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5 )
精品
【大单元整体教学】1.1测量气温 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
当前位置: 小学/ 科学/ 大象版(2024)/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小气象员/1 测量气温
精品

【大单元整体教学】1.1测量气温 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

2024-08-01 浏览量 377 9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5-20961710
版本: 大象版(2017秋)
类型: 课件、教案
地区: 全国
文件: 4.1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大单元整体教学】1.1测量气温 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一单元 《小小气象员》 单元整体设计 .docx 展开

这是一套《【大单元整体教学】1.1测量气温 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资源,包含【大单元整体教学】1.1测量气温 课时课件.pptx、【大单元整体教学】1.1测量气温 课时教案.docx、【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一单元 《小小气象员》 单元整体设计 .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大单元整体教学】1.1测量气温 单元整体设计+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一单元 《小小气象员》 单元整体设计 .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小小气象员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技术、工程与社会” 二、学习内容 10.1天气和气候 ①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举例说出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确;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制作简单作品;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尝试设计和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三、学业要求 1.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气象数据,描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建立气象数据与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 2.能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使用仪器测量气象数据。 3.对天气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 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常用工具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能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5.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兴趣。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小小气象员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第一个综合探究单元,包含了“地球系统”“技术、工程与社会”等领域的科学内容。本单元把“提出问题”作为单元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重点。 天气是与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天气的变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学生从小就对天气的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学习目标上看,该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实践、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采用由分到总、由局部到整体的逻辑结构编排,共安排了《测量气温》《辨认风向》《判断风力大小》《云量和降水量》《制作《气象科普小报》》这五课。前四课分别探究和学习气温、风向、风力、云量和降水量5个具体的天气要素,引导学生从一些具体的天气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和运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并用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第五课制作《气象科普小报》,一方面为总结梳理所学气象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主题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的《变幻的天气》单元,对天气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加,三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观察上也有所提升,对各类天气现象已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喜欢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科学探究的习惯。对天气的变化既熟悉又陌生,能够从天气预报中粗略地了解一些天气信息,粗略地说一说天气相关内容。但对天气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知,对极端恶劣天气的认知也有待提高。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思维:能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探究实践:能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工具的制作,提高动手动脑实践探究能力;对自己或他人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关于气温的问题 通过对话引发了妙妙对“气温究竟是多少”的思考。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人体感官的不准确性,激发学生探究气温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围绕气温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同时,该情境的创设还蕴含了借助工具可以比人体感官更加精确地进行观察的科学思想。 设计意图:从自由谈论开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巧妙延伸出本课的研究问题。提出与气温有关的想研究的问题。
任务2 名称:认识气温计 出示气温计图片,介绍气温计结构及常见的温度计,再采用任务单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用气温计探究,探索发现气温计的结构及功能。 设计意图:气温计的使用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气温计的结构、单位、量程、刻度、功能等。
任务3 名称:测量气温 介绍识读气温计的正确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观察记录一天中一段时间气温变化的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气温计,并引导学生完成测量气温的任务,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任务4 名称:描述气温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从X时到X时,气温逐渐上升”“一天中X时气温最高,为X℃”“一天中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等一些句式引导学生根据图表信息来描述气温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处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体会初步的数据处理过程。
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关于风的问题 通过情境图中学生关于风的疑问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关于风向的想探究的科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自由谈论开始,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巧妙延伸出本课的研究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与风有关的想研究的问题。
任务6 名称:学习风向 提供多种形式的资料引导学生寻找有关如何判断风向的答案,并从中了解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关于风向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在资料中寻找关键点的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任务7 名称:制作简易风风标 引导学生认识气象站中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是风向标,以步骤图的形式向学生仔细介绍风向标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制作简易风向标。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制作简易风向标,可以激发学生动手动脑,提升实践探究的能力。
任务8 名称:测定风向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选定校园中二至三个不同的地点进行观测和记录。回到教室后,可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记录,分享经验,讨论正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制作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并记录观测结果,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第3课时 任务9 名称:阅读《风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什么是风力、风力的等级、测量风力的工具等。通过阅读风力级别对照表,学生可以根据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教学中,可以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表演、游戏、比赛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风力、风力等级、风力计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估测风力等级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在资料中寻找关键点的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任务10 名称:做一个简易风力计 引导学生认识测定风力大小的科学仪器是风力计。然后根据提示步骤制作出简易风力计。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制作简易风力计,可以激发学生动手动脑,提升实践探究的能力。
任务11 名称:测风力的大小 通过在校园中用简易风力计测量和判断风力大小,组织学生根据户外的情况估测风力,再用简易风力计实测。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简易风力计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在校园中用简易风力计测量并判断风力的大小,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第4课时 任务12 名称:阅读《云量与天气》 引导学生对云量和天气的资料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云量、如何用云量来描述天气。通过展示几种典型天气的云量比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云量来描述对应的天气。通过了解降水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等级,然后引出测量降雨量的工具—雨量器。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云量、云量和天气的关系、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等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在资料中寻找关键点的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任务13 名称:制作简易雨量器 引导学生在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用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雨量。并让学生了解要以24小时为测量周期,所以每天测量完要倒掉雨量器里的水。 设计意图: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连续测量一周的降雨情况并记录,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第5课时 任务14 名称:提出制作任务 在提出制作《气象科普小报》任务前,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会对人类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的制作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由此提出制作任务: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任务15 名称:计划组织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科普小报的方法。主题可以从问题银行中提取,也可以自选感兴趣的主题。引导学生从美观性,内容等方面多方考量,讨论出小组的设计方案及人员分工,要求学生学会主动和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可以引导学生确定气象科普小报的主题、设计方案及分工等,为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任务16 名称:设计制作 制作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部分资料,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气象科普小报》宣传介绍气象科普知识,在小组内部、小组之间交流活动的体会,提升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测量气温 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2、认识气温计的结构,学习识读气温计的正确方法。 3、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不同时段的气温,观测并记录有效的数据资料。 4、能够根据数据资料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第2课时:辨认风向 1、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2、知道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简易风向标的制作。 4、能够用自制的简易风向标测定风向,并记录观测结果。 第3课时:判断风力大小 1、知道风力是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2、知道可以用风力大小来描述风,能够根据户外物体的状态估测风力的大小。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简易风力计的制作。 第4课时:云量和降水量 1、知道云量是指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降水量是衡量某地降水多少的数据。 2、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简易雨量器的制作。 3、知道可以用云量和降水量来描述天气。 第5课时: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1、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2、知道制作小报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小报的内容、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3、在制作过程中和他人合作,在作品完成后进行相应的展示和调整。
评价指标 第1课时:测量气温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知道一天的气温是在变化的。(科学观念) 2、通过数据整理,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逐渐形成推理论证意识。(科学思维) 3、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柱状统计图,分析气温规律。(探究实践) 4、在测量气温活动中,能保持对气象研究的兴趣,感受工具的使用对测量精准性带来的作用。(态度责任) 第2课时:辨认风向 1、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知道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科学观念)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依据,确定“风向是以风吹来的方向为准还是以风吹去的方向为准”。(科学思维)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向标的制作,并能准确辨认风向。(探究实践) 4、对制作风向标的活动感兴趣,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责任) 第3课时:判断风力大小 1、知道风力是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科学观念) 2、通过举例子和联系实际知道可以用风力的大小来描述风,能够根据户外物体的状态估测风力的大小。(科学思维)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简易风力计的制作,并会改进和正确使用自制的简易风力计判断风力的大小。(探究实践) 4、对制作风力计的活动感兴趣,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责任) 第4课时云量和降水量 1、知道云量是指云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降水量是衡量某地降水多少的数据。(科学观念) 2、可以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不同的云量(科学思维) 3、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以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能够完成简易雨量器的制作,使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探究实践) 4、对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活动感兴趣,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责任) 第5课时: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1、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科学观念) 2、能利用气温、风力、风向、云量、降水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科学思维)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气象科普小报》的制作,对自己或他人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探究实践) 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态度责任)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第1课时 气温测量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 ),通常用仪器( )来测量气温。在读取这个仪器数值时,眼睛要( )液面。 2.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下午2时的气温最( ),清晨温度最( )。 3.温度计上,以零度为界,零上度数越大,表示温度越( );零下度数越大,表示温度越( )。 4.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 )来帮助测量。 二、选择题 1.在观察气温计的时候,下列哪个观察方法是正确的( )。 A.从上往下看 B.平着看 C.从下往上 2.测量气温,我们通常用符号( )表示。 A.℃ B.F C.C 3.星期天,我们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 )。 A.阳光直射的地方 B.室外避风的地方 C.室外通风的地方 4.我们用温度计测得当天14时气温为35℃,那么由此可知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5.天气预报中的气温和我们挂在室内的温度计上测量的气温( ) A.应该是一样的 B.室内温度一般比天气预报中的气温高 C.天气预报中的气温通常与室内温度是不同的 三、判断对错。 1.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可以直接放在太阳底下。(______) 2.在下雨时,测量当地的气温比较准确。(_____) 3.一天中,气温往往不会发生变化。(_____) 4.气温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_____) 5.在同一时刻,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_____) 6.不同天气状况,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变化。(_____) 7.我们用眼、手就可以准确地感觉冷热。(______) 8.气温计的测量范围是0~100°C。(______) 答案解析: 一、填空 1、温度 气温计 平视 2、高 低 3、高 低 4、科学仪器 二、选择题 1.B 2. A 3. C 4.B 5.C 三、判断对错。 1. × 2.× 3.× 4.√ 5.× 6.√ 7.× 8.× 第2课时 辨认风向 一、填空题。 1.从北向南吹的风是( )风,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是( )风。 2.风向是指:( )。 3.( )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4.( )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二、排排序。将正确的实验步骤按顺序写出来。 A B C 正确的顺序为: 三、判断对错。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 2.观测风向应在低洼封闭处。( ) 3.当国旗向北飘时,是刮北风。( ) 4.西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北风 东南风 2.风吹来的方向 3.风向标箭头 4. 风向标 二、排序题。 1.B A C 三、判断对错。 1. √ 2.× 3.× 4.× 第3课时 判断风力大小 一、填空题。 1.气象台一般用( )测定风的方向;用( )测量风力的大小。 2.以( )来表示风的大小。 3.风速是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 ),以米/秒为单位。大气中水平风速一般为1.0~10米/秒,台风、龙卷风有时达到102米/秒。 4.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 )引起的。 5.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 )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6. ( )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的力量的大小。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大小分为( ),最小是( ),最大为( )。 二、选择题。 1. 我们看到轻烟随风偏,可以判断此时是2级风。( ) 2.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绿色能源之一。( ) 3.风对人类有益无害。( ) 4.风速大风力就大,风速小风力就小。( ) 5.天气预报中说的风力指的是风速。( ) 6.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 7.7级风对建筑物有破坏性。( ) 三、连一连 风力级别的认识 小树随风摇 二级 屋顶瓦片动 五级 轻风拂脸面 六级 举伞有困难 八级 风吹树枝断 九级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风向标 风力计 2.风力大小 3.水平距离 4.空气流动 5.状态 6.风力 18个等级 0 级 17级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连一连 风力级别的认识 小树随风摇 二级 屋顶瓦片动 五级 轻风拂脸面 六级 举伞有困难 八级 风吹树枝断 九级 第4课时 云量和降水量 一、填空题 1.雨量通常以( )为单位。 2.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 )、( )流失而积聚的深度。 3.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 )。 4. ( )云量不超过二成; ( )云量不超过四成;( )云量不超过八成;( )云量超过八成。 5.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 )是衡量某地降水量多少的数据。 二、判断题 1.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天气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 2.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 3.暴雨会导致洪涝灾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 4.用简易雨量器测降雨量时,每天测量完要倒掉雨量器里的水。( ) 5.测量降水量,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 6.下冰雹也是降水的一种,但没有办法测它的降水量。( ) 7.制作简易雨量器时,将直尺粘贴在杯子外壁上,0刻度线对准杯子内侧底部。( ) 三、选择 1.三个月不下雨最有可能引发的灾难现象是( )。 A.洪水 B.地震 C.干旱 2.根据降雨强度等级表,24小时的总降雨量达到( )毫米的为暴雨。 A.25~50 B.100~-250 C.50~100 3.少云天气,云量不超过整个天空的八分之( )。 A.二 B.四 C.八 4.下面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 A.冰雹 B.台风 C.暴雨 5.降雨量通常以( )为单位。 A.分米 B.毫米 C.厘米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毫米 2.蒸发渗透 3.降水量 4.晴少云多云阴天 5.云量降雨量 二、判断题 1. √ 2. √ 3.√ 4.√ 5.√ 6.√ 7. √ 8. X 三、选择题 1.C 2.C 3.A 4.B 5.B 第5课时 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一、填空题 1.( )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 或间接的损害。( )等气象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影响。 2. ( )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 )。 3.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风等情况叫( ) 二、选择题 4.下列词语中,可以用来描写气候的是( ) A.雷鸣电闪 B.晴空万里 C.四季分明 5.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岛12月的气候( ) A.寒冷 B.温暖 C.时冷时热 6.暴雨、洪涝来临时要躲在下面哪个地方( ) A.危房和危墙的周围 B.电线杆与高压线塔周围 C.平坦高处 三、判断题 7.暴雨、洪涝来临时可以在地上商场或地下通道内躲避。( ) 8.天气和气候是不一样的。( ) 9.《气象科普小报》要写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 ) 10. 表示雨夹雪。( ) 11. 表示台风。( ) 12.雷雨天气,赶紧跑到大树下躲雨。( ) 13.用湿抹布擦家电。(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气象灾害 台风、洪涝、干旱 2.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3.天气 二、选择题 4.C 5.B 6.C 三、判断题 7.X 8. √ 9.√ 10.√ 11. √ 12.X 13. X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学生在活动中像科学家一样持续记录一段时间的天气现象,以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所以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动手,记录,并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和发现,并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优点: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不足:不能每个人都用显微镜真实地体验一下实验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测量气温课件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