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4 )
精品
【中考真题汇编】热点命题专项训练:基础知识综合-2025年中考语文(含答案)
1 / 26
二一排课
当前位置: 初中/ 语文/ 中考专区/三轮冲刺
精品

【中考真题汇编】热点命题专项训练:基础知识综合-2025年中考语文(含答案)

2025-05-11 浏览量 128 3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2-22953149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 全国
文件: 825.4K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1份文件
1 / 26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中考真题汇编】热点命题专项训练:基础知识综合-2025年中考语文.docx 展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真题汇编】热点命题专项训练:基础知识综合-2025年中考语文
(2024·四川资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是什么?是吃到舌尖上的满足,是藏进针线里的惊艳,是刻进基因的抑扬顿挫,也是融入血脉的悠扬婉转。它是自信自强的立足点,更是“读懂中国”的关键词。一同发布的中华文化主题宣传片中,不乏名山大川、文物遗址、航天科考、国际盛会等令人( )的“名场面”,也有市井人家的“烟火气”,朴素生活的“微镜头”:( )的饮食文化,口耳相传的诗词韵律,家中摆设的玩具土偶,服饰表面的花纹图样……文明古国一脉传承,______,形成文化印记,凝聚民族认同。近年来,传统文化融入新的载体,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着华服、习汉礼”。从外显元素到内涵式发展,文化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实现了价值增值,形成了品牌效应,( )吸引更多爱好者深入探寻,由“消费者”变成体验者、创造者、传播者。
(摘自默达《让中华文化刻进基因融入生活》,有删改)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心潮澎湃 川流不息 不管 都
B.心血来潮 川流不息 不管 都
C.心血来潮 源远流长 不仅 还
D.心潮澎湃 源远流长 不仅 还
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其精髓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
B.其精髓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C.其精髓与时俱进,传统文化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
D.传统文化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其精髓与时俱进
3.文中“消费者”的引号,与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山水画,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C.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D.我从放大镜中见蝉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围屋说“围”】
围屋是围起来的建筑。俯瞰围屋,其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围”字(如图1)。汉字中像“围”这样带“口”(读wéi)的字还有很多,有的表示围起来的地方,如“圈”是古人养牲畜的地方,yuán“①”是种果树的地方,pǔ“②”是种菜的地方。
围屋是以堂屋为中心向外扩展而形成的庞大建筑体。家族世代居于其中,老少其乐融融,这场景正如对联所言“一围居室▲▲▲,四方天地家国情”。
围屋镌刻着客家人大迁徙的历史,留存了传统文化印记,当时代的脚步沿着青石板路悄然而来,人们走出古老的围屋▲奔赴广阔的天地;而围屋大门的漆色渐渐斑驳,院内幽深的寂静敲打着斜阳……
图1 深圳客家围屋
5.请写出第一段①②两处的汉字。
6.将第二段对联缺失部分“▲▲▲”补充完整,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山川美 B.千秋歌 C.四季诗 D.天伦乐
7.根据语境,第三段中“▲”处应填入的一个标点符号是( )
A.顿号 B.逗号 C.分号 D.句号
【古居破“围”】
久围则困,困则破“围”,破而求变。早在1996年,深圳围屋“鹤湖新居”就改建为客家民俗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历史;2024年元宵节期间,“万居·咏月”诗词灯会深圳围屋“大万世居”举办,市民们相聚围炉煮茶,一时丝竹绕耳,不胜惬意。
图2 围屋更新示意图
8.请结合“古居破围”相关文字和图2,归纳古居更新变化特点。
9.作为城市的一员,请你在“我”、“古居”之间加入一个动词,表达你与古居这种文化源的关系,并对此作简要阐释。
10.(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古老的湟水自西向东,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两岸花红柳绿、田畴齐整、麦穗扬花,美不shèng( )收。湟水是河湟儿女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它流tǎng( )在河湟谷地,丰润了连绵山川,滋养了广袤大地,哺育了芸芸众生,也见证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河湟文化。西宁作为河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核心区,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绘就了一幅巧妙绝伦的画卷。河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挖掘河湟文化的价值,推动河湟文化,让河湟文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美不shèng( )收 流tǎng( )
(2)给加点字注音。
丰润( ) 哺( )育
(3)语段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浩浩荡荡 B.名副其实 C.巧妙绝伦 D.与日俱增
(4)语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修改。
我们要深入挖掘河湟文化的价值,推动河湟文化。
11.(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翻开厚重的历史,拂去岁月的尘埃,每一位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人民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和情怀,让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 )。无数仁人志士pāo( )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浇灌理想之花。英雄儿女各千秋,一寸丹心为报国。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呼唤革命的理想主义情怀,也呼唤我们对人民英雄永héng( )的景仰。
奋进壮阔( )时代,书写非凡答卷。我们需要汲取革命文化的养分,不断发扬和继承“铁军精神”。新时代盐城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我们应当用传承之笔描绘“① ”,用创新之笔描绘“② ”,用发展之笔描绘“满园春晖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给文中标号为①②的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
A.日新月异景 B.薪火相传图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12.(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家是我们人生开始的地方,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波澜壮kuò的民族复兴进程中,个人命运已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个人发展已与民族发展融为一体。 (实现 实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词的责任。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伟大复兴 团结奋斗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kuò( ) 融( )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传统文人画家而言,斋号既是心灵的独白,也是解码其生命历程与画作的钥匙。斋号情出多端,而意有不同:①或标榜志趣,或(抒写/书写)抱负,或陶冶情操。
如何修齐治平,追求理想?文人画家常常会在斋号上有所回应。晚清吴昌硕题其读书楼为“朴斋”,取其返璞归真、终身不辱之意。
斋号彰显着文人画家的主体意识及自我认同。明朝徐渭命运多舛,十岁时种下一株青藤,特名其读书处为“青藤书屋”,古稀之年又在自画像中题道:②“流光荏苒,两鬓如霜,是藤大若虬松,绿茵如盖。今治此图,寿藤亦寿吾也。”此株青藤,寄托了徐渭一生的情思。
文人画家审美高雅,多好收藏,也常将自我的情致嗜好(反映/反应)于斋号之中。如吴昌硕四十岁后有“癖斯堂”,以表达其金石之癖。
国人一直葆有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故而文人画家常常将先人故里、前辈事迹铭入斋号,以表承继祖风、不忘桑梓之情。黄宾虹沪上的寓所“滨虹草堂”乃以家乡的滨虹亭命名。
斋号也可作为奋发治学与艺无止境的自我鞭策。如现代画家李可染曾以“师牛堂”为斋号,以取“俯首孺子,鞠躬尽粹”之意,这与现代画家陆俨少曾使用的“甘为虞”(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正如笔下的作品一样,传统文人画家在确定斋号时往往优先选择包括追溯祖德、显耀功业、彰显幽默等在内的各种角度。以斋号作为切入点,能拓展对画家人生和艺术的观看视角,深化对文人画家及其作品的认知,于砺学修身的风雅中寻得万千气象。
1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钥匙(shi) 陶冶 返璞归真 B.多舛(chuǎn) 荏苒 绿茵如盖
C.桑梓(zǐ) 鞭策 鞠躬尽粹 D.视角(jué) 追溯 砺学修身
14.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写 反映 殊途同归 B.书写 反应 异曲同工
C.抒写 反映 异曲同工 D.抒写 反应 殊途同归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中①②两处冒号所起的作用相同。
B.画波浪线句子与“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疑问方式一致。
C.“审美高雅”“承继祖风”两个短语结构类型不同。
D.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文人画家选择角度”。
16.(2024·海南·中考真题)“寻东坡足迹”研学活动在海口苏公祠开展。听了李文同学对苏公祠的讲解,同学们提出了若干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苏东坡,这位千百年来受人敬仰的北宋文豪,一生屡遭贬谪,却风起云涌,堪称传奇。早年眉山修身养志,弱冠出蜀入京,金榜题名,一举成名天下知。正值盛年被贬黄州,人到暮年又被贬至惠州、儋州。世人眼中的天涯海角,在他眼里却变得绚丽多姿、生机盎然。
苏轼是千年一遇的 kuàng( )世奇才,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学方面无所不能。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宋代的诗、词、文在他手里达到了高峰。
他还是一位美食家,东坡肉、龙井虾仁流传至今……
苏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心态乐观豁达,他的诗词豪迈酒脱,_________。
(1)关于字音 同学1:“冠”字的音读错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冠”读guān音时,解释为帽子;读guàn音时,意思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弱冠”指男子不到二十岁。 (1)我来正音: 加点字“冠”的读音是:
(2)关于字形 同学2:“kuàng世奇才”的“kuàng”不会写。 (2)我来填字: kuàng( )世奇才
(3)关于成语 同学3:画双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3)我来选词:( ) A.百折不挠 B.跌宕起伏
(4)关于句子 ①同学4:“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学方面无所不能。这句话有语病。 ②)班级进行仿写接龙大赛:仿照画横线句再补写一个句子。 (4) ①我来改句: ②我来接龙:
(5)关于口语交际 同学5:李文同学因为出现错误感到很难过,我们怎么安慰她? (5)我来安慰:
(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滚长江东入海,大势已立潮头来。前进,让一切成为可能。在滚烫的生活中,倾听内心的召唤,以勇毅执着的姿态,让青春xuàn lì;在奋进的征程上,xiǎng shòu风雨的洗礼,以砥砺前行的姿态,让梦想闪光 A 在奔腾的时代里,描绘理想的蓝图,以 B (奋勇搏击/前呼后拥)的姿态,让人生飞驰。志存高远,领略绝顶胜景;脚踏实地,共谱盛世华章。
17.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18.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 。
19.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
B处的词语是 。
(2024·西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历史的纵深,造就了时代的气韵。②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走向何方 ③中国到了今天,我每时每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④立于历史的沃土上,我们远眺未来。⑤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20.语段中 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1.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一座城盈满书香,便会显现出光彩照人的气质。泉水泠泠,荷香沁脾,济南是举世闻名的泉城;文脉悠长,书香荧绕,济南也是名副其实的书城。①这里,不仅独具人文之美,更具自然之美。泉脉与文脉相映成趣。②历代文人雅士题咏济南的诗文超过两万首以上。一代大儒周永年在这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馆藏书籍______,供人免费抄阅,“与天下万世共读之”的理念由此推广。书多,爱读书的人更多。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整》公布结果显示:③在全国“最爱看书城市”评选中,济南位居36个大中城市之首。以书筑城,以城圆梦。④2023年,济南第三次承办全国书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阅读盛会。以万卷智慧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书香正濡养着城市的创新发展。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闻得见满城书香。书香如一泓清泉,在济南大地上诗意流淌。
22.文段中加点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泠泠(líng) B.荧绕 C.相映成趣 D.濡养(rú)
23.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九牛一毛 B.汗牛充栋 C.应接不暇 D.纷纷扬扬
2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2024·浙江·中考真题)阅读演讲稿开头,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志向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基石,志向是实现梦想的阶梯,_____________。我们应树立远大志向,把人生梦想①_____________时代洪流,让péng_____________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②_____________源源不断的动力。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漫长而jiān_____________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1)结合上文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éng 勃 jiān 辛
(2)文章①②处应分别填入哪个词?选择正确的答案( )
A.汇入 汇聚 B.汇聚 汇入
(3)在画横线处续写句子,和画波浪线部分构成排比。
26.(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你准备应聘徐州博物馆讲解志愿者,小徐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文字考考你。
通过考古,采撷大地深处的文明碎片,寻找流淌千年的历史文脉,可以找到一座城市文化的根和魂。将散落的遗址串珠成链,将城下城的碎片拼凑成画,徐州的文化底色由此A( )。史河流韵、天工汉玉、俑秀凝华、金戈铁马……展示在徐州博物馆的一件件徐州出土文物,带着遥远时光的故事,成为独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丰厚徐州的底yùn( )。尘封于徐州大地的一个个考古遗址,记录古城坚韧成长的过去,yùn( )育B( )的人文精神。这些由过去流向现在的历史见证,在时代的前行中,滋养徐州的未来。______,______,______,伴随城市更新的铿锵足音,徐州正以文铸魂、以文塑城。在文化强市的化蝶之旅中,徐州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
(1)文中有两个同音字,小徐用拼音代替了,请你写出正确的汉字。
(2)小徐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你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A.鲜亮 鲜艳 B.息息相关 生生不息
(3)小徐抄写横线处三个短句时打乱了顺序,请你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树立时代新风②保护千年文脉③培厚人文精神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4)小徐把画波浪线的句子抄成了病句,请你修改过来。
(5)如果你应聘成功,小徐打算送你一副对联,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采文明碎片,寻文化之根
B.天工汉玉说往事,城市更新足音留
C.讲古彭古事,谱新城新篇
D.忆往昔史河流韵,看今朝培根铸魂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征,是一次举事无双的军事壮举,一部恢宏壮丽的伟大诗篇,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是艰难的,这对红军是极大的考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困难接踵而至,可他们毫不怯懦,勇往直前,不拆不挠。他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人迹罕致的雪山,走过遍布沼泽、荒无人烟的草地。战士们信念坚定,不改初衷,乐观向上,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胜利。长征点燃了革命火种,铸就了“长征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熠熠生辉。
27.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概(kài) B.怯懦(qiè) C.初衷(zōng) D.火种(zhòng)
28.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举事无双 B.勇往直前 C.不拆不挠 D.人迹罕致
29.对语段中画波浪线的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红军是极大的、艰难的考验。
B.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是艰难的,是极大地考验红军的。
C.大约两万五千里的征程是艰难的,这对红军是极大的考验。
D.两万五千里大约的征程,红军是极大的、艰难的考验。
(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2024年是青岛市开展“挽留海鸥行动”30周年,同学们拍摄了主题为“山海鸥韵,和美青岛”的宣传短视频。作为文字编辑,请你对解说词进行修改完善。
【镜头一:鸥翔蓝天添灵动】
阳光和暖,碧水澄(chéng)净,海鸥翩然而至,在蔚蓝的天空下翱翔。它们时而展翅盘旋,轻莹地舞蹈;时而敛翼(yì)休憩,自由地浮潜(qián);时而徘徊(huí)沙滩,悠闲地散步。海鸥的到来,为青岛的冬天平添了几分灵动。
【镜头二: ① 】
栈桥边,前来赏鸥的游人摩肩接踵。这群“小精灵”呼朋引伴,或争相啄食人们投喂的食物,或亲密地围在人们身边强聒不舍……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人鸥同乐,共享山海,这幅和谐的图景令人心旷神怡。
30.镜头一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澄(chéng) B.翼(yì) C.潜(qián) D.徊(huí)
31.镜头一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翩然 B.盘旋 C.轻莹 D.悠闲
32.镜头二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摩肩接踵 B.呼朋引伴 C.强聒不舍 D.心旷神怡
【镜头三:爱鸟护鸟映文明】
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30年来,爱鸟护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落日余晖下,渔民给海鸥投喂小鱼虾;漫天飞雪中,志愿者给它们抛撒爱心粮……这一幅幅有温度的画面,折射出人们的友善与城市的文明。
【镜头四: ② 】
2024年1月20日,青岛市首届海鸥文化节开幕。举办海鸥主题音乐秀,组织海鸥科普公益宣讲,邀请青岛非遗传承人用剪纸、糖画等形式创作以海鸥为主题的作品……诸多活动以鸥为媒,展现岛城文化魅力,体现出青岛对文化的重视、传承与创新。
33.镜头三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
A.1994年,《青岛晚报》发起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回复。
B.1994年,《青岛晚报》发起挽留海鸥的行动,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
C.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
D.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回复。
34.请结合解说词内容,仿照镜头一或镜头三的标题,给镜头二和镜头四拟写标题。
(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某校正在开展“诗意山水·大美巴中”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极目巴中山水,总会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震撼。用它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大巴山这块神奇的土地。
川东北边缘在隆起褶皱挤压成山过程中,发展了形态不一的深幽峡谷。其中,临江丽峡匠心独运,林壑尤美。临江丽峡位于通江县西北部,连接诺水洞天和空山天盆两大景区,长约10公里左右。
临江丽峡峡深谷幽,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傲然耸峙,如同刀削斧切一般。从高处俯瞰,两岸古树繁茂,cāng( )翠如盖。临江丽峡隐藏其间,隐约可见。(A)
幽峡曲径,sù( )水而上,既有清波倒影,澄澈缥碧,也有激流素湍,清冽晶莹。白练当空,猝然撕开峡谷的幽暗,气势恢宏,声响雄浑。峡谷内有气势páng( )礴的“珍珠瀑”,跌宕生姿的“青莲瀑”,还有活泼俏皮的“鱼跳瀑”。它们或引吭高歌,或浅吟低唱,妙不可言。
峡谷内怪石lín( )峋,有的如攀枝嬉戏的猴群;有的像亦步亦趋的大象;有的如龙似蛇,蜿蜒盘旋。岩石上密布色彩斑斓的苔藓,瀑布穿过青苔,倾泻而下,美不胜收。
临江丽峡幽深静美,遗世独立。时至今日,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睹过其美丽容颜。胜景在前,大美有形。自信有这方山水的托举,巴中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
35.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耸峙(shì) (沧)翠 (朔)水 素湍(tuǎn)
B.耸峙(zhì) (苍)翠 (溯)水 素湍(tuān)
C.晶莹(yíng) (滂)礴 (嶙)峋 斑斓(lán)
D.晶莹(yín) (磅)礴 (粼)峋 斑斓(nán)
36.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匠心独运 B.气势恢宏 C.引吭高歌 D.美不胜收
3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它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大巴山这块神奇的土地。(成分残缺,在“用”字前添加“大自然”)
B.川东北边缘在隆起褶皱挤压成山过程中,发展了形态不一的深幽峡谷。(搭配不当,将“发展”改为“形成”)
C.临江丽峡位于通江县西北部,连接诺水洞天和空山天盆两大景区,长约10公里左右。(语意重复,删去“约”或“左右”)
D.时至今日,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睹过其美丽容颜。(关联词不当,将“才”改为“就”)
38.下列填入(A)处的语句(不考虑句末标点),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其潭形状不一,有的弯如新月,有的圆似葫芦,很是奇异
②穿行在临江丽峡中,举目四望,秀山奇潭,天下独绝
③但无论是何种颜色,潭中总是蔓草飘拂,游鱼小虾荡漾其间,乐趣无穷
④潭中溪水也颜色不一,变幻无穷,绚丽迷人
⑤一片片潭水,绚烂多姿地铺展在眼前,流连其间,让人仿佛忘记了时间
A.②①⑤③④ B.②①④③⑤ C.⑤②①④③ D.⑤①④②③
39.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探讨了语法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白练当空,猝然撕开峡谷的幽暗”中“猝然”“撕开”“幽暗”分别是副词、动词、形容词。
B.“傲然耸峙”“声响雄浑”“如龙似蛇”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既有清波倒影,澄澈缥碧,也有激流素湍,清冽晶莹。”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巴中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中“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作宾语。
40.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
B.新闻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C.“飞来峰上千寻塔”之“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食或尽粟一石”之“石”是古代容量单位,“是日更定矣”之“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D.史书有不同体例,《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战国策》属于国别体。
41.探究活动后,同学们参观了书画展,下列书法作品按书体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42.“诗意山水·大美巴中”,临江丽峡别具一格却鲜为人知,请你为其写一则宣传标语。
《【中考真题汇编】热点命题专项训练:基础知识综合-2025年中考语文》参考答案
1.D 2.A 3.B 4.传统文化融入新的载体,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空,心潮澎湃: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心血来潮: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此处形容中华文化主题宣传片中的“名场面”令人激动,应用“心潮澎湃”;
第二空,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这里形容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用“源远流长”更合适;
第三、四空,“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不管……都……”表示条件关系。此处“实现了价值增值,形成了品牌效应”与“吸引更多爱好者深入探寻,由‘消费者’变成体验者、创造者、传播者”是递进关系,应用“不仅……还……”;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前文提到 “中华文化主题宣传片中,不乏……‘名场面’,也有市井人家的‘烟火气’,朴素生活的‘微镜头’”一句中的“中华文化主题宣传片中,不乏……‘名场面’”强调传统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也有市井人家的‘烟火气’,朴素生活的‘微镜头’”说明传统文化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这整体呈现出一种从对传统文化的宏观展现(名场面)到微观层面(普通人生活点滴)的描述逻辑。
A.“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其精髓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先强调传统文化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这与前文从宏观到微观的叙述逻辑相契合,在描述了各种文化现象后,引出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其精髓融入生活,符合整体语境和逻辑顺序;
B.“其精髓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将“其精髓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放在前面,逻辑上显得突兀,因为前文并没有先铺垫关于文化精髓融入生活点滴的相关内容,而是先展示了各种文化现象,然后再阐述文化的发展及与生活的联系,所以该选项逻辑顺序不合理;
C.“其精髓与时俱进,传统文化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其精髓与时俱进”这种表述与前文的衔接不够自然,没有体现出从整体文化现象到文化发展与生活联系的逻辑过渡,且“精髓与时俱进”表述较模糊,不如A 选项先强调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再阐述精髓融入生活清晰合理;
D.“传统文化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其精髓与时俱进”,同样是逻辑顺序不当,先讲“传统文化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点滴”不符合前文从宏观文化现象到文化发展与生活联系的叙述脉络,应该先强调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再进一步说明其精髓如何融入生活;
故选A。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文中“消费者”的引号表示强调,突出这一特定身份。
A.“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引号表示引用诗句;
B.“意境”的引号表示强调,突出强调山水画中“意境”的重要性,与文中“消费者”引号用法一致;
C.“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引号表示引用话语;
D.“锄头”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把蝉的挖掘工具比作“锄头”。
故选B。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原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赢得”后面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年轻消费群体”不能直接作 “赢得”的宾语,需要在其后加上“的青睐”或“的喜爱”等词语。
5.园 圃 6.D 7.B 8.古居更新变化特点有:一是改变原居室的原有用途,如把家族活动空间改为文化活动空间,把居室改为阅览室等。二是把“鹤湖新居”改为“客家民宿博物馆”,让人们了解客家历史;三是在围屋举办文化活动,如2024年元宵节,在大万世居举办“万居,咏月”诗词灯会。 9.示例一加“爱”字。“我爱古居”——以“鹤湖新居”“大万世居”为代表的深圳客家同屋镌刻着客家人大迁徙的历史,留存了传统文化印记,它对于我们了解深圳的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示例二加“游览”一词。“我游览古居”我曾经和家人一起游览“鹤湖新居”。“鹤湖新居”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客家围村建筑群,涉及龙岗客家的历史沿革、独特的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它令我流连忘返。
【解析】5.本题考查字形。
在“汉字中像‘围’这样带‘口’(读wéi)的字还有很多,有的表示围起来的地方,如‘圈’是古人养牲畜的地方,yuán①是种果树的地方,pǔ②是种菜的地方”这一语境中:①处应填“园”。从语境来看,此处描述的是一个围起来用于种植果树的地方,“园”字有“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这一含义,与“种果树的地方”这一语境相契合,比如常见的“果园”,就是专门种植果树的园子,所以这里填“园”是合适的。②处应填“圃”。结合语境,这里说的是围起来种菜的地方,“圃”的意思是“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像“菜圃”就是专门用来种菜的园子,与“种菜的地方”的语境相符,因此此处应填“圃”。
6.本题考查对联。
A.“山川”主要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山和河流等景观,与围屋中家族世代居住、老少其乐融融的人文生活场景和氛围关联不紧密,放在“一围居室”后面,无法准确体现围屋内的生活特点和情感氛围,不能很好地与“四方天地家国情”形成呼应和匹配;
B.“千秋”强调时间的久远,“歌”一般指歌曲、歌颂等,与围屋中当下家族成员之间的生活场景和情感状态没有直接的、具体的联系,无法生动地展现围屋内老少相处的那种温馨、和谐的场景,与下联的“家国情”在情境和意境上也不够协调。“歌”是一声,也不符合对联的平仄要求,上联末字应是三声或四声;
C.“四季”体现的是时间的变化和自然的轮回,“诗”更多的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或浪漫的意象,与围屋中实实在在的家族生活场景以及其中蕴含的亲情等情感内容不太契合,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围屋内人们生活的那种其乐融融的状态,和下联的“家国情”在表意和情感上的衔接不够自然。“诗”是一声,也不符合对联的平仄要求,上联末字应是三声或四声;
D.“天伦”指的是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天伦乐”就是指家庭中亲人之间团聚、和睦相处的快乐。这与“一围居室”所代表的围屋这一居住环境以及家族世代居于其中,老少其乐融融的场景完全相符,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围屋内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和谐,与下联“四方天地家国情”在情感和意境上也相互呼应,上联侧重家庭内部的欢乐,下联扩展到天地间的家国情怀,层次分明,表意完整;
故选D。
7.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当时代的脚步沿着青石板路悄然而来,人们走出古老的围屋”与“奔赴广阔的天地”在语义上紧密相连,前者描述人们走出围屋的背景,后者是走出围屋之后的行为动作,二者是一个连续的表达,中间需要停顿但又未表达完整的意思,所以用逗号合适。
顿号一般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走出古老的围屋”和“奔赴广阔的天地”并非并列词语关系,不能用顿号。分号常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此处前后并非并列分句关系,不适用分号。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人们走出古老的围屋”语义未完整,后面“奔赴广阔的天地”是对其的进一步说明,用句号会使语义表达中断,不合适。
故选B。
8.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看图要知,家庭活动空间改成了文化保护空间,原有的居室变成了会议室、文化活动室、多功能音体室、阅览室等,改变了原有的居室用途。可得:改变原居室的原有用途。
根据题干中的“早在1996年,深圳围屋‘鹤湖新居’就改建为客家民俗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历史”可得:把“鹤湖新居”改为“客家民宿博物馆”,让人们了解客家历史。
根据题干中的“2024年元宵节期间,‘万居·咏月’诗词灯会深圳围屋‘大万世居’举办”可得:在围屋举办文化活动,如2024年元宵节,在大万世居举办“万居,咏月”诗词灯会。
9.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
需要在“我”和“古居”之间加入一个动词来体现与古居这种文化源的关系,可从传承、保护、了解、亲近等角度思考。加入的动词要能准确表达出自己对古居文化的一种态度和行为,之后对其阐释要围绕该动词展开,说明为什么是这种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意义。
示例:动词:守护。阐释:古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城市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的一员,“我”有责任守护古居。守护意味着关注古居的现状,积极参与到古居的保护行动中,比如向身边人宣传古居的价值,监督对古居的不合理利用等行为。古居是城市文化的根脉,守护它就是守护城市的记忆和独特魅力,让这份珍贵的文化源得以长久传承下去。
10.(1) 胜 淌
(2) rùn bǔ
(3)C
(4)在“推动河湟文化”后面加“的发展”或“我们要深入挖掘河湟文化的价值,推动河湟文化的发展”。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流淌:liú tǎng,液体流动。
(2)本题考查注音。
丰润:fēng rùn,(肌肤等)丰满滋润;(土地等)丰饶滋润。
哺育:bǔ yù,喂养;比喻培养。
(3)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浩浩荡荡: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用来形容湟水奔腾的样子恰当;
B.名副其实:指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说湟水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合适;
C.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多形容技艺等,这里形容多元文化交融形成的画卷,对象用错,可改为用“绚丽多彩”;
D.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说河湟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恰当;
故选C。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发展”。
11.(1)hàn 抛 恒 kuò
(2)①B ②A
(3)不断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
【详解】(1)本题考查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震撼:zhèn hàn,文中指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
抛头颅:pāo tóu lú,指牺牲生命。
永恒:yǒng héng,指永远、恒久。
壮阔:zhuàng kuò,指雄壮浩大,宏伟开阔。常用来描绘一些宏大的场面、壮丽的景色等。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结合句中的“传承之笔”,可知①处应填“薪火相传图”;
结合句中的“创新之笔”,可知②处应填“日新月异景”;
故①处选B;②处选A。
(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该句语序不当,应将“发扬”与“继承”调换位置。
12.(1)伟大复兴 团结态斗
(2) 阔 róng
(3)词 改为 辞
(4)实现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字词书写注意不写错别字,字迹清楚工整;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布局结构匀称;书写时注意汉字的结构特点,书写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注意“复、结”字形的书写。
(2)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波澜壮kuò——波澜壮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融为一体(róng):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如同一个整体。
(3)本题考查辨析字形。
义不容词——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4)本题考查词语正确语用。
“实现”的意思是使原本不存在的情况成为事实。“实践”的意思是实行、履行。依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个宏大的目标或理想,适合用“实现”来表达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而“实践”指通过行动来达到目的,通常与具体操作或实验有关,不适合使用于本句。因此,本空可“实现”一词。
13.A 14.C 15.A
【解析】13.本题考查汉字字形字音。
B.绿茵如盖——绿荫如盖
C.鞠躬尽粹——鞠躬尽瘁;
D.视角(jué)——jiǎo;
故选A。
14.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书写:用笔写字或记录事物的文字。抒写:抒情描写。在此指的是传统文人的斋号表现了他们的抱负,应选“抒写”;
第二空,反映:指物质固有的特性,即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时,以自身的变化再现他物某些特点。反应:有机体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在此指的是文人的斋号体现了他们自我的情致嗜好,应选用“反映”;
第三空,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在此指的是两位画家的斋号的说法不一样,表现同样的目的,应选用“异曲同工”;
故选C。
15.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A.文段中①处的冒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②处冒号是表示提示下文,他们所起的作用不相同。
故选A。
16. guàn 旷 A 示例: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无所不能。 示例:他的书法行云流水,潇洒自如。 示例:李文同学,从错误中学习是最好的成长方式,我们都可以从中受益,别太在意了。
【详解】①本题考查字音。
弱冠指的是古时汉族男子20岁时的称谓 。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结合“读guàn音时,意思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弱冠’指男子不到二十岁”可知,“冠”应读作guàn。
②本题考查字形。
旷世奇才:kuàng shì qí cái,意思是指当今世上少见的奇才。
③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A.百折不挠: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
B.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句子的意思是表达苏轼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乐观,所以用“百折不挠”更能体现他的坚持与不屈不挠精神。故选A。
④本题考查病句。
“文学”一词在这里用得不准确,因为书法和绘画不属于文学范畴,应改为更广泛的“艺术领域”。
⑤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要先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与原句同样表达一种赞美的语气,形式上,按照结构形式“他的……(名词)……(形容词)”仿写即可。
示例:他的书画笔力遒劲,气势磅礴。
⑥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他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要分析情景,明确题意。本题根据题意,可知是劝说李文同学不要因为出现错误感到很难过,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第三步注意语气要委婉,表达要得体。
示例:李文同学,不要难过,错误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从中吸取教训,下次表现会更好。
17.绚丽 享受 18.;(或:分号) 19.奋勇搏击
【解析】17.本题考查字形。
xuàn lì——绚丽:耀眼而华丽。
xiǎng shòu——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18.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根据语境“在滚烫的生活中,倾听内心的召唤,以勇毅执着的姿态,让青春xuàn l씓在奋进的征程上,xiǎng shòu风雨的洗礼,以砥砺前行的姿态,让梦想闪光A ”可知,两个句子是并列的分句,彼此之间用分号隔开。
19.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奋勇搏击:鼓足勇气激烈地斗争、激烈地对打。
前呼后拥:指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根据语境“在奔腾的时代里,描绘理想的蓝图,以 B (奋勇搏击/前呼后拥)的姿态,让人生飞驰”可知,句中用来形容在奔腾的时代里要鼓足勇气激烈拼搏,方可忘人生飞驰,应使用“奋勇搏击”。
20.A 21.B
【解析】20.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A.“我们从哪里来”和“我们走向何方”本身是两个疑问句,在此处,作者着意用问句的形式来提醒自己,在中国到了今天的历史时刻,更要时刻不忘这两个具有历史感的问题,要时时向自己发问,问自己从哪里来,要走向何方。故两处都应用问号;
故选A。
2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B.第③句的“我每时每刻不提醒自己”否定不当。“每时每刻”是一个并列短语,表示每分钟,每一时刻,否定以后,句意变成了:我时刻不提醒自己。与语境不符。应该为: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
故选B。
22.B 23.B 24.C
【解析】2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荧绕——萦绕;
故选B。
23.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九牛一毛:指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B.汗牛充栋:指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用来形容藏书非常多。
C.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用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D.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也用来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
在此形容馆藏书籍很多,应使用“汗牛充栋”;故选B。
2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语序不当;应改为:这里,不仅独具自然之美,更具人文之美;
B.“超过”与“以上”语意重复,应删去“以上”;
D.主宾搭配不当,在“成为万众瞩目的阅读盛会”之前添加“本次书博会”;
故选C。
25.(1) 蓬 艰
(2)A
(3)示例1:志向是人生道路上的航向标
示例2:志向是夜空中给我们指明方向的北斗星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蓬勃(péng):繁荣;旺盛。
艰辛(jiān):艰苦。
(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汇入:指资金或物品从一个地方流入到另一个地方。汇聚:强调多个事物或力量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第一空,根据“把人生梦想——时代洪流”可知,这里强调人生梦想主动融入时代这个大的环境中,使用“汇入”能够形象地表达个人梦想与时代潮流相融合的意思,符合语境。
第二空,根据“为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可知,这里强调把各种力量或资源聚集起来为国家发展提供动力。使用“汇聚”更合适。
故选A。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画波浪线部分已经构成了两个排比句:“志向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基石,志向是实现梦想的阶梯”。这两个句子都采用了“志向是……”的句式,并分别用“基石”和“阶梯”来比喻志向的重要性和作用。 为了保持排比句式的一致性和韵律感,续写的句子也应该采用“志向是……”的句式,并选择一个与“基石”和“阶梯”相似且能够进一步强调志向作用的词语。
示例:志向是攀登高峰的绳索。
26.(1)蕴 孕
(2)鲜亮 生生不息
(3)D
(4)在文化强市的化蝶之旅中,徐州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5)C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底蕴(dǐ yùn):指内心蕴藏的才智、见识;也指事情的内涵、文化的涵养等。
孕育(yùn yù):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处:鲜亮:鲜明,漂亮;鲜艳:指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说将散落的遗址串珠成链,将城下城的碎片拼凑成画,从而使徐州的文化底色得以呈现。这里的“文化底色”并非单纯指颜色的艳丽,而是一种整体的、带有活力和独特性的风貌,表达出这种通过整合文化元素而展现出的鲜明、清晰且富有生机的文化状态,A处应填“鲜亮”。
B处: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衍,没有终止。强调事物的生命力源源不断,持续发展。此处说的是尘封于徐州大地的考古遗址孕育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从古至今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强调的是其不间断的延续性和蓬勃的生命力,而不是强调它与其他事物的密切关系,B处应填“生生不息”。
(3)本题考查排序。
②“保护千年文脉”。因为文脉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脉络,如果文脉得不到保护,后续的文化发展就无从谈起。徐州的考古遗址等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所以这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③“培厚人文精神”。在保护好文脉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其进行丰富和充实,使人文精神更加深厚。这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内涵的提升。
①“树立时代新风”。当有了深厚的人文精神之后,结合当下时代的特点,将传统的人文精神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结合,从而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风尚,推动城市在文化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这种顺序体现了从保护到传承再到创新发展的逻辑过程。
正确排序为:②③①;
故选D。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在文化强市的化蝶之旅中,徐州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动力”。
(5)本题考查对联。
A.“采文明碎片,寻文化之根”,主要强调了采集文明碎片和寻找文化根源这两个方面,但对于应聘徐州博物馆讲解志愿者来说,此对联没有突出讲解的工作以及对徐州这座城市新发展的体现;
B.“天工汉玉说往事,城市更新足音留”,侧重于天工汉玉讲述往事和城市更新的足音,比较片面地突出了天工汉玉和城市更新两个点,不能全面地涵盖讲解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意义;
C.“讲古彭古事,谱新城新篇”,“讲古彭古事”明确体现了作为徐州博物馆讲解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即讲述徐州(古彭)的历史故事;“谱新城新篇”则表达了在讲解历史的同时,也为徐州这座城市的新发展贡献力量,与应聘成功后作为讲解志愿者的身份和工作非常契合;
D.“忆往昔史河流韵,看今朝培根铸魂”,此对联重点在回忆往昔和当下的培根铸魂,对于讲解志愿者的工作及徐州这座城市的特色体现不够具体和全面;
故选C。
27.B 28.B 29.C
【解析】27.本题考查字音。
A.气概(kài)——gài;
C.初衷(zōng)——zhōng;
D.火种(zhòng)——zhǒng;
故选B。
28.本题考查字形。
A.举事无双——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
C.不拆不挠——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D.人迹罕致——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故选B。
29.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画线句重复啰嗦,删去“大约”或“左右”,因此改句为:大约两万五千里的征程是艰难的,这对红军是极大的考验。
故选C。
30.D 31.C 32.C 33.B 34.示例:镜头二:人鸥同乐享和谐;镜头四:以鸥为媒展文化
【解析】30.本题考查字音。
D.徊(huí)——huái。
故选D。
31.本题考查字形。
C.轻莹——轻盈。
故选C。
32.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A.摩肩接踵: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句中用于形容前来赏鸥的游人很多,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B.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句中用于形容海鸥招呼同伴,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C.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句中用于形容海鸥亲密地在人们身边发出声音,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D.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句中用于形容人与鸟和谐相处的图景使人心情愉快。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故选C。
3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结合“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分析,句子搭配不当,可将“发出”改为“发起”,将“受到”改为“得到”。
故选B。
34.本题考查拟定标题。
结合镜头一“鸥翔蓝天添灵动”与镜头三“爱鸟护鸟映文明”可知要拟写7个字的标题。
结镜头二“栈桥边,前来赏鸥的游人摩肩接踵。这群‘小精灵’呼朋引伴,或争相啄食人们投喂的食物,或亲密地围在人们身边强聒不舍……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人鸥同乐,共享山海,这幅和谐的图景令人心旷神怡”可知,镜头二的主要内容是人鸥同乐,共享山海,和谐相处。据此拟写标题为:人鸥同乐享山海或人鸥和谐共欢乐等;
结合镜头四“2024年1月20日,青岛市首届海鸥文化节开幕。举办海鸥主题音乐秀,组织海鸥科普公益宣讲,邀请青岛非遗传承人用剪纸、糖画等形式创作以海鸥为主题的作品……诸多活动以鸥为媒,展现岛城文化魅力,体现出青岛对文化的重视、传承与创新”可知,镜头四的主要内容是青岛市首届海鸥文化节开幕;青岛市以鸥为媒,展现岛城文化魅力。据此拟写标题为:以鸥为媒展文化或海鸥文化展魅力等。
35.B 36.A 37.D 38.B 39.C 40.B 41.A 42.①大美丽峡你我共赏 ②大美巴中诗意丽峡 ③景在心上过人在画中游 ④峡深谷幽清波漾山奇水秀景无边
【解析】35.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A.耸峙(shì)——(zhì),(沧)翠 ——苍翠,(朔)水——溯水,素湍(tuǎn)——(tuān);
C.滂礴——磅礴;
D.晶莹(yín)——(yíng),(粼)峋——嶙峋,斑斓(nán)——(lán);
故选B。
36.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匠心独运:是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文中用来形容临江丽峡的形成,峡谷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并非人工创作,不能用“匠心独运”来形容,所以该成语使用不正确;
B.气势恢宏:意思是气势磅礴,场面大气。文中用来形容峡谷中白练当空撕开峡谷幽暗的景象,瀑布倾泻而下的气势非常壮观,符合“气势恢宏”的情境,该成语使用正确;
C.引吭高歌:指放开嗓子大声歌唱。文中用来形容峡谷内瀑布的不同姿态,把瀑布拟人化,有些瀑布发出宏大的声音如同放声高歌,使用该成语生动形象,是正确的;
D.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文中描写峡谷内怪石嶙峋、岩石上的苔藓以及瀑布穿过青苔的美景,让人感觉美好的景色应接不暇,使用该成语符合语境,是正确的;
故选A。
37.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D.“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将“只要”改为“只有”,表示唯一的条件关系,而不是把“才”改为“就”;
故选D。
38.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
②“穿行在临江丽峡中,举目四望,秀山奇潭,天下独绝”,此句作为开头,起到了总领全段的作用,它描述了在临江丽峡中的整体感受,引出了后面对于峡谷中景色的具体描述,因此②应放在最前面;
①句承接②句描述潭的形状:“其潭形状不一,有的弯如新月,有的圆似葫芦,很是奇异”,这里的“其潭”紧承②句中的“奇潭”,开始具体介绍潭的形状,从整体的景观过渡到对潭的细节描写,因此①应放在②的后面;
④句进一步描述潭水颜色:“潭中溪水也颜色不一,变幻无穷,绚丽迷人”,在介绍完潭的形状之后,接着描述潭水的颜色,“也”字表示一种顺承和递进关系,使描写更加深入,因此④应放在①的后面;
③句补充说明潭水颜色与潭中生物:“但无论是何种颜色,潭中总是蔓草飘拂,游鱼小虾荡漾其间,乐趣无穷”,该句是对潭水颜色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同时也描绘了潭中的生物,丰富了潭水的景观画面,因此③应放在④的后面;
⑤句总结:“一片片潭水,绚烂多姿地铺展在眼前,流连其间,让人仿佛忘记了时间”,此句对前面所描述的潭的景色进行了总结,强调了潭水景色的绚烂以及给人带来的感受,让人沉浸其中,因此⑤应放在③的后面;
故选B。
39.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A.“猝然”修饰动词“撕开”,是副词;“撕开”是表示动作的词汇,为动词;“幽暗”在这里是名词,指昏暗的环境,而不是形容词;
B.“傲然耸峙”是偏正短语;“声响雄浑”是主谓短语;“如龙似蛇”是并列短语,而不是动宾短语;
D.“巴中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中“舞动”是谓语动词,“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是对“舞动”状态的补充说明,作补语,而不是宾语;
故选C。
40.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新闻在广义上涵盖多种体裁,如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而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的正文结构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部分。标题不属于正文部分,它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选B。
41.本题考查了解汉字书体的演变顺序。汉字书体的演变顺序,大致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②作品字体是篆书,篆书是汉字古代书体之一,线条较为规整,笔画粗细一致,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③作品字体是隶书,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它简化了篆书的结构,书写更加简便,字体略微扁平,笔画有明显的波折;
①作品字体是楷书,楷书的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是汉字书法中最为规范的字体之一;
④作品字体是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的书写更加流畅,笔画之间有连贯和呼应,兼具楷书的规整和草书的灵动;
按照书体演变顺序,应该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
故选A。
4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通读选段可知,临江丽峡的特点是峡深谷幽、山水景色优美等。宣传标语要简洁,用最精炼的语言传达出临江丽峡的核心魅力,突出特点:结合前面分析的临江丽峡的特点,在标语中突出其独特之处,如峡谷的壮美、瀑布的多样、怪石的奇特、神秘的氛围等。可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例如:临江丽峡,大巴山中的梦幻画卷。
又如:临江丽峡,一个遗世独立的自然精灵在等你。
又如:深幽峡谷展奇景,多彩瀑布奏妙音。
又如:临江丽峡,鬼斧神工的峡谷奇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轮冲刺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