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备考2025】中考语文一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课件.pptx 展开
(共33张PPT)
·
·
·
·
·
·
·
·
专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
·
·
·
·
·
·
考点1:内容概括类
①直接提取法,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提取相关词句进行回答。
②连缀成句法,援引材料中的词句,并适度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归纳,形成答案。
③意思概述法,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
·
·
·
·
·
·
·
考点2:信息判断类
①材料与选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项进行一一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
②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所列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
③关注细节法,关注材料中的细节,进行比较鉴别,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部分。
·
·
·
·
·
·
·
·
考点3:原因探究类
①仔细审题,善于探究。明确题意,读懂材料,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外在变化,针对文本内容或文本所反映的问题、现象,展开大胆探究,并做出合理的推断。
②科学解说,巧妙阐释。根据语境,提炼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及要点,将从材料中发现的现象、规律等,用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
·
·
·
·
·
·
·
考点4:材料比较类
①用心研读,研读命题者指定的材料,从“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方面整体把握核心要点。
②潜心比较,运用比较的方法,把不同材料从横向与纵向作多维比较,归纳其中相同(似)之处。
③专心辨异,分析辨别同一材料或不同材料中的细微差别,进而把握它们的不同点。
·
·
·
·
·
·
·
·
考点5:图文转换类
◎表格题
①把握考题要求,注重整体观察,包括该表格的标题、纵横轴以及图例等。
②正确认读图表,注意图表细节,重视数据变化。
③讲究表达方法简要归纳出信息要点。
·
·
·
·
·
·
·
·
考点5:图文转换类
◎漫画题
①审读画面,观察画面构成要素。
②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③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
·
·
·
·
·
·
·
考点6:字词品味类
◎词语品味
①联系字词,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
②联系本句或上下文,分析字词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
③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情感,分析字词在表达人物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
·
·
·
·
·
·
·
·
考点6:字词品味类
◎加点字词能否删去
①表态——不能删。
②定性,解释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或作用,如“比较”“几乎”“相当”表程度;“大约”“可能”,表估计;“左右”“多”表数量等。
③接着分析若删去该字词,句子意思的改变,不符合实际等。
④该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
·
·
·
·
·
·
·
考点7:手法分析类
①聚焦语段,明确题目限定的句(段)区间,对其展开精读品味。
②判别手法,从句(段)文字出发,调用积累,对其所用手法作出准确判断。
③语境分析,针对不同文体,结合语境,按照“共性加个性”的原则,对该处手法的表达效果作出阐述。
·
·
·
·
·
·
·
·
考点8:方案设计类
①研读题干,理解设计的目的、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等。
②从阅读材料中寻找设计的原则与思路。
③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方案或对症下药,提出修改意见。
·
·
·
·
·
·
·
·
考点9:观点阐述类
①事实或道理分析法。引用事实或道理,然后进行分析,并表明态度与观点。
②围绕观点论述法。在亮出自己的观点的基础上阐明理由,论述言之成理,令人信服。
·
·
·
·
·
·
·
·
考点10:感悟建议类
◎感悟题
①读懂原始材料,从中获取正能量的观点、方法与经验等。
②所谈感悟、启示切忌空乏肤浅,要善于结合材料,结合社会生活,结合自身体验,从不同角度去挖掘。
③表达时,应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既言之有理,又言之有序。
·
·
·
·
·
·
·
·
考点10:感悟建议类
◎建议题
①提出建议前,先要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能够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②要注意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建议,这样才能使建议具有指向性。
③提出的建议应具有可行性,能够让被建议对象便于操作。
·
·
·
·
·
·
·
·
中考真题精讲
【典例一】(2023·张家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张参加“科技点亮梦想·创新引领未来”的研学活动,请随他一起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
【材料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引言摘录
在绵延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专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发展历程介绍
①1992年9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起步,规划“三步走”发展战略。
②第一步,从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经过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出舱技术、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③“神十”任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一”任务完成太空33天中期驻留……党的十八大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众多创新成果,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④接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启第三步,转入空间站阶段。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完成了空间站全面建造。
⑤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彰显中国特色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如果按照别人的老路走,我们将永远落后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说。中国载人航天起步就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大胆提出技术大跨越思路,跨过国外从单舱到多舱的40年历程,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拿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这样的创新跨越,在中国载人航天30年历程中并不鲜见。
⑥中国空间站,这个中华民族的新的独特标识,闪耀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自信与自豪,鼓舞着为航天梦、中国梦而前行的每一个人。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官方标识
1.根据【材料一】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写出你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1
图文转换
关注“中国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中国创新指数在全球的排名”两项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可知,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我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也不断上升。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我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也不断上升。
2.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从图案元素、文化寓意、航天精神三方面,阐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官方标识的设计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干要求从图案元素、文化寓意、航天精神三方面,阐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官方标识的设计意图。介绍标识内容时要仔细观察标识,然后用说明性语言客观地介绍图上有什么图案,有什么文字,不需评价和描述。要抓住空间关系如左右、上下、背景与主体等。此标识可先介绍中间(中国空间站和神舟十六号形象),下方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鲲,周围被祥云环绕。分析寓意要结合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及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如中国特色的空间站和神舟十六号形象,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宇宙星河之中,象征着中国力量。鲲,取自“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取鲲目标远大、变化神奇、充满力量的特点,象征着我国航天人目标远大、力争上游、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祥云有“吉祥”的寓意,极具中国特色。
该方案整体设计极具中国特色:①标识的中间是彰显中国空间站和神舟十六号形象,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宇宙星河之中;②下方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鲲,鲲目标远大,变化神奇,充满力量(飞得极高、极远、极稳),象征着我国航天人目标远大、力争上游、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或者象征着我国航天人的梦想,在宇宙中自由翱翔);③周围被祥云环绕,祥云有“吉祥”的寓意,是对中国空间站最美好的祝福。
【常见题型】
1.图表转述题。考查形式有三种:直接表述型、推断总结型、解决型。
2.漫画解读题。考查形式有三种:漫画表述,揭示寓意,谈感想、感受。
3.图表徽标解读题。这类题一般要求介绍其内涵、创意和设计意图,或对图标进行理解和赏析。
【解题策略】
一、要看懂图表。
1.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2.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型,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3.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二、要注意读针对图表的注释性文字。
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注释性文字内容,图表和文字结合可以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三、要从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首先查看标题,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四、要会提取关键信息或概括文本内容。
解答这类题,分三个步骤:明确有效的信息区分;提取有效信息;看清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通顺流畅地把有效信息概括出来。
·
·
·
·
·
·
·
·
【典例二】(2023·临沂)小文同学搜集到一组关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方面的材料。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具有丰富内涵。
②从《周易》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③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根”之深、“蒂”之固息息相关。
④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气节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矢志报效祖国。
⑤“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比如在政治上层建筑上从分封到集权,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内阁、军机处,不断探寻着更加适合“大一统”国家发展的政治体制。
(选自《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
【材料二】美国《时代》周刊点评202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曾毓群,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37%,为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福特等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这家市值1 420亿美元的公司在全球拥有13家生产厂,2022年的净利润几乎同比翻了一番,达到44亿元。曾毓群在降低现有技术成本的同时,又开始了新的突破,并走在前列,如寻找电池主要材料锂的替代品,从而推动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他说:“创新是宁德时代的基因。”
【材料三】①【《科技日报》2022年9月13日报道】十年来,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让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领先世界20年;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
②【《人民日报》2023年5月11日报道】中国天舟六号一跃成为世界上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天舟六号及后续型号中,国产型号规格比例和数量比例均有大幅提升,实现了关键元器件100%国产化。
③【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2023年2月28日发表《中国隐秘的技术革命》】中国在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高铁和5G网络等现代基础设施方面领先世界。
④【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023年4月18日报道】中国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面建成和部署天宫空间站的壮举。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最近在航天发射次数方面成为全球领先国家。
⑤【《日本经济新闻》2023年4月22日报道】中国加快构建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等供应链。在美国强化半导体领域对华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中国国产制造设备销售额增至5年前的6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逾30%。
考点
1.【材料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涵,请简要概括这四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
提取整合信息
结合【材料一】第②段“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可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涵之一是忧患意识;结合第③段“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根’之深、‘蒂’之固息息相关”可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涵之一是爱国主义;结合第④段“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气节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矢志报效祖国”可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涵之一是舍生取义的气节;结合第⑤段“‘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可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涵之一是变革创新。
忧患意识;爱国主义;舍生取义的气节;变革创新。
2.下面对【材料二】【材料三】的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寻找电池材料锂的替代品方面有了突破。
B.天舟六号及后续型号中,国产型号规格比例和数量比例大幅提升,关键元器件100%国产化。
C.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航天技术成为全球领先国家。
D.创新不仅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因,也是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成果的因素。
结合【材料三】第④段“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最近在航天发射次数方面成为全球领先国家”可知,中国在航天发射次数方面成为全球领先国家,并不是“航天技术成为全球领先国家”。
C
3.读完【材料二】【材料三】,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可知,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创新是中国企业崛起的原因;结合【材料三】第①段“十年来,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第②段“中国天舟六号一跃成为世界上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第③段“中国在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高铁和5G网络等现代基础设施方面领先世界”、第④段“中国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面建成和部署天宫空间站的壮举。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第⑤段“中国加快构建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等供应链”可知,中国在各项产业上不断崛起,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自立自强,屹立于世界。
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创新是中国企业崛起的原因;中国在各项产业上不断崛起,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自立自强,屹立于世界。
【常见题型】
1.对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从材料中得出的结论。
3.根据材料内容,人们对该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4.概括或推断这种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
5.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6.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
【解题策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1.提取、整合信息题:如果是总分结构,就抓中心句;如果是并列结构,文中的关键信息会分散在各个层次中,要整合归纳;如果是递进结构,重要信息主要在最后的层次中,从结尾处找答案。
2.概括新闻主要内容: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
3.拟写新闻标题: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4.探究文本中蕴含的态度、观点:可以先在文本中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从中心句或者不同结构的文本层次中提取或整合,如果作者没有明显的态度、结论,就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判断。
【答题步骤】①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②两三句话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材料或自己的的生活实际);③一句话总结。
·
·
·
·
·
·
·
·
专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
·
·
·
·
·
·
考点1:内容概括类
①直接提取法,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提取相关词句进行回答。
②连缀成句法,援引材料中的词句,并适度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归纳,形成答案。
③意思概述法,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
·
·
·
·
·
·
·
考点2:信息判断类
①材料与选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项进行一一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
②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所列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
③关注细节法,关注材料中的细节,进行比较鉴别,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部分。
·
·
·
·
·
·
·
·
考点3:原因探究类
①仔细审题,善于探究。明确题意,读懂材料,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外在变化,针对文本内容或文本所反映的问题、现象,展开大胆探究,并做出合理的推断。
②科学解说,巧妙阐释。根据语境,提炼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信息及要点,将从材料中发现的现象、规律等,用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
·
·
·
·
·
·
·
考点4:材料比较类
①用心研读,研读命题者指定的材料,从“写什么”和“怎么写”两大方面整体把握核心要点。
②潜心比较,运用比较的方法,把不同材料从横向与纵向作多维比较,归纳其中相同(似)之处。
③专心辨异,分析辨别同一材料或不同材料中的细微差别,进而把握它们的不同点。
·
·
·
·
·
·
·
·
考点5:图文转换类
◎表格题
①把握考题要求,注重整体观察,包括该表格的标题、纵横轴以及图例等。
②正确认读图表,注意图表细节,重视数据变化。
③讲究表达方法简要归纳出信息要点。
·
·
·
·
·
·
·
·
考点5:图文转换类
◎漫画题
①审读画面,观察画面构成要素。
②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③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
·
·
·
·
·
·
·
考点6:字词品味类
◎词语品味
①联系字词,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
②联系本句或上下文,分析字词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
③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情感,分析字词在表达人物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
·
·
·
·
·
·
·
·
考点6:字词品味类
◎加点字词能否删去
①表态——不能删。
②定性,解释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或作用,如“比较”“几乎”“相当”表程度;“大约”“可能”,表估计;“左右”“多”表数量等。
③接着分析若删去该字词,句子意思的改变,不符合实际等。
④该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
·
·
·
·
·
·
·
考点7:手法分析类
①聚焦语段,明确题目限定的句(段)区间,对其展开精读品味。
②判别手法,从句(段)文字出发,调用积累,对其所用手法作出准确判断。
③语境分析,针对不同文体,结合语境,按照“共性加个性”的原则,对该处手法的表达效果作出阐述。
·
·
·
·
·
·
·
·
考点8:方案设计类
①研读题干,理解设计的目的、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等。
②从阅读材料中寻找设计的原则与思路。
③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方案或对症下药,提出修改意见。
·
·
·
·
·
·
·
·
考点9:观点阐述类
①事实或道理分析法。引用事实或道理,然后进行分析,并表明态度与观点。
②围绕观点论述法。在亮出自己的观点的基础上阐明理由,论述言之成理,令人信服。
·
·
·
·
·
·
·
·
考点10:感悟建议类
◎感悟题
①读懂原始材料,从中获取正能量的观点、方法与经验等。
②所谈感悟、启示切忌空乏肤浅,要善于结合材料,结合社会生活,结合自身体验,从不同角度去挖掘。
③表达时,应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既言之有理,又言之有序。
·
·
·
·
·
·
·
·
考点10:感悟建议类
◎建议题
①提出建议前,先要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能够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②要注意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建议,这样才能使建议具有指向性。
③提出的建议应具有可行性,能够让被建议对象便于操作。
·
·
·
·
·
·
·
·
中考真题精讲
【典例一】(2023·张家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张参加“科技点亮梦想·创新引领未来”的研学活动,请随他一起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
【材料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引言摘录
在绵延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专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发展历程介绍
①1992年9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起步,规划“三步走”发展战略。
②第一步,从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经过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出舱技术、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③“神十”任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一”任务完成太空33天中期驻留……党的十八大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众多创新成果,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④接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启第三步,转入空间站阶段。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完成了空间站全面建造。
⑤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彰显中国特色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如果按照别人的老路走,我们将永远落后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说。中国载人航天起步就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大胆提出技术大跨越思路,跨过国外从单舱到多舱的40年历程,直接研制国际上第三代飞船,拿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这样的创新跨越,在中国载人航天30年历程中并不鲜见。
⑥中国空间站,这个中华民族的新的独特标识,闪耀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自信与自豪,鼓舞着为航天梦、中国梦而前行的每一个人。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官方标识
1.根据【材料一】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写出你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1
图文转换
关注“中国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中国创新指数在全球的排名”两项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可知,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我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也不断上升。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我国创新指数在全球排名也不断上升。
2.请你结合三则材料,从图案元素、文化寓意、航天精神三方面,阐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官方标识的设计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干要求从图案元素、文化寓意、航天精神三方面,阐述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官方标识的设计意图。介绍标识内容时要仔细观察标识,然后用说明性语言客观地介绍图上有什么图案,有什么文字,不需评价和描述。要抓住空间关系如左右、上下、背景与主体等。此标识可先介绍中间(中国空间站和神舟十六号形象),下方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鲲,周围被祥云环绕。分析寓意要结合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及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如中国特色的空间站和神舟十六号形象,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宇宙星河之中,象征着中国力量。鲲,取自“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取鲲目标远大、变化神奇、充满力量的特点,象征着我国航天人目标远大、力争上游、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祥云有“吉祥”的寓意,极具中国特色。
该方案整体设计极具中国特色:①标识的中间是彰显中国空间站和神舟十六号形象,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宇宙星河之中;②下方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鲲,鲲目标远大,变化神奇,充满力量(飞得极高、极远、极稳),象征着我国航天人目标远大、力争上游、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或者象征着我国航天人的梦想,在宇宙中自由翱翔);③周围被祥云环绕,祥云有“吉祥”的寓意,是对中国空间站最美好的祝福。
【常见题型】
1.图表转述题。考查形式有三种:直接表述型、推断总结型、解决型。
2.漫画解读题。考查形式有三种:漫画表述,揭示寓意,谈感想、感受。
3.图表徽标解读题。这类题一般要求介绍其内涵、创意和设计意图,或对图标进行理解和赏析。
【解题策略】
一、要看懂图表。
1.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2.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型,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3.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二、要注意读针对图表的注释性文字。
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注释性文字内容,图表和文字结合可以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三、要从整体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首先查看标题,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四、要会提取关键信息或概括文本内容。
解答这类题,分三个步骤:明确有效的信息区分;提取有效信息;看清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通顺流畅地把有效信息概括出来。
·
·
·
·
·
·
·
·
【典例二】(2023·临沂)小文同学搜集到一组关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方面的材料。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具有丰富内涵。
②从《周易》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③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根”之深、“蒂”之固息息相关。
④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气节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矢志报效祖国。
⑤“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比如在政治上层建筑上从分封到集权,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内阁、军机处,不断探寻着更加适合“大一统”国家发展的政治体制。
(选自《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
【材料二】美国《时代》周刊点评202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曾毓群,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37%,为特斯拉、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大众和福特等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这家市值1 420亿美元的公司在全球拥有13家生产厂,2022年的净利润几乎同比翻了一番,达到44亿元。曾毓群在降低现有技术成本的同时,又开始了新的突破,并走在前列,如寻找电池主要材料锂的替代品,从而推动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他说:“创新是宁德时代的基因。”
【材料三】①【《科技日报》2022年9月13日报道】十年来,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让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领先世界20年;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
②【《人民日报》2023年5月11日报道】中国天舟六号一跃成为世界上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天舟六号及后续型号中,国产型号规格比例和数量比例均有大幅提升,实现了关键元器件100%国产化。
③【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2023年2月28日发表《中国隐秘的技术革命》】中国在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高铁和5G网络等现代基础设施方面领先世界。
④【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2023年4月18日报道】中国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面建成和部署天宫空间站的壮举。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最近在航天发射次数方面成为全球领先国家。
⑤【《日本经济新闻》2023年4月22日报道】中国加快构建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等供应链。在美国强化半导体领域对华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中国国产制造设备销售额增至5年前的6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逾30%。
考点
1.【材料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涵,请简要概括这四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2
提取整合信息
结合【材料一】第②段“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可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涵之一是忧患意识;结合第③段“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根’之深、‘蒂’之固息息相关”可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涵之一是爱国主义;结合第④段“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气节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矢志报效祖国”可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涵之一是舍生取义的气节;结合第⑤段“‘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可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内涵之一是变革创新。
忧患意识;爱国主义;舍生取义的气节;变革创新。
2.下面对【材料二】【材料三】的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寻找电池材料锂的替代品方面有了突破。
B.天舟六号及后续型号中,国产型号规格比例和数量比例大幅提升,关键元器件100%国产化。
C.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航天技术成为全球领先国家。
D.创新不仅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因,也是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成果的因素。
结合【材料三】第④段“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最近在航天发射次数方面成为全球领先国家”可知,中国在航天发射次数方面成为全球领先国家,并不是“航天技术成为全球领先国家”。
C
3.读完【材料二】【材料三】,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可知,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创新是中国企业崛起的原因;结合【材料三】第①段“十年来,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第②段“中国天舟六号一跃成为世界上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第③段“中国在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高铁和5G网络等现代基础设施方面领先世界”、第④段“中国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面建成和部署天宫空间站的壮举。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第⑤段“中国加快构建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材料等供应链”可知,中国在各项产业上不断崛起,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自立自强,屹立于世界。
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创新是中国企业崛起的原因;中国在各项产业上不断崛起,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自立自强,屹立于世界。
【常见题型】
1.对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从材料中得出的结论。
3.根据材料内容,人们对该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4.概括或推断这种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
5.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6.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
【解题策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1.提取、整合信息题:如果是总分结构,就抓中心句;如果是并列结构,文中的关键信息会分散在各个层次中,要整合归纳;如果是递进结构,重要信息主要在最后的层次中,从结尾处找答案。
2.概括新闻主要内容: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
3.拟写新闻标题: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4.探究文本中蕴含的态度、观点:可以先在文本中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从中心句或者不同结构的文本层次中提取或整合,如果作者没有明显的态度、结论,就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判断。
【答题步骤】①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看法或体会;②两三句话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材料或自己的的生活实际);③一句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