知讲解
2、光线:
①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
②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③光线是一种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新知讲解
3、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1)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阴影,这个阴影就是影子。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遮挡。
影子的特点:光斜射的角度越大,影子越长。影子中间部位比边缘部位暗些;影子会随物体运动。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方向相反。
新知讲解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①日食:
日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太阳、月亮和
地球之间,月亮把太阳光挡住,致使地球
上的局部地方,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太
阳或只看到残缺的太阳,太阳完全被遮住
称为日全食,遮住部分称为日偏食,遮住
中间部分称为日环食。
②月食:
月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地球把太阳光
遮住,致使在晴朗的夜空,月亮也变得黑
黑的,同样月食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
新知讲解
(3)“三点一直线”瞄准:
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表明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枪就瞄准了,确保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射中瞄准点。
集合站队、对公路进行勘探设计、 激光准直,等
都是相似的道理。
活动:
(1)取几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各种不同形状 ( 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 ) 的小孔,小孔大小约为 1厘米,把刻有小孔的纸片放在阳光下,观察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
现象:
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都相似,都是近似圆形的形状。
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经过小孔而成的像
活动:
(2)再取一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正方形的大孔,大孔大小约为 5厘米,把刻有大孔的纸片放在阳光下,观察阳光通过大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另取一张硬纸片把正方形的大孔遮去一部分,观察阳光通过变小的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移动纸片减小孔的大小,直到阳光通过孔在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为止。
现象:
①正方形约为 5厘米的大孔放在阳光下地面上形
成的光斑形状为正方形的形状;
②大孔遮去一部分,当孔比较大时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为孔的形状;
③减小孔的大小最后无论什么形状的孔在地面上都会形成圆形的光斑。
新知讲解
4、小孔成像:
(1)小孔成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①小孔成像的原理: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生活中的实例: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的一些圆形光斑也是太阳通过树叶间隙而成的像。
注:小孔成像的孔必须“小”。
新知讲解
(2)像的性质:
①小孔成像时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②像的形状只与物体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
③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大小有关:
像距固定时,像随物距增大而变小;
物距固定时,像随像距增大而变大;
*注:物距:物体与小孔的距离;
像距:光屏距小孔的距离;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的像。
底部
上部
活动指导
制作针孔照相机
1)取一个易拉罐,将易拉罐的顶部有拉攀的这一个圆面剪去(如图中虚线位置),然后用半透明薄纸蒙住罐口部分;
2)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小钉子钻一直径约
为1mm的圆孔;
3)将蜡烛放置在底部小孔附近,使蜡烛、小孔和半透明膜的中央大致在一直线上,如图。
4)前后移动蜡烛,便可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一个倒立的,或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新知讲解
三、光速
1、光可以在真空和透明物质中传播;
2、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3、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5 千米/秒;
②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点,近似认为空气中的光速也为 3×105千米/秒;
③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3/4,约2.3×105 千米/秒;
④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约2×105 千米/秒;
⑤在不透明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为0。
新知讲解
4、光年
(1)光年: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1光年;
(2)光年是长度单位;
(3)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4)1光年≈ 9.46×1012 千米。
注:①光年不是时间单位;
②光年一般用来量度很大的距离。
课堂练习
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反射阳光的镜子
B.月亮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D.正常工作的电脑显示器
D
课堂练习
2、出现日偏食现象,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B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然后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A
课堂练习
4、用你学过的光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线,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这是某影片中的台词片段,它描述的是 (填“日食”或“月食”)现象,此现象可以用光的 原理来解释。
(2)诗人林逋在描写梅花时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树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 现象。
月食
直线传播
直线传播
课堂练习
5、如图所示,小新找一个空的易拉罐,制成如图的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 传播的。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
(3)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
(4)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 。
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
D
蜡烛靠近小孔
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课堂总结
1、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3、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4、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3×108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5、光年是长度单位,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1光年≈9.46×1015m;光年常用于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板书设计
2.4 光和颜色(1)
1、光源:能自行发光
2、光沿直线传播:同种均匀物质;
例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影子
3、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3×108m/s;
V真空≈V空气>V水>V玻璃
4、光年:长度单位 1光年≈9.46×1015m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节 光和颜色(1)
---光源、光的传播、光速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光源;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会光线的画法;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了
解光速的应用;
科学思维:用相关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实践: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实验现象,认识实验手
段是研究科学问题基本方法;
态度责任: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把城市的夜景装扮得如此美丽,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灯发出的光
太阳发出的光
蜡烛发出的光
新知讲解
一、光源
1、光源:
自行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注:一般把自己本身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才能称为光源。
2、常见的光源:
(1)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①太阳: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②火炬、蜡烛、电灯、电弧灯都是人造光源;
新知讲解
(2)热光源和冷光源:
①热光源:在发光时温度较高的光源属于热光源,如白炽灯、蜡烛、火把等;
②冷光源:在发光时温度并不高的光源属于冷光源,如日光灯、节能灯、LED灯等;
(3)生物光源:
有些昆虫和海洋生物也能自行发光,这是由于它们体内的发光细胞中有一种酶与氧作用后,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如萤火虫、乌贼等,属于生物光源。
讨论交流
下面物体哪些属于光源,哪些不是光源,为什么?
发光的水母、激光、月亮、钻石、太阳、萤火虫、火把、燃烧的蜡烛、发光的电灯、镜子、太阳光
光源:发光的水母、激光、太阳、萤火虫、火把、燃烧的蜡烛、发光的电灯;
理由:这些物体本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
非光源:镜子、月亮、钻石、太阳光;
理由:这些物体本身不会发光,只能靠反射其他光源的光才能被我们看到。太阳光是光源发出的光,不是光源。
活动:
(1)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3)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点击图片播放)
讨论交流
光在任何物质中是否都沿直线传播?
(1)光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是否直线传播进入物体内部?
(2)光射从空气到透明物体内部时,传播的方向是否也不变?
光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不会进入物体内部。
传播方向可能会变化。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二、光的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
(3)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
新知讲解
2、光线:
①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
②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③光线是一种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新知讲解
3、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1)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阴影,这个阴影就是影子。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条件: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遮挡。
影子的特点:光斜射的角度越大,影子越长。影子中间部位比边缘部位暗些;影子会随物体运动。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方向相反。
新知讲解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①日食:
日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太阳、月亮和
地球之间,月亮把太阳光挡住,致使地球
上的局部地方,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太
阳或只看到残缺的太阳,太阳完全被遮住
称为日全食,遮住部分称为日偏食,遮住
中间部分称为日环食。
②月食:
月食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地球把太阳光
遮住,致使在晴朗的夜空,月亮也变得黑
黑的,同样月食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
新知讲解
(3)“三点一直线”瞄准:
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表明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枪就瞄准了,确保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射中瞄准点。
集合站队、对公路进行勘探设计、 激光准直,等
都是相似的道理。
活动:
(1)取几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各种不同形状 ( 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 ) 的小孔,小孔大小约为 1厘米,把刻有小孔的纸片放在阳光下,观察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
现象:
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都相似,都是近似圆形的形状。
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经过小孔而成的像
活动:
(2)再取一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正方形的大孔,大孔大小约为 5厘米,把刻有大孔的纸片放在阳光下,观察阳光通过大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另取一张硬纸片把正方形的大孔遮去一部分,观察阳光通过变小的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移动纸片减小孔的大小,直到阳光通过孔在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为止。
现象:
①正方形约为 5厘米的大孔放在阳光下地面上形
成的光斑形状为正方形的形状;
②大孔遮去一部分,当孔比较大时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为孔的形状;
③减小孔的大小最后无论什么形状的孔在地面上都会形成圆形的光斑。
新知讲解
4、小孔成像:
(1)小孔成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①小孔成像的原理: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生活中的实例: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的一些圆形光斑也是太阳通过树叶间隙而成的像。
注:小孔成像的孔必须“小”。
新知讲解
(2)像的性质:
①小孔成像时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②像的形状只与物体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
③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大小有关:
像距固定时,像随物距增大而变小;
物距固定时,像随像距增大而变大;
*注:物距:物体与小孔的距离;
像距:光屏距小孔的距离;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的像。
底部
上部
活动指导
制作针孔照相机
1)取一个易拉罐,将易拉罐的顶部有拉攀的这一个圆面剪去(如图中虚线位置),然后用半透明薄纸蒙住罐口部分;
2)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小钉子钻一直径约
为1mm的圆孔;
3)将蜡烛放置在底部小孔附近,使蜡烛、小孔和半透明膜的中央大致在一直线上,如图。
4)前后移动蜡烛,便可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一个倒立的,或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新知讲解
三、光速
1、光可以在真空和透明物质中传播;
2、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3、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5 千米/秒;
②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稍小一点,近似认为空气中的光速也为 3×105千米/秒;
③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 3/4,约2.3×105 千米/秒;
④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约2×105 千米/秒;
⑤在不透明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为0。
新知讲解
4、光年
(1)光年: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1光年;
(2)光年是长度单位;
(3)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4)1光年≈ 9.46×1012 千米。
注:①光年不是时间单位;
②光年一般用来量度很大的距离。
课堂练习
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反射阳光的镜子
B.月亮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D.正常工作的电脑显示器
D
课堂练习
2、出现日偏食现象,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B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然后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A
课堂练习
4、用你学过的光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线,月亮便走进了地球的阴影。”这是某影片中的台词片段,它描述的是 (填“日食”或“月食”)现象,此现象可以用光的 原理来解释。
(2)诗人林逋在描写梅花时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树在地上的影子是光的 现象。
月食
直线传播
直线传播
课堂练习
5、如图所示,小新找一个空的易拉罐,制成如图的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 传播的。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
(3)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
(4)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 。
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
D
蜡烛靠近小孔
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课堂总结
1、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3、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4、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3×108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5、光年是长度单位,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1光年≈9.46×1015m;光年常用于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板书设计
2.4 光和颜色(1)
1、光源:能自行发光
2、光沿直线传播:同种均匀物质;
例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影子
3、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3×108m/s;
V真空≈V空气>V水>V玻璃
4、光年:长度单位 1光年≈9.46×1015m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