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堂无忧】苏教版六下6.4《大树有多高》(课件).pptx 展开
(共34张PPT)
6.4
大树有多高
(苏教版)六年级
下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任务一
04
任务二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练习
07
课堂小结
08
作业布置
09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发现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例关系,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积累探索并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想一想,
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物体,是越高的物体,影子就越长吗?
02
新知导入
03
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
提出问题
这棵大树有多高呢?
要想知道一棵大树的高度,可以怎样做?与同学交流。
03
探究新知
直接估计树的高度。
先了解附近建筑物的高度, 再通过比较,估计大树有多高。
存在较大误差
03
探究新知
在阳光下,不同高度的物体,影长是不一样的。物体高度和影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03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
学习任务二
实验操作
在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
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结果取整厘米数)
在实验时,要确保竹竿始终与地面垂直。
04
探究新知
1.比较竹竿的影长,你发现了什么?
① ② ③ ④ …
竹竿长/cm 100 影长/cm 150 149 150 150 ···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高度物体的影长都是相等的。
由于测量容易产生误差,测量结果一般不会完全相等。
04
探究新知
2.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几根不同长度的竹竿的影长
10厘米
12厘米
20厘米
24厘米
50厘米
60厘米
测量:在阳光下,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结果取整厘米数)
04
探究新知
记录并计算: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并计算比值。
① ② ③ …
竹竿长/cm 50 20 10
影长/cm 60 24 12
竹竿与影长的比值
比较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04
探究新知
竹竿长
竹竿影长
物体高度
物体影长
=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
04
探究新知
05
任务三
学习任务三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应用上面发现的规律, 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大树的高度
大树的高度
大树的影长
=
竹竿的高度
竹竿的影长
均可测量
05
探究新知
影长/cm 实际高度/cm
竹 竿
大 树
在阳光下,同时量出一根直立竹竿和一棵大树的影长,再量出竹竿的长度,把结果填入下表。
120
60
100
05
探究新知
思路一:列方程解决。
解:设大树的高度为 x cm。
100
120
x
600
=
500cm=5m
答:大树的高度是5 m。
05
探究新知
=500
x
思路二:运用关系解决。
大树的实际高度=大树的影长×
竹竿长
竹竿影长
600× =500(cm)
100
120
500cm=5m
或大树的实际高度=大树的影长÷
竹竿影长
竹竿长
05
探究新知
600÷ =500(cm)
500cm=5m
100
120
同一棵大树,在不同时间测量它的影长,结果相同吗?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还能想到什么?
比较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时,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
同样高度的物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测出的影长是会变化的。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
06
拓展延伸
1.在大树旁垂直竖一根1米长的竹竿,同时量得竹竿的影长为0.5米,大树的影长为2.8米。求大树的高度是多少米。
解:设 大树高 x 米。
1
0.5
x
2.8
=
0.5x
2.8
=
x
5.6
=
答:大树高5.6米。
----基础题
07
课堂练习
2. 佳航在操场上插了几根长短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时间里测量这几根竹竿的长和相应的影长情况如下表:
这时,佳航身边的王强测量出了旗杆的影长是3.5米,请你推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
影 长(米) 0.5 0.7 0.8 0.9 1.1 1.5
竹竿长(米) 2 2.8 3.2 3.6 4.4 6
2
0.5
x
3.5
=
答:旗杆的实际高度是14m。
----基础题
07
课堂练习
解:设旗杆的实际高度是 m。
x
=14
x
3. 某天上午8点,一位老人站在一座金字塔前,苦苦冥想,如何
才能测出金字塔的高呢?看了看手中的拐杖,老人有了办法。老人的拐杖0.8米,影长2.4米,此时金字塔的影长120米,你知道这座金字塔的高度吗?
解:设这座金字塔的高度为 x m。
答:这座金字塔的高度是40m。
07
课堂练习----提高题
0.8
0.24
x
120
=
=40
x
4.琪琪和茜茜在操场上插了几根不同长度的竹竿,在同一时间点测得竹竿长和相应的影长如下表:
竹竿长/cm 100 150 200 220 250
影长/cm 80 120 160 180 200
07
课堂练习----拓展题
(1)她们测量的数据有一组是不正确的,请你把这组数据圈起来。
(2)琪琪和茜茜的身高分别是1.5米和1.55米,那么在这一时间点她们在操场上的影长分别是多长
解:设琪琪的影长为x米,茜茜的影长为y米。
圈220和180
100∶80=1.5∶x x=1.2
100∶80=1.55∶y y=1.24
07
课堂练习----拓展题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
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
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08
课堂小结
1.希望小学的旗杆高10米,它的影子长8米,在同一时间点、同一地点,测得校园一棵杨树的影长是6米,这棵杨树的高是多少米
解:设这棵杨树的高是x米。
10∶8=x∶6
x=7.5
09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2. 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 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x :10=1.5:0.5
解:设它的高度是x m。
0.5x=10×1.5
0.5x=15
答:它的高度是30m。
x=30
09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3.小兰的身高是1.5 m,她的影长是2.4 m。
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 m,这棵树有多高?
解:设这棵树高x m。
x = 2.5
答:这棵树高2.5 m。
09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2.4
1.5
4
x
=
2.4x = 4×1.5
4.小明身高1.6米,站在阳光下,他的影子长度是2米。同一时间,一座建筑物的影子长度是25米。已知建筑物的顶部有一根旗杆,旗杆的影子长度是5米。请问这座建筑物的高度和旗杆的高度分别是多少?
09
作业布置---选做题
第一步:求建筑物的高度
1.6×25÷20 =20(米)
第二步:求旗杆的高度
1.6×5÷2 =4(米)
答:旗杆的高度是 4米
09
5.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校园内旗杆的高度。
作业布置---综合实践类作业
10
板书设计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
和影长成正比例,即
大树的高度
大树的影长
=
竹竿的高度
竹竿的影长
大树有多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6.4
大树有多高
(苏教版)六年级
下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任务一
04
任务二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练习
07
课堂小结
08
作业布置
09
板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发现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成正比例关系,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积累探索并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想一想,
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物体,是越高的物体,影子就越长吗?
02
新知导入
03
任务一
学习任务一
提出问题
这棵大树有多高呢?
要想知道一棵大树的高度,可以怎样做?与同学交流。
03
探究新知
直接估计树的高度。
先了解附近建筑物的高度, 再通过比较,估计大树有多高。
存在较大误差
03
探究新知
在阳光下,不同高度的物体,影长是不一样的。物体高度和影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03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
学习任务二
实验操作
在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
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结果取整厘米数)
在实验时,要确保竹竿始终与地面垂直。
04
探究新知
1.比较竹竿的影长,你发现了什么?
① ② ③ ④ …
竹竿长/cm 100 影长/cm 150 149 150 150 ···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样高度物体的影长都是相等的。
由于测量容易产生误差,测量结果一般不会完全相等。
04
探究新知
2.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几根不同长度的竹竿的影长
10厘米
12厘米
20厘米
24厘米
50厘米
60厘米
测量:在阳光下,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结果取整厘米数)
04
探究新知
记录并计算: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并计算比值。
① ② ③ …
竹竿长/cm 50 20 10
影长/cm 60 24 12
竹竿与影长的比值
比较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
04
探究新知
竹竿长
竹竿影长
物体高度
物体影长
=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
04
探究新知
05
任务三
学习任务三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应用上面发现的规律, 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大树的高度
大树的高度
大树的影长
=
竹竿的高度
竹竿的影长
均可测量
05
探究新知
影长/cm 实际高度/cm
竹 竿
大 树
在阳光下,同时量出一根直立竹竿和一棵大树的影长,再量出竹竿的长度,把结果填入下表。
120
60
100
05
探究新知
思路一:列方程解决。
解:设大树的高度为 x cm。
100
120
x
600
=
500cm=5m
答:大树的高度是5 m。
05
探究新知
=500
x
思路二:运用关系解决。
大树的实际高度=大树的影长×
竹竿长
竹竿影长
600× =500(cm)
100
120
500cm=5m
或大树的实际高度=大树的影长÷
竹竿影长
竹竿长
05
探究新知
600÷ =500(cm)
500cm=5m
100
120
同一棵大树,在不同时间测量它的影长,结果相同吗?通过上面的活动,你还能想到什么?
比较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时,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
同样高度的物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测出的影长是会变化的。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
06
拓展延伸
1.在大树旁垂直竖一根1米长的竹竿,同时量得竹竿的影长为0.5米,大树的影长为2.8米。求大树的高度是多少米。
解:设 大树高 x 米。
1
0.5
x
2.8
=
0.5x
2.8
=
x
5.6
=
答:大树高5.6米。
----基础题
07
课堂练习
2. 佳航在操场上插了几根长短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时间里测量这几根竹竿的长和相应的影长情况如下表:
这时,佳航身边的王强测量出了旗杆的影长是3.5米,请你推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
影 长(米) 0.5 0.7 0.8 0.9 1.1 1.5
竹竿长(米) 2 2.8 3.2 3.6 4.4 6
2
0.5
x
3.5
=
答:旗杆的实际高度是14m。
----基础题
07
课堂练习
解:设旗杆的实际高度是 m。
x
=14
x
3. 某天上午8点,一位老人站在一座金字塔前,苦苦冥想,如何
才能测出金字塔的高呢?看了看手中的拐杖,老人有了办法。老人的拐杖0.8米,影长2.4米,此时金字塔的影长120米,你知道这座金字塔的高度吗?
解:设这座金字塔的高度为 x m。
答:这座金字塔的高度是40m。
07
课堂练习----提高题
0.8
0.24
x
120
=
=40
x
4.琪琪和茜茜在操场上插了几根不同长度的竹竿,在同一时间点测得竹竿长和相应的影长如下表:
竹竿长/cm 100 150 200 220 250
影长/cm 80 120 160 180 200
07
课堂练习----拓展题
(1)她们测量的数据有一组是不正确的,请你把这组数据圈起来。
(2)琪琪和茜茜的身高分别是1.5米和1.55米,那么在这一时间点她们在操场上的影长分别是多长
解:设琪琪的影长为x米,茜茜的影长为y米。
圈220和180
100∶80=1.5∶x x=1.2
100∶80=1.55∶y y=1.24
07
课堂练习----拓展题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
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
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08
课堂小结
1.希望小学的旗杆高10米,它的影子长8米,在同一时间点、同一地点,测得校园一棵杨树的影长是6米,这棵杨树的高是多少米
解:设这棵杨树的高是x米。
10∶8=x∶6
x=7.5
09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2. 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 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x :10=1.5:0.5
解:设它的高度是x m。
0.5x=10×1.5
0.5x=15
答:它的高度是30m。
x=30
09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3.小兰的身高是1.5 m,她的影长是2.4 m。
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 m,这棵树有多高?
解:设这棵树高x m。
x = 2.5
答:这棵树高2.5 m。
09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
2.4
1.5
4
x
=
2.4x = 4×1.5
4.小明身高1.6米,站在阳光下,他的影子长度是2米。同一时间,一座建筑物的影子长度是25米。已知建筑物的顶部有一根旗杆,旗杆的影子长度是5米。请问这座建筑物的高度和旗杆的高度分别是多少?
09
作业布置---选做题
第一步:求建筑物的高度
1.6×25÷20 =20(米)
第二步:求旗杆的高度
1.6×5÷2 =4(米)
答:旗杆的高度是 4米
09
5.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校园内旗杆的高度。
作业布置---综合实践类作业
10
板书设计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
和影长成正比例,即
大树的高度
大树的影长
=
竹竿的高度
竹竿的影长
大树有多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