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3 )
精品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3耳和听觉 第2课时 (课件 34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教习网
当前位置: 初中/ 科学/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第3节 耳和听觉
精品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3耳和听觉 第2课时 (课件 34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2024-03-03 下载量 15 6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5-19301911
版本: 浙教版
类型: 素材、课件、学案、教案
地区: 浙江省
文件: 26.3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3耳和听觉(2).pptx 展开

这是一套《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3耳和听觉 第2课时 (课件 34张PPT+视频+教案+学案)》资源,包含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3耳和听觉(2).pptx、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3耳和听觉(2)学案.doc、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3耳和听觉(2)教学设计(表格式).doc、教你辨别声音的三要素.mp4、示波器测声波.wmv、音调与频率.wmv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2.3耳和听觉(2).pptx》的文档简介内容:
(共34张PPT)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3节 耳和听觉
---声音的特性、噪声污染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知道音调与频
率关系;了解噪声的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科学思维:能正确区分乐音和噪声,内化噪声的减弱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问题
的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初步形成学以致用、
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品质。
复习巩固
1、耳的结构中,外耳的功能主要是 ,中耳主要功能是 ,内耳主要功能是 ;
2、听觉感受器是 ,听觉形成部位是 中的听觉中枢;
3、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 ,使其产生 。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 传到 ,形成听觉。
集音
传音
感音
鼓膜
大脑
鼓膜 振动
鼓膜
大脑
听神经
新知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很多优美动听的声音,也会听到很多刺耳的声音等。
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是怎么产生的?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新知讲解
一、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
(1)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做乐音。
(2)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工地的爆破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噪声。
(3)无论是乐音还是噪声,都具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轻重;
③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活动:
1)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
一次慢些,你能辨别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
2)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
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
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听听它发出的声音,你发
现了什么?钢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的声音有什么
不同?
快速划过时梳齿振动快,声音音调高些;慢慢划过时梳齿振动慢声音调低。
钢尺伸出桌面多些时,振动慢,声音音调低;钢尺伸出短些时,振动快声音调高。
结论: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
视频: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新知讲解
二、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①频率:物体每秒钟的振动次数,称为频率;
②频率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
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
④音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活动:
取一套音叉。每支音叉上刻有一个数据,表示该音叉所产生的声音的频率。
试利用不同的音叉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听一听,
频率越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是否越高?
频率大的音叉的音调比频率小的音叉的音调高。
不同发声体频率不同,所以音调有差异。
新知讲解
(3)不同的人音调有差异:
①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
②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高。
(4)人的发声频率:
①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 65赫到 1100赫之间。
②人唱歌时,C调“1”(“do”) 的频率是262赫,
D调“1”(“do”) 的频率是294赫。
(5)人的听声频率:
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20 ~ 20000赫。
阅读:
(6)各种动物的听觉和发声的频率范围:
听觉频率(赫) 发声频率(赫) 听觉频率(赫) 发声频率(赫)
人 20 ~20000 65 ~1100 蝙蝠 1000 ~120000 10000 ~150000
狗 15 ~50000 450 ~1800 蛾 3000 ~ 150000
猫 60 ~ 65000 760 ~1500 海豚 150 ~150000 7000 ~120000
思考讨论
1)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我们能听到它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耳边时,我们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2)吉他手演奏吉他时,他是如何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的?
密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所以听不到。
通过改变吉他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来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不同粗细的琴弦发出的音调也不同。
新知讲解
3、超声波、次声波:
(1)超声:我们把高于 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
(2)次声:低于 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3)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但一些动物却能听到。
如,蝙蝠在飞翔时会发出超声波,并通过接收碰到猎物后返回的超声波,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大象可以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
(4)人类对超声波的应用:
①生产和医学上利用超声波:如B超、超声探伤仪、声呐等;
②生活中利用超声波: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超声波,如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牙刷等。
活动:
1)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观察
小纸屑的振动幅度。然后用力敲鼓,观察小纸屑
的振动幅度。从中可以发现声音的强弱跟声源振
动幅度有什么关系吗?
2)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与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区别?
轻敲:鼓皮(声源)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
重敲:鼓皮(声源)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近距离听: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响度大)
远距离听: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弱(响度小)。
新知讲解
三、响度: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
2、影响响度的因素:
(1)声源的振幅: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人离声源的远近: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但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
新知讲解
3、响度的计量单位:
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符号 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①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②30dB ~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③70dB 会干扰人们谈话、影响工作效率;
④长时间处于大于 100dB 的环境中对耳的听力会造成损伤;
⑤大于120dB的声音则会导致耳疼痛,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而听不到任何声音。
新知讲解
⑥几种常见声源的分贝数:
新知讲解
四、音色:
1、概念: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我们能听声辨人(或物)是根据音色不同来判断的。
①听音辨认他人:许多同学同时讲话时,即使没有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每个同学的声音。
②听音辨认乐器: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时,即使它们发出的响度与音调相同,仅凭听觉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
新知讲解
3、示波器与波形:
①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②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形。
③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其波形也是不同的。
视频:波形
阅读:
乐 器
新知讲解
五、噪声污染
1.乐音: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
①干扰他人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②乐音也可能是噪声:例如你在学习时,邻居发出的优美的音乐对你来说也是噪声。
2、标准:
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躁声
不超过85 ~90分贝。居民居住区的
躁声,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
超过40分贝。
思考讨论
除了下图中的措施外,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还有哪些?
射击赛手戴耳罩、工地附近居民关闭门窗、道路与村落之间种上一片树木、中高考时考场附近禁止汽车通行、双休日小区内禁止施工,……。
新知讲解
4、减弱噪声的措施:
(1)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噪声大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安装消音装置。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让有噪声污染的工厂远离居民和 办公室等等。
(3)在人 耳处减弱: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 罩、防声头盔等以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阅读:
我国古代在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课堂练习
1、运动会上,同学们为长跑运动员大声喊“加油”,这里的“大声”是指( )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传播速度
A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小东能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乙图:笛子发声是靠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说明声源可以是气体
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最终还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课堂练习
3、如图,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和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推举:在海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A
课堂练习
4、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D
课堂练习
5、在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
(1)养花人挑选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根据声音三个特征中的   来进行判断的;
(2)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 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灌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 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3)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在 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 340 米。从描述中我们可以推断声音的传播速度可能与   有关。
音色
响度和音调
介质种类和温度
课堂练习
6、小金在坐长途汽车时,为了防止晕车,妈妈不
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减弱晕车的症状。
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晕车主要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
(2)妈妈讲话的声音会引起小金耳朵B区域的   振动。
(3)小金哪怕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   
有别于他人。
(4)若妈妈讲话时突然提高音调,则是由于她声带振动的   增大所致。
C
鼓膜
音色
频率
课堂总结
1、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等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离声源越近,其响度越大;
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乐器、不同的人,其音色有差异。
5、乐音使人愉悦,噪声干扰他人;
6、减弱噪声的方法:声源处减弱噪声、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等。
板书设计
2.3耳和听觉(2)
1、声音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大,音调高;
3、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幅大、离声源近,响度大;
4、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5、减弱噪声的方法: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复习本节全部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第3节 耳和听觉素材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