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4 )
精品
【新教材·大单元】1《秋天》课件+教案
当前位置: 小学/ 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 阅读/1 秋天
精品

【新教材·大单元】1《秋天》课件+教案

2024-11-08 浏览量 282 45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2-21675006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课件、教案
地区: 全国
文件: 16.2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大单元整体教学】1《秋天》教案.doc 展开

这是一套《【新教材·大单元】1《秋天》课件+教案》资源,包含1《秋天》课件.pptx、【大单元整体教学】1《秋天》教案.doc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大单元整体教学】1《秋天》教案.doc》的文档简介内容:</br>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课题:追寻秋天足迹——《秋天》
内容分析:《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代表性。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唤醒对大自然的热爱,喜爱观察大自然。语言运用:学习词语连读,不唱读。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思维能力: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审美创造:初步了解秋天的独特景象,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禾字旁、木字旁、口字旁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活动流程:情境导入:追寻秋天足迹——《秋天》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情境导入,揭题识字
1.教师展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这是哪个季节 教师过渡: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吧!2.揭题识字。找一找:课文题目中有一个生字,你能找到吗 (1)师生交流“秋”字的识字方法:禾+火=秋(加一加)。(2)课件展示秋风、秋叶图及秋千图,学生看图给“秋”组词找朋友:秋风、秋叶、秋千。 1.预设:秋天。2.学生找到生字“秋”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导入情境,唤起学生兴趣。通过传授记字方法,帮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第二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比观察,认识自然段。(1)学生观察儿歌和《秋天》的对比图,想一想:《秋天》与之前学习的儿歌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秋天》不同于我们以前学习的儿歌,它是一篇课文,课文是由一个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2)借助课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课文的自然段,并示范标上序号,学生照样子,在课本中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1.预设:儿歌短,《秋天》长;儿歌开头没有空格,《秋天》有空格……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与课文的对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中自然段的特点,然后借助课件带领学生体验数自然段个数、给自然段标序号,方便后续学习。
第三节:明确朗读,学习字词
1.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1)认读生字。指名让学生认读,带拼音齐读,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准难读的字,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含声母n、l的字音。(2)认读词语。教师强调重点词语的读音:“黄了”中的“了”读轻声。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看着课文,认真听老师读,听清每个字的读音。(1)学习偏旁:学生自主观察课文后的认字表,说说发现。教师讲解:“秋”的偏旁叫禾字旁,“树”的偏旁叫木字旁,“叶”的偏旁叫口字旁。(2)识字方法: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补充。①飞:学生看图做“飞”的动作(做动作)。叶:口+十=叶(加一加)②树叶:图片展示秋天的银杏叶,结合课文中的短语“树叶黄了”,认读“树叶”(图文结合)。4.借助插图,整体感知。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 1.学生去掉拼音齐读,开火车读。学生先自由认读,再带拼音齐读。3.学生去掉拼音齐读。5.预设:天气、树叶、天、大雁。
设计意图:识字时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第四节:精读课文,走进秋天
1.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朗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秋天藏在哪里?说一说秋天的天气和树叶发生了哪些变化 (1)对比夏天和秋天的气温,感受天气的变化。(2)感受树叶的变化。①展示秋天变黄的树叶及树叶掉落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发现。②展示一片树叶掉落和一片片树叶掉落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一片片”是形容数量多。随文识字“片”:篆文“片”像劈开的木片。用来形容平而薄的东西。(3)展示苹果及花朵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积累词语。一片片叶子 一个个苹果 一朵朵花2.学习第2自然段。教师:朗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秋天藏在哪里,说一说秋天的天和大雁发生了哪些变化 (1)感受秋天天空的美丽:指导学生朗读,进一步体会天空的美丽。天那么蓝,那么高。“那么……那么……”表示程度深。词语积累:展示棉花糖及湖水的图片,引导学生仿写“那么( )那么( )”词语。那么(白)那么(甜) 那么(蓝)那么(清)(2)感受大雁飞行的样子。①展示大雁飞行时不同队形的图片,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一会儿……一会儿……”表示大雁飞行时队形的变化。②展示大雁“人” 字队形和“一”字队形的图片: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用手势比出“人”字队形和“一”字队形吧!(3)认读易错音。“一”的变调: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带“一”的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3.学习第3自然段。教师:大声朗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两个叹号,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4.朗读全文,体会感情:秋天的天气、树叶、天、大雁都是那么美丽,作者是多么喜爱秋天啊!齐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预设:秋天藏在变凉的天气里。秋天藏在一片片落叶里。预设:天气凉了。3.预设: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4.预设:秋天藏在蓝蓝的天空上。秋天藏在南飞的大雁里。5.预设:天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4.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重读“啊”,语气强烈。5.预设:啊!秋天来了!
设计意图: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第五节:指导背诵,迁移运用
1.教师过渡:小组合作,借助图片每人背一句,练习背诵吧!2.教师启发: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吧!秋天来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     。 预设:柿子熟了/麦子黄了/葡萄紫了/农民伯伯笑了……
设计意图:随堂记忆,完成课后题要求。迁移运用,掌握举一反三能力。
第六节:观察比较,学习书写
1.学习新笔画:横撇。教师范写,提示学生书写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了、子”。(1)出示“了、子”2个字及所组的词语,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学生书空。(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评价,提醒学生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3.指导书写“大”。(1)出示“大”字及所组的词语,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学生书空。(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评价,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4.学生观察比较田字格中的“大”“人”:“人”比“大”少一横。5.指导书写“人”。(1)出示“人”字及所组的词语,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学生书空。(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评价,提醒学生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1.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2.学生范写
设计意图:“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的联系,要提示学生加以区别,指导学生在写好“了、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写“子、大”。
课堂总结:本课注重渗透多种识字方法,降低难度。如“秋、叶、会”等合体字可以在学会新偏旁的基础上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有的可以通过做动作来帮助学生记忆,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关注轻声的读法和“一”的变调。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是从“天气、树叶、天、大雁”这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女生分组读、伴乐读、齐读等,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景物的变化,体味秋天的情趣。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练习书写四个田字格生字,将双横线生字读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秋天了 子 人 大
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笔画正确占位准确书写美观同桌根据评价量表给对方互评,教师展示三星作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秋天课件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