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份文件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学案.doc 展开
这是一套《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课件 32张PPT+视频+教案+学案)》资源,包含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pptx、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教学设计(表格式).doc、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学案.doc、根据人脚印长度判断人的身高.mp4、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mp4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2024浙教版七上科学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学案.doc》的文档简介内容:</br>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了解和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会对简单的科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
一、知识点梳理:
1、科学的核心是 , 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2、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 。它是一个不断地 ,通过各种途径寻求 ,并通过 达成共识的过程。
3、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 → →设计 →实施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 。在这一基本过程中, 是探究的起点,建立假设是探究的基础,设计 和 是探究的中心。
4、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科学探究时,应当善于 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 ,通过思考,建立 。要依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 。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与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还要对 进行评价,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二、例题讲解
例题1、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①相信这种说法 ②建立新的假设 ③查找资料研究 ④亲自动手实验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 ①③① B. 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例题2、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例题3、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 )
A. 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的结论 B. 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
C. 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 D. 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4、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B. 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 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D. 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例题5、在观察如图所示小球摆动时,乐菁才和乐精彩同学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同。于是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 ?
(2)建立猜测与假设: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①可能跟小球质量m有关; ②可能跟绳子长度L有关; ③可能跟小球移开的距离s有关。
(3)制订计划(即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 ;
②实验步骤: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在竖直的木板上画出方格,用瓶子代替小球。
为验证①,他们保持摆的悬线长度和移开距离相同,改变瓶的质量,记下来回的时间;
为验证②, ;
为验证③,他们保持摆的悬线长度和瓶的质量相同,改变小球移开的距离,记下来回的时间。
(4)获取事实与证据:他们记录如上表的数据。
(5)检验与评价: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与 (填字母)有关。
(6)合作与交流: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悬线长度调 (填“长”或“短”)。
三、随堂练习:
1、国庆节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打开暖水瓶的瓶盖后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他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却发现水是烫的。小雷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于是他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交流与合作 D.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2、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建立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定计划 D.提出问题
3、“制定计划”阶段的工作不包括( )
A. 列出材料用具 B. 设计对照实验 C. 选出控制变量 D. 记录实验数据
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大雁何时南飞 B.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 哪种月季漂亮 D. 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5、某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A. 实验失败 B. 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 新型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D. 新型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6、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表所示,则由表得出的结论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 对比甲、丁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
C. 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实验材料,属于控制变量
D. 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关
7、小强为了探究“花生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每组种子数目相等、大小相同,均有发芽能力)。
(1)如果要验证“花生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光照”的假设,应选择( )进行比较;
A.①④ B.②④ C.④⑤ D.③④
(2)若设置②④实验组,则实验要验证的假设为 。
(3)若一周后,①④组能萌发,其余组不萌发,则实验的结论为 。
四、课后练习:
1、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交流
2、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做出解释
3、下列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合作与交流 ②制订计划 ③建立猜想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
⑤检验与评价 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③②⑥⑤① C. ④⑥⑤③②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4、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的过程是( )
A.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B.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
C.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D.实际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
5、某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A. 实验失败 B. 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 新型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D. 新型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6、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表所示,则由表得出的结论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 对比甲、丁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
C. 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实验材料,属于控制变量
D. 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关
7、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 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 一种简单有机物)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 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 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A. 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 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8、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 C 含量多少,取 2 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维生素 C 能使蓝色淀粉一碘溶液褪色),然后用 2 只胶头滴管分别向 2 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 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 1 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④小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9、一个科研小组的同学计划检测一种新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新型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B. 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 新型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D. 实验失败
10、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相同 B. 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D.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11、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表中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 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2、一天晚饭后,孙青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是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 ?
(2)猜想与假设: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涤纶布各一块,足量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 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5)孙青将现象记入表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布料。
13、小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却仍嗡嗡地叫个不停。他对“蜜蜂发声是靠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小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1)小利同学在实验时,用多只蜜蜂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
14、水火箭可以模拟火箭发射原理,如图所示。水火箭的发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如下假设并进行实验:
①与打气筒的型号有关;②与瓶内水的多少有关;③与瓶的容积有关。
实验器材如表所示:
饮料瓶(容积) 打气筒(型号)
A B C D E F
0.6升 1.25升 2.5升 小号 中号 大号
(1)该小组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验证假设①,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 。
甲方案:选用饮料瓶B,加0.5升水,其他条件基本相同,分别用打气筒D、E、F发射,比较三次瓶上升的高度。
乙方案:选用饮料瓶A、B、C,各装入1/3容积的水,其他条件基本相同,分别用打气筒D、E、F发射,比较三个瓶上升的高度。
(2)除了上述实验研究的三个因素,你认为影响水火箭发射高度的因素还有哪些?请你列举一个:
。
15、为便于运输,果农们往往在柿子未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摘,怎样才能使买来的柿子早点成熟呢 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选择20只大小与成熟度相似的同种柿子,分成两组,每组10个,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纸箱中,同时在第一个纸箱中放入两个成熟的苹果。将两个纸箱放在同一个地方,通过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操作方法 达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不做处理 将近22天
(1)小明同学设计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小明通过观察 来比较柿子是否成熟。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有何不足之处: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探究;科学探究
2、 基本方式 发现问题 证据 创造性思维评价与交流
3、问题;建立假设;验证方案;报告与交流;提出问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
4、 发现和提出 科学知识和经验 猜测和假设 探究计划 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验研究也称为实验性研究,是收集直接数据的一种方法。①相信这种说法,对结论的认可,不是获取证据;故①错误;②建立新的假设, 不是获取证据,而是建立假设;故②错误;③查找资料研究,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③正确;④亲自动手实验,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④正确;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⑤正确;所以B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在实验时要尊重实验结论、尊重事实,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不符时,应修改猜想,再进行实验论证,故A错误、D正确;我们在做实验时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故B、C错误;故D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经过简单的三次实验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而A处位置高,机械能较大,可能每次滚下两个鸡蛋都会破,比较不出正确结论,同理C处位置低,能量小,两个鸡蛋都不会破,所以应接下来应在B处释放再重复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故C符合题意。
例题4、A
解析:A、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C符合题意; B、所测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B不符合题意; C、通过⑤ 与②③④组实验对照,有汁液鱼的存活总数增加的 ,A不符合题意;D、柏的汁液中活鱼总数比其他两种叶的活鱼总数高,解毒效果最好 ,D不符合题意。
例题5、、(1)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3)①天平、秒表; ②保持瓶的质量和移开距离相同,改变摆的悬线长度,记下来回的时间; (5)L; (6)短
解析:(1)根据猜想可以提出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2)①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测量时间的秒表和测量质量的天平。②为验证②的猜想,即研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跟绳子长度L的关系,需要保持瓶的质量、移开距离相同,改变摆的悬线长度,记下来回的时间;(5)当质量不同时,来回时间可能相同,当移开距离s不同时,来回时间可能相同,所以与小球的质量m、移开距离s无关,当悬线长度不同时,来回时间一定不同,所以与悬线长度L有关。(6)我们可以测量瓶子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从而算出摆动一次的时间。即测出摆动n次的时间t,则摆一次的时间为t/n。
三、随堂练习:
1、D 2、B 3、D 4、C 5、B 6、C
7、(1)A (2)花生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 (3)花生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合适的温度
四、课后练习:
1、C 2、B 3、B 4、A 5、A 6、C 7、D 8、D 9、C 10、C 11、C
12、(1)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4)等量;(5)棉
13、 (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3)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
14、(1)甲。 (2)打气的多少(或瓶的自身重力、瓶的形状、打气的快慢等)。
15、(1)成熟的苹果能促进柿子早点成熟(2)柿子的颜色和软硬(3)实验次数太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浙教版七上 §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了解和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会对简单的科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
一、知识点梳理:
1、科学的核心是 , 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2、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 。它是一个不断地 ,通过各种途径寻求 ,并通过 达成共识的过程。
3、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 → →设计 →实施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 。在这一基本过程中, 是探究的起点,建立假设是探究的基础,设计 和 是探究的中心。
4、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科学探究时,应当善于 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 ,通过思考,建立 。要依据探究的目的和条件制定 。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与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还要对 进行评价,并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二、例题讲解
例题1、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①相信这种说法 ②建立新的假设 ③查找资料研究 ④亲自动手实验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 ①③① B. 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例题2、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例题3、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 )
A. 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的结论 B. 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
C. 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 D. 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4、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B. 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 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D. 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例题5、在观察如图所示小球摆动时,乐菁才和乐精彩同学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同。于是他们做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 ?
(2)建立猜测与假设: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①可能跟小球质量m有关; ②可能跟绳子长度L有关; ③可能跟小球移开的距离s有关。
(3)制订计划(即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 ;
②实验步骤: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在竖直的木板上画出方格,用瓶子代替小球。
为验证①,他们保持摆的悬线长度和移开距离相同,改变瓶的质量,记下来回的时间;
为验证②, ;
为验证③,他们保持摆的悬线长度和瓶的质量相同,改变小球移开的距离,记下来回的时间。
(4)获取事实与证据:他们记录如上表的数据。
(5)检验与评价: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与 (填字母)有关。
(6)合作与交流: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悬线长度调 (填“长”或“短”)。
三、随堂练习:
1、国庆节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打开暖水瓶的瓶盖后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他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却发现水是烫的。小雷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于是他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交流与合作 D.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2、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建立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定计划 D.提出问题
3、“制定计划”阶段的工作不包括( )
A. 列出材料用具 B. 设计对照实验 C. 选出控制变量 D. 记录实验数据
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大雁何时南飞 B. 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 哪种月季漂亮 D. 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5、某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A. 实验失败 B. 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 新型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D. 新型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6、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表所示,则由表得出的结论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 对比甲、丁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
C. 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实验材料,属于控制变量
D. 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关
7、小强为了探究“花生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每组种子数目相等、大小相同,均有发芽能力)。
(1)如果要验证“花生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光照”的假设,应选择( )进行比较;
A.①④ B.②④ C.④⑤ D.③④
(2)若设置②④实验组,则实验要验证的假设为 。
(3)若一周后,①④组能萌发,其余组不萌发,则实验的结论为 。
四、课后练习:
1、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会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体温。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交流
2、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做出解释
3、下列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合作与交流 ②制订计划 ③建立猜想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
⑤检验与评价 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③②⑥⑤① C. ④⑥⑤③②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4、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的过程是( )
A.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B.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
C.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D.实际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
5、某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A. 实验失败 B. 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 新型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D. 新型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6、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表所示,则由表得出的结论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 对比甲、丁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
C. 该实验选用具有活胚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作实验材料,属于控制变量
D. 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有关
7、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 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 一种简单有机物)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 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 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A. 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 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8、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 C 含量多少,取 2 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维生素 C 能使蓝色淀粉一碘溶液褪色),然后用 2 只胶头滴管分别向 2 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 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 1 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④小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9、一个科研小组的同学计划检测一种新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新型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B. 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 新型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D. 实验失败
10、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均不相同 B. 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C.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D.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11、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表中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 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2、一天晚饭后,孙青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是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 ?
(2)猜想与假设: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涤纶布各一块,足量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 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5)孙青将现象记入表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布料。
13、小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却仍嗡嗡地叫个不停。他对“蜜蜂发声是靠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小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1)小利同学在实验时,用多只蜜蜂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
14、水火箭可以模拟火箭发射原理,如图所示。水火箭的发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提出如下假设并进行实验:
①与打气筒的型号有关;②与瓶内水的多少有关;③与瓶的容积有关。
实验器材如表所示:
饮料瓶(容积) 打气筒(型号)
A B C D E F
0.6升 1.25升 2.5升 小号 中号 大号
(1)该小组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验证假设①,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 。
甲方案:选用饮料瓶B,加0.5升水,其他条件基本相同,分别用打气筒D、E、F发射,比较三次瓶上升的高度。
乙方案:选用饮料瓶A、B、C,各装入1/3容积的水,其他条件基本相同,分别用打气筒D、E、F发射,比较三个瓶上升的高度。
(2)除了上述实验研究的三个因素,你认为影响水火箭发射高度的因素还有哪些?请你列举一个:
。
15、为便于运输,果农们往往在柿子未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摘,怎样才能使买来的柿子早点成熟呢 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选择20只大小与成熟度相似的同种柿子,分成两组,每组10个,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纸箱中,同时在第一个纸箱中放入两个成熟的苹果。将两个纸箱放在同一个地方,通过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操作方法 达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不做处理 将近22天
(1)小明同学设计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小明通过观察 来比较柿子是否成熟。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有何不足之处: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探究;科学探究
2、 基本方式 发现问题 证据 创造性思维评价与交流
3、问题;建立假设;验证方案;报告与交流;提出问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
4、 发现和提出 科学知识和经验 猜测和假设 探究计划 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验研究也称为实验性研究,是收集直接数据的一种方法。①相信这种说法,对结论的认可,不是获取证据;故①错误;②建立新的假设, 不是获取证据,而是建立假设;故②错误;③查找资料研究,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③正确;④亲自动手实验,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④正确;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⑤正确;所以B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在实验时要尊重实验结论、尊重事实,当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不符时,应修改猜想,再进行实验论证,故A错误、D正确;我们在做实验时应尊重实验结论(实验事实),猜想有可能是错误的,不能为了猜想而修改过程和实验结果,故B、C错误;故D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经过简单的三次实验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而A处位置高,机械能较大,可能每次滚下两个鸡蛋都会破,比较不出正确结论,同理C处位置低,能量小,两个鸡蛋都不会破,所以应接下来应在B处释放再重复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故C符合题意。
例题4、A
解析:A、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C符合题意; B、所测三种叶的分解产物能降低可溶性铝盐对鱼类的毒性,B不符合题意; C、通过⑤ 与②③④组实验对照,有汁液鱼的存活总数增加的 ,A不符合题意;D、柏的汁液中活鱼总数比其他两种叶的活鱼总数高,解毒效果最好 ,D不符合题意。
例题5、、(1)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3)①天平、秒表; ②保持瓶的质量和移开距离相同,改变摆的悬线长度,记下来回的时间; (5)L; (6)短
解析:(1)根据猜想可以提出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2)①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测量时间的秒表和测量质量的天平。②为验证②的猜想,即研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跟绳子长度L的关系,需要保持瓶的质量、移开距离相同,改变摆的悬线长度,记下来回的时间;(5)当质量不同时,来回时间可能相同,当移开距离s不同时,来回时间可能相同,所以与小球的质量m、移开距离s无关,当悬线长度不同时,来回时间一定不同,所以与悬线长度L有关。(6)我们可以测量瓶子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从而算出摆动一次的时间。即测出摆动n次的时间t,则摆一次的时间为t/n。
三、随堂练习:
1、D 2、B 3、D 4、C 5、B 6、C
7、(1)A (2)花生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 (3)花生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水分、合适的温度
四、课后练习:
1、C 2、B 3、B 4、A 5、A 6、C 7、D 8、D 9、C 10、C 11、C
12、(1)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4)等量;(5)棉
13、 (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3)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
14、(1)甲。 (2)打气的多少(或瓶的自身重力、瓶的形状、打气的快慢等)。
15、(1)成熟的苹果能促进柿子早点成熟(2)柿子的颜色和软硬(3)实验次数太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