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5 )
精品
【任务学习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3.2.3 物态变化(5)液化 课件(20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教习网
当前位置: 初中/ 科学/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3章 物质的特性/第2节 物态变化
精品

【任务学习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3.2.3 物态变化(5)液化 课件(20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2025-05-07 浏览量 801 6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5-22920277
版本: 浙教版
类型: 教案、课件、试卷
地区: 全国
文件: 21.8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任务学习设计】3.2.2 物态变化(5)液化.pptx 展开

这是一套《【任务学习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3.2.3 物态变化(5)液化 课件(20页ppt)+教学设计+作业》资源,包含【任务学习设计】3.2.2 物态变化(5)液化.pptx、【任务学习设计】3.2.2物态变化(5) 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任务学习设计】3.2.2物态变化(5)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任务学习设计】3.2.3 物态变化(5)液化 教学设计.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任务学习设计】3.2.2 物态变化(5)液化.pptx》的文档简介内容:</br>(共20张PPT)
第2节 物态变化
(第5课时)
——汽化和液化(3)
/ 让教学更有效
引言:
戴眼镜的同学戴上口罩时,镜片上常常起雾。这是什么缘故呢?
【复习】
1.什么是沸腾和沸点?
2.液体沸腾特点是什么?
3.液体沸腾的条件有哪些?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引入学习任务
【引入】
烧饭时打开锅盖,在锅盖上出现大量的水珠,这是锅内的水蒸汽在锅盖上发生液化而形成的。什么是液化?液化的条件是什么呢?
二、新知展开,围绕任务,引导问题解决
【探索活动】
水蒸汽液化实验
如图3.2-30所示,烧杯里盛有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看看玻璃片的下表面会出现什么变化。
【讨论活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尽可能说出液化例子。
(一)液化及液化的方法
【实验现象】玻璃片的下表面出现水珠。
【原因分析】
热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板形成液态的水。
【实验结论】水蒸汽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会液化成水。
大量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成液体。
1.概念: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液化的方法:
【归纳总结】液化的方法之一:降低温度。
【思考与讨论】
列举降低温度气体液化的例子。
如:在冬季,
1.当门窗紧闭一段时间后,教室玻璃窗内侧会出现一层水雾;
2.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3.清晨,路边花草上的小水滴等等。
【过渡】
通过降温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降低温度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探索活动2】
乙醚液化实验
1.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
射器的小孔堵住。
2.握住注射器的下端,用食指顶住注射器口,注射器
内的乙醚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提醒:乙醚是易燃、易爆气体,操作时要远离明火,周围空气要流通。
【实验现象】
注射器内的液态乙醚逐渐减小,甚至看不见了。
3. 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状态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原因分析】乙醚受热汽化。
【实验现象】注射器内又出现了液态乙醚
【原因分析】乙醚被压缩体积变小而液化,气态乙醚又变成液态。
【实验结论】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使气态乙醚液化。
大量实验表明,在一定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归纳总结】液化的方法之二:压缩体积。
3. 液化时的热量变化:
由于液化与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因此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如:冬天向手心“哈气”,会感觉到暖和一些。这是由于从口中哈出的水蒸气遇手心液化放热。
【思考与讨论】
1.如图3.2-32所示,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温度高,呈气态,所以看不见。随着水蒸气上升,与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接触,水蒸气温度下降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2. 为什么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水烫伤严重得多?
100℃的水蒸气遇到约37℃的人的皮肤液化放热变成100℃的水,人的皮肤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多了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个过程,所以,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
【学以致用】
4.气体液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1)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如将丁烷气体液化后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里。
(2)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在运载火箭中,将氧气和氢气液化储存在箭体里。
5.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在实际中的应用
(1)热管传热原理 阅读P121
(2)电冰箱工作原理 阅读P121
电冰箱工作原理图
三、总结归纳,理清概念,落实课堂任务
(一)基础知识:
1.概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化叫做液化。
2.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3.液化时的热量变化:放出热量。
4.气体液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1)降低温度
(2)在常温下压缩体积
(3)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二)随堂任务:
例1 一望无垠的蓝天上有时会有飞机飞过后留下一条“白白的尾巴”,这是飞
机云,关于飞机云的形成可能与哪种物态变化有关(  )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答案】A
【解析】飞机喷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而周围空气温度较低,水蒸气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得的白白的尾巴。
【答案】C
【解析】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例2.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片
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例3. 如图所示为家用冰箱的工作原理图,环戊烷作为绿色冰箱的制冷剂,比较容易汽
化和液化,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制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通过降温使蒸气液化、放热
D.制冷剂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通过压缩体积使蒸气汽化、放热
【答案】B
【解析】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电动压缩机使制冷剂蒸气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将热量放出。
【板书设计】
第2节 物态变化(第5课时)

液化
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概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应用:(1)降低温度(2)在常温下压缩体积
(3)同时采用降温和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课后任务】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观察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第2节 物态变化教案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