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专题6 文学文化常识 (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五四学制)】.docx 展开
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统编版(五四学制)】
专题6 文学文化常识
一、单选题
1.(2023·武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作品中含有富有地域特色的“京味语言”。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赞美了竹子顽强的精神。
C.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D.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2.(2024·梁山)关于写文章的梗概,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描写性的语言把主要情节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可以把一些与主要内容关联不是很大的“枝叶”去除。
C.通读全文,理清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
3.(2023·庆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是民间风俗,寓意“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B.策划书一般包含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分工、活动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C.阅读时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人物图谱。
D.写作品梗概时要连贯表达,可适当补充内容,写写自己的感受。
4.(2024·平邑)小红对读过的外国文学名著的主题内涵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对善良光明的向往)
B.《汤姆 索亚历险记》(向往自由)
C.《骑鹅旅行记》(勇敢面对困难)
D.《鲁滨逊漂流记》(热爱旅游)
5.(2024·平邑)学校开展了“唱经典古诗,做有志少年”的比赛活动,根据这个活动主题,下列最适合选为参赛内容的一项是( )
A.《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
B.《游园不值》《泊船瓜洲》《江上渔者》
C.《马诗》《石灰吟》《竹石》
D.《游子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南春》
6.(2024·蒙阴)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骑的那只大白鹅叫阿卡。
B.《汤姆 索亚历险记》一书中,波莉姨妈眼中的汤姆 索亚是个调皮捣蛋的顽童。
C.《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
D.《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带走的那个孩子最后变成了猫。
7.(2024·蒙阴)下列诗句中都蕴藏着中国的节日文化,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家家乞巧望秋月,穿进红丝几万条。
④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8.(2023·遂溪)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9.(2024·市北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B.可以这样来写书的梗概:“读懂内容,把握脉络——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C.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反驳。
D.“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10.(2024·七里河)下列各项中,诗句、传统节日和习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寒食节一不能生火做饭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重阳节一登高、插茱萸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端午节一食粽、赛龙舟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中秋节一赏月、吃月饼
11.(2023小升初·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期末)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28年,鲁迅将撲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其中《五猖会》《琐记》《藤野先生》叙述了他远离故乡之后,到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
B.《朝花夕拾》以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C.《范爱农》中的范爱农,内心充满爱国热情,但当时的环境使不肯随波逐流的他穷困潦倒,一腔热血的他以白眼示人。忆起他,鲁迅内心充满同情和痛惜。
D.《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12.(2023·德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的时候,我们既要读进去,也要根据所读内容想开去。
B.小说中的人物直接描写、环境的渲染、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
C.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D.点面结合都是用来写大场面的,我们平时习作用不到。
13.(2023·德州)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是巴金先生写的,在选材与详略的处理方面,让人印象深刻。
B.《十六年前的回忆》用倒叙的方式,通过反复强调父亲的忌日,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C.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乐观向上、安于现状的鲁滨逊。
D.《竹石》和《石灰吟》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就连所托之“物”与表达的志向也是一样。
14.(2023·招远) 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阿西莫夫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列举三个科学发现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感地抓住常见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踏实研究,进而“找到真理”的。
B.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味:酸、甜、苦、辣、咸;五经:《诗》《书》《礼》《乐》《春秋》……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与“五”有关的内容。
C.思维导图,又称“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思维地图”,是一种利用图画来梳理思路或文本内容的工具。
D.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这句话标点符号运用恰当。
15.(2023·东平)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列子》一书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马诗》,作者是李白,唐代诗人。诗人写作马诗是借马来表达对在位者的赞美、讽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C.《为人民服务》选自《毛泽东选集》,作者是毛泽东,本文是作者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所做的演讲。
D.《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选自《外国现代科幻小说》,作者是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16.(2023·平邑)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B.“孔子不能决也”表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那个星期天》围绕“盼”,记录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D.“星期五”、鲁滨逊、哈克都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
17.(2023·潍城)[赏书法作品,做品鉴大师]下面的表述符合如图内容的一项是( )
A.此作品为草书,用笔流畅飘逸,字体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B.此作品为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身影挺拔。
C.此作品为行书,用笔中锋为主,结构体势纵长,行云流水。
18.(2023六下·福山期末)下列对《飞向人马座》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飞向人马座》是当代科幻小说作家郑文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B.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神舟号”宇宙飞船被意外提前启动,以每秒四万公里的速度飞向人马座,后历经千难万险成功返航。
C.书中还介绍了星云、黑洞、星系等大量的天文学知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益,增长见识。
D.小说故事险象环生,扣人心弦,机舱里三个年轻人展现的蓬勃朝气和无畏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023·东昌府)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日》选自《论语》,这是记录孔子言行和思想的名著。
B.《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作者都是用了融情于景的方法表达情感。
C.《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5年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D.《十五夜望月》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诗。
20.(2023·蒙阴) 下面作品与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沈从文
B.《匆匆》——朱自清
C.《腊八粥》——老舍
21.(2023·兰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石》是一首赞美竹子的题画诗,作者是清代的郑燮。
B.《匆匆》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
C.《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审时——被捕时——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适合在送别亲友时吟诵。
22.(2023·兰山)下列习俗与寓意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建筑上雕刻蝙蝠:福气盈门 B.过年守岁:辞旧岁迎新年
C.生日时吃面:健康长寿 D.过年吃年糕:年年有余
23.(2023·长子)小亮向大家介绍如图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时,陈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结构严谨端庄 B.字体飘逸灵动
C.整体稳健大方 D.点画圆润多姿
24.(2023·日照)下列节日习俗与寓意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
B.中秋节吃月饼——团圆和睦
C.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全家团圆、和睦、幸福
D.过年的时候守岁——幸福团圆
25.(2022·潍坊)《爱丽丝漫游奇境》中,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杀死他们,是( )救了花匠们。
A.国王 B.大臣 C.爱丽丝 D.公爵夫人
26.(2022·滨城)下列关于习俗的寓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C.夏至吃面条:寓意顺顺利利
D.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吉祥幸福
27.(2022·枣庄)下列古诗与其作者及朝代相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园不值》一叶绍翁一唐代
B.《江上渔者》一王安石一宋代
C.《送元二使安西》一王维一唐代
D.《石灰吟》一于谦一清代
28.(2022·安丘)阅读语段,为其选出正确的出处及恰当的标题
“这时,孔明身披鹤氅,头戴纶巾,在城楼前凭栏而坐,让两童子点上香,悠然自得,抚琴自娱。司马懿到城下,见孔明独踞城楼,焚香操琴,左立童子手捧宝剑,右立童子手着拂尘。他素知孔明谨慎,从不涉险,怕中诡计,便引兵自退。后来,司马懿知是空城,叹息说:“吾不知孔明也!”( )
A.《水浒传》孔明暗度陈仓 B.《三国演义》孔明暗度陈仓
C.《水浒传》孔明空城退兵 D.《三国演义》孔明空城退兵
二、填空题
29.(2024·沾化)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
多宝塔碑自叙帖
(1)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从书法字体上判断,《 》是其作品。这幅作品结构方正茂密,笔画饶有筋骨,书风浑厚挺拔;另一幅是怀素的草书,从书法字体上判断,《 》是其作品,结构松散灵活,笔画连绵,书风狂放。
(2)你想用一个词语来赞美《自叙帖》,请从下面词语中选出最合适填到括号里 。
巧夺天工 妙笔生花 笔走龙蛇 画龙
30.(2023·兖州)按要求填空(按照横线上的序号顺序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小学段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人物,有的 董存瑞;有 的鲁迅(用原文语句回答);有 的孔子(《两小儿辩日》);还有 和 这对“知音”。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著名作家 ,文章以 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3)请你根据作者提示,正确写出我国四大名著。曹雪芹《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
31.(2023·德州)诗中有民俗。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我国传统的 节习俗,我还知道《 》这首诗描写的是过 节(传统节日)时的情景。家乡的习俗可真不少,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寓意: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 。
32.(2023·曲阜)阅读名著的方法常常因人而异,但也有基本的方法,下面可以借鉴的是
①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②评价人物时,注意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的角度不能太单一。
③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
④读完整本书,可以写一写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33.(2023·无棣)“字”解名字。
在“自我介绍”活动中,你知道赵小雅和张素同学是怎么说的吗?填一填。
赵小雅 我的名字中有一个“雅”字,小篆写作“”该字是 (形声字 象形字)从隹,牙声。“雅”有高尚美好的意思,父母给我取此字是期望我 。
张素 我单名一个“素”字,小篆写作“”,该字是会意字,上“垂”下“糸”,“糸”是“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可想而知,父母对我的期望是 。
34.(2023·泗水)整本书阅读。
(1)《骑鹅旅行记》是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作者是 (国籍)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故事中尼尔斯的父母把尼尔斯留在家里,他们去了 。作品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 。
(2)《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 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在荒岛上,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个是 ,他克服困难的方法是 。
(3)《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 的孩子。
(4)读经典名著时,你用过的读书方法有① ;② 。
35.(2023·兰山)下面诗句的作者是谁,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横线里。
A.苏轼
B.文天祥
C.刘禹锡
D.李白
E.毛泽东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36.(2022·枣庄)古人笔下的景物常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试着对号入座。
A.杨柳 B.梅花 C.明月 D.杜鹃
象征思乡情怀 象征悲凉处境
象征友人惜别 象征高洁品性
37.(2022·枣庄)读名著,学写作。
本学期,我们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借助作品梗概,认识了 的鲁滨逊,读了《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认识了 的汤姆 索亚。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写作品的梗概。一般可以这样写作品梗概:首先, ,其次, ,最后, 。
38.(2022·泗水)知识回顾。
(1)要做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 。”以诗言志,传递的是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要做一个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如《石灰吟》中所写:“ , 。”
(2)夏天的夜晚,奶奶总会指着星空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也因此学会了《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河汉清且浅, 。盈盈一水间, 。”
(3)《为人民服务》是 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他引用了中国古代文学家 的名言“人固有一死, , 。”
(4)邻居常常称赞哥哥文采出众,一字千金,那是因为他读书肯下功夫,正所谓“ , 。”
三、语言表达
39.(2023·诸城) 填写词语,并按要求写句子。
(1)每逢节假日,广场上人来人往,河岸边熙熙攘攘,公园内 ,超市里 ,连路边的小吃店都门庭若市,好一派热闹景象。(用表示人多的四字词语填空,不能重复)
(2)请根据给出的情境,用具体的环境描写来表达不同的感受。
考试结束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心情好: 。
心情不好: 。
(3)中国传统习俗中包含着丰富的寓意,请写出以下习俗的寓意。
过年时吃豆腐: 。
过端午时戴五色彩丝线: 。
40.(2023六下·枣庄期末)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根据这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
(2)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用上一个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改为一句话,而且意思不变)
(3)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改为转述句)
(4)“建筑上雕刻蝙蝠”这个习俗的寓意是 。带有吉祥寓意的习俗还有 。
(5)《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当代小学生》等报纸,我都很喜欢。(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1.(2022·肥城)大阅读展示,我最棒。
小学五年间你一定读了很多课外书吧,在你所读的书中,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其中, (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 。
42.(2022·枣庄)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个习俗的寓意是 。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请 根据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特点,发挥想象,仿写一句)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加班,你和爸爸先吃饭,不要等我。”(改为向第三者转述)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刘老师就快五十多岁了,他却向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清晨,他迈着隐健的步伐走向学校;深夜,他还在灯下备课。最近,他被评为“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答案解析部分
1.C
A、B、D说法正确。
C.说法有误。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答案为: C
考查了课本知识的积累。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课本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练背诵。
2.A
考查了实践作业。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实践积累作答即可。
A.有误,应该用概括性的语言把主要情节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B、C正确。
故答案为:A
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3.D
A、B、C说法正确;
D:不正确,写作品梗概时要连贯具体,写出主要内容即可,不用补充内容,也不用写感受。
故答案为: D
这道题考查了节日习俗还有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内容,要根据具体的题目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积累来回答。
4.D
A 、 B 、 C 正确。
D 、有误,《鲁滨逊漂流记》的主题内涵不仅仅是热爱旅游,更侧重于生存挑战和人类的坚韧精神。
故答案为:D
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5.C
A 、《寒食》是唐代韩翊创作的古诗。诗歌引用了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了讽刺。
《迢迢牵牛星》是汉末著名诗集《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诗歌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的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实际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全诗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B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古诗。该诗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诗歌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D 、《游子吟》是唐代孟郊创作的古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杜甫创作的古诗。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江南春》是唐代杜牧创作的古诗。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要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归纳诗歌的中心,把诗歌各部分的大意串连起来,用简洁的语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做题时要抓住诗歌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来答,用适当的词语来连接。
6.B
本题考查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哀,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A.有误。《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骑的那只大白鹅叫莫顿。
B.正确。
C.有误。《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D.有误。《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带走的那个孩子最后变成了猪。
故答案为:B
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7.A
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描写的是中秋节。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杜牧的《清明》,描写的是清明节。
③“家家乞巧望秋月,穿进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描写的是七夕节。
④"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九日登高》,描写的是重阳节。
依次应为︰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故答案为:A
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8.D
①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描写的是中秋节。②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描写的是重阳节。③出自杜牧的《清明》,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描写的是清明节。④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描写的是元宵节。按时间正确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答案为: D
考查了诗歌翻译、重要节假日,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古诗的翻译: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9.B
A、C、D正确。
B.有误。可以这样来写书的梗概:“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况,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辩论讨论、实践作业。根据需求和目的选择性阅读相关信息,注意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和全面性,避免误导。
10.C
A. 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寒食》。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传蜡烛:指汉代寒食节禁火,但权贵们可以得到皇帝恩赐的蜡烛。搭配 正确。
B.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重阳日,宜探亲、登高、佩茱萸。 搭配正确。
C.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意思是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描写的是清明节,习俗是扫墓祭祖。
D.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描写的是中秋节,习俗是赏月,吃月饼。搭配正确。
故答案为:C。
考查了诗歌翻译、节日风俗。分析时要根据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注意理解诗句要大致清楚诗写的是什么,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和想法是什么。
11.A
A.有误,1928年,鲁迅将摸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其中《范爱农》《琐记》《藤野先生》叙述了他远离故乡之后,到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12.D
A、B、C正确;
D.有误,点面结合可以适用于写各种场面,我们平时写作也经常用到。
故答案为: D
这道题考查了阅读与写作方面的知识,要根据平时的积累来分析作答。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
13.B
A.不正确,《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
B.正确。
C.不正确,鲁滨逊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
D.不正确,《竹石》与《石灰吟》都是托物言志的诗,所托之物不一样。
故答案为: B
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课文理解,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作品等,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4.C
A.不正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
B.不正确。《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C.正确。
D.不正确。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人们常说的”后面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 C
考查了百科知识、书法绘画、课文理解、实践作业。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5.B
A、C、D正确。
B.有误,《马诗》的作者是李贺。
故答案为:B
考查了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16.D
A、B、C说法正确;
D错误,哈克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 他是汤姆的好朋友。
故答案为: D
这道考查了对名著中人物的了解以及名句名篇的了解,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分析,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17.B
结合汉字不同字体的认知和了解。这是楷书作品,特点是方圆并施,棱角分明,字体比较提拔;结合各项的表述,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B
题目考查对汉字字体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字体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8.B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A、C、D正确。
B. 《飞向人马座》 的主要情节:在未来世界,人们陷入太空争夺战。“东方号”这艘宇宙飞船快建好时,敌人偷袭基地,导致“东方号”意外升空,飞向人马座。机舱里的年轻飞行员,在超重的情况下昏睡了七天七夜,后来利用黑洞的惯性向地球飞去,在途中遇到“前进号”将他们带回地球。
故答案为:B。
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解答需要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19.C
A.有误,《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
B.有误,《匆匆》的作者采用的是直接抒发情感的方法,《那个星期天》的作者采用的是融情于景的方法。
C.正确。
D.有误,《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诗。
故答案为: C
考查了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文体知识、课文理解和写作手法。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20.B
A.不正确。《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
B.正确。
C.不正确。《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
故答案为: B
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1.C
A、B、D正确。
C.有误,《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故答案为: C
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经典名著。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2.D
A、B、C正确;
D.有误,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故答案为: D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上网查阅资料。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端午节等,通过课内所学或课后查工具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列举一种简单介绍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3.B
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中赵孟頫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端庄、整体稳健大方、点画圆润多姿。“字体飘逸灵动”不是其书法特点。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答题的关键是熟知书法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4.D
A、B、C正确;D项“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是祈福平安、迎接好运。题干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重点考查了对节日习俗与寓意的理解。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5.C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怀里揣着一块怀表、会说话的白兔而掉进了兔子洞,从此开始了一段漫长而又惊险的旅行。 根据阅读可知,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杀死他们,是爱丽丝救了花匠们。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26.C
A、B、D正确;C.“夏至吃面条”:寓意驱除邪恶。题干描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风俗寓意的了解。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
27.C
A:有误,《游园不值》一叶绍翁一宋代
B:有误,《江上渔者》一范仲淹一宋代
C:正确
D:有误,《石灰吟》一于谦一明代
故答案为:C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8.D
结合题干可知,语段出自 《三国演义》,孔明空城退兵。
故答案为:D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出处、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对内容的出处、作品的作者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29.(1)多宝塔碑;自叙帖
(2)笔走龙蛇
(1)《多宝塔碑》是唐代的颜真卿书法作品,特点是端庄雄伟,通过观察可知,作品《自叙帖》是草书,结构松散灵活,笔画连绵,书风狂放。
(2)《自叙帖》是草书,笔画连绵﹐书风狂放,可用”笔走龙蛇“形容。
故答案为:(1)多宝塔碑;自叙帖(2)笔走龙蛇。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认真观察题目中的两幅书法作品,结合自己书法字体的了解完成。学习书法绘画能让同学变得思想活跃、性格稳健。
30.(1)舍身炸碉堡;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实事求是;钟子期;伯牙
(2)史铁生;时间顺序
(3)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1)结合课文《董存瑞》描写了不怕牺牲、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描写了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鲁迅先先生;《两小儿辩日》描写了实事求是的孔子;《伯牙绝弦》描写了钟子期和伯牙这一对“知音”‘结合课文中人物,进行正确作答。(2)《那个星期天》是现代作家史铁生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3)四大名著指的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这四部著作。
故答案为: (1)舍身炸碉堡;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实事求是;钟子期;伯牙;(2)史铁生;时间顺序;(3)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题目考查对课文内容背诵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进行正确作答,结合对四大名著的认知进行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31.清明;元日;春节;年年有余。
这道题考查了传统节日与习俗。《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我国传统传统的清明节习俗,后面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积累来填写,比如,《元日》这首诗通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节可知描写的是过春节放鞭炮的情景,过年的时候吃鱼,取了鱼的谐音“余”,寓意年年有余。
故答案为:清明、元日、春节、年年有余。
考查了文化以及文学常识。包括传统节日以及习俗等,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32.ABCD
阅读名著的方法由很多,比如: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评价人物时,注意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的角度不能太单一。 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 读完整本书,可以写一写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由此可见,四个答案全部可以借鉴。
故答案为: ABCD
这道题考查了阅读名著的方法,方法有很多,在平时读名著时要注意运用,掌握基本的方法会事半功倍。
33.形声字;做一个高雅、有品位的人;纯洁无暇
结合相关知识,“雅”是形声字,左边的“牙”表示读音,右边的“隹”表示字义,赵小雅的父母希望她做一个文雅、有品位的人;“素”是会意字,意思是希望张素做一个纯洁无瑕的人。结合对汉字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 形声字;做一个高雅、有品位的人;纯洁无暇
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汉字的字义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34.(1)瑞典;教堂;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
(2)28;生病没有药;嚼烟叶
(3)爱自由、爱冒险
(4)“精读”与“略读”并举;结合影视作品阅读。
(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主要写了小男孩尼尔斯玩皮透顶,特别喜欢虐待小动物,结果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尼尔斯为了逃避动物们的追逐,爬到了家鹅的身上。没想到家鹅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朋友,也碰到过好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故事中尼尔斯的父母把尼尔斯留在家里,他们去了教堂。写出自己喜欢的故事。
(2)《鲁滨逊漂流记》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写一个他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4)写出自己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
故答案为: (1)瑞典、教堂、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2)28、生病没有药、嚼烟叶;(3)爱自由、爱冒险;(4)“精读”与“略读”并举、结合影视作品阅读。
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阅读策略和方法。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35.C;D;B;A;E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李白的《上李邕》。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故答案为: C、D、B、A、E
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36.C;D;A;B
A.杨柳︰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B.梅花︰自古以来梅花在我国都是高洁优雅、坚强勇敢的代表,象征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C.明月: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D.杜鹃:李商隐有《无题》诗中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曾为蜀帝,因误纳蜀相之情人为妃而后悔禅位,归隐山中。因思念妃子而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可见,杜鹃象征悲凉处境。
故答案为:C、D、A、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常多加积累与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37.有顽强毅力;敢于冒险;读懂内容;筛选信息;锤炼语言
考查了课外阅读、实践作业。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鲁滨逊漂流记 》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由于遭遇沉船,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斗争。后来,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可怕的食人族,勇敢的鲁滨逊从食人族手里解救了一个土著人,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星期五”。从此,鲁滨逊和星期五在岛上相依为命地生活着,直到二十八年后,被路过的一艘商船搭救,才返回了故乡英国。
《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是美国小说家马克进太187年发表的长佳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写作品的梗概。首先,读懂内容,其次,筛选信息,最后,锤炼语言。
故答案为:有顽强毅力、敢于冒险、读懂内容、筛选信息、锤炼语言
根据课外阅读内容填空的题型既是对阅读量的考查又是对阅读水平的考查,平时要注意多读书读好书。
38.(1)只留清气满乾坤;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
(3)毛泽东;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王冕《墨梅》,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都不害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间。
(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汉乐府《迢迢牵牛星》,意思是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而写;文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汉代司马迁的名言,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要集中精力,用心去读,每一个字都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1)只留清气满乾坤;粉骨碎身浑不怕第3空、要留清白在人间;(2)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3)毛泽东;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题目考查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读书方法和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39.(1)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2)路边的小花好像在祝贺我取得了好成绩;路边的小花也在嘲笑我
(3)寓意福气安康;寓意祈福纳吉
(1)人头攒动:人聚集在一起,只看见头在动。形容人多拥挤。摩肩接踵:肩擦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符合语境。
(2)根据给出了情境用具体的环境描写来表达不同的感受即可。
(3)根据平时的传统习俗写出恰当的寓意即可。
故答案为:(1)人头攒动;摩肩接踵;(2)路边的小花好像在祝贺我取得了好成绩。路边的小花也在嘲笑我。(3)寓意福气安康。寓意祈福纳吉。
考查了四字词语及叠词,节目风俗和情境写话,认真阅读所给题目要求,依据要求认真思考,仔细作答。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笞时才能得心应手。
40.(1)教室里静得连针掉下来都听得到。
(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
(3)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4)“福从天降”;过年的时候吃鱼
(5)《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当代小学生》等报刊杂志,我都很喜欢。
(1)“大山都抖了三抖”这句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仿写作答。
(2)“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此可以用“因为;所以”进行连接作答。
(3)这句改写时应该把“我”改成“他”,把“你”改成“鲁班”,把冒号和引号改成逗号,进行作答。
(4)“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是吉祥幸福;古代带有吉祥寓意的习俗还有“贴福字 春节吃鱼”等;
(5)这项中《当代小学生》不是报纸,应该属于书刊,应该把《当代小学生》去掉。
故答案为:(1)教室里静得连针掉下来都听得到。(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3)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4)“福从天降”;过年的时候吃鱼;(5)《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等报刊,我都很喜欢。
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41.《童年》;阿廖沙;阿廖沙是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孩子。
结合平时阅读解答。如:《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爸爸临终情形写起,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故答案为:《童年》;阿廖沙;阿廖沙是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孩子。
本题考查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42.(1)万事如意年年高
(2)教室里安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到声音。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她加班,让我和爸爸先吃饭,不要等她。
(4)刘老师就快五十岁了,他却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清晨,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学校;深夜,他还在灯下备课。最近,他被评为“优秀教师”。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的寓意是表示小孩子的身高要比前一年长得高,“年糕”是由红黄白三种颜色组成,代表着金钱。还有一种寓意是为了来纪念伍子胥的,所以过年就有吃年糕的习俗。
(2)例句“喜得快要发疯了”这是夸张,仿写的句子也必须满足这个特点。
(3)先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前引号以及后面的后引号删除,然后把“说”后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你”改成“我”。
(4)①“就快五十多岁了”改“就快五十岁了”②“向”改“像”③删掉“的光荣称号”。
故答案为:(1)万事如意年年高(2)教室里安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到声音。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她加班,让我和爸爸先吃饭,不要等她。 (4)刘老师就快五十岁了,他却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清晨,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学校;深夜,他还在灯下备课。最近,他被评为“优秀教师”。
(1)了解常用习俗的寓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学生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本题考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能力,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注意标点和人称,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考查修改病句。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专题6 文学文化常识
一、单选题
1.(2023·武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作品中含有富有地域特色的“京味语言”。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赞美了竹子顽强的精神。
C.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D.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2.(2024·梁山)关于写文章的梗概,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描写性的语言把主要情节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可以把一些与主要内容关联不是很大的“枝叶”去除。
C.通读全文,理清内容的框架,把握要点。
3.(2023·庆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是民间风俗,寓意“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B.策划书一般包含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分工、活动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C.阅读时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人物图谱。
D.写作品梗概时要连贯表达,可适当补充内容,写写自己的感受。
4.(2024·平邑)小红对读过的外国文学名著的主题内涵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对善良光明的向往)
B.《汤姆 索亚历险记》(向往自由)
C.《骑鹅旅行记》(勇敢面对困难)
D.《鲁滨逊漂流记》(热爱旅游)
5.(2024·平邑)学校开展了“唱经典古诗,做有志少年”的比赛活动,根据这个活动主题,下列最适合选为参赛内容的一项是( )
A.《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
B.《游园不值》《泊船瓜洲》《江上渔者》
C.《马诗》《石灰吟》《竹石》
D.《游子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南春》
6.(2024·蒙阴)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骑的那只大白鹅叫阿卡。
B.《汤姆 索亚历险记》一书中,波莉姨妈眼中的汤姆 索亚是个调皮捣蛋的顽童。
C.《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
D.《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带走的那个孩子最后变成了猫。
7.(2024·蒙阴)下列诗句中都蕴藏着中国的节日文化,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家家乞巧望秋月,穿进红丝几万条。
④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8.(2023·遂溪)下列诗句按节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9.(2024·市北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B.可以这样来写书的梗概:“读懂内容,把握脉络——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C.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反驳。
D.“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10.(2024·七里河)下列各项中,诗句、传统节日和习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寒食节一不能生火做饭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重阳节一登高、插茱萸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端午节一食粽、赛龙舟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中秋节一赏月、吃月饼
11.(2023小升初·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期末)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28年,鲁迅将撲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其中《五猖会》《琐记》《藤野先生》叙述了他远离故乡之后,到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
B.《朝花夕拾》以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C.《范爱农》中的范爱农,内心充满爱国热情,但当时的环境使不肯随波逐流的他穷困潦倒,一腔热血的他以白眼示人。忆起他,鲁迅内心充满同情和痛惜。
D.《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12.(2023·德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的时候,我们既要读进去,也要根据所读内容想开去。
B.小说中的人物直接描写、环境的渲染、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
C.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D.点面结合都是用来写大场面的,我们平时习作用不到。
13.(2023·德州)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是巴金先生写的,在选材与详略的处理方面,让人印象深刻。
B.《十六年前的回忆》用倒叙的方式,通过反复强调父亲的忌日,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C.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乐观向上、安于现状的鲁滨逊。
D.《竹石》和《石灰吟》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就连所托之“物”与表达的志向也是一样。
14.(2023·招远) 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阿西莫夫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列举三个科学发现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感地抓住常见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踏实研究,进而“找到真理”的。
B.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味:酸、甜、苦、辣、咸;五经:《诗》《书》《礼》《乐》《春秋》……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与“五”有关的内容。
C.思维导图,又称“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思维地图”,是一种利用图画来梳理思路或文本内容的工具。
D.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这句话标点符号运用恰当。
15.(2023·东平)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列子》一书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马诗》,作者是李白,唐代诗人。诗人写作马诗是借马来表达对在位者的赞美、讽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C.《为人民服务》选自《毛泽东选集》,作者是毛泽东,本文是作者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所做的演讲。
D.《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选自《外国现代科幻小说》,作者是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16.(2023·平邑)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B.“孔子不能决也”表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那个星期天》围绕“盼”,记录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D.“星期五”、鲁滨逊、哈克都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
17.(2023·潍城)[赏书法作品,做品鉴大师]下面的表述符合如图内容的一项是( )
A.此作品为草书,用笔流畅飘逸,字体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B.此作品为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身影挺拔。
C.此作品为行书,用笔中锋为主,结构体势纵长,行云流水。
18.(2023六下·福山期末)下列对《飞向人马座》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飞向人马座》是当代科幻小说作家郑文光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B.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神舟号”宇宙飞船被意外提前启动,以每秒四万公里的速度飞向人马座,后历经千难万险成功返航。
C.书中还介绍了星云、黑洞、星系等大量的天文学知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益,增长见识。
D.小说故事险象环生,扣人心弦,机舱里三个年轻人展现的蓬勃朝气和无畏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023·东昌府)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日》选自《论语》,这是记录孔子言行和思想的名著。
B.《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作者都是用了融情于景的方法表达情感。
C.《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5年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D.《十五夜望月》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诗。
20.(2023·蒙阴) 下面作品与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沈从文
B.《匆匆》——朱自清
C.《腊八粥》——老舍
21.(2023·兰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石》是一首赞美竹子的题画诗,作者是清代的郑燮。
B.《匆匆》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
C.《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审时——被捕时——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适合在送别亲友时吟诵。
22.(2023·兰山)下列习俗与寓意对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建筑上雕刻蝙蝠:福气盈门 B.过年守岁:辞旧岁迎新年
C.生日时吃面:健康长寿 D.过年吃年糕:年年有余
23.(2023·长子)小亮向大家介绍如图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时,陈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结构严谨端庄 B.字体飘逸灵动
C.整体稳健大方 D.点画圆润多姿
24.(2023·日照)下列节日习俗与寓意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
B.中秋节吃月饼——团圆和睦
C.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全家团圆、和睦、幸福
D.过年的时候守岁——幸福团圆
25.(2022·潍坊)《爱丽丝漫游奇境》中,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杀死他们,是( )救了花匠们。
A.国王 B.大臣 C.爱丽丝 D.公爵夫人
26.(2022·滨城)下列关于习俗的寓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C.夏至吃面条:寓意顺顺利利
D.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吉祥幸福
27.(2022·枣庄)下列古诗与其作者及朝代相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园不值》一叶绍翁一唐代
B.《江上渔者》一王安石一宋代
C.《送元二使安西》一王维一唐代
D.《石灰吟》一于谦一清代
28.(2022·安丘)阅读语段,为其选出正确的出处及恰当的标题
“这时,孔明身披鹤氅,头戴纶巾,在城楼前凭栏而坐,让两童子点上香,悠然自得,抚琴自娱。司马懿到城下,见孔明独踞城楼,焚香操琴,左立童子手捧宝剑,右立童子手着拂尘。他素知孔明谨慎,从不涉险,怕中诡计,便引兵自退。后来,司马懿知是空城,叹息说:“吾不知孔明也!”( )
A.《水浒传》孔明暗度陈仓 B.《三国演义》孔明暗度陈仓
C.《水浒传》孔明空城退兵 D.《三国演义》孔明空城退兵
二、填空题
29.(2024·沾化)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
多宝塔碑自叙帖
(1)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从书法字体上判断,《 》是其作品。这幅作品结构方正茂密,笔画饶有筋骨,书风浑厚挺拔;另一幅是怀素的草书,从书法字体上判断,《 》是其作品,结构松散灵活,笔画连绵,书风狂放。
(2)你想用一个词语来赞美《自叙帖》,请从下面词语中选出最合适填到括号里 。
巧夺天工 妙笔生花 笔走龙蛇 画龙
30.(2023·兖州)按要求填空(按照横线上的序号顺序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小学段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人物,有的 董存瑞;有 的鲁迅(用原文语句回答);有 的孔子(《两小儿辩日》);还有 和 这对“知音”。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著名作家 ,文章以 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3)请你根据作者提示,正确写出我国四大名著。曹雪芹《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
31.(2023·德州)诗中有民俗。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我国传统的 节习俗,我还知道《 》这首诗描写的是过 节(传统节日)时的情景。家乡的习俗可真不少,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寓意: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 。
32.(2023·曲阜)阅读名著的方法常常因人而异,但也有基本的方法,下面可以借鉴的是
①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②评价人物时,注意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的角度不能太单一。
③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
④读完整本书,可以写一写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33.(2023·无棣)“字”解名字。
在“自我介绍”活动中,你知道赵小雅和张素同学是怎么说的吗?填一填。
赵小雅 我的名字中有一个“雅”字,小篆写作“”该字是 (形声字 象形字)从隹,牙声。“雅”有高尚美好的意思,父母给我取此字是期望我 。
张素 我单名一个“素”字,小篆写作“”,该字是会意字,上“垂”下“糸”,“糸”是“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可想而知,父母对我的期望是 。
34.(2023·泗水)整本书阅读。
(1)《骑鹅旅行记》是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作者是 (国籍)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故事中尼尔斯的父母把尼尔斯留在家里,他们去了 。作品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 。
(2)《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 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在荒岛上,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个是 ,他克服困难的方法是 。
(3)《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 的孩子。
(4)读经典名著时,你用过的读书方法有① ;② 。
35.(2023·兰山)下面诗句的作者是谁,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横线里。
A.苏轼
B.文天祥
C.刘禹锡
D.李白
E.毛泽东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36.(2022·枣庄)古人笔下的景物常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试着对号入座。
A.杨柳 B.梅花 C.明月 D.杜鹃
象征思乡情怀 象征悲凉处境
象征友人惜别 象征高洁品性
37.(2022·枣庄)读名著,学写作。
本学期,我们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借助作品梗概,认识了 的鲁滨逊,读了《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认识了 的汤姆 索亚。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写作品的梗概。一般可以这样写作品梗概:首先, ,其次, ,最后, 。
38.(2022·泗水)知识回顾。
(1)要做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 。”以诗言志,传递的是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要做一个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如《石灰吟》中所写:“ , 。”
(2)夏天的夜晚,奶奶总会指着星空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也因此学会了《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河汉清且浅, 。盈盈一水间, 。”
(3)《为人民服务》是 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他引用了中国古代文学家 的名言“人固有一死, , 。”
(4)邻居常常称赞哥哥文采出众,一字千金,那是因为他读书肯下功夫,正所谓“ , 。”
三、语言表达
39.(2023·诸城) 填写词语,并按要求写句子。
(1)每逢节假日,广场上人来人往,河岸边熙熙攘攘,公园内 ,超市里 ,连路边的小吃店都门庭若市,好一派热闹景象。(用表示人多的四字词语填空,不能重复)
(2)请根据给出的情境,用具体的环境描写来表达不同的感受。
考试结束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心情好: 。
心情不好: 。
(3)中国传统习俗中包含着丰富的寓意,请写出以下习俗的寓意。
过年时吃豆腐: 。
过端午时戴五色彩丝线: 。
40.(2023六下·枣庄期末)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根据这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
(2)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用上一个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改为一句话,而且意思不变)
(3)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改为转述句)
(4)“建筑上雕刻蝙蝠”这个习俗的寓意是 。带有吉祥寓意的习俗还有 。
(5)《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当代小学生》等报纸,我都很喜欢。(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1.(2022·肥城)大阅读展示,我最棒。
小学五年间你一定读了很多课外书吧,在你所读的书中,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其中, (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 。
42.(2022·枣庄)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个习俗的寓意是 。
(2)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请 根据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特点,发挥想象,仿写一句)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加班,你和爸爸先吃饭,不要等我。”(改为向第三者转述)
(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刘老师就快五十多岁了,他却向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清晨,他迈着隐健的步伐走向学校;深夜,他还在灯下备课。最近,他被评为“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答案解析部分
1.C
A、B、D说法正确。
C.说法有误。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故答案为: C
考查了课本知识的积累。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课本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练背诵。
2.A
考查了实践作业。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实践积累作答即可。
A.有误,应该用概括性的语言把主要情节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B、C正确。
故答案为:A
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3.D
A、B、C说法正确;
D:不正确,写作品梗概时要连贯具体,写出主要内容即可,不用补充内容,也不用写感受。
故答案为: D
这道题考查了节日习俗还有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内容,要根据具体的题目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积累来回答。
4.D
A 、 B 、 C 正确。
D 、有误,《鲁滨逊漂流记》的主题内涵不仅仅是热爱旅游,更侧重于生存挑战和人类的坚韧精神。
故答案为:D
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5.C
A 、《寒食》是唐代韩翊创作的古诗。诗歌引用了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了讽刺。
《迢迢牵牛星》是汉末著名诗集《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诗歌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的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实际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全诗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B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古诗。该诗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诗歌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江上渔者》是北宋文学家、诗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D 、《游子吟》是唐代孟郊创作的古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杜甫创作的古诗。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江南春》是唐代杜牧创作的古诗。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要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归纳诗歌的中心,把诗歌各部分的大意串连起来,用简洁的语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做题时要抓住诗歌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来答,用适当的词语来连接。
6.B
本题考查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哀,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A.有误。《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骑的那只大白鹅叫莫顿。
B.正确。
C.有误。《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
D.有误。《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带走的那个孩子最后变成了猪。
故答案为:B
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7.A
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描写的是中秋节。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杜牧的《清明》,描写的是清明节。
③“家家乞巧望秋月,穿进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描写的是七夕节。
④"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九日登高》,描写的是重阳节。
依次应为︰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故答案为:A
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8.D
①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描写的是中秋节。②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描写的是重阳节。③出自杜牧的《清明》,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描写的是清明节。④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描写的是元宵节。按时间正确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答案为: D
考查了诗歌翻译、重要节假日,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古诗的翻译:必须了解古代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写诗歌时心情;古诗的具体、准确的内容,如果出现古代用语,必须查阅其意,用语言将古诗的大概意思写出来。
9.B
A、C、D正确。
B.有误。可以这样来写书的梗概:“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筛选概况,合并成段,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辩论讨论、实践作业。根据需求和目的选择性阅读相关信息,注意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和全面性,避免误导。
10.C
A. 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寒食》。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传蜡烛:指汉代寒食节禁火,但权贵们可以得到皇帝恩赐的蜡烛。搭配 正确。
B.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重阳日,宜探亲、登高、佩茱萸。 搭配正确。
C.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意思是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描写的是清明节,习俗是扫墓祭祖。
D.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描写的是中秋节,习俗是赏月,吃月饼。搭配正确。
故答案为:C。
考查了诗歌翻译、节日风俗。分析时要根据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注意理解诗句要大致清楚诗写的是什么,体会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和想法是什么。
11.A
A.有误,1928年,鲁迅将摸写的十篇回忆性散文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其中《范爱农》《琐记》《藤野先生》叙述了他远离故乡之后,到南京、日本的求学经历。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12.D
A、B、C正确;
D.有误,点面结合可以适用于写各种场面,我们平时写作也经常用到。
故答案为: D
这道题考查了阅读与写作方面的知识,要根据平时的积累来分析作答。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
13.B
A.不正确,《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
B.正确。
C.不正确,鲁滨逊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
D.不正确,《竹石》与《石灰吟》都是托物言志的诗,所托之物不一样。
故答案为: B
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课文理解,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作品等,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14.C
A.不正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
B.不正确。《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C.正确。
D.不正确。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人们常说的”后面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故答案为: C
考查了百科知识、书法绘画、课文理解、实践作业。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5.B
A、C、D正确。
B.有误,《马诗》的作者是李贺。
故答案为:B
考查了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16.D
A、B、C说法正确;
D错误,哈克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 他是汤姆的好朋友。
故答案为: D
这道考查了对名著中人物的了解以及名句名篇的了解,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分析,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17.B
结合汉字不同字体的认知和了解。这是楷书作品,特点是方圆并施,棱角分明,字体比较提拔;结合各项的表述,进行选择。
故答案为:B
题目考查对汉字字体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字体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18.B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A、C、D正确。
B. 《飞向人马座》 的主要情节:在未来世界,人们陷入太空争夺战。“东方号”这艘宇宙飞船快建好时,敌人偷袭基地,导致“东方号”意外升空,飞向人马座。机舱里的年轻飞行员,在超重的情况下昏睡了七天七夜,后来利用黑洞的惯性向地球飞去,在途中遇到“前进号”将他们带回地球。
故答案为:B。
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解答需要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19.C
A.有误,《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
B.有误,《匆匆》的作者采用的是直接抒发情感的方法,《那个星期天》的作者采用的是融情于景的方法。
C.正确。
D.有误,《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诗。
故答案为: C
考查了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文体知识、课文理解和写作手法。认真阅读所给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20.B
A.不正确。《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
B.正确。
C.不正确。《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
故答案为: B
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1.C
A、B、D正确。
C.有误,《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
故答案为: C
考查了课文的理解、经典名著。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22.D
A、B、C正确;
D.有误,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故答案为: D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上网查阅资料。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端午节等,通过课内所学或课后查工具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列举一种简单介绍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3.B
唐朝欧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被称为楷书四大家,其中赵孟頫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端庄、整体稳健大方、点画圆润多姿。“字体飘逸灵动”不是其书法特点。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答题的关键是熟知书法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4.D
A、B、C正确;D项“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是祈福平安、迎接好运。题干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重点考查了对节日习俗与寓意的理解。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5.C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怀里揣着一块怀表、会说话的白兔而掉进了兔子洞,从此开始了一段漫长而又惊险的旅行。 根据阅读可知,三名花匠把红玫瑰种成了白玫瑰,王后非常生气,决定杀死他们,是爱丽丝救了花匠们。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26.C
A、B、D正确;C.“夏至吃面条”:寓意驱除邪恶。题干描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风俗寓意的了解。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
27.C
A:有误,《游园不值》一叶绍翁一宋代
B:有误,《江上渔者》一范仲淹一宋代
C:正确
D:有误,《石灰吟》一于谦一明代
故答案为:C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8.D
结合题干可知,语段出自 《三国演义》,孔明空城退兵。
故答案为:D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出处、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对内容的出处、作品的作者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29.(1)多宝塔碑;自叙帖
(2)笔走龙蛇
(1)《多宝塔碑》是唐代的颜真卿书法作品,特点是端庄雄伟,通过观察可知,作品《自叙帖》是草书,结构松散灵活,笔画连绵,书风狂放。
(2)《自叙帖》是草书,笔画连绵﹐书风狂放,可用”笔走龙蛇“形容。
故答案为:(1)多宝塔碑;自叙帖(2)笔走龙蛇。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认真观察题目中的两幅书法作品,结合自己书法字体的了解完成。学习书法绘画能让同学变得思想活跃、性格稳健。
30.(1)舍身炸碉堡;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实事求是;钟子期;伯牙
(2)史铁生;时间顺序
(3)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1)结合课文《董存瑞》描写了不怕牺牲、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描写了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鲁迅先先生;《两小儿辩日》描写了实事求是的孔子;《伯牙绝弦》描写了钟子期和伯牙这一对“知音”‘结合课文中人物,进行正确作答。(2)《那个星期天》是现代作家史铁生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3)四大名著指的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这四部著作。
故答案为: (1)舍身炸碉堡;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实事求是;钟子期;伯牙;(2)史铁生;时间顺序;(3)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题目考查对课文内容背诵和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课文的学习掌握进行正确作答,结合对四大名著的认知进行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31.清明;元日;春节;年年有余。
这道题考查了传统节日与习俗。《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我国传统传统的清明节习俗,后面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积累来填写,比如,《元日》这首诗通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节可知描写的是过春节放鞭炮的情景,过年的时候吃鱼,取了鱼的谐音“余”,寓意年年有余。
故答案为:清明、元日、春节、年年有余。
考查了文化以及文学常识。包括传统节日以及习俗等,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32.ABCD
阅读名著的方法由很多,比如:先大致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评价人物时,注意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的角度不能太单一。 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 读完整本书,可以写一写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由此可见,四个答案全部可以借鉴。
故答案为: ABCD
这道题考查了阅读名著的方法,方法有很多,在平时读名著时要注意运用,掌握基本的方法会事半功倍。
33.形声字;做一个高雅、有品位的人;纯洁无暇
结合相关知识,“雅”是形声字,左边的“牙”表示读音,右边的“隹”表示字义,赵小雅的父母希望她做一个文雅、有品位的人;“素”是会意字,意思是希望张素做一个纯洁无瑕的人。结合对汉字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 形声字;做一个高雅、有品位的人;纯洁无暇
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汉字的字义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34.(1)瑞典;教堂;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
(2)28;生病没有药;嚼烟叶
(3)爱自由、爱冒险
(4)“精读”与“略读”并举;结合影视作品阅读。
(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主要写了小男孩尼尔斯玩皮透顶,特别喜欢虐待小动物,结果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尼尔斯为了逃避动物们的追逐,爬到了家鹅的身上。没想到家鹅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朋友,也碰到过好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故事中尼尔斯的父母把尼尔斯留在家里,他们去了教堂。写出自己喜欢的故事。
(2)《鲁滨逊漂流记》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写一个他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4)写出自己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
故答案为: (1)瑞典、教堂、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2)28、生病没有药、嚼烟叶;(3)爱自由、爱冒险;(4)“精读”与“略读”并举、结合影视作品阅读。
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经典名著、阅读策略和方法。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35.C;D;B;A;E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李白的《上李邕》。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出自宋代苏轼的《卜算子》。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故答案为: C、D、B、A、E
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36.C;D;A;B
A.杨柳︰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B.梅花︰自古以来梅花在我国都是高洁优雅、坚强勇敢的代表,象征着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C.明月: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D.杜鹃:李商隐有《无题》诗中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曾为蜀帝,因误纳蜀相之情人为妃而后悔禅位,归隐山中。因思念妃子而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可见,杜鹃象征悲凉处境。
故答案为:C、D、A、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常多加积累与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37.有顽强毅力;敢于冒险;读懂内容;筛选信息;锤炼语言
考查了课外阅读、实践作业。课外阅读是对语文课堂的有效补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鲁滨逊漂流记 》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由于遭遇沉船,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斗争。后来,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可怕的食人族,勇敢的鲁滨逊从食人族手里解救了一个土著人,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星期五”。从此,鲁滨逊和星期五在岛上相依为命地生活着,直到二十八年后,被路过的一艘商船搭救,才返回了故乡英国。
《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是美国小说家马克进太187年发表的长佳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写作品的梗概。首先,读懂内容,其次,筛选信息,最后,锤炼语言。
故答案为:有顽强毅力、敢于冒险、读懂内容、筛选信息、锤炼语言
根据课外阅读内容填空的题型既是对阅读量的考查又是对阅读水平的考查,平时要注意多读书读好书。
38.(1)只留清气满乾坤;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
(3)毛泽东;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王冕《墨梅》,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都不害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间。
(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汉乐府《迢迢牵牛星》,意思是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而写;文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汉代司马迁的名言,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要集中精力,用心去读,每一个字都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1)只留清气满乾坤;粉骨碎身浑不怕第3空、要留清白在人间;(2)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3)毛泽东;司马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题目考查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读书方法和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39.(1)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2)路边的小花好像在祝贺我取得了好成绩;路边的小花也在嘲笑我
(3)寓意福气安康;寓意祈福纳吉
(1)人头攒动:人聚集在一起,只看见头在动。形容人多拥挤。摩肩接踵:肩擦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符合语境。
(2)根据给出了情境用具体的环境描写来表达不同的感受即可。
(3)根据平时的传统习俗写出恰当的寓意即可。
故答案为:(1)人头攒动;摩肩接踵;(2)路边的小花好像在祝贺我取得了好成绩。路边的小花也在嘲笑我。(3)寓意福气安康。寓意祈福纳吉。
考查了四字词语及叠词,节目风俗和情境写话,认真阅读所给题目要求,依据要求认真思考,仔细作答。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笞时才能得心应手。
40.(1)教室里静得连针掉下来都听得到。
(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
(3)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4)“福从天降”;过年的时候吃鱼
(5)《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当代小学生》等报刊杂志,我都很喜欢。
(1)“大山都抖了三抖”这句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仿写作答。
(2)“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此可以用“因为;所以”进行连接作答。
(3)这句改写时应该把“我”改成“他”,把“你”改成“鲁班”,把冒号和引号改成逗号,进行作答。
(4)“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是吉祥幸福;古代带有吉祥寓意的习俗还有“贴福字 春节吃鱼”等;
(5)这项中《当代小学生》不是报纸,应该属于书刊,应该把《当代小学生》去掉。
故答案为:(1)教室里静得连针掉下来都听得到。(2)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3)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4)“福从天降”;过年的时候吃鱼;(5)《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等报刊,我都很喜欢。
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41.《童年》;阿廖沙;阿廖沙是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孩子。
结合平时阅读解答。如:《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爸爸临终情形写起,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故答案为:《童年》;阿廖沙;阿廖沙是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孩子。
本题考查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42.(1)万事如意年年高
(2)教室里安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到声音。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她加班,让我和爸爸先吃饭,不要等她。
(4)刘老师就快五十岁了,他却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清晨,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学校;深夜,他还在灯下备课。最近,他被评为“优秀教师”。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的寓意是表示小孩子的身高要比前一年长得高,“年糕”是由红黄白三种颜色组成,代表着金钱。还有一种寓意是为了来纪念伍子胥的,所以过年就有吃年糕的习俗。
(2)例句“喜得快要发疯了”这是夸张,仿写的句子也必须满足这个特点。
(3)先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前引号以及后面的后引号删除,然后把“说”后句子中的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你”改成“我”。
(4)①“就快五十多岁了”改“就快五十岁了”②“向”改“像”③删掉“的光荣称号”。
故答案为:(1)万事如意年年高(2)教室里安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到声音。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她加班,让我和爸爸先吃饭,不要等她。 (4)刘老师就快五十岁了,他却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朝气。清晨,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学校;深夜,他还在灯下备课。最近,他被评为“优秀教师”。
(1)了解常用习俗的寓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考查学生对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本题考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能力,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注意标点和人称,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考查修改病句。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