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24届高考复习之标点符号常考模式.pptx 展开
(共40张PPT)
2024届高考标点符号复习
之
标点符号
从前有一位富翁,只生了一个女儿,到了六十岁才喜得贵子,取名为“非”。富翁临终前立下遗嘱,內容是: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等他死后,女婿很快并吞了家产,只留下一间小房子给他的儿子。富翁的儿子长大后拿着遗嘱与姐夫对簿公堂。主审官命他们陈述各自的理由,女婿便抢先念道:
接著,儿子说:
主审官根据实情稍作思考,遂判儿子胜诉,其成功夺回家产。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标号及其形式
名称 破折 括号 书名 引号 连接 间隔 着重 专名 省略
形式 —— ( ) 《 》 “ ” — . — ……
备注 连占两格 各占一格 各占一格 右左上角 占一格 标字间 标字下 标字下 连占两格
一些标点符号不能放在第一格
注意
、
,
;
:
。
!
一定要紧跟上它们左边的字词写(不能写在一行的头格)
可提到上一行的末格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处理技巧
★
★
★
“
《
(
”
》
)
—
—
…
…
95
有
0
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
0
有
种
★
★
★
★
★
明
传
奇
明
传
奇
处理技巧
它们一定要带上字行走
处理技巧
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翻开《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一一展现,字里行间全是澎湃的热情,全是珍贵的回忆。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乙】我永远忘不了,从天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是那么悠扬、那样动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继续大力支持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施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这一切无不给我们带来激动和幸福!进入新时代,航天梦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让航天事业奔向强国目标,自立自强地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丙】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则接着一则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
B.乐曲名应使用书名号,所以“东方红”应为《东方红》。
【2021年】
1.(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分号”运用错误。“不仅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并非两个并列句子,中间的“分号”应该改为“逗号”。故选C。
【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B项,“省略号”和“等”只用一个即可,都用显得多余、啰嗦。故选B。
一、问号
1、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应为: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选择问)
2、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应为: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倒装问)
3、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应为: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追问)
4、可爱的,我能不爱你吗,我怎么能不爱你呢?
应为:可爱的,我能不爱你吗?我怎么能不爱你呢?(反问)
5、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应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有疑问词非疑问句)
歌诀:选择问、倒装问句末才用问,追问、反问、特指问 每句都问,有疑问词非疑问句不用问。
1.只抢到一张演唱会门票,是你去?还是我去?
2.为什么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为什么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关键是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出了问题。
3.吃水果吗 你。
4.还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到 但我一定会去接他。
练习:选择正确的一项
√
二、顿号
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应为: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和“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为大并列,“原子弹、氢弹”和“发射、回收”为小并列。)
2、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应为: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这些词语为集合性词)
3、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应为: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这些词为概约数)
4. 并列成分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1)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注意:并列短语做定语时,用顿号。
(4)他的准确、清新、形象的语言,使球迷们感到仿佛自己就坐在体育馆里亲眼目睹这场比赛。
三、冒号
1、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应为: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提示下文要用冒号)
2、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
应为: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总结上文要用冒号)
3、“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应为:“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4、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应为: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冒号一般管到句末)
三、冒号
5、“某某说” “某某叫嚷”“某某想”“切切地说”“斥责我”等词后面视情况定符号。
“某某说”前用冒,中用逗,后用句;标点都在引号里。
(1) 小纯说:“这个问题,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2)“这个问题,”小纯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3)“这个问题,让我好好考虑考虑。”小纯说。
四、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引述,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类,前者用引号,后者则不用引号。
北倾说:“这世间所有的好,总结起来,也不过‘如愿以偿’四个字。”
他说过,为值得的东西大费周章,所以才能快乐如斯。
如果导演告诉我“你拿起水杯,下个动作转过头来”,我会不知道怎么演戏的。
1.
2.
“
:
。
”
“
:
”
。
√
1.
2.
“
。
‘
”
’
“
‘
’
。
”
√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注意:引用的话末尾的标点是问号(?)或者感叹号(!),问号和感叹号应保留(放于引号内)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这次旅游我算是领略到了。
2.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两句反复吟咏了好几遍。
3.小林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4.他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
√
练习:选择错误的一项
⑴解释局部紧挨着,解释整体隔开着。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五)括号
⑵句内括号,解释完毕无点号;句外括号,解释完毕可有点号;问号叹号很特殊,句内句外都要用。
a、在1987年联合国召开的维也纳科学技术促进发展会议上,能源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粮食、人口、环境)之一。
B、果戈里作《按察使》,使演员直接对着客人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
C、她先是寄希望于X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那个大块头!)。
补充几种不套用情况
1、省略号和“等等”不套用,
2、“是”和破折号不可套,
3、冒号和“即”不套,
4、破折号和括号不套
标点符号的作用
【2022年】
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A.表特殊含义。
B.表突出强调。
C.表特殊含义。
D.表特殊含义。
故选B。
引号的作用主要:
①表示引用;
②表示着重论述或强调:
③表示特殊含义;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表示讽刺和否定。
D
【2020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选项A“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
选项B“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选项C属于转移话题;
选项D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故选B。
三、【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 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破折号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掌握破折号常见的几种作用,如表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表语意的转折或转换,表声音的中断或停顿,表语意的跃进等,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文本“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对“这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故选B。
破折号的作用
1.解释说明(为正文的一部分,去掉会影响正文意思)
2.话题转换
3.插入语(插说)。
4.声音的延长
练习:
(1)这是朝鲜战场上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2)“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呜——”火车开动了。
(4)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5.表示总结上文。如: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6.表示引出下文。如: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
7.表示补充说明。如: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8.表示重点强调。如: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9.表示意思递进。如:我们真诚地祈祷——希望他能早点康复。
10.表示意思转折。如: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1.表示声音的中断。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2023·江西景德镇5月三模)
我曾读过作家贺捷生(贺龙女儿)的一篇散文《去看一棵大树》。她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地说:“父亲,你还记得吗?当你站在这棵大树下的时候,我也快要来到这世界。你看,我和你们与这片深沉又肥沃的土地,这棵死而复生的大树,彼此命运相连,已经难舍难分了……”看来,这棵大树在贺捷生心中有着重要位置。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看到眼前此景,他不禁伤感地念道:“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B.听了侦察连长的汇报,张政委连连表扬道:“好,好……你们做得太好了!”
C.农民的需求、虫害的预防、产量如何提升……这些问题在郭进考的脑海里翻滚。
D.如今的台特玛湖,湖面广阔,绿水流翠,群鸟翻飞,如诗如画……
A
2023·江西景德镇5月三模)
解析:答案是A项。文中省略号是对引文内容的省略。
A项省略号表示对引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后内容的省略;
B项省略号表示对重复内容“好,好”的省略;
C项省略号表示对“农民的需求、虫害的预防、产量如何提升”后其他问题列举的省略;
D项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语句是完整的,只不过联系上下文看,意思没有表达完。
省略号除了“对引文内容的省略、对重复内容的省略、列举的省略、语意未尽”等作用外,还有其他作用:
1.表示对话中沉默不语。如:(甲:)“今天真冷。”(乙:)“……”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如:“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3.表示声音延长。如:小狗“汪……汪……”地叫着。
4.表示说话的中断。如:“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错了什么?”
5.表示思维的跳跃。如:“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标点符号之主观题
2024届高考标点符号复习
之
标点符号
从前有一位富翁,只生了一个女儿,到了六十岁才喜得贵子,取名为“非”。富翁临终前立下遗嘱,內容是: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等他死后,女婿很快并吞了家产,只留下一间小房子给他的儿子。富翁的儿子长大后拿着遗嘱与姐夫对簿公堂。主审官命他们陈述各自的理由,女婿便抢先念道:
接著,儿子说:
主审官根据实情稍作思考,遂判儿子胜诉,其成功夺回家产。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标号及其形式
名称 破折 括号 书名 引号 连接 间隔 着重 专名 省略
形式 —— ( ) 《 》 “ ” — . — ……
备注 连占两格 各占一格 各占一格 右左上角 占一格 标字间 标字下 标字下 连占两格
一些标点符号不能放在第一格
注意
、
,
;
:
。
!
一定要紧跟上它们左边的字词写(不能写在一行的头格)
可提到上一行的末格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处理技巧
★
★
★
“
《
(
”
》
)
—
—
…
…
95
有
0
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
0
有
种
★
★
★
★
★
明
传
奇
明
传
奇
处理技巧
它们一定要带上字行走
处理技巧
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翻开《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引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一书,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一一展现,字里行间全是澎湃的热情,全是珍贵的回忆。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壮大。【乙】我永远忘不了,从天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是那么悠扬、那样动听!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继续大力支持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人披荆斩棘、刻苦攻关,航天事业穿云裂石,突飞猛进地实现飞跃,大踏步赶上时代。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施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这一切无不给我们带来激动和幸福!进入新时代,航天梦引领中国航天人奋力奔跑、勇敢逐梦,让航天事业奔向强国目标,自立自强地谱写着新的辉煌篇章。【丙】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一则接着一则地传来,很不容易,真是令人万般欣慰!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
B.乐曲名应使用书名号,所以“东方红”应为《东方红》。
【2021年】
1.(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注重“材美”“工巧”“器雅”,古人对于器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的追求可谓孜孜不倦。一件器物,可以拙朴到浑然天成,不露声色,也可以繁复,精美到无以复加。【乙】“过去的生活,一切都很慢”,因此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黎民百姓,家里或许都会有几件称心如意的工艺品,点缀他们的“慢生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温度的传统工艺家具与器物,除了留存在一些宫殿、宅第、民居中,还在热衷传统工艺设计的美术家手中不断传承。【丙】家具、器物、雅玩里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且不断革新的丰富技法;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虔诚态度。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分号”运用错误。“不仅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并非两个并列句子,中间的“分号”应该改为“逗号”。故选C。
【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B项,“省略号”和“等”只用一个即可,都用显得多余、啰嗦。故选B。
一、问号
1、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应为: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选择问)
2、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应为: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倒装问)
3、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
应为: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追问)
4、可爱的,我能不爱你吗,我怎么能不爱你呢?
应为:可爱的,我能不爱你吗?我怎么能不爱你呢?(反问)
5、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应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有疑问词非疑问句)
歌诀:选择问、倒装问句末才用问,追问、反问、特指问 每句都问,有疑问词非疑问句不用问。
1.只抢到一张演唱会门票,是你去?还是我去?
2.为什么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为什么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关键是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出了问题。
3.吃水果吗 你。
4.还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到 但我一定会去接他。
练习:选择正确的一项
√
二、顿号
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应为: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和“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为大并列,“原子弹、氢弹”和“发射、回收”为小并列。)
2、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应为: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这些词语为集合性词)
3、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应为: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这些词为概约数)
4. 并列成分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1)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注意:并列短语做定语时,用顿号。
(4)他的准确、清新、形象的语言,使球迷们感到仿佛自己就坐在体育馆里亲眼目睹这场比赛。
三、冒号
1、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应为: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提示下文要用冒号)
2、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
应为: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总结上文要用冒号)
3、“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应为:“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4、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应为: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冒号一般管到句末)
三、冒号
5、“某某说” “某某叫嚷”“某某想”“切切地说”“斥责我”等词后面视情况定符号。
“某某说”前用冒,中用逗,后用句;标点都在引号里。
(1) 小纯说:“这个问题,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2)“这个问题,”小纯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3)“这个问题,让我好好考虑考虑。”小纯说。
四、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
引述,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类,前者用引号,后者则不用引号。
北倾说:“这世间所有的好,总结起来,也不过‘如愿以偿’四个字。”
他说过,为值得的东西大费周章,所以才能快乐如斯。
如果导演告诉我“你拿起水杯,下个动作转过头来”,我会不知道怎么演戏的。
1.
2.
“
:
。
”
“
:
”
。
√
1.
2.
“
。
‘
”
’
“
‘
’
。
”
√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注意:引用的话末尾的标点是问号(?)或者感叹号(!),问号和感叹号应保留(放于引号内)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这次旅游我算是领略到了。
2.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两句反复吟咏了好几遍。
3.小林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4.他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
√
练习:选择错误的一项
⑴解释局部紧挨着,解释整体隔开着。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五)括号
⑵句内括号,解释完毕无点号;句外括号,解释完毕可有点号;问号叹号很特殊,句内句外都要用。
a、在1987年联合国召开的维也纳科学技术促进发展会议上,能源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粮食、人口、环境)之一。
B、果戈里作《按察使》,使演员直接对着客人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
C、她先是寄希望于X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那个大块头!)。
补充几种不套用情况
1、省略号和“等等”不套用,
2、“是”和破折号不可套,
3、冒号和“即”不套,
4、破折号和括号不套
标点符号的作用
【2022年】
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A.表特殊含义。
B.表突出强调。
C.表特殊含义。
D.表特殊含义。
故选B。
引号的作用主要:
①表示引用;
②表示着重论述或强调:
③表示特殊含义;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表示讽刺和否定。
D
【2020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选项A“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
选项B“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选项C属于转移话题;
选项D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故选B。
三、【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 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破折号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掌握破折号常见的几种作用,如表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表语意的转折或转换,表声音的中断或停顿,表语意的跃进等,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文本“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对“这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故选B。
破折号的作用
1.解释说明(为正文的一部分,去掉会影响正文意思)
2.话题转换
3.插入语(插说)。
4.声音的延长
练习:
(1)这是朝鲜战场上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2)“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呜——”火车开动了。
(4)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5.表示总结上文。如: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6.表示引出下文。如: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
7.表示补充说明。如:我一直坚持读书,想借此唤起弟妹对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8.表示重点强调。如: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9.表示意思递进。如:我们真诚地祈祷——希望他能早点康复。
10.表示意思转折。如: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1.表示声音的中断。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2023·江西景德镇5月三模)
我曾读过作家贺捷生(贺龙女儿)的一篇散文《去看一棵大树》。她在文章中满怀深情地说:“父亲,你还记得吗?当你站在这棵大树下的时候,我也快要来到这世界。你看,我和你们与这片深沉又肥沃的土地,这棵死而复生的大树,彼此命运相连,已经难舍难分了……”看来,这棵大树在贺捷生心中有着重要位置。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看到眼前此景,他不禁伤感地念道:“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B.听了侦察连长的汇报,张政委连连表扬道:“好,好……你们做得太好了!”
C.农民的需求、虫害的预防、产量如何提升……这些问题在郭进考的脑海里翻滚。
D.如今的台特玛湖,湖面广阔,绿水流翠,群鸟翻飞,如诗如画……
A
2023·江西景德镇5月三模)
解析:答案是A项。文中省略号是对引文内容的省略。
A项省略号表示对引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后内容的省略;
B项省略号表示对重复内容“好,好”的省略;
C项省略号表示对“农民的需求、虫害的预防、产量如何提升”后其他问题列举的省略;
D项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语句是完整的,只不过联系上下文看,意思没有表达完。
省略号除了“对引文内容的省略、对重复内容的省略、列举的省略、语意未尽”等作用外,还有其他作用:
1.表示对话中沉默不语。如:(甲:)“今天真冷。”(乙:)“……”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如:“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3.表示声音延长。如:小狗“汪……汪……”地叫着。
4.表示说话的中断。如:“对不起,刚才错了……”她大声说。“错了什么?”
5.表示思维的跳跃。如:“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标点符号之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