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份文件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任务学习设计】3.2.2物态变化(4)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 展开
这是一套《【任务学习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3.2.3物态变化(4)课件(20页ppt)+教学设计+作业》资源,包含【任务学习设计】3.2.2物态变化(4)沸腾.pptx、【任务学习设计】3.2.2物态变化(4) 同步练习(学生版).docx、【任务学习设计】3.2.2物态变化(4)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任务学习设计】3.2.3物态变化(4)沸腾 教学设计.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任务学习设计】3.2.2物态变化(4)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2节 物态变化(第4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
——汽化与液化(2)
1.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
【答案】B
【解析】
A、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才能沸腾,故A不合题意。
B、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符合题意。
CD、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CD不合题意。
2.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是指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
B.水到了100℃就一定沸腾
C.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沸腾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D.不同的液体,其沸点不同
【答案】D
【解析】
A、沸腾不仅可以发生在液体表面还可以发生在液体内部,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标准气压下,水温达到100℃并且能够继续从外界吸热,水就可以沸腾,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时还需要吸收热量,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不同的液体,其沸点不同,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3.图甲是探究水沸腾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小东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装置应先固定M再固定N
B.实验时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C.水的初始温度为0℃
D.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A、本实验组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所以应先固定N再固定M,故A错误;
B、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5℃,所以实验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水的初温不是0℃,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95℃不变,故D正确。
4.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实奥秘在锅中的“油”中,上层是真正的菜油而下层是其它的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 )
A.50℃左右 B.80℃左右 C.100℃左右 D.200℃左右
【答案】A
【解析】在翻滚的油锅中,其实上层的油并没有“翻滚沸腾”,是因为下层的液体在时沸腾蒸发造成的
假象,仿佛上层的油在翻滚沸腾,为了不烫伤人手,液体的温度要不高于50℃,所以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50℃左右。
5.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中途发现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
6.下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比较高 ( )
A.甲房间高 B.乙房间高 C.一样高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由图中可知:甲房间中壶嘴冒出的“白气”更多;“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甲房间壶嘴冒出的白气多就说明了甲的气温低,而乙的气温高。
7.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 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95 ℃的水不可能沸腾 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故A错误;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而D错误;当大气压强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水的沸点会变成95℃。如果此时水温达到95℃,且能继续吸热,那么95℃的水也会沸腾,故C错误。
8.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沸腾而乙不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酒精
B.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C.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酒精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答案】B
【解析】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由图及题意知道,甲中液体的沸点如果低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不能沸腾;甲中液体如果与乙中液体种类相同,乙中液体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不能沸腾;甲中液体的沸点如果高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才能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才能沸腾,故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只有B符合题意。
9.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
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超出了酒精温度计的量程-80℃~60℃,故A错误;
B.由图知道,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应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
10.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答案】D
【解析】
A.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小火不能提高水的沸点,但可以节约燃料,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用“大火”不能使水的沸点升高,当水沸腾后应使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故B错误;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水沸腾后,无论是用“大火”煮,还是用“小火”煮,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用“小火”煮可以节约燃料,故D正确。
11.小嘉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甲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错误之处是 。
(2)图乙为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测得的某时刻水的温度,为 ℃。
(3)沸腾的微观实质模型如图丙,请以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沸腾比水蒸发更剧烈的原因: 。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2)92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但是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解析】
(1) 甲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2) 图乙为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测得的某时刻水的温度,为92℃。
(3)沸腾的微观实质模型如图丙,请以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沸腾比水蒸发更剧烈的原因:蒸发分子运
动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但是沸腾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12.小明为了研究水沸腾时的特点,进行如下探究。
(1)为了完成此实验,除已提供的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小明研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他先后使用三个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 (加盖)、b、c所示,其中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甲、乙、丙三幅图象,则b装置所对应的图象是______。
(3)小明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 “白气”,仔细观察后发现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
【答案】秒表 甲 见解析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知道,除题中提供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即秒表。
(2)由实验装置abc图知道,a装置烧杯上面加了一个盖,受气压变化影响,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丙图。由乙、丙两图象知道,水的初温相同,乙图加热较长时间水才能沸腾,原因可能是水过多,然后比较bc装置知道,c装置总烧杯内的水的质量较多,所以用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乙图;则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甲图。
(3)水沸腾时,从壶嘴出来很多的水蒸气,最靠近壶嘴处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能液化,离壶嘴较远的地方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13.小雅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气泡出现图乙现象,该现象出现的时间可能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_。
A.“第2分钟” B.“第4分钟” C.“第6分钟”
(3)另一组的小华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了硬纸片,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再升高,但移开酒精灯,沸腾马上停止,这一现象说明______是沸腾的条件之一。
【答案】90 C 见解析 继续吸热
【解析】
(1)根据甲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水的温度为90℃。
(2)水在沸腾前,下面的水温高,上面的水温低,因此从底部产生的气泡体积逐渐减小。水在沸腾后,下面和上面的水温相同,则从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的水正在沸腾。根据丙图可知,第6min时水温不变,此时正在沸腾,故选C。
(3)另一组的小华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了硬纸片,可以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4)水在沸腾时,移开酒精灯,沸腾马上停止,说明液体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
14.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组装顺序应为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__________形成的。
(4)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自下而上 92 98 水蒸气液化 见解析
【解析】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92℃。由图象丙知,水在第2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3)水沸腾时,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温度计液化形成小水珠。
(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节 物态变化(第4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
——汽化与液化(2)
1.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
【答案】B
【解析】
A、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才能沸腾,故A不合题意。
B、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符合题意。
CD、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CD不合题意。
2.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是指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
B.水到了100℃就一定沸腾
C.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沸腾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D.不同的液体,其沸点不同
【答案】D
【解析】
A、沸腾不仅可以发生在液体表面还可以发生在液体内部,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标准气压下,水温达到100℃并且能够继续从外界吸热,水就可以沸腾,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时还需要吸收热量,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不同的液体,其沸点不同,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3.图甲是探究水沸腾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小东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装置应先固定M再固定N
B.实验时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C.水的初始温度为0℃
D.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A、本实验组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所以应先固定N再固定M,故A错误;
B、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5℃,所以实验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水的初温不是0℃,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95℃不变,故D正确。
4.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实奥秘在锅中的“油”中,上层是真正的菜油而下层是其它的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 )
A.50℃左右 B.80℃左右 C.100℃左右 D.200℃左右
【答案】A
【解析】在翻滚的油锅中,其实上层的油并没有“翻滚沸腾”,是因为下层的液体在时沸腾蒸发造成的
假象,仿佛上层的油在翻滚沸腾,为了不烫伤人手,液体的温度要不高于50℃,所以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50℃左右。
5.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中途发现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
6.下图中的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比较高 ( )
A.甲房间高 B.乙房间高 C.一样高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由图中可知:甲房间中壶嘴冒出的“白气”更多;“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甲房间壶嘴冒出的白气多就说明了甲的气温低,而乙的气温高。
7.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 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95 ℃的水不可能沸腾 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故A错误;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而D错误;当大气压强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水的沸点会变成95℃。如果此时水温达到95℃,且能继续吸热,那么95℃的水也会沸腾,故C错误。
8.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沸腾而乙不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酒精
B.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C.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酒精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答案】B
【解析】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由图及题意知道,甲中液体的沸点如果低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不能沸腾;甲中液体如果与乙中液体种类相同,乙中液体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不能沸腾;甲中液体的沸点如果高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才能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才能沸腾,故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只有B符合题意。
9.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
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超出了酒精温度计的量程-80℃~60℃,故A错误;
B.由图知道,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应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
C.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
10.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答案】D
【解析】
A.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小火不能提高水的沸点,但可以节约燃料,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用“大火”不能使水的沸点升高,当水沸腾后应使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故B错误;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可以节约燃料,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水沸腾后,无论是用“大火”煮,还是用“小火”煮,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用“小火”煮可以节约燃料,故D正确。
11.小嘉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1)甲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错误之处是 。
(2)图乙为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测得的某时刻水的温度,为 ℃。
(3)沸腾的微观实质模型如图丙,请以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沸腾比水蒸发更剧烈的原因: 。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2)92
(3)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但是沸腾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解析】
(1) 甲装置中,温度计的使用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2) 图乙为改正错误后进行实验测得的某时刻水的温度,为92℃。
(3)沸腾的微观实质模型如图丙,请以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沸腾比水蒸发更剧烈的原因:蒸发分子运
动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但是沸腾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12.小明为了研究水沸腾时的特点,进行如下探究。
(1)为了完成此实验,除已提供的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小明研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他先后使用三个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 (加盖)、b、c所示,其中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甲、乙、丙三幅图象,则b装置所对应的图象是______。
(3)小明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 “白气”,仔细观察后发现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
【答案】秒表 甲 见解析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知道,除题中提供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测量时间的工具,即秒表。
(2)由实验装置abc图知道,a装置烧杯上面加了一个盖,受气压变化影响,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丙图。由乙、丙两图象知道,水的初温相同,乙图加热较长时间水才能沸腾,原因可能是水过多,然后比较bc装置知道,c装置总烧杯内的水的质量较多,所以用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乙图;则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甲图。
(3)水沸腾时,从壶嘴出来很多的水蒸气,最靠近壶嘴处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能液化,离壶嘴较远的地方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13.小雅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气泡出现图乙现象,该现象出现的时间可能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_。
A.“第2分钟” B.“第4分钟” C.“第6分钟”
(3)另一组的小华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了硬纸片,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再升高,但移开酒精灯,沸腾马上停止,这一现象说明______是沸腾的条件之一。
【答案】90 C 见解析 继续吸热
【解析】
(1)根据甲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水的温度为90℃。
(2)水在沸腾前,下面的水温高,上面的水温低,因此从底部产生的气泡体积逐渐减小。水在沸腾后,下面和上面的水温相同,则从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大。根据乙图可知,此时的水正在沸腾。根据丙图可知,第6min时水温不变,此时正在沸腾,故选C。
(3)另一组的小华实验时在烧杯上加盖了硬纸片,可以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4)水在沸腾时,移开酒精灯,沸腾马上停止,说明液体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
14.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组装顺序应为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__________形成的。
(4)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自下而上 92 98 水蒸气液化 见解析
【解析】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92℃。由图象丙知,水在第2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3)水沸腾时,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温度计液化形成小水珠。
(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