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份文件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任务学习设计】3.1.3质量和密度(3) 同步作业(教师版).docx 展开
这是一套《【任务学习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3.1.3质量和密度(3)课件(23页ppt)+教学设计+作业》资源,包含【任务学习设计】3.1.3质量和密度(3).pptx、【任务学习设计】3.1.3质量和密度(3) 同步作业(学生版).docx、【任务学习设计】3.1.3质量和密度(3) 同步作业(教师版).docx、【任务学习设计】3.1.3质量和密度(3)教学设计.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任务学习设计】3.1.3质量和密度(3) 同步作业(教师版).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1.3 质量和密度(3) 同步作业(教师版)
1.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B.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答案】D
【解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ρ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C
【解析】
A、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一定,密度不随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此选项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同种物质,不同物体,密度可能相同。此选项错误;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此选项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此选项错误。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
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答案】A
【解析】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因为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ρ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B正确;
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质量一定,体积变大,密度逐渐变小,故C正确;
D、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正确。
4.关于水的密度ρ=1g/cm3的科学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B.1cm3的水的密度是1g
C.1cm3的水的质量是1g
D.1cm3的水的质量是1g/cm3
【答案】C
【解答】解:水的密度为1g/cm3,意义是体积是1cm3的水的质量是1g。
5.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则剩下的油与原来的油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答案】A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质量减小,不会改变食用油的密度。
6.一金属块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关于每一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和密度都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B.质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密度仍为ρ
C.质量和密度都与原来相同
D.质量仍为m,密度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答案】B
【解析】金属的质量为m,将其分成三等份,每一等份的质量为总质量的三分之一,即m1m;
由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与温度、状态,将金属块分为三等份,物质的种类没变,所以每小块的密度也不发生变化,仍然为ρ。
7.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
A、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正确;
B、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
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故A点为0℃,故C错误;
D、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
8.某同学将一个瘪了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乒乓球恢复了球形。在此过程中,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答案】A
【解析】
A、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乒乓球无论形状如何变化,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故A符合题意;
B、乒乓球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形状发生变化,球内气体体积也随着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温度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发生变化,由ρ知,球内气体密度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9.“蓝烟”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这里的轻是指该物质的( )
A.密度小 B.体积小 C.硬度小 D.弹性小
【答案】A
【解析】根据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可知,气凝胶的密度很小。
10.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20g
D.8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100g
【答案】C
【解析】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m杯+m液=m杯+ρ液V液,根据图乙的信息可知:当V液=20cm3时,总质量m=40g,当V液=80cm3时,总质量m=100g,
所以,40g=m杯+ρ液×20cm3 ①
100g=m杯+ρ液×80cm3 ②
联立①②解得:ρ液=1g/cm3,m杯=20g,故AB错误,C正确;
80cm3该液体的质量:m'=ρ液×V'=1g/cm3×80cm3=80g,故D错误。
11.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小宇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不变。
【解析】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根据密度的定义可知,其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一瓶矿泉水如果喝掉一半,只是质量和体积的变化,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不变,所以剩余矿泉水的密度不变。
12.在横线上填出下列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余汽油的密度 。
(2)一块铁制成铁锅后,铁的密度 。
(3)一瓶氧气病人用掉一半,剩在钢瓶中的氧气质量 ,体积 ,密度 。
(4)冰熔化成水质量 ,体积 ,密度 。
【答案】(1)不变;(2)不变;(3)减小;不变;减小;(4)不变;减小;增大。
【解析】
(1)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后,质量、体积减半,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以剩余汽油的密度不变。
(2)一块铁制成铁锅后,变化的是形状,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以铁的密度不变。
(3)一瓶氧气病人用掉一半,剩在钢瓶中的氧气质量减小,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以密度减小。
(4)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但水的体积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增大。
13.小陈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2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
称量次数 1 2 3 4 5 ……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毫升) 0 20 40 60 80 ……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为 克。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兴趣小组还应如何继续实验: (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天平;(2)20克;(3)换用其他液体多次重复实验;(4)同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其中体积可由量筒直接读出,而质量则需要用天平测量;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即 m=202g﹣182g=20g;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实验;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4.某同学发现,物体随着体积的增大,其质量也相应增大。他猜测两者成正比例关系。为此,他选用某种金属若干块,进行了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并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关数据如下表。(密度)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金属块一 27.0 10.0 2.7
金属块二 54.0 20.0 2.7
金属块三 81.0 a b
(1)若量筒内原有液体的体积为30mL,加入“金属块三”后,如图所示,此时的读数为 mL。则下表中a、b的数值分别为 、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这三块金属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等/不相等)。该同学是否验证了他的猜想? (是,否)。
(3)对照下表的数据,判断他所选用的金属为 。
金属 金 铜 铁 铝
密度(g/cm3) 2.7 7.9 8.9 10.5
【答案】(1)60.0;30.0;2.7;(2)相等;是;(3)金。
【解析】
(1)由图可知加入“金属块三”后的读数为60mL,该金属的体积v=60mL﹣30mL=30mL=30cm3,ρ2.7g/cm3;
(2)由表中数据可知这三块金属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该同学验证了他的猜想。
(3)由两个表中的数据可知,该物质是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4
)
3.1.3 质量和密度(3) 同步作业(教师版)
1.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B.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
【答案】D
【解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定,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ρ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C
【解析】
A、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一定,密度不随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此选项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同种物质,不同物体,密度可能相同。此选项错误;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此选项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温度有关。此选项错误。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
B.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答案】A
【解析】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因为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ρ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B正确;
C、水从0℃凝固成0℃冰的过程中,质量一定,体积变大,密度逐渐变小,故C正确;
D、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正确。
4.关于水的密度ρ=1g/cm3的科学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B.1cm3的水的密度是1g
C.1cm3的水的质量是1g
D.1cm3的水的质量是1g/cm3
【答案】C
【解答】解:水的密度为1g/cm3,意义是体积是1cm3的水的质量是1g。
5.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则剩下的油与原来的油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答案】A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用去这瓶油的四分之一,质量减小,不会改变食用油的密度。
6.一金属块的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关于每一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和密度都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B.质量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密度仍为ρ
C.质量和密度都与原来相同
D.质量仍为m,密度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答案】B
【解析】金属的质量为m,将其分成三等份,每一等份的质量为总质量的三分之一,即m1m;
由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与温度、状态,将金属块分为三等份,物质的种类没变,所以每小块的密度也不发生变化,仍然为ρ。
7.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
A、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正确;
B、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故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
C、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为0℃,故A点为0℃,故C错误;
D、温度不同的水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故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D正确。
8.某同学将一个瘪了但没有破裂的乒乓球放入装有热水的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乒乓球恢复了球形。在此过程中,对于球内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温度 D.密度
【答案】A
【解析】
A、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乒乓球无论形状如何变化,球内气体的分子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故A符合题意;
B、乒乓球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形状发生变化,球内气体体积也随着发生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球内气体温度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球内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发生变化,由ρ知,球内气体密度发生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9.“蓝烟”一种名为“石墨气凝胶”的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这里的轻是指该物质的( )
A.密度小 B.体积小 C.硬度小 D.弹性小
【答案】A
【解析】根据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可知,气凝胶的密度很小。
10.小科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40g
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20g
D.8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100g
【答案】C
【解析】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m杯+m液=m杯+ρ液V液,根据图乙的信息可知:当V液=20cm3时,总质量m=40g,当V液=80cm3时,总质量m=100g,
所以,40g=m杯+ρ液×20cm3 ①
100g=m杯+ρ液×80cm3 ②
联立①②解得:ρ液=1g/cm3,m杯=20g,故AB错误,C正确;
80cm3该液体的质量:m'=ρ液×V'=1g/cm3×80cm3=80g,故D错误。
11.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小宇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不变。
【解析】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根据密度的定义可知,其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一瓶矿泉水如果喝掉一半,只是质量和体积的变化,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不变,所以剩余矿泉水的密度不变。
12.在横线上填出下列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余汽油的密度 。
(2)一块铁制成铁锅后,铁的密度 。
(3)一瓶氧气病人用掉一半,剩在钢瓶中的氧气质量 ,体积 ,密度 。
(4)冰熔化成水质量 ,体积 ,密度 。
【答案】(1)不变;(2)不变;(3)减小;不变;减小;(4)不变;减小;增大。
【解析】
(1)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后,质量、体积减半,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以剩余汽油的密度不变。
(2)一块铁制成铁锅后,变化的是形状,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以铁的密度不变。
(3)一瓶氧气病人用掉一半,剩在钢瓶中的氧气质量减小,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所以密度减小。
(4)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但水的体积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增大。
13.小陈通过实验探究“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器材】2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称量其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水转移至量筒中,称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③重复步骤②,获得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
称量次数 1 2 3 4 5 ……
向量筒转移水的总体积(毫升) 0 20 40 60 80 ……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克) 202 182 162 142 122 ……
(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为 克。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兴趣小组还应如何继续实验: (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天平;(2)20克;(3)换用其他液体多次重复实验;(4)同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解析】
(1)根据实验目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体积,其中体积可由量筒直接读出,而质量则需要用天平测量;
(2)第2次称量时,烧杯中倒出水的质量等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即 m=202g﹣182g=20g;
(3)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实验;
(4)实验改进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4.某同学发现,物体随着体积的增大,其质量也相应增大。他猜测两者成正比例关系。为此,他选用某种金属若干块,进行了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并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关数据如下表。(密度)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金属块一 27.0 10.0 2.7
金属块二 54.0 20.0 2.7
金属块三 81.0 a b
(1)若量筒内原有液体的体积为30mL,加入“金属块三”后,如图所示,此时的读数为 mL。则下表中a、b的数值分别为 、 。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这三块金属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等/不相等)。该同学是否验证了他的猜想? (是,否)。
(3)对照下表的数据,判断他所选用的金属为 。
金属 金 铜 铁 铝
密度(g/cm3) 2.7 7.9 8.9 10.5
【答案】(1)60.0;30.0;2.7;(2)相等;是;(3)金。
【解析】
(1)由图可知加入“金属块三”后的读数为60mL,该金属的体积v=60mL﹣30mL=30mL=30cm3,ρ2.7g/cm3;
(2)由表中数据可知这三块金属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该同学验证了他的猜想。
(3)由两个表中的数据可知,该物质是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