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8 )
2024年初中中考语文(全国通用)《湖心亭看雪》 文言文试题汇编练习(含解析)
二一排课
当前位置: 初中/ 语文/ 中考专区/一轮复习(教材梳理)
普通

2024年初中中考语文(全国通用)《湖心亭看雪》 文言文试题汇编练习(含解析)

2024-05-26 浏览量 468 2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2-20422290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 全国
文件: 109.4K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试题汇编练习-2024年初中中考语文(全国通用).docx 展开

这是一套《2024年初中中考语文(全国通用)《湖心亭看雪》 文言文试题汇编练习(含解析)》资源,包含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试题汇编练习-2024年初中中考语文(全国通用).docx、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试题汇编练习-2024年初中中考语文(全国通用)答案.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试题汇编练习-2024年初中中考语文(全国通用).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湖心亭看雪
(2023 ·河南鹤壁 ·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 壁① ;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类。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 的小冰粒。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中的“绝 ”是断绝的意思,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寂寒空旷。 B.“独往湖心亭看雪 ”中的“独 ”点明作者独自前往,表现出作者痴迷山水、特立独行。
C.“上下一白 ”中的“一 ”是全的意思,写出了天、云、山、湖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D.“絮起风中 ”化用自“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写出了雪纷纷扬扬飘落的情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甲文段中作者与金陵人“痴 ”各有怎样的表现?
4.两文段都描写了雪景,但手法和情感各不相同。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描写雪景,不加渲染,采用 (描写手法),在赏雪对饮中隐含着 的情感;乙
文段描写雪景,充分发挥想象,采用 (修辞手法),通过写景表达出 的情感。
(2023 · 山东菏泽 ·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 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 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 梦 ”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 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③辄复不遂
④鲁直所谓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更有痴似相公者 马之千里者
C.是日更定矣 万象更新
D.竟为雨雪所阻 天子为动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8.【甲】文中“ ”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
铮铮有声 ”从听觉角度,反衬
9.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2023 ·云南红河 ·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 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 ,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释】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 遇阻而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拥毳衣炉火 毳:
(2)客此 客:
(3)竟为雨雪所阻 为:
(4)任之而已 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
12.【甲】文中“湖中人鸟声俱绝 ”写出了西湖 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
有声 ”从听觉角度写景,作用是 。
13.【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2023 ·安徽合肥 ·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①。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②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③ 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 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④未下,始 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⑤ , 安可为俗士 道哉!
——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
【注】①夕岚:傍晚的山光。②勒:抑制。③傅金吾:一个姓傅的官员。④夕舂(chōng):夕阳。⑤ 受用:享受。
1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雾凇沆砀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石篑数为余言
(5)安可为俗士道哉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西湖的美景:【甲】文画波浪线句子采用了 的手法,给人超凡脱俗
的美感;【乙】文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 的手法,烘托出西湖的景美。情感方面:【甲】文流露出了
作者对故国的 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 。
(2023 ·江苏连云港 ·统考模拟预测)“写景诗文 ”专题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中雪后 郑板桥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荚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丙]
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央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 茆①舍,不愧隐者之居。中有皂英亭, 树大可两抱。余所历园亭, 此为第一。园左有山, 俗呼鸡笼山,山峰
直竖,上加大石,如杭城之瑞石古洞,而不及其玲珑。旁一青石加榻,鸿干② 卧其。上曰:“此处仰观峰岭, 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 ”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土人③ 口知余等觅地而来,误以为 堪舆④ ,以某处有好风水相告。鸿干曰: “但期合意,不论风水。 ”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之浪游记快》) 注:①茆:同“茅 ”,茅草。②鸿干:沈复之友。③土人:当地人。④堪舆:风水。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余孥一小舟
(2)客此
(3)于是舟子导往
(4)而不及其玲珑
1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但期合意,不论风水。
20.甲乙两文画线句子,是怎样从感官角度表现雪景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21.甲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2.乙文中“痴 ”和丙文中“意 ”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023 ·广东 ·统考二模)古文研究社提供了两篇古文,请你探究古人的志趣情操。 【甲】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2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客此
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乙】
刘伯川,家富而轻财,年四十,有田数千亩。一日,悉散予其亲闾,并臧获① 一切遣去,独与其妻处。 敞庐数楹旦暮饘②粥而已平居不与俗人接然善观人。邑人杨士奇,年十四五时,与陈孟洁谒伯川,二子皆 其故人子,留款特厚。一日,雪霁酒酣,伯川命各赋诗言志。
孟洁赋云: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③。 士奇赋云: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④。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伯川顾士奇,笑曰:“寒士,寒士,鼎鼐⑤器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子其勉之。惜予不及见 也。 ”后士奇果官至少师⑥ ,皆如伯川言。
(节选自朱国祯《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释】①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②饘(zhān):浓稠的粥。③绿衣郎:指新科进士。④琼瑶:比 喻似玉的雪。⑤鼎鼐(nài):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⑥少师:从一品, 掌佐天子。
2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雪霁酒酣(2)顾士奇
26.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敝 庐 数 楹旦 暮 饘 粥 而 已 平 居 不 与 俗 人 接 然 善 观 人
27.刘伯川与张岱皆非俗人,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各自 “不俗 ”的体现。
(2023 ·广东深圳 ·蛇口育才二中校考二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松痴老人,家黄山。黄山产异松, 常命童负糇粮① , 策杖信步往探松。稍佳者, 辄徘徊之。一日,独携 酒入深山,曲折迷岩壑,青猿跃其前,导之得出。胸次高旷,不婴名利,和易坦直,好善乐施。庭外植异 松百余株,朝夕觞② 咏。月夜着素袍, 步松影,如鹤。喜吹笛笛已或抚琴。笛声琴韵与松籁相有无。问得异 松者,虽百里访焉。购之弗获,则吹笛于其下而去。因自号松痴老人,郡守额其居曰:“怀葛遗风 ”。童孺 妇女及贩夫佣仆,无不颂老人者。
(节选自史震林《松痴》)
【注】①糇粮(hóu):干粮。②觞:古代盛酒器。
2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以顺为正者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雪纷纷何所似
C.常命童负糇粮/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D.策杖信步往探松/愿陛下亲之信之
2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
30.下面有关文章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 既交代了看雪的背景、下雪的时间 及雪势,又交代了天气寒冷、环境寂静等内容。
B.甲文简练朴素,运用白描手法,“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 ”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
形与神。
C.乙文内容重在记人,写老人之痴,文末郡守童孺的评价对老人的形象起衬托作用。
D.乙文画横线句“喜吹笛/笛已或/抚琴 ”,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31.甲乙两文都围绕“痴 ”字写人物,你是否赞赏人物个性中的“痴 ”?为什么?
(2023 ·广东惠州 ·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3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3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 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跌坐③古根上,茗饮 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④。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 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
【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 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
3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茗饮以为酒( )
(2)了不相属( )
3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36.【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 ”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7.(2023 ·广西崇左 ·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乙】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 ,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生、马小 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 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 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 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
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睛。②李岕(jiè) 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 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同“喝 ”。
【阅读提示】张岱(1597﹣1689?),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仕宦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 ”“竟陵 ”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 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 ”。小品文《湖心亭看雪》《龙山雪》是其代表作。
(1)下列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巧妙注解“文题 ”,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交代了作者的追忆和怀念之 意,并为下文作了铺垫。
B.本文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景,局部描写按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 整体描写按由下到上 的顺序。
C.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对比、比喻,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用“痴 ”人不止“余 ”一个人巧妙进行侧面烘托,画龙点睛,深 化意境。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是金陵人,客此 不知木兰是女郎
C.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4)苏轼曾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来评价王维的作品,张岱的许多小品文也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
可视为散文诗。两文在描写雪景时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找出相关句子分析。
(5)张岱以清淡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 ”。对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应如何理解张岱的“痴 ”?他的“痴 ”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
(2023 ·安徽亳州 ·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肇一小舟,拥露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哺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3)客此:
(4)欣然起行:
(5)怀民亦未寝
3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0.【甲】文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是 ,【甲】主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1.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湖心亭看雪》和《记承天寺夜游》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 轴精品,如果以“湖心亭看雪 ”“承天寺夜游 ”为上下联,请再从【甲】【乙】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
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填在下面横线上,并阐释一下理由。
横批:
上联:湖心亭看雪 下联:承天寺夜游
(2023 ·云南 ·模拟预测)阅读张岱关于西湖的两个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乙】
西湖总记(节选)①
(西湖)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 雨雪则寂寥。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②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 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 ’雪□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濛,
何逊晴光滟潋。 ”深情领略,是在解人③。
注释:①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西湖总记》,有删改。②董遇:字季直,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县北) 人。性质纳而好学,善治《老子》《左传》。③解人:见事高明能通晓人意者。
42.根据上下文和下面提示,推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加点词语 提示 意思
热闹之至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晴明则萍聚 “星散 ”,本义像星星散布在天空。联系上句“喧哄 ”,“星 散 ”与之对应,这里比喻人分离四散,冷清的样子。 (2)
43.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4.甲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45.从乙文来看,说说作者夜晚“独往湖心亭看雪 ”的原因。
(2023 ·辽宁朝阳 ·校联考三模)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乙】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枰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④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 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 又复大作。天籁人籁, 合同而化。不图观瀑 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 名。
4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 是:
(2)拥毳衣炉火 拥:
(3)僧澄波善弈 弈:
(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
47.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 2 处) 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
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49.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50.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