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大单元整体教学】2《江南》教案.doc 展开
这是一套《【新教材·大单元】2《江南》课件+教案》资源,包含2《江南》课件.pptx、【大单元整体教学】2《江南》教案.doc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大单元整体教学】2《江南》教案.doc》的文档简介内容:</br>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课题:采撷夏日之趣——《江南》
内容分析:《江南》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 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可”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 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此处说 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也是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这里写“鱼”,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采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轻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这是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 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了5个叠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寥寥几笔的三两片荷叶,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构图,把莲叶茂密的样子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中国画笔墨以少胜多的代表。最后,那几条简笔画成的鱼儿,形象稚拙中不失灵动,使整个画面灵气十足。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我国江南地区的美丽。语言运用:正确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思维能力: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审美创造:品味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的采莲歌。
【教学重点】1.会认“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叶”等4个生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活动流程:情境导入:采撷夏日之趣——《江南》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播放江南风景视频)2.这儿的景色美吗 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3.了解“江南”。“江”是长江,“南”是南边,“江南”说的就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出示地图感知位置)认读“江南”和认识偏旁“三点水”。4.江南真美啊!我国汉代有一首民歌,歌曲里描绘得比这还美,想听吗?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1.学生形容视频景观。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美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节:初读诗歌,把握节奏
1.简介汉乐府这种诗体。2.播放音频朗诵。学生倾听,注意节奏。3.老师示范朗读,指导停顿:出示停顿符号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4.指导学生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1.学生倾听,注意节奏。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掌握诗歌节奏停顿方法,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诗歌美感,体会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嬉戏的情景。
第三节:疏通字词,重点识记
1.出示生字:江、南、可、采、莲、戏、间、东、北。(1)认识“莲”和偏旁“草字头”。师:我们给“莲”说几个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草字头大多与植物有关。(2)认识“采”,明白“采”的意思,跟老师读几遍。诗中是采——?“采莲”。除了“采莲”,我们还可以“采”什么?2.随机抽选,认读生字:正确读出生字读音。3.去掉拼音,再读诗歌,考查巩固生字认识情况。4.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独特的美。 1.学生在小组内互认。预设:莲花、莲蓬、莲子、莲叶。3.预设:采花、采蘑菇、采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学生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识记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第四节: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1.简介诗歌背景。2.学习第一、二行诗,感受采莲之乐。(1)指名读第一、二行诗。(2)指导学生看图。荷花、荷叶长得怎么样?(3)理解“田田”。“田”读长的含义:长有延展之感。让我们感受到莲叶茂盛相连的样子,一大片一大片的。如果读短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好像你的眼前就几片莲叶。(出示图片)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4)想象画面,演一演采莲姑娘,感受采莲之乐。3.学习后五行诗,感受鱼之乐。(1)指名朗读后五行诗。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莲花和莲蓬,还有什么?鱼儿在干什么?(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3)指导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①课件出示配图,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出问题:鱼儿在干什么?你从哪个字知道的?读诗后五行,感受鱼儿的自由自在和快乐。②课堂活动助力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活动中反复读诗歌,感受鱼儿在水中的自由、快乐。(4)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5)了解采莲小知识,小手画江南:读完古诗,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快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交流。答:鱼儿3.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仿佛看到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通过美读、评价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师通过读读、想象,演一演、画一画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第五节: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可、叶、东、西”。(1) 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书写。(2) 区分弯钩和竖钩、竖弯钩和竖弯竖钩: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坚弯:起笔时稍重,从上往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3)教师巡视,相机指导。(4)评选出书写小明星。 1.学生练习书写,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课堂总结: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课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练习书写四个田字格生字,将双横线生字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2.江南可 叶 东 西
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笔画正确占位准确书写美观同桌根据评价量表给对方互评,教师展示三星作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时
课题:采撷夏日之趣——《江南》
内容分析:《江南》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 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可”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 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此处说 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也是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这里写“鱼”,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采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轻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这是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 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了5个叠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寥寥几笔的三两片荷叶,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构图,把莲叶茂密的样子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中国画笔墨以少胜多的代表。最后,那几条简笔画成的鱼儿,形象稚拙中不失灵动,使整个画面灵气十足。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我国江南地区的美丽。语言运用:正确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思维能力: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审美创造:品味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的采莲歌。
【教学重点】1.会认“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叶”等4个生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活动流程:情境导入:采撷夏日之趣——《江南》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播放江南风景视频)2.这儿的景色美吗 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3.了解“江南”。“江”是长江,“南”是南边,“江南”说的就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出示地图感知位置)认读“江南”和认识偏旁“三点水”。4.江南真美啊!我国汉代有一首民歌,歌曲里描绘得比这还美,想听吗?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1.学生形容视频景观。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美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节:初读诗歌,把握节奏
1.简介汉乐府这种诗体。2.播放音频朗诵。学生倾听,注意节奏。3.老师示范朗读,指导停顿:出示停顿符号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4.指导学生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1.学生倾听,注意节奏。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掌握诗歌节奏停顿方法,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诗歌美感,体会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嬉戏的情景。
第三节:疏通字词,重点识记
1.出示生字:江、南、可、采、莲、戏、间、东、北。(1)认识“莲”和偏旁“草字头”。师:我们给“莲”说几个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草字头大多与植物有关。(2)认识“采”,明白“采”的意思,跟老师读几遍。诗中是采——?“采莲”。除了“采莲”,我们还可以“采”什么?2.随机抽选,认读生字:正确读出生字读音。3.去掉拼音,再读诗歌,考查巩固生字认识情况。4.再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独特的美。 1.学生在小组内互认。预设:莲花、莲蓬、莲子、莲叶。3.预设:采花、采蘑菇、采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学生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识记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
第四节: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1.简介诗歌背景。2.学习第一、二行诗,感受采莲之乐。(1)指名读第一、二行诗。(2)指导学生看图。荷花、荷叶长得怎么样?(3)理解“田田”。“田”读长的含义:长有延展之感。让我们感受到莲叶茂盛相连的样子,一大片一大片的。如果读短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好像你的眼前就几片莲叶。(出示图片)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4)想象画面,演一演采莲姑娘,感受采莲之乐。3.学习后五行诗,感受鱼之乐。(1)指名朗读后五行诗。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莲花和莲蓬,还有什么?鱼儿在干什么?(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3)指导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①课件出示配图,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出问题:鱼儿在干什么?你从哪个字知道的?读诗后五行,感受鱼儿的自由自在和快乐。②课堂活动助力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活动中反复读诗歌,感受鱼儿在水中的自由、快乐。(4)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5)了解采莲小知识,小手画江南:读完古诗,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快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交流。答:鱼儿3.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仿佛看到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通过美读、评价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师通过读读、想象,演一演、画一画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第五节: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可、叶、东、西”。(1) 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书写。(2) 区分弯钩和竖钩、竖弯钩和竖弯竖钩: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坚弯:起笔时稍重,从上往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3)教师巡视,相机指导。(4)评选出书写小明星。 1.学生练习书写,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落实课程标准中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课堂总结: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课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练习书写四个田字格生字,将双横线生字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2.江南可 叶 东 西
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笔画正确占位准确书写美观同桌根据评价量表给对方互评,教师展示三星作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