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90 )
精品
苏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培优精练期中复习易错攻略篇(十大易错点)(学生版+解析)
排课
当前位置: 小学/ 数学/ 期中专区/六年级下册
精品

苏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培优精练期中复习易错攻略篇(十大易错点)(学生版+解析)

2025-05-11 浏览量 136 3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3-22956856
版本: 苏教版
类型: 试卷
地区: 全国
文件: 1.3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苏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培优精练期中复习易错攻略篇(十大易错点)(教师版).docx 展开

这是一套《苏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培优精练期中复习易错攻略篇(十大易错点)(学生版+解析)》资源,包含苏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培优精练期中复习易错攻略篇(十大易错点)(学生版).docx、苏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培优精练期中复习易错攻略篇(十大易错点)(教师版).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苏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培优精练期中复习易错攻略篇(十大易错点)(教师版).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培优精练「苏教版」
期中复习·易错攻略篇【十大易错点】
【易错点01】圆柱与圆锥的旋转变化
【易错点拨】不同图形的旋转变化得到的圆柱与锥是不同,未能掌握不同的变化状态
1.有一个长6cm,宽3cm的长方形小旗,如果以宽为轴旋转一周,它的体积是( )cm3。
【答案】339.12
【分析】一个长6cm,宽3cm的长方形小旗,如果以宽为轴旋转一周,旋转后的图形是一个圆柱,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原长方形小旗的长6cm,高是3cm,根据圆柱的体积=h,据此解答。
【详解】3.14××3
=3.14×36×3
=113.04×3
=339.12()
所以它的体积是339.12。
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以其中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所得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是( )立方厘米。
【答案】 圆锥 50.24
【分析】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圆锥,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分别求出以直角边4厘米为旋转轴时,那么高是4厘米,则底面半径是3厘米的圆锥的体积;以直角边3厘米为旋转轴时,高是3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的圆锥的体积,进而解答。
【详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以其中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圆锥。
以直角边4厘米为旋转轴时,高是4厘米,底面半径是3厘米的圆锥的体积:
3.14×32×4×
=3.14×9×4×
=37.68(立方厘米)
以直角边3厘米为旋转轴时,高是3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的圆锥的体积:
3.14×42×3×
=3.14×16×3×
=50.24(立方厘米)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以其中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圆锥,所得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最大是50.24立方厘米。
【易错点02】切拼变化情况
【易错点拨】不同的切拼方法,表面积变化情况不同,未能掌握该变化情况
1.把2米长的圆柱形木棒锯成三段,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分米,原来木棒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答案】200
【分析】把圆柱形木棒锯成三段,需要锯2次,表面积增加了4个截面面积,增加的表面积÷4=截面面积,根据圆柱体积=截面面积×长,列式计算即可。注意统一单位。
【详解】2米=20分米
40÷4×20=200(立方分米)
原来木棒的体积是200立方分米。
2.小思把一块圆柱形的橡皮泥,切成三块(如图),表面积增加了50.24平方厘米;切成两块(如图②),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答案】75.36
【分析】把一块圆柱形的橡皮泥,切成三块,表面积增加了50.24平方厘米,那么增加的表面积是4个底面积之和;用增加的表面积除以4,即可求出圆柱的底面积;然后根据S底=πr2,得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把这块圆柱形的橡皮泥沿底面直径劈成两半,切成两块,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那么增加的表面积是2个以底面直径和高分别为长、宽的长方形的面积,用增加的表面积除以2,求出一个截面的面积,再除以直径,即可求出圆柱的高;
最后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求出这块橡皮泥的体积。
【详解】圆柱的底面积:50.24÷4=12.56(平方厘米)
底面半径的平方:12.56÷3.14=4(平方厘米)
因为4=2×2,所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
圆柱的底面直径:2×2=4(厘米)
圆柱的高:48÷2÷4=6(厘米)
圆柱的体积:12.56×6=75.36(立方厘米)
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是75.36立方厘米。
【点睛】掌握圆柱切割的特点,明确不同的切割方式,增加的表面积不相同,找出表面积增加的是哪些面的面积,以此为突破口,利用公式列式计算。
3.李师傅将一个底面半径为2分米、高为6分米的圆锥从顶点沿着高切成两半(如图),切开后的切面呈现( )形,这个切面的底为( )分米,高为( )分米。
【答案】 三角 4 6
【分析】根据题意,李师傅将一个圆锥从顶点沿着高切成两半,切面是一个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底,以圆锥的高为高的三角形;据此解答。
【详解】底面直径:2×2=4(分米)
切开后的切面呈现(三角)形,这个切面的底为(4)分米,高为(6)分米。
【易错点03】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易错点拨】未掌握等底等高条件下圆柱与圆锥的变化关系
1.一个高30厘米的圆锥形容器里盛满水,把水全部倒入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形容器中(水未溢出),水面高( )厘米。
A.10 B.30 C.90
【答案】A
【分析】假设圆锥的底面积是1平方厘米,根据,求得的圆锥体积即圆柱里水的体积,再根据的逆运算,用水的体积除以底面积,即可得解。
【详解】假设圆锥的底面积是1平方厘米。
(厘米)
一个高30厘米的圆锥形容器里盛满水,把水全部倒入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形容器中(水未溢出),水面高10厘米。
故答案为:A
2.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圆柱形容器内装满水后,再倒入圆锥形容器内。当水全部倒完时,圆锥形容器共溢出36mL的水,这时圆锥形容器内有( )mL水。
A.12 B.18 C.36
【答案】B
【分析】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所以,当圆柱里的水倒入圆锥后溢出的水是圆锥体积的(3-1)倍,据此列式:36÷(3-1),求出圆锥形容器里的水即可。
【详解】36÷(3-1)
=36÷2
=18(mL)
这时圆锥形容器内有18mL水。
故答案为:B
3.如图的圆柱与下面左边圆锥体积相等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根据V柱=Sh,V锥=Sh可知,圆柱的高h柱=V÷S,圆锥的高h锥=3V÷S,所以当圆柱和圆锥等体积等底面积时,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或者说,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
【详解】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相等,说明它们的底面积相等;
圆锥的底面直径是9、高是12,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的底面直径是9,高是12÷3=4。
故答案为:C
【易错点04】倒水过程中体积不变
【易错点拨】未理解等积变形的实质
1.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内直径是8厘米,小明喝了一些,水的高度还有12厘米,把瓶盖拧紧后倒置放平,无水部分高10厘米,小明喝了多少毫升水?
【答案】502.4毫升
【分析】当瓶内水的高度是12厘米时,此时水的体积与水瓶倒置放平时,瓶内有水部分的体积相等,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出此时无水部分的体积,无水部分水的体积也就是小明喝了的水,据此解答。
【详解】3.14×(8÷2)2×10
=3.14×16×10
=50.24×10
=502.4(立方厘米)
502.4立方厘米=502.4毫升
答:小明喝了502.4毫升。
2.爸爸买了一瓶葡萄酒,喝了一些后,芸芸量了量剩下葡萄酒的高度是7厘米,她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又量得无酒部分的高度是18厘米,已知葡萄酒瓶的内直径是8厘米。芸芸算出这个葡萄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答案】1256毫升
【分析】无论是正放还是倒放,瓶子里酒的体积不变,因此瓶子的容积相当于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7+18)厘米的圆柱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代入相应数值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立方厘米)
1256立方厘米=1256毫升
答:这个葡萄酒瓶的容积是1256毫升。
【易错点05】组合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
【易错点拨】未去掉重叠部分的面积
1.求下面组合图形的表面积。
【答案】901.44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组合图形表面积=圆柱侧面积+正方体表面积,根据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据此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表面积:
()
所以组合图形表面积是901.44。
2.求圆柱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答案】471平方厘米
【分析】在大圆柱体上面放一个小圆柱体,则表面积比大圆柱体多了一个小圆柱体的侧面积,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πdh,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2πr2+πdh,用3.14×5×4+3.14×10×8+3.14×(10÷2)2×2即可求出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详解】3.14×5×4+3.14×10×8+3.14×(10÷2)2×2
=3.14×5×4+3.14×10×8+3.14×52×2
=3.14×5×4+3.14×10×8+3.14×25×2
=62.8+251.2+157
=471(平方厘米)
这个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是471平方厘米。
【易错点06】排水法的综合应用问题
【易错点拨】未能理解排水法求体积的方式
1.拓展课上,徐老师和四名同学测量一些螺丝钉的体积,合作进行如下操作:
(1)小潜准备了一个圆柱体玻璃杯,从里面测得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0厘米。
(2)小阳往玻璃杯里注入一些水,水的高度与水面离杯口的距离之比是1∶1.
(3)小龙把30枚螺丝钉放入水中(螺丝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4)小霞测量此时水的高度与水面离杯口的距离之比是3∶2.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出一枚螺丝钉的体积。
【答案】0.942立方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通过两次距离之比,分别求出放螺丝钉前后的水的高度,结合圆柱的体积公式:,用3.14乘上半径的平方再乘上两次水的高度之差,可算出30枚螺丝钉的体积,再除以30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因为高是10cm,所以放螺丝钉之前水的高度:
10×
=10×
=5(厘米)
放螺丝钉之后水的高度:
10×
=10×
=6(厘米)
3.14××(6-5)
=3.14××1
=3.14×9×1
=28.26×1
=28.26(立方厘米)
28.26÷30=0.942(立方厘米)
答:一枚螺丝钉的体积是0.942立方厘米。
【点睛】熟悉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求法,且能够熟练运用比与分数的关系。
2.兴趣小组的四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测量了一些螺丝钉的体积,他们合作进行了如下的测量和操作:
A.亮亮准备了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从里面测量得到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12厘米。
B.明明往玻璃杯里倒入了一些水,水的高度与水面离杯口的距离比是1∶1。
C.强强把60枚同样的螺丝钉放入杯中(螺丝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D.军军测量了此时水的高度与水面离杯口的距离比是3∶1。
根据以上信息,一枚螺丝钉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答案】0.628立方厘米
【分析】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60枚螺丝钉的体积,根据水的高度与水面离杯口的距离比是1∶1,可得水的高度是玻璃杯高的,根据放入螺丝钉后水的高度与水面离杯口的距离比是3∶1,可得此时水的高度是玻璃杯高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分别计算出原来水的高度和放入螺丝钉后水的高度,根据圆柱体积公式,60枚螺丝钉的体积=圆柱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60枚螺丝钉的体积÷60=一枚螺丝钉的体积,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3.14×22×÷60
=3.14×4×÷60
=12.56×÷60
=12.56×3÷60
=0.628(立方厘米)
答:一枚螺丝钉的体积是0.628立方厘米。
【点睛】关键是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先求出放入螺丝钉前后水的高度,利用转化思想,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圆柱进行计算。
【易错点07】比例式的变换
【易错点拨】未掌握比例式的变换方法
1.把这个等式改写成两个不同的比例:( ),( )。
【答案】 2∶=3∶0.75 ∶2=0.75∶3
【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逆运算,即可解答(答案不唯一)。
【详解】2×0.75=×3
2∶=3∶0.75
∶2=0.75∶3
把2×0.75=×3这个等式改写成两个不同的比例:2∶=3∶0.75,∶2=0.75∶3。
2.如果(、均不等于0),那么( ),比少( )%。
【答案】 5∶2 60
【分析】把看作0.4x=1×y,根据比例的性质求出x与y的比,再化简;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用两数之差除以另一个数,求出比少百分之几。
【详解】把看作0.4x=1×y
所以,x∶y=1∶0.4=5∶2
假设x=5,y=2
(5-2)÷5
=3÷5
=0.6
=60%
如果(、均不等于0),那么5∶2,比少60%。
【易错点08】比例关系的判断
【易错点拨】未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无法抓住判断比例关系的关键
1.选择填写“成正、成反或不成”。
(1)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底和面积( )比例;
(2)圆的面积一定,它的半径和圆周率( )比例;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比例;
(4)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和体重( )比例。
【答案】(1)成正
(2)不成
(3)成反
(4)不成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着变化,无论怎么变,如果x÷y=k(一定),x和y成正比例关系;如果xy=k(一定),x和y成反比例关系;除此之外不成比例关系。
【详解】(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底和面积成正比例;
(2)圆周率是个固定值,圆的面积一定,它的半径和圆周率不成比例;
(3)底×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4)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和体重不成比例。
2.如果x=5y(x、y都不为0),那么x和y成( )比例;如果xy=5,那么x和y成( )比例。
【答案】 正 反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因为x=5y,所以x∶y=5(一定),x和y成正比例。
xy=5(一定),x和y成反比例。
如果x=5y(x、y都不为0),那么x和y成正比例;如果xy=5,那么x和y成反比例。
【易错点09】图形的变化情况
【易错点拨】未掌握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时,周长和面积的变化情况
1.把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的边长按照1∶5缩小,缩小后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答案】8
【分析】按照1∶5缩小,即缩小后的边长为原来边长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原正方形的边长乘求出缩小后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解答。
【详解】10××4
=2×4
=8(cm)
所以缩小后的正方形的周长是8cm。
2.一个长4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放大后得到长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32
【分析】先根据给定的比例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按2∶1的比放大,也就是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来长方形的长、宽的2倍,用原来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乘2,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利用长方形面积=长×宽算出放大后的面积。
【详解】(4×2)×(2×2)
=8×4
=32(平方厘米)
所以放大后得到长方形面积是32平方厘米。
【易错点10】比例尺的生活意义
【易错点拨】未能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无法判断生活实际中的比例尺
1.工程师要研究一种精密零件,零件的实际长度为4mm,而画在图纸上是4d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1∶1 B.100∶1 C.1∶100
【答案】B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注意要统一单位。
【详解】4dm∶4mm
=400mm∶4mm
=400∶4
=(400÷4)∶(4÷4)
=100∶1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00∶1。
故答案为:B
2.绘制一个图形用下面( )比例尺画出的图形最大。
A.1∶20 B.1∶200 C.2∶1
【答案】C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分为放大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比值大于1的比例尺叫放大比例尺,比值小于1的比例尺叫缩小比例尺;要使画出的图形最大,那么要选择放大比例尺画图;据此解答。
【详解】A.1∶20是缩小比例尺;
B.1∶200是缩小比例尺;
C.2∶1是放大比例尺。
所以,用2∶1这个比例尺画出的图形最大。
故答案为: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六年级下册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