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7 )
精品
统编版小升初专题复习语文:阅读专练一(内含答案)
1 / 10
教习网
当前位置: 小学/ 语文/ 小升初专区/小升初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语段阅读
精品

统编版小升初专题复习语文:阅读专练一(内含答案)

2025-04-15 浏览量 39 3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2-22758467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学案
地区: 湖南省
文件: 62.4K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1份文件
1 / 10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六下语文阅读专练一(内含答案).docx 展开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阅读专练(一)
考点一:文章安排详略得当
常见问法:文章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安排有何好处/作用是什么?
答题思路:找出详写与略写的内容 作用/好处分析
答题模板:文章详写了……,略写了……,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主要内容、中心意思、事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等),让人印象深刻。
课内阅读练:
课练一:阅读课文《北京的春节》第1~7段,作者详写了哪些民俗活动,略写了哪些民俗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课练二:《藏戏》一文中,在介绍《藏戏》特点时,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考点二: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段落
常见问法: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该句好在哪里/运用了什么修辞,好处是什么?
答题思路:判断修辞手法 结合句子/段落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体会出的情感
答题模板:……运用了……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分析表达特点),生动/形象/准确/巧妙/细致/鲜明地写出来……(描写对象的特点等),突出/表达了……(热爱、赞美、敬爱等情感)。
注:不同修辞的表达特点与表达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一定一定要根据文章/句子内容作答。
类别 主要作用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概括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 这四种修辞的基本作用都是使描写(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拟人 化物为人,形象生动;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交流情感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增加感染力;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这两种修辞的基本作用都是使语言的形式更加优美,富于节奏感与韵律美
排比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有节奏感,抒情强烈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这两种修辞的基本作用都是强化某种情感
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言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人深刻印象
对比 通过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鲜明突出。 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或将两个事物相对着记叙,常有“比”“好”“多”等表示对比的词。
设问 ①自问自答,引人注意;②启发思考;③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引用 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练三: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文本中划线的句子。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北京的春节》
课练四:仔细品读下列的句子,说一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细殷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课练五: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好处?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课练六:诗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课练七:下列对《春夜喜雨》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赞颂了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全诗按照听雨、盼雨、想雨、看雨的顺序,把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C.颈联的“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
D.“花重锦官城”一句中的“重”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经过一夜春雨滋润的花朵所呈现出的娇艳欲滴的动人情态。
课练八:如何理解诗句“休将白发唱黄鸡”?
课练九: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咬”字用得好,请谈谈好在哪里?
考点三:把握人物形象
常见问题:分析文章XX的形象/文章中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答题思路:A:分析人物:①抓典型事例。②抓人物描写方法。③结合人物身份、地位、经历、言行。
④作者对人物的评价。⑤通过环境、与他人的关系补充人物性格。⑥借助表达方式揣摩人物性格。
B判断人物:①从内容看,文章写了……内容,主要写了/极力刻画了××这个人物。
②从行文看,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事,主要人物贯串全文,推动了情节发展。
③从人物关系看,次要人物××衬托了主要人物××,突出了主要人物的品质。
④从叙事角度看,文章是以主要人物××的视角叙事的。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段落)运用……···(描写手法),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性格/经历等),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表达了……的感情、表现了……主题。
文章写了XX这个物象,其具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课练十:阅读下列文本。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① 这是对人物的 _描写,突出了董存瑞 的高大形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画线的部分是对父亲 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
,“平静”说明了 ,“慈祥”充分体现了. 。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嘆……”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③下列对八儿说的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这是八儿等粥时急切心情的体现。 B.从中可以看出八儿的天真可爱。C.八儿不喜欢大哥和爹,因此让他俩吃的粥少。
④选文第一自然段对八儿的语言描写得生动有趣,请作批注赏析句子。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⑤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 的修辞手法。
⑥语段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A.环境描写 B.场面描写 C.语言描写
⑦这段话描写的是 的场景。通过想象画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 、 的心情。
考点四:句段的理解和赏析
常见问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画线句在内容上的作用/段落是否可删去/句式的作用/语言风格是?
答题思路:①抓关键词法。抓住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理解其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再挖掘本意。②借助修辞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③返本法。开头、结尾一些含蓄有哲理的句子,分析出本意。④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总领句: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总结句: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过渡句: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理解其内涵。
答题模板:
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模板: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揭示中心)+表达的情感
②画线句在内容上的作用→模板:这句(段)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突出了/表达了/表现了……特点/情感/形象/人物品质,揭示了……道理/表达了……主题。或:用"××”词准确地/形象地/生动地刻画(突出、表现)了×x的……特点/情感/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模板:首(句)段: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为下文做铺垫,交代了故事背景/渲染了××氛围/烘托了人物××心情/衬托人物xx性格/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中间(句)段: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照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人物××的命运。结尾(句)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突出中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④段落可否删去?段落可否调换顺序?→模板:不能。(1)(结构上)第x段与第x段前后照应/是总分关系/分总关系,(内容上)交代背景/推动情节/突出中心,若删去就破坏了这种照应/总分(分总)关系,内容上也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2)本文是按逻辑顺序(递进、转折、因果、由现象到本质)来写的,若删去(调换),就不符合逻辑顺序了。
⑤句式的作用?→模板:①明确是什么句式;②根据句式特点回答表达效果。A.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B.感叹句——便于抒情,感情强烈。C.重复句—一反复强调,余韵悠长。D.长短句——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这是个××句,具有……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⑥语言风格→模板:平实自然、文采飞扬、口语化(地方语言特色)、幽默讽刺、含蓄深沉、优美典雅、旁征博引、生动形象……
课练十一:课文《匆匆》中写到“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一句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练十二:阅读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选文开头,作者连续用了三个 句,概括了藏戏的三大特点: 、 、
。文章这样开头,好在哪里?
课练十三:
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选自《作文上的红双圈》)
文段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心理、 、 _.等描写方法。这样写,形象而生动地将“我”
获奖后 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课练十四:
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给孩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我得佩服母亲用词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选自《阳光的两种用法》)
文段中“老阳儿”指的是 。“我”佩服母亲“煮”字用得好,请根据选文内容,对“煮”字进行补充赏析。
课外练一: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1) 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 (2),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圈,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的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预料。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 (3)。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如果父亲真的不再来这里找他,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 (4)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13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1)快速阅读选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空白处(填字母)。(2分)
喜出望外B.气急败坏C.突如其来D.不计其数
(2)“夜深了,他在想:难道只能等着父亲来救他吗?”这句话适宜放在第(1) 自然段和第(2) 自然段之间,这样便能起到(3) 的作用。(3分)
(3)选文中画“”部分是(1) 描写,衬托“他”(2) 的心情。(3分)
(4)结合故事情节,你觉得父亲“满脸憔悴”的原因有( )。(多选)(3分)
父亲在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 B.父亲在山上到处找孩子,找了整整一个晚上。
父亲整夜都在警惕着,防止动物袭击孩子,并时不时制造声音提醒孩子。
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
(5)文中的父亲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对儿子的爱?你赞成这种方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答案
考点一:文章安排详略得当
常见问法:文章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安排有何好处/作用是什么?
答题思路:找出详写与略写的内容 作用/好处分析
答题模板:文章详写了……,略写了……,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主要内容、中心意思、事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等),让人印象深刻。
课内阅读练:
课练一:阅读课文《北京的春节》第1~7段,作者详写了哪些民俗活动,略写了哪些民俗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详写了腊八当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当天过小年祭灶王的民俗活动,
略写了其他日子里人们为过年做的准备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了北京春节期间独特的民俗活动和老北京人过春节时的忙碌、欢喜,让人印象深刻。
课练二:《藏戏》一文中,在介绍《藏戏》特点时,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详写:戴着面具演出 略写: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演出三五
详略得当的手法,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考点二: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段落
常见问法: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该句好在哪里/运用了什么修辞,好处是什么?
答题思路:判断修辞手法 结合句子/段落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体会出的情感
答题模板:……运用了……修辞手法,……(结合句子分析表达特点),生动/形象/准确/巧妙/细致/鲜明地写出来……(描写对象的特点等),突出/表达了……(热爱、赞美、敬爱等情感)。
注:不同修辞的表达特点与表达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一定一定要根据文章/句子内容作答。
课练三: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文本中划线的句子。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北京的春节》
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列出了灯盏的材质多样,图案也各具特色的特点,表现出元宵时节,北京这些有名老铺的热闹和悬挂灯饰的品类丰富。
课练四:仔细品读下列的句子,说一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细殷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比喻,拟人“野马脱缰般的激流”说明雅鲁藏布江上的水流湍急,水势凶猛;“咆哮”这里指水流的声音很大。通过这些词语写出了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这句话也写出了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原因,间接赞扬了唐东杰布要为老百姓造福的高尚品质。
课练五: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好处?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比喻,时间稍纵即逝。 含蓄表达作者反省自己未能抓紧时间,有所作为的遗憾之感。
课练六:诗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水是美人流动的眼波,山是美人蹙起的眉毛 。 比喻。
课练七:下列对《春夜喜雨》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全诗赞颂了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全诗按照听雨、盼雨、想雨、看雨的顺序,把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C.颈联的“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
D.“花重锦官城”一句中的“重”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经过一夜春雨滋润的花朵所呈现出的娇艳欲滴的动人情态。
课练八:如何理解诗句“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发:老年。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课练九: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咬”两字用得好,请谈谈好在哪里?
咬定青山不放松”,刻画了竹子坚韧不拔、牢牢扎根在岩石缝隙中的形象。一个“咬”字将竹子拟人化,颂扬了竹子不畏艰辛,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精神。
考点三:把握人物形象
常见问题:分析文章XX的形象/文章中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课练十:阅读下列文本。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① 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是人物的动作和神态_描写,突出了董存瑞 英勇无畏,坚强勇敢的高大形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画线的部分是对父亲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 遭受了重刑 ,“平静”说明了李大钊被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 对亲人的爱。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嘆……”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③下列对八儿说的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八儿等粥时急切心情的体现。 B.从中可以看出八儿的天真可爱。C.八儿不喜欢大哥和爹,因此让他俩吃的粥少。
④选文第一自然段对八儿的语言描写得生动有趣,请作批注赏析句子。
开放性:例: “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八儿喜欢吃腊八粥,同时也表现出八儿身上的孩子气。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⑤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夸张的修辞手法。
⑥语段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B )A.环境描写 B.场面描写 C.语言描写
⑦这段话描写的是小镇居民欢迎汤姆和贝琪归来的场景。通过想象画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 兴奋 、 激动 的心情。
考点四:句段的理解和赏析
常见问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画线句在内容上的作用/段落是否可删去/句式的作用/语言风格是?
答题思路:①抓关键词法。抓住隐含解题信息的关键词,理解其语境义、比喻义、反义(语)、言外之意等再挖掘本意。②借助修辞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寻找本体,把生动、形象的说法还原为平易朴实的说法。③返本法。开头、结尾一些含蓄有哲理的句子,分析出本意。④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总领句:从下文搜索相关信息;总结句: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过渡句: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理解其内涵。
课练十一:课文《匆匆》中写到“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一句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作者不甘的心情,不甘时间被浪费,无所作为。
课练十二:阅读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选文开头,作者连续用了三个问句,组成排比句式概括了藏戏的三大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文章这样开头,好在哪里?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令人心生好奇。同时强调藏戏的特点。
课练十三:
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选自《作文上的红双圈》)
文段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心理、动作、神态_.等描写方法。这样写,形象而生动地将“我”获奖后 兴奋和迫不及待要看到成绩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课练十四:
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给孩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我得佩服母亲用词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选自《阳光的两种用法》)
文段中“老阳儿”指的是太阳。“我”佩服母亲“煮”字用得好,请根据选文内容,对“煮”字进行补充赏析。
①大院里的人通常是用柴火烧水,“煮”字的联想自然贴切。
②竭力保证全家温饱是母亲的责任,“煮”字的使用突出母亲日常挂念的事情。
③“煮太阳”是很新颖独特的说法,给人以文学想像的空间和文字阅读的美感。
课外练一: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1)C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A(2),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圈,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的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预料。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D(3)。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如果父亲真的不再来这里找他,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4) B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13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1)快速阅读选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空白处(填字母)。(2分)
A.喜出望外B.气急败坏C.突如其来D.不计其数
(2)“夜深了,他在想:难道只能等着父亲来救他吗?”这句话适宜放在第 7 自然段和第 8自然段之间,这样便能起到 承上启下 的作用。(3分)
(3)选文中画“”部分是环境描写,衬托“他”出陷阱的激动和自救成功的喜悦的心情。(3分)
(4)结合故事情节,你觉得父亲“满脸憔悴”的原因有( ACD )。(多选)(3分)
A.父亲在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 B.父亲在山上到处找孩子,找了整整一个晚上。
C.父亲整夜都在警惕着,防止动物袭击孩子,并时不时制造声音提醒孩子。
D.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
(5)文中的父亲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对儿子的爱?你赞成这种方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父亲是一个对儿子要求严格,对儿子体贴关怀,教育方法独特、有教育智慧的人。父亲挖掘陷阱的目的是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独立的能力,学会自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