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卷.docx 展开
2024-2025学年灯塔市七年级(下) 期中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长 12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宣闹( xuān) 抱歉( bào) 诧异( chà) 呜咽(yàn)
B .蒙昧( mèi ) 锃亮(zèng) 嗥鸣( háo) 狂澜( lán)
C .响午( shǎng) 烦躁(zào) 哺育( pǔ) 哀悼(dào)
D .塌败( tā ) 震竦(sǒng) 破绽(zhàn) 憎恶(zèng)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仰俯之间, 一个人的 发生了迥然不同的改变,随之改变的还有视野与心态。 俯身或 是仰首,都有视线的死角,都有认识的偏颇,但两者合一 ,便可以互通互补、 ,可以让一个人 的心灵脱离逼仄,胸怀愈加 。
A .姿势 无论 珠联璧合 广阔
B .姿势 尽管 珠联璧合 辽阔
C .姿态 尽管 相得益彰 辽阔
D .姿态 无论 相得益彰 广阔
3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
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
A .文中加点的 “ 永远” “ 快乐” 词性分别是副词、名词。
B .文中加点的 “ 和” “ 在” 分别是连词和介词。
C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比喻句。
D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排比句。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
一。
B .文言文中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孙权劝学》中 “ 卿 ” “ 孤 ” “ 大兄” 分别是敬称、自称、爱 称。
C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写的一篇通讯,文章用典型事例写出了人民志愿军战士纯洁高尚、 坚韧顽强、淳朴谦逊等优秀品质。
D .《骆驼祥子》中塑造的形形色色人物,构成了那个时代老北京生活的风情世态,也揭示了旧 社会的黑暗。
(2)名著阅读(3分)京剧的脸谱颇有深意: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代表刚直、勇敢, 白脸代表奸诈。请你从下面《骆驼祥子》的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为其选择一个脸谱,并结合相 关情节写出理由。
A.曹先生
B.刘四爷
人物名称: ,选择脸谱: 。 理由:
5 .古诗文默写(6分)
( 1 ) ,闻 说鸡鸣见日升。
( 2 )商女不知亡国恨, 。
( 3 )从今若许闲乘月, 。
( 4 )当窗理云鬓, 。
( 5 )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 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 “ , ” 。 [请选用龚自 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填写]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6题。(2分)
【甲】 【乙】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① 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② 问真源③。
【注释】①这是杜甫咏西岳华山的诗,当时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诗中的玉女洗头盆、车箱谷、
箭栝峰、通天门皆为华山著名景点。 ②白帝:即少昊,古代汉族神话中五天帝之一 ,主西方之神。
③真源:本源,这里指仙道。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甲】诗以问答的形式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两国广大区域内都可以看到,表现泰山 雄伟阔大的气势,这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
B .【乙】诗首联以奇特的想象,描绘周围山峰像儿孙一样拱卫着华山主峰,凸显华山之雄伟
C .两首诗都写诗人登高望远之所见,“ 会当” “ 安得” 表明诗人的愿望难以实现。
D .【甲】诗尾联写出了诗人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乙】诗尾联 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寻仙求道的愿望,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13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 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蒙曰: “ 士别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天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 “ 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 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 ① 危之。今观 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 权从之。蒙荐 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② 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③ 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窃:私下里,私自。 ②缘:攀援。 ③张辽:曹军将领。
( 1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刀劈狼首(《狼》)
B.蒙乃始就学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若留经日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D.全胜之道 予独爱莲 之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 说》)
( 2 )把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 3 )用 “ /”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 4 )甲乙两文都用侧面描写刻画了吕蒙的形象,请分别举例作简要分析。(4 分) A. 甲文:
B.乙文: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 一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11分)
【材料一】
最早的对联应该是春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孟昶之手,联曰 “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贴春 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 “ 桃符 ” ,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 以红纸代替桃木张贴春联的习俗。对联的正确贴法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 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 一般来说,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 四声,比如 “ 新年纳余庆” ;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 “ 嘉节号长春” 。
对联离开桃符,施于他处的情况,在北宋时期业已出现。但是,对联文学的成熟期恐怕要推至明清。清道光年间,梁章钜《楹联丛话》问世,对前代的对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格式早已定型,讲究很 多,非常严谨,不仅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而且要结构相称,节律相谐。
(摘编自《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
【材料二】
相比各类文话、诗话、词话,联话的诞生要晚得多,趣味却更胜。因为对联在传统的文体序列 中较为边缘,因而多了几分不衫不履、亦庄亦谐的色彩。此外,对联往往因事而发,可读性颇高。 自联话而观,古人既看重典雅精工之作,又能为谐趣横生之作拍案叫绝,二者共同构成了对联世界 的丰富色彩。
古人游戏文字,创造出不少法门,如 “ 拆字联 ” (按偏旁部首将字拆开)、 “ 嵌字联 ” (对联 里镶嵌着要表达的人名、地名或事物)、同韵联(利用一词多词性或同音字出联)、 “ 回文联 ” (上下联文字顺序相反)等。因为确实近乎游戏,在雅文学中被视为格调不高,但在联语里有时也 能兼具美感。如 “ 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 这一拆字联, “ 门 ” 与 “ 月 ” 结合,便是 “ 闲 ” 的异 体字 “ 閒 ” 。游戏笔墨,但整体境界颇佳;置于联内,亦相当合宜。
(选自 “ 上观新闻” ,有改动)
【材料三】
( 1 )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 “ 桃符” ,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
B.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对前代的对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C.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D.古人认为谐趣横生的对联是游戏文字,格调不高,不足挂齿。
( 2 )小语和小文看到一门外贴了一副对联,请结合材料一补全他们的讨论内容。(4 分)
小语:哪边是这副对联的上联呢? 小 文 : 左 边 是 上 联 ,右 边 是 下 联 , 因 为 ① 。 小语:这副对联的张贴是不是有问题? 小 文 : 对 。 上 联 应 该 贴 在 右 边 , 因 为 ② 。 小语:看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啊!
( 3 )根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4 分)
①材料三中 A 的上联拆的是 “ 冻 ” “ 洒 ” 二字,下联拆的是 “ ” “ ” 二字。
②材料三中 B 镶嵌的人物,分别是诸葛亮和 。
③材料三中 C 的横线上应该填写 。
(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17 分)
小雪落旧檐
①小雪翩然而至,在茅草做的屋檐上,睫毛似的凝结。恍惚中,又回到旧日时光 ……
② 那时候, 一进冬月,就盼着雪落。雪落下来,大人们就闲下来,会捣鼓一些好吃的食物。这 似乎是一年内,除春节以外的好时光,也是春节的预演。
③雪薄薄地落着,鸟雀子弹一样在雪中穿梭,也只有门口那几棵大松树还碧绿着,此时的乡村, 已经变成了铅笔画一样的存在。那时候,拍照的师傅常到乡下走动,帮人拍照,半月后来送。我很 喜欢拍照,尤其是在雪落时拍。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梅花树,红色的梅花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 加美丽。雪花飘飞中,我站在梅花树下,在师傅相机闪光灯一亮的瞬间,留下了光阴的影像。这张照片至今在相册里留存。
④ 小雪一落,屋檐下,炊烟四起,鸟雀也开始敛足了。这是旧时乡村的图腾,今时之乡村,已 经越来越像城市了,恐怕连炊烟也很少能见到了。旧时炊烟,造就的是旧时菜肴,印象中,最常见 的是母亲做的炸萝卜丸子。白萝卜丝、胡萝卜丝,拌上面糊,撒上生粉、盐巴、葱花等作料,在菜 籽油中烹炸,味道那叫一个香!吃起来,表皮酥脆,内里绵软可口,又有萝卜丝的清香和甘甜,简 直可以称之为 “ 香炸天 ” ,可不就是香炸天?这时候,乌雀也会在屋檐上逗留,我估摸着这些家伙也想趁着萝卜丸子的香,呼吸几口香气,也解解馋。
⑤ 印象中,每每落了小雪,父亲总会在白瓷缸茶盏中沏一杯茉莉花茶,茉莉很小的颗粒,蜷缩 在一起,九窨茉莉,也似一粒粒小雪,被沸水冲泡以后,茶香四溢,茉莉花在水中也逐渐伸展拳脚, 变成了 “ 大雪 ” 。 父亲端着茶缸,在门槛内喝一口茶,望着空中,有一种凭栏看落雪的闲适感,那 是我见过父亲最惬意的样子。
⑥ 下了小雪,母亲有时候也会蒸包子,大笼的包子, 一般是粉丝木耳馅儿的。在严寒的冬日吃 起来,那叫一个过瘾,如果再配上母亲腌制好的西瓜黄豆酱,我一口气能吃掉四五个,大快朵颐。 一般情况下,包子蒸好了,炊烟和蒸汽会把屋檐上的小雪也暖化一些,晶莹剔透的,在屋檐的滴水 处凝结成一根根珠链,吧嗒吧嗒滴下来 ……父亲这时候会指着屋檐上雪化的水滴,说: “ 包子太香 了,你看把这雪馋的!” 说着,吃上一口包子,快意大嚼 ……
⑦ 小雪又翩然而至,落在旧日的屋檐上,曾经的时光又如影像般重现。站在老屋前,雪花飘飞 中,温暖溢满心间 ……
(选自《意林》,有改动)
( 1 )作者回忆儿时下小雪时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4 分)
① “ 我 ” 在梅花树下照相 ②
③父亲在门槛内喝茶赏雪 ④
( 2 )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鸟雀也会在屋檐上逗留 ,我估摸着这些家伙也想趁着萝卜丸子的香,呼吸几口香气,也解解馋。
( 3 )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3 分)
父亲端着茶缸,在门槛内喝一口茶,望着空中,有一种凭栏看落雪的闲适感,那是我见过父亲 最惬意的样子。
( 4 )联系全文,说一说选文标题 “ 小雪落旧檐” 的含义。(3 分)
( 5 )阅读选文,试分析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四、写作(40分)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 ,按要求作文。
(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你有了第一声啼哭之后,你便已踏上了生命的征途;山清水秀,你追寻着生活的脚步;桃红柳 绿,你追寻着春的脚步;诚信宽容,你追寻着做人的脚步;理想憧憬,你追寻着梦想的脚步 …… 在追寻的征途上,你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让自己的人生闪光。
请以 “ 追寻 的脚步”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能透露考生真实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内容。
④不得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内容。
(二) . 请以 “ 细节中的感动”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 600 字。
( 2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④不得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内容。
2025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题号 1 2 3 4
答案 B D D B
4.(2)示例:刘四爷 白脸 刘四爷剥削车夫,设计让祥子和虎妞分开,最终导致虎妞难产而死,体现了奸 诈的性格,符合白脸象征。
示例:曹先生 红脸 曹先生待人宽厚,帮助祥子,体现了正直善良,符合红脸象征
5 .( 1 )飞来山上千寻塔
( 2 )隔江犹唱后庭花(注意 “ 犹” 的书写)
( 3 )拄杖无时夜叩门
( 4 )对镜帖花黄
( 5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每空 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 一 )6 .C
(二)( 1 )A
( 2 )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敌人)城防已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取(皖城)。
( 3 )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 4 )A. 甲文: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鲁肃与吕蒙 “ 结友而别” ,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 长进。
B.乙文:孙权 “ 拜吕蒙为庐江太守 ” ,侧面表现出吕蒙的才略过人; “ 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 ” 印证了吕蒙 “ 外援必至 ” “ 不移时可拔 ” 的论断,侧面衬托出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侧面 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才。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 一 ).(11分)
( 1 )D
( 2 )①左边的末字 “ 远” 是仄声,右边的末字 “ 高” 是平声;②联的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的,上联应该贴在右 边
( 3 )①切 分 · ②李白
③回文
(二) .(17分)
( 1 )②母亲做炸萝卜丸子 ④母亲蒸粉丝木耳馅儿包子
( 2 )“ 逗留” 意思是停留、不离开,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鸟雀被萝卜丸子香气吸引而停留在 屋檐上的情景,表现出萝卜丸子香气诱人,也表达了 “ 我” 对儿时美食的怀念。
( 3 )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 端 ” “ 喝 ” “ 望 ” 等动词,生动地写出父亲喝茶赏雪时的动作, “ 闲适 ” “ 惬意” 写出父亲的神态,表现出父亲在落雪时喝茶赏雪的惬意、享受,表达了 “ 我” 对儿时温馨生活的怀念。
( 4 )表层含义:小雪落在旧日的屋檐上;深层含义:“ 小雪” 和 “ 旧檐” 象征着儿时的美好时光,标题蕴含着 作者对儿时温馨生活的怀念之情。
( 5 )结构上:照应开头和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再次写小雪落在旧檐上,将作者拉回曾经的时光, 点明中心,抒发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写作(40分)(略) .
语文试卷
(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长 12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宣闹( xuān) 抱歉( bào) 诧异( chà) 呜咽(yàn)
B .蒙昧( mèi ) 锃亮(zèng) 嗥鸣( háo) 狂澜( lán)
C .响午( shǎng) 烦躁(zào) 哺育( pǔ) 哀悼(dào)
D .塌败( tā ) 震竦(sǒng) 破绽(zhàn) 憎恶(zèng)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仰俯之间, 一个人的 发生了迥然不同的改变,随之改变的还有视野与心态。 俯身或 是仰首,都有视线的死角,都有认识的偏颇,但两者合一 ,便可以互通互补、 ,可以让一个人 的心灵脱离逼仄,胸怀愈加 。
A .姿势 无论 珠联璧合 广阔
B .姿势 尽管 珠联璧合 辽阔
C .姿态 尽管 相得益彰 辽阔
D .姿态 无论 相得益彰 广阔
3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
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
A .文中加点的 “ 永远” “ 快乐” 词性分别是副词、名词。
B .文中加点的 “ 和” “ 在” 分别是连词和介词。
C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比喻句。
D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排比句。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
一。
B .文言文中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孙权劝学》中 “ 卿 ” “ 孤 ” “ 大兄” 分别是敬称、自称、爱 称。
C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写的一篇通讯,文章用典型事例写出了人民志愿军战士纯洁高尚、 坚韧顽强、淳朴谦逊等优秀品质。
D .《骆驼祥子》中塑造的形形色色人物,构成了那个时代老北京生活的风情世态,也揭示了旧 社会的黑暗。
(2)名著阅读(3分)京剧的脸谱颇有深意: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代表刚直、勇敢, 白脸代表奸诈。请你从下面《骆驼祥子》的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为其选择一个脸谱,并结合相 关情节写出理由。
A.曹先生
B.刘四爷
人物名称: ,选择脸谱: 。 理由:
5 .古诗文默写(6分)
( 1 ) ,闻 说鸡鸣见日升。
( 2 )商女不知亡国恨, 。
( 3 )从今若许闲乘月, 。
( 4 )当窗理云鬓, 。
( 5 )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 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正所谓 “ , ” 。 [请选用龚自 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诗句填写]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6题。(2分)
【甲】 【乙】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① 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② 问真源③。
【注释】①这是杜甫咏西岳华山的诗,当时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诗中的玉女洗头盆、车箱谷、
箭栝峰、通天门皆为华山著名景点。 ②白帝:即少昊,古代汉族神话中五天帝之一 ,主西方之神。
③真源:本源,这里指仙道。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甲】诗以问答的形式开篇,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两国广大区域内都可以看到,表现泰山 雄伟阔大的气势,这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
B .【乙】诗首联以奇特的想象,描绘周围山峰像儿孙一样拱卫着华山主峰,凸显华山之雄伟
C .两首诗都写诗人登高望远之所见,“ 会当” “ 安得” 表明诗人的愿望难以实现。
D .【甲】诗尾联写出了诗人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乙】诗尾联 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寻仙求道的愿望,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13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 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蒙曰: “ 士别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天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 “ 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 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 ① 危之。今观 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 ” 权从之。蒙荐 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② 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③ 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窃:私下里,私自。 ②缘:攀援。 ③张辽:曹军将领。
( 1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刀劈狼首(《狼》)
B.蒙乃始就学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若留经日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D.全胜之道 予独爱莲 之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 说》)
( 2 )把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 3 )用 “ /”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 4 )甲乙两文都用侧面描写刻画了吕蒙的形象,请分别举例作简要分析。(4 分) A. 甲文:
B.乙文: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 一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11分)
【材料一】
最早的对联应该是春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孟昶之手,联曰 “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贴春 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 “ 桃符 ” ,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 以红纸代替桃木张贴春联的习俗。对联的正确贴法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 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 一般来说,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 四声,比如 “ 新年纳余庆” ;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 “ 嘉节号长春” 。
对联离开桃符,施于他处的情况,在北宋时期业已出现。但是,对联文学的成熟期恐怕要推至明清。清道光年间,梁章钜《楹联丛话》问世,对前代的对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格式早已定型,讲究很 多,非常严谨,不仅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而且要结构相称,节律相谐。
(摘编自《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
【材料二】
相比各类文话、诗话、词话,联话的诞生要晚得多,趣味却更胜。因为对联在传统的文体序列 中较为边缘,因而多了几分不衫不履、亦庄亦谐的色彩。此外,对联往往因事而发,可读性颇高。 自联话而观,古人既看重典雅精工之作,又能为谐趣横生之作拍案叫绝,二者共同构成了对联世界 的丰富色彩。
古人游戏文字,创造出不少法门,如 “ 拆字联 ” (按偏旁部首将字拆开)、 “ 嵌字联 ” (对联 里镶嵌着要表达的人名、地名或事物)、同韵联(利用一词多词性或同音字出联)、 “ 回文联 ” (上下联文字顺序相反)等。因为确实近乎游戏,在雅文学中被视为格调不高,但在联语里有时也 能兼具美感。如 “ 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 这一拆字联, “ 门 ” 与 “ 月 ” 结合,便是 “ 闲 ” 的异 体字 “ 閒 ” 。游戏笔墨,但整体境界颇佳;置于联内,亦相当合宜。
(选自 “ 上观新闻” ,有改动)
【材料三】
( 1 )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 “ 桃符” ,因为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
B.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对前代的对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C.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D.古人认为谐趣横生的对联是游戏文字,格调不高,不足挂齿。
( 2 )小语和小文看到一门外贴了一副对联,请结合材料一补全他们的讨论内容。(4 分)
小语:哪边是这副对联的上联呢? 小 文 : 左 边 是 上 联 ,右 边 是 下 联 , 因 为 ① 。 小语:这副对联的张贴是不是有问题? 小 文 : 对 。 上 联 应 该 贴 在 右 边 , 因 为 ② 。 小语:看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啊!
( 3 )根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4 分)
①材料三中 A 的上联拆的是 “ 冻 ” “ 洒 ” 二字,下联拆的是 “ ” “ ” 二字。
②材料三中 B 镶嵌的人物,分别是诸葛亮和 。
③材料三中 C 的横线上应该填写 。
(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17 分)
小雪落旧檐
①小雪翩然而至,在茅草做的屋檐上,睫毛似的凝结。恍惚中,又回到旧日时光 ……
② 那时候, 一进冬月,就盼着雪落。雪落下来,大人们就闲下来,会捣鼓一些好吃的食物。这 似乎是一年内,除春节以外的好时光,也是春节的预演。
③雪薄薄地落着,鸟雀子弹一样在雪中穿梭,也只有门口那几棵大松树还碧绿着,此时的乡村, 已经变成了铅笔画一样的存在。那时候,拍照的师傅常到乡下走动,帮人拍照,半月后来送。我很 喜欢拍照,尤其是在雪落时拍。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梅花树,红色的梅花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 加美丽。雪花飘飞中,我站在梅花树下,在师傅相机闪光灯一亮的瞬间,留下了光阴的影像。这张照片至今在相册里留存。
④ 小雪一落,屋檐下,炊烟四起,鸟雀也开始敛足了。这是旧时乡村的图腾,今时之乡村,已 经越来越像城市了,恐怕连炊烟也很少能见到了。旧时炊烟,造就的是旧时菜肴,印象中,最常见 的是母亲做的炸萝卜丸子。白萝卜丝、胡萝卜丝,拌上面糊,撒上生粉、盐巴、葱花等作料,在菜 籽油中烹炸,味道那叫一个香!吃起来,表皮酥脆,内里绵软可口,又有萝卜丝的清香和甘甜,简 直可以称之为 “ 香炸天 ” ,可不就是香炸天?这时候,乌雀也会在屋檐上逗留,我估摸着这些家伙也想趁着萝卜丸子的香,呼吸几口香气,也解解馋。
⑤ 印象中,每每落了小雪,父亲总会在白瓷缸茶盏中沏一杯茉莉花茶,茉莉很小的颗粒,蜷缩 在一起,九窨茉莉,也似一粒粒小雪,被沸水冲泡以后,茶香四溢,茉莉花在水中也逐渐伸展拳脚, 变成了 “ 大雪 ” 。 父亲端着茶缸,在门槛内喝一口茶,望着空中,有一种凭栏看落雪的闲适感,那 是我见过父亲最惬意的样子。
⑥ 下了小雪,母亲有时候也会蒸包子,大笼的包子, 一般是粉丝木耳馅儿的。在严寒的冬日吃 起来,那叫一个过瘾,如果再配上母亲腌制好的西瓜黄豆酱,我一口气能吃掉四五个,大快朵颐。 一般情况下,包子蒸好了,炊烟和蒸汽会把屋檐上的小雪也暖化一些,晶莹剔透的,在屋檐的滴水 处凝结成一根根珠链,吧嗒吧嗒滴下来 ……父亲这时候会指着屋檐上雪化的水滴,说: “ 包子太香 了,你看把这雪馋的!” 说着,吃上一口包子,快意大嚼 ……
⑦ 小雪又翩然而至,落在旧日的屋檐上,曾经的时光又如影像般重现。站在老屋前,雪花飘飞 中,温暖溢满心间 ……
(选自《意林》,有改动)
( 1 )作者回忆儿时下小雪时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4 分)
① “ 我 ” 在梅花树下照相 ②
③父亲在门槛内喝茶赏雪 ④
( 2 )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鸟雀也会在屋檐上逗留 ,我估摸着这些家伙也想趁着萝卜丸子的香,呼吸几口香气,也解解馋。
( 3 )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3 分)
父亲端着茶缸,在门槛内喝一口茶,望着空中,有一种凭栏看落雪的闲适感,那是我见过父亲 最惬意的样子。
( 4 )联系全文,说一说选文标题 “ 小雪落旧檐” 的含义。(3 分)
( 5 )阅读选文,试分析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四、写作(40分)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 ,按要求作文。
(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你有了第一声啼哭之后,你便已踏上了生命的征途;山清水秀,你追寻着生活的脚步;桃红柳 绿,你追寻着春的脚步;诚信宽容,你追寻着做人的脚步;理想憧憬,你追寻着梦想的脚步 …… 在追寻的征途上,你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让自己的人生闪光。
请以 “ 追寻 的脚步”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能透露考生真实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内容。
④不得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内容。
(二) . 请以 “ 细节中的感动”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主题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 600 字。
( 2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
(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④不得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内容。
2025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题号 1 2 3 4
答案 B D D B
4.(2)示例:刘四爷 白脸 刘四爷剥削车夫,设计让祥子和虎妞分开,最终导致虎妞难产而死,体现了奸 诈的性格,符合白脸象征。
示例:曹先生 红脸 曹先生待人宽厚,帮助祥子,体现了正直善良,符合红脸象征
5 .( 1 )飞来山上千寻塔
( 2 )隔江犹唱后庭花(注意 “ 犹” 的书写)
( 3 )拄杖无时夜叩门
( 4 )对镜帖花黄
( 5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每空 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 一 )6 .C
(二)( 1 )A
( 2 )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敌人)城防已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取(皖城)。
( 3 )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
( 4 )A. 甲文: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鲁肃与吕蒙 “ 结友而别” ,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 长进。
B.乙文:孙权 “ 拜吕蒙为庐江太守 ” ,侧面表现出吕蒙的才略过人; “ 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 ” 印证了吕蒙 “ 外援必至 ” “ 不移时可拔 ” 的论断,侧面衬托出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侧面 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才。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 一 ).(11分)
( 1 )D
( 2 )①左边的末字 “ 远” 是仄声,右边的末字 “ 高” 是平声;②联的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的,上联应该贴在右 边
( 3 )①切 分 · ②李白
③回文
(二) .(17分)
( 1 )②母亲做炸萝卜丸子 ④母亲蒸粉丝木耳馅儿包子
( 2 )“ 逗留” 意思是停留、不离开,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鸟雀被萝卜丸子香气吸引而停留在 屋檐上的情景,表现出萝卜丸子香气诱人,也表达了 “ 我” 对儿时美食的怀念。
( 3 )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 端 ” “ 喝 ” “ 望 ” 等动词,生动地写出父亲喝茶赏雪时的动作, “ 闲适 ” “ 惬意” 写出父亲的神态,表现出父亲在落雪时喝茶赏雪的惬意、享受,表达了 “ 我” 对儿时温馨生活的怀念。
( 4 )表层含义:小雪落在旧日的屋檐上;深层含义:“ 小雪” 和 “ 旧檐” 象征着儿时的美好时光,标题蕴含着 作者对儿时温馨生活的怀念之情。
( 5 )结构上:照应开头和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再次写小雪落在旧檐上,将作者拉回曾经的时光, 点明中心,抒发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写作(40分)(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