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份文件
独家版权
资料简介 【大单元整体教学】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doc 展开
这是一套《【新教材·大单元】3《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 +教案》资源,包含3《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pptx、【大单元整体教学】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doc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大单元整体教学】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doc》的文档简介内容:</br>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课题:描绘冬季之美——《雪地里的小画家》
内容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蕴含科普知识的儿歌,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作画的场景,语言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生动有趣。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由此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产生的那种兴奋和喜悦的心情。第2~4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4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不同形状的足迹。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人了青蛙冬眠这一知识,又使儿歌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展现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行走时留下的不同形状的脚印,以帮助学生理解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画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画面下方还有一只在洞中熟睡的青蛙,有助于学生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品味富有儿童情趣的儿歌,热爱中华文化。语言运用:利用加一加、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帮助自主识字。思维能力: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在交流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审美创造: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1.认识“的、家”等生字和偏旁宝盖头。会写“竹、马”等字和笔画竖折折钩、竖折、横折钩。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活动流程:情境导入:描绘冬季之美——《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初见雪中画,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图片:麦田上的画;玻璃上的画;雪地上的画,激发兴趣,提问:这些画都画在什么地方呢?引出雪中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谈话引导:冬天到了,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礼物——雪。一群天才“小画家”在雪地上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认识这些小画家、看看它们的杰作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引出雪中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好奇心。
第二节:走进雪中画,感受童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文朗读音频,学生听音频,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动笔圈画,检查自己是否读对了字音。(2)多种方式朗读检查。2.游戏互动,疏通字词(1)出示相关字词:好的、画家、小鸡、竹叶、月牙、不用、几步、成了、参加多种方式读,去掉拼音检查读。(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认记生字。(3)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认识“竹”字,出示竹字从图画到楷体字的演变过程。3.品读课文,感受快乐(1)学习前两句,从两个“啦”字和感叹号中感受小画家们来到雪地里的心情,学习感叹句。(2)看课文视频,想一想,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划出来。(3)按课文内容填空,雪地里来了( )、( )、( )和( ),使用选词填空完成当堂练习。(4)说一说: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圈画出相应的词语。(5)一一学习每种小动物所画的图案,结合实物对比,说出相应句子。(6)追问:小画家们用什么作画?引导学生发现,小画家们是用自己的脚印作画的。(7)展示小画家们在雪地里画出的美丽的图画。(8)过渡:雪地上,真热闹啊!小画家都在画画,可是你发现谁没来呀?出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9)提出问题: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出示一个小视频了解动物冬眠知识,学生观看。交流,说说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你还知道了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惯,使用课堂活动:分组竞争来加深对冬眠动物的认识。(10)指导有感情朗读:青蛙睡得多香啊,我们可别吵醒他。来,大家一起轻轻地读最后一句。 1.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预设回答:它在洞里睡着啦。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想象,演一演等学习方式,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三节:创作雪中画,迁移运用
1.一定是你们好听的读书声,又引来了这么多小画家。谁来了?(图片出示)你猜,他们会画什么呢?(图片出示脚印)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小动作的脚印像什么,创作自己的《雪地里的小画家》。3.小结: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是会画画的,只要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一颗会想象的心。 1.学生说出这些小动作的脚印像什么,创作自己的《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迁移想象,感受语言的魅力和大自然的神奇,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第四节:背诵雪中画,学写生字
1.学写生字(1)指导书写“竹、马、牙、用、几”。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学生书空,老师示范书写。(2)穿插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撇折”、“横折钩”。(3)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学生互评。2.背诵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多少美啊!他们用脚印在雪的画布上描绘出了那么奇妙美丽的图画,为雪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看看大家能把课文背过吗?3.小结作业(1)课堂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和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玩耍,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2)布置作业a.正确、美观地书写五个生字及三个笔画;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家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c.我是小画家:我还会画出其他小动物的脚印。 1.学生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堂总结:课文中蕴含一定的道理和知识点,因此用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巧妙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掌握知识,感受语言文字的轻快、活泼,体会到课文的有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在教学中,将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理解内容、积累语言、获得语感,在朗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借助脚印判断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了解动物冬眠行为的常识。
作业布置:1.正确、美观地书写五个生字及三个笔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家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3.我是小画家:我还会画出其他小动物的脚印。
板书设计:3.雪地里的小画家竹 马 牙 用 几
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笔画正确占位准确书写美观同桌根据评价量表给对方互评,教师展示三星作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时
课题:描绘冬季之美——《雪地里的小画家》
内容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蕴含科普知识的儿歌,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作画的场景,语言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生动有趣。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由此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产生的那种兴奋和喜悦的心情。第2~4句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4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不同形状的足迹。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人了青蛙冬眠这一知识,又使儿歌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 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展现了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里行走时留下的不同形状的脚印,以帮助学生理解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画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画面下方还有一只在洞中熟睡的青蛙,有助于学生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品味富有儿童情趣的儿歌,热爱中华文化。语言运用:利用加一加、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帮助自主识字。思维能力: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在交流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审美创造: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1.认识“的、家”等生字和偏旁宝盖头。会写“竹、马”等字和笔画竖折折钩、竖折、横折钩。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活动流程:情境导入:描绘冬季之美——《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初见雪中画,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图片:麦田上的画;玻璃上的画;雪地上的画,激发兴趣,提问:这些画都画在什么地方呢?引出雪中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谈话引导:冬天到了,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礼物——雪。一群天才“小画家”在雪地上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认识这些小画家、看看它们的杰作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引出雪中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好奇心。
第二节:走进雪中画,感受童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文朗读音频,学生听音频,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动笔圈画,检查自己是否读对了字音。(2)多种方式朗读检查。2.游戏互动,疏通字词(1)出示相关字词:好的、画家、小鸡、竹叶、月牙、不用、几步、成了、参加多种方式读,去掉拼音检查读。(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认记生字。(3)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认识“竹”字,出示竹字从图画到楷体字的演变过程。3.品读课文,感受快乐(1)学习前两句,从两个“啦”字和感叹号中感受小画家们来到雪地里的心情,学习感叹句。(2)看课文视频,想一想,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划出来。(3)按课文内容填空,雪地里来了( )、( )、( )和( ),使用选词填空完成当堂练习。(4)说一说: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圈画出相应的词语。(5)一一学习每种小动物所画的图案,结合实物对比,说出相应句子。(6)追问:小画家们用什么作画?引导学生发现,小画家们是用自己的脚印作画的。(7)展示小画家们在雪地里画出的美丽的图画。(8)过渡:雪地上,真热闹啊!小画家都在画画,可是你发现谁没来呀?出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9)提出问题: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出示一个小视频了解动物冬眠知识,学生观看。交流,说说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你还知道了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惯,使用课堂活动:分组竞争来加深对冬眠动物的认识。(10)指导有感情朗读:青蛙睡得多香啊,我们可别吵醒他。来,大家一起轻轻地读最后一句。 1.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预设回答:它在洞里睡着啦。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想象,演一演等学习方式,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三节:创作雪中画,迁移运用
1.一定是你们好听的读书声,又引来了这么多小画家。谁来了?(图片出示)你猜,他们会画什么呢?(图片出示脚印)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小动作的脚印像什么,创作自己的《雪地里的小画家》。3.小结: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是会画画的,只要我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一颗会想象的心。 1.学生说出这些小动作的脚印像什么,创作自己的《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迁移想象,感受语言的魅力和大自然的神奇,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第四节:背诵雪中画,学写生字
1.学写生字(1)指导书写“竹、马、牙、用、几”。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学生书空,老师示范书写。(2)穿插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撇折”、“横折钩”。(3)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学生互评。2.背诵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乐趣,多少美啊!他们用脚印在雪的画布上描绘出了那么奇妙美丽的图画,为雪世界增添了无限生机。看看大家能把课文背过吗?3.小结作业(1)课堂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和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玩耍,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2)布置作业a.正确、美观地书写五个生字及三个笔画;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家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c.我是小画家:我还会画出其他小动物的脚印。 1.学生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堂总结:课文中蕴含一定的道理和知识点,因此用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巧妙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掌握知识,感受语言文字的轻快、活泼,体会到课文的有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在教学中,将朗读贯穿始终,在朗读中理解内容、积累语言、获得语感,在朗读中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借助脚印判断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了解动物冬眠行为的常识。
作业布置:1.正确、美观地书写五个生字及三个笔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家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3.我是小画家:我还会画出其他小动物的脚印。
板书设计:3.雪地里的小画家竹 马 牙 用 几
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笔画正确占位准确书写美观同桌根据评价量表给对方互评,教师展示三星作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
同类资源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3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件...
-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3雪地里的小画家 ...
- 3 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件)
- 5.3 雪地里的小画家——小学语文统编版(202...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3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3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