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份文件
资料简介 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卷.docx 展开
这是一套《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资源,包含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卷.docx、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卷答案.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卷.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适应性考试(二)
语 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徐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涡轮叶片一般指涡轮工作叶片和导向叶片。工作叶片的外型结构由叶身、缘板、过渡段、榫齿等组成,内型结构则更为复杂。导向叶片由外缘板、叶身和内缘板构成。
涡轮是处于燃烧室后面的一个高温部件,以涡喷发动机为例,进气口风扇将空气吸入,送入压气机进行压缩,然后压到燃烧室和燃油混合燃烧。燃烧室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首先经过导向叶片,将压力能转化为动能而加速,被赋予一定的角度以更有效地冲击涡轮工作叶片。最后,膨胀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再从后面喷出,为飞机提供喷气动力。
涡轮叶片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被誉为“王冠上的明珠”。在发动机中,有压气机叶片,也有涡轮叶片,叶片的数量是最多的,而发动机就是依靠这众多的叶片完成对气体的压缩和膨胀,以最高的效率产生强大的动力来推动飞机前进。涡轮叶片是一种特殊的零件,它数量多,形状复杂,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并且故障多发,一直以来都是发动机生产的关键。
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都采用空心结构,就是在涡轮叶片上设计了很多细小的管道,可以使高压冷空气通过这些管道流经高温叶片,起到强制冷却作用,以提高涡轮的耐热性能。
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中燃气涡轮的效率,增加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就必须提高发动机燃烧室出口燃气温度,即涡轮前的进口温度。因此必须提高涡轮叶片的高温性能。为此,人们在涡轮叶片设计、高温材料的研制、冷却方法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涡轮材料方面,近期的发展方向是定向共晶合金等,远期是人工纤维增强高温合金以及新的能承受高温度的材料。在制造工艺和结构上,正在探索更高性能的多孔层板叶片制造技术,这种加工技术可使涡轮承受的温度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涡轮叶片的作用、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
材料二 铸孔需要预先在模型中将要打的孔用型芯填充,将其他部分浇铸成型,等到成型之后,再把型芯取出,自然就可以得到带孔的模型了。
可是这种方法对于型芯的要求极高,当时师昌绪等人用各种材料制备型芯,可是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型芯弯曲就是中途折断,再就是无法把型芯取出。
看着车间里报废的空心叶片铸件堆得越来越高,师昌绪愁容满面。他只能两头跑,白天在研制车间盯进度,晚上埋头于外国科技书刊中查找资料。他实在想不出:到底什么新材料才能保证型芯在浇铸过程中既不弯不断,又容易取出呢?
一天中午,师昌绪正在食堂吃饭,边吃边翻着一本科技杂志,上面有一页是关于出售不同规格细石英管的广告。看着这页广告,师昌绪豁然开朗:石英管熔点在1700℃,而且各项性能优良,不就是自己在找的新材料吗?
想到这里,师昌绪丢下筷子,就往研制车间跑:“我找到了,石英管!我们可以用石英管试一试!”找到正确的方向之后,不到一个月,师昌绪团队就攻克了型芯这一难题。
随后师昌绪团队先后攻克了诸多难题。1965年,在金属所简陋的铸造实验室里,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铸造9孔空心涡轮叶片!1966年12月,空心涡轮叶片装机试车大获成功!
(摘编自《师昌绪:为国产战斗机插上“翅膀”》)
材料三 空心叶片是在涡喷7发动机基础上设计的。这种叶片的特点是叶身长,而且从叶根旁边进气,这给空心叶片的制造带来很大困难。
首先是选用什么材料做型芯。芯子的直径从0.8毫米到1.2毫米不等,长数十厘米,下边还有一个拐角。其难度在于如何确保型芯不变位,以及在浇铸过程中不弯不断。为此,我们查阅了很多文献,均不得要领,因为在国外这是高度保密的技术。于是试了好几个方案,如钼丝、磷酸盐、石英管,但不是因型芯弯曲而露芯,就是因太脆而折断,还有的无法把型芯取出。最后还是从美国一个出售不同规格的细石英管的商品广告中得到启发。我们认定这是制作空心叶片型芯的石英管,于是下定决心,集中精力在石英管上下功夫。经过反复试验,不到一个月就攻下了型芯这一难关。
下一步就是用氟氢酸把型芯取出和超声波测壁厚及型芯定位的探索。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终于在金属所简陋的铸造实验室里诞生了我国第一片9孔铸造空芯涡轮叶片。经过试验,叶片表面完全达到降低100℃的要求,并于1966年12月装机试车成功。金属所研究的制造细石英管技术也转让给了大连玻璃厂,为空心叶片的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锻造3孔叶片在621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也通过了试车。两种叶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是经过设计所与制造厂的认真讨论,认为铸造9孔叶片较之锻造3孔叶片在材料性能、制造工艺及价格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于是决定采用铸造9孔空心叶片作为定型叶片。这样,中国的涡轮叶片一步上了两个台阶:一个是锻造合金改为真空铸造合金,二是由实心叶片变为空心叶片。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采用铸造空心叶片的国家,比美国(1961年)只晚了5年。
记得1963年我到英国ROLS-ROYCE发动机公司参观时,公司负责人鼓吹他们的锻造合金如何可靠,铸造合金如何不可靠,而今在这方面我们走在他们的前面。80年代初,ROLS-ROYCE公司总设计师胡克教授在410厂看到我国自行创新研制的铸造空心涡轮叶片时,不无感慨地说:“单凭看到这一实际成就,就没有白来中国一趟。”因为他们用了八年时间才研制成功,而我们只用了一年。这不能不归功于科研、设计与生产三结合的科研体制。
(摘编自师昌绪《设计—材料一制造三结合,科技攻关的典范——我国第一代航空发动机空心涡轮叶片研制中的科学创新精神》)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结构示意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空气进行压缩后,会被送入①处和燃油混合燃烧,从而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B.②处将压力能转化为动能,把膨胀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喷出,以提供喷气动力。
C.③处的叶片由外缘板、叶身和内缘板构成,能让通过的气体改变方向和速度。
D.④处由叶身、缘板、过渡段等内型结构组成,应能适应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动机叶片是发动机生产的关键零件,加工难度大,在发动机中数量最多,易产生故障。
B.人们在涡轮叶片的设计、材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目的是提高叶片的耐热性能。
C.要想制作空心涡轮叶片,需要在模型浇铸成型后,再将需要打孔的地方用型芯进行填充。
D.与锻造3孔叶片相比,铸造9孔叶片在叶片结构方面使中国涡轮叶片制作水平上了台阶。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提供了相关示意图,能让人对涡喷发动机和涡轮叶片的结构有直观的了解。
B.材料二重点突出师昌绪在铸造9孔空心涡轮叶片中所起的作用,这与写作意图有关。
C.材料三中金属所将制造细石英管技术转让出来,能体现出科研单位的大局意识。
D.材料二和材料三对选用石英管材料的表述并不一致,相比较而言,材料二更为可信。
4.材料二作为一篇人物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5.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涡轮叶片的技术发展对我国当下的科技创新有何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雨天的刨木花
许冬林
①雨下得看不见雨。只听见屋檐下的水声,滴滴答答的像雨躲着藏着聚到一处去说话。介于鸭蛋蓝和蟹青色之间的天空,有种蓬松感。
②雨线大约是极细密的,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肌肤和呼吸都汪在丰沛的水分里。这样的日子,一切都像是软的,都像是坍塌下来,丢了轮廓,变了形。
③丢了轮廓的,还有我的父亲。在下雨的日子,我的父亲不再是平日里那个一脸严肃的父亲,他敛了锋芒,变得和气而陌生。在那个三十多年前的乡村,我和弟弟穿过笼在雨雾里的田野和村庄,奔回家,迎接我们的常常是满屋的刨木花:并不敞亮的瓦屋里,空气中挤满木头的香味,【甲】地上蓬松的刨木花,一圈一圈的,大圈缠着小圈,像浪花,从堂上的大桌脚下一路推涌过来,漫到大门口的门槛下。站在这满地刨木花里的,是父亲。
④一个又一个雨天,父亲有时在砍木头,有时在刨木板,有时在削木片……我们都没当真,也没指望他能制作出家具。然而,这个没有拜过师、没有正经学过一天木工的农民,当真就造出了一把椅子。父亲把那把小木椅摆在门口,迎候我和弟弟放学归来。我远远看见那把崭新的木椅,端端正正坐在门框中间,简直像皇帝的龙椅一般充满荣耀。
⑤【乙】那把木椅小巧可爱,浑身散发着粮食和草木混合的那种柔软甜香,椅背处有父亲精心镶嵌的三根小木柱,手指拨动时小木柱还会转动。我坐在小木椅上,脊背左右晃晃,那椅背上的三根小木柱便在脊背上滚动,仿佛在给我按摩,这正是父亲巧妙的设计。这把小木椅只比我膝盖略高一点点,我们的小屁股落下来,刚好铺满椅子的坐面。
⑥我心里开始渴望雨天的到来。父亲躬身在木工长条凳上,哧——哧——他的双臂一趟趟来回推动木工刨,仿佛在将一只木船推向大海,米黄色的刨木花一卷一卷的,像浪花翻涌,从他的手掌间迸溅出来。后来,父亲在雨天又打出了几把小木椅,这样我们家一人一把椅子了。我心里充满了骄傲,常常把四把椅子在门前门后摆出一长溜,一种货真价实的快乐,让我终于敢大着胆子晒出来。
⑦我没想到,父亲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他打好四把木椅之后,再度发起冲锋,开始打制一张小方桌。小方桌搬动轻便,特别是夏天,我们总要把它搬到室外。在洒过凉水去了热气的门前门后的场地上,白生生新崭崭的小木桌亭亭立在晚霞渐褪的天空下,四把小木椅亲亲密密围在小木桌四周,天光还未暗,我们坐在小木桌旁吃晚饭,小木桌是明亮的,我们也是明亮的。这样的时刻,【丙】小木桌和小椅子散发着木头的香味儿,场地边沿生长的紫茉莉也悠悠吐着细细的芬芳,暮色从不远处的田野上一层层浓起来,暮色里也飘散着稻荷的叶香。
⑧许多年后,我品味出那样的夏日黄昏围着小木桌吃饭的情景里充满花径与蓬门的诗意,但那时,我已经为父亲感到骄傲。
⑨只是,父亲到底是卑微的。记得那时我家起了新居之后,开始置办家具。父亲特意去江边的木材大市场购买木材,是来自山区的松树类木材,料子直,纹理缜密,木材格外芳香。木材运回家后,没几天,我家里就来了一个真正的木匠,是父亲请来的。木匠打家具的时候,父亲有时出门去干农活儿,有时在家站在门边看着木匠干活儿,像个店小二。
⑩木匠完工走后,父亲在雨天又开始了他的木工。他使用的木料不是木材市场上买的好材料,而是我家房前屋后的树。这些树,形貌大多不甚好,树上的枝节很多,便是这样的木材,父亲得来也很不容易。它们有的是父亲少年时就种下的,父亲一直在等它们慢慢长高长粗。这样的树砍倒后,父亲先将树干沉进门前的许家塘里沤上一年,他说这样沤一沤,打出来的家具就不会生虫子。沤过之后,艰难捞上来晒,风吹雨淋后接着晒,晒上一年,父亲就开始动工了。
在那些荒寂的雨天里,我放学回家,看父亲站在门口,就着雨天的迷蒙天光,对着一根长弯了的木材或者枝节密布的木材咂嘴沉思。我是在见证过那个给我家打制家具的木匠做活儿之后,再来看我的父亲,就觉出他的这一点理想主义的爱好有多卑微。他的木工刨从来没有在松树那样的好木材上推过。他不曾像一个真正的木匠那样可以在一个明亮的晴天里慷慨地挥霍时间,他的木工活只在潮湿逼仄的雨天进行。甚至他的木工工具,也是前前后后置了许多年,但依然不如人家的齐全。
即便是这样,父亲依然从一个农民身份里逃逸出来,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姿态,做着他的木工活儿,度着他的雨天。【丁】他后来又用我家房前屋后的楮树、桑树、榆树、柳树先后打制了四把大椅子,两个长条凳,两个小矮凳,一个鸡笼屋,一副固定的抵达我家平房顶的木楼梯,一张书桌,一张弟弟睡的床,一扇厨房门,两扇杂物间的门……
父亲是个农民,但他自己给自己重建了另一个身份——木匠。他在晴天解决粮食和生存问题,在雨天建造他喜爱的木头世界。晴天的父亲加上雨天的父亲才是完整的父亲,才是与众不同的父亲。
那么多的刨木花,如果可以像诗词一样划分体裁类别,那么有的是绝句,有的是律诗,有的是长短句。有的婉约,有的豪放。长的,宽的,窄的;甜香的,苦香的,野草味的,泥土味的;米白色的,琥珀色的,浅棕色的……那么多的刨木花,都是从他手掌里蔓延出来的诗意。
诗意,常常是不安守本分的。
许多年后,我在逼仄的环境里坚持自己的追求。我常在黄昏时对着幽暗天光,细数内心的潮湿。可是,当我翻开书,低头嗅闻书页间干透的木浆味道,便仿佛在跟做着木工活儿的父亲重逢——我们都将创造出各自的刨木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与《大卫·科波菲尔》一样,以第一人称叙述,既有儿童视角,又有成人视角,叙述方式独特,抒情真切自然。
B.从四把木椅到一张小方桌,再到先后打制的一系列木具,这些物品既见证了父亲技艺的精进,也承载了家庭的记忆。
C.文章描绘了田野、稻荷等自然风光,将人物的主要活动置于潮湿的雨天,意境清幽,情感婉约,具有独特的诗意美。
D.置办新居家具时,父亲特意购买好木材,请来真正的木匠,可见他对自己的手艺并不自信,突出其严谨务实的特点。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处将满屋的刨木花比作“一路推涌过来”的浪花,以静写动,描摹出刨木花从大桌脚下一路蔓延到门槛的动态感,营造出静谧和谐的氛围。
B.乙处是对木椅的细节描写。“精心镶嵌的三根小木柱”体现了父亲设计的巧妙贴心,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反映了父亲对子女的关爱与用心。
C.丙处将不同层次的多种香气叠加起来,“一层层浓起来”描绘出暮色不断蔓延、加深的演变过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傍晚的祥和温馨。
D.丁处将“四把”等一系列数量词与“大椅子”等日常物象组合起来,列举了父亲的劳动成果,用笔简练却很有画面感,语言平实却蕴含丰富。
8.回忆性散文回望过去,常按时间顺序重述过往经历。而本文融合了过去、现在、未来等多种时态,使得阅读更具临场感,叙事层次更为丰富,情感认知也得以升华。请在表格①②处中选择一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
结合文本分析 表达效果
示例:⑧“许多年后的我品味出……”“许多年后”,将叙事视角由过去切换成现在,“但那时”又将现在切换为过去, “我们都将……”最终指向未来。本文不仅有过去时态的回忆,还有不同“现在时态”的“我”于其中切换,带领读者在“我”的成长时间中穿梭,让阅读更具临场感。 阅读更具临场感
① 叙事层次更为丰富
② 情感认知得以升华
9.如何理解第15段“诗意,常常是不安守本分的”这句话?(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尹源,字子渐,少博学强记,以文学知名。源自晦,不矜饰,有所发即过人。初以祖荫补三班借职,稍迁殿直。举进士,为奉礼郎,累迁太常博士,历知芮城、河阳、新郑三县,通判泾州。时知沧州刘涣坐专斩部卒,降知密州。源上书言:“涣为主将部卒有罪不伏笞辄呼万岁涣斩之不为过。以此谪涣,臣恐边兵愈骄,轻视主将,所系非轻也。”涣遂获免。
尝作《叙兵》上之,曰:
唐自中世以来,诸侯皆自募兵训练,出攻入守,上下一志,故讨淮西、青、冀、沧德、泽潞之叛,以至四征夷狄,大率假外兵以集事,朝廷所出神策禁军,不过为声援而已,故所至多有功。
今则不然,国家患前世藩镇之强,凡天下所募骁勇,一萃于京师。虽滨塞诸郡,大者籍兵不逾数千,每岁防秋,则戍以禁兵,将帅任轻而势分,军事往往中御。愚谓此可以施于无事时,镇中国,服豪杰心,苟戎夷侵轶,未必能取胜也。何则?兵主于外则勇,主于内则骄,勇生于劳,骄生于逸。夫外兵所习皆疆场战斗劳苦之事,死生之命制之于将,故勇,勇而使之战则多利;内兵居京师,日享安逸,加之以赏赉,未尝服甲胄、荷戈戟,不知将帅号令之严,故骄,骄而劳之则怨,以之战则多钝。
若唐之失,失于诸侯之不制,非失于外兵之强,故有骄将,罕闻有骄兵。今之失,失于将太轻,而外兵不足以应敌,内兵鲜得其用,故有骄兵,不闻有骄将。且唐之所失者势也,今之所失者制也。势也者,不得已也,制也者,可为而不为也。
然则为今之计当如何?曰:“稍革旧制,大募豪勇,益外兵之籍,俾足以战敌。以内兵为声势,重边将之任,使专一军之事,而不得连州郡之势,斯可以获近利而亡后害也。”
赵元昊寇定川堡,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源是时通判庆州,遗怀敏书曰:“贼举国而来,其利不在城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宜驻兵瓦亭,择利而后动。”怀敏不听,以败。范仲淹、韩琦荐其才,召试学士院。源素不喜赋,请以论易赋。主试者方以赋进,不悦其言,第其文下,除知怀州。
(节选自《宋史·列传》)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涣为主 A将 B部卒 C有罪 D不伏 E笞 F辄呼万岁 G涣斩之 H不为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易,换、替换,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根拳而土易”中的“易”意思相同。
B. 服,使……信服,与《赤壁赋》中的“泣孤舟之嫠妇”中的“泣”用法相同。
C. 以,用,与《项脊轩志》“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中的“以”的意思与用法相同。
D. 籍,登记造册,与《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尹源认为当朝兵制加强中央集权,在太平时期可以镇守中原,控制各地,但如果外敌进犯,恐怕未必能够取胜。
B. 葛怀敏调兵前去救援赵元昊时,尹源写信建议他不要轻举妄动,要选择好时机,可惜怀敏没有听从,最终战败。
C. 尹源年少时博学强记,凭借文学才华而闻名,虽然为人谦虚低调,不爱自夸,但也难掩其光芒,为官经历丰富。
D. 沧州知州刘涣因擅自斩杀部卒而获罪被贬,尹源为其说情,并指出军中弊端,《叙兵》中也体现了类似的看法。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稍革旧制,大募豪勇,益外兵之籍,俾足以战敌。
(2)主试者方以赋进,不悦其言,第其文下,除知怀州。
14. 尹源在《叙兵》中通过对比唐、宋兵制阐述观点“势也者,不得已也,制也者,可为而不为也”,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观棋
韦骧
不卜天时不背山,枯棋遇敌战谈间。
藏机暗伏三千楯,侵道雄窥百二关。
群语虽咻难改听,一先偶失若无颜。
人心勇善能如此,谁谓渊骞①未易攀。
【注】①渊骞:分别指颜渊、闵子骞,这里指的是品行高尚之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描写了在棋局对战中,下棋人既战且谈,颇有公瑾“谈笑间”的风度。
B.颔联“三千楯”“百二关”,形象地表现了棋局的复杂与激烈。
C.观棋之人议论纷纷,从而造成下棋人“一先偶失”,好像无颜见人的样子。
D.本诗通过描绘下棋的场景,借战争比喻棋局,展现了棋手的智慧与勇气。
16.南宋姜夔《白石诗说》有“一篇全在尾句”的说法,本诗尾联是如何体现这一说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校计划在校园里栽种树木,有同学建议应遵循顺应树木天性的理念来种植,就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 , ”两句强调的那样。
(2)古人创作以物寄情,动情点往往不同:归有光院中的枇杷树因为“ ”,故睹物思人;姜夔看到桥边芍药寂寞清冷,感慨其“ ”。
(3)诗词鉴赏课上,同学们探究古诗词中的意象,发现“烟霞”常被用来代指美好的景物,比如“ , ”这两句就很典型。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带领民众开山凿石,巧妙利用地形地貌,建造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一系列精妙绝伦的工程。 自此,从遥远的雪山奔腾咆哮而下的岷江水, 甲 ,再也不是一匹( A )的野马。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广袤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如今,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都江堰成了游客们的“网红打卡点”、学生们的“研学课堂”。
据2024年11月到都江堰旅游的朋友说,他们看到的不只是外江分流而下的岷江水,还有内江裸露的河床真容,以及用特制的竹笼、杩槎(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竹席、卵石、黄泥等筑成的临时围堰……这种平日难得一见的景观,原来是都江堰为确保工程功能持续有效而进行的“岁修”。
每逢冬春农闲之时,岷江水位下降,有利于修筑临时围堰。为降低成本,堰工们就地取材,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对都江堰内江总干渠进行“体检”和“治疗”。每年一次,故称之为“岁修”。岁修自宋以来传承了数百年,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2280余年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深淘滩,低作堰”是岁修的要领。①“深淘滩”是指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②淘到预先埋设在滩底的石马的深度;③而“低作堰”是指修整飞沙堰时堰顶宜低,④便于排洪排沙,⑤达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⑥古人对水流规律的精准把握体现了这六字治水真言。
到清明时节,为庆祝岁修完成,祈求( B )、生活富足,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父子, 乙 。经过历史沉淀的“清明放水节”已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少海内外朋友已经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趁“放水节”品读青山古堰的时代画卷。
都江堰很安逸,很巴蜀,也很国际。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1.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最后一段中“巴蜀”一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这家餐厅的装修非常文艺,墙上挂满了复古的画作。
B.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但脾气不小。
C.他这个人比电线杆子还电线杆子。
D.他一边喝茶,一边百度着今天的新闻。
22.小武在十一月完成了都江堰研学之旅,准备拟写一份研学报告。以上文段是他收集到的资料,请据此为他写一段提要,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05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大数据的算法决策往往比人类的经验判断更精准,那么,我们还需要积累经验吗?”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前黄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适应性考试(二)
语 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徐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涡轮叶片一般指涡轮工作叶片和导向叶片。工作叶片的外型结构由叶身、缘板、过渡段、榫齿等组成,内型结构则更为复杂。导向叶片由外缘板、叶身和内缘板构成。
涡轮是处于燃烧室后面的一个高温部件,以涡喷发动机为例,进气口风扇将空气吸入,送入压气机进行压缩,然后压到燃烧室和燃油混合燃烧。燃烧室中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首先经过导向叶片,将压力能转化为动能而加速,被赋予一定的角度以更有效地冲击涡轮工作叶片。最后,膨胀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再从后面喷出,为飞机提供喷气动力。
涡轮叶片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被誉为“王冠上的明珠”。在发动机中,有压气机叶片,也有涡轮叶片,叶片的数量是最多的,而发动机就是依靠这众多的叶片完成对气体的压缩和膨胀,以最高的效率产生强大的动力来推动飞机前进。涡轮叶片是一种特殊的零件,它数量多,形状复杂,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并且故障多发,一直以来都是发动机生产的关键。
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都采用空心结构,就是在涡轮叶片上设计了很多细小的管道,可以使高压冷空气通过这些管道流经高温叶片,起到强制冷却作用,以提高涡轮的耐热性能。
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中燃气涡轮的效率,增加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就必须提高发动机燃烧室出口燃气温度,即涡轮前的进口温度。因此必须提高涡轮叶片的高温性能。为此,人们在涡轮叶片设计、高温材料的研制、冷却方法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涡轮材料方面,近期的发展方向是定向共晶合金等,远期是人工纤维增强高温合金以及新的能承受高温度的材料。在制造工艺和结构上,正在探索更高性能的多孔层板叶片制造技术,这种加工技术可使涡轮承受的温度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涡轮叶片的作用、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
材料二 铸孔需要预先在模型中将要打的孔用型芯填充,将其他部分浇铸成型,等到成型之后,再把型芯取出,自然就可以得到带孔的模型了。
可是这种方法对于型芯的要求极高,当时师昌绪等人用各种材料制备型芯,可是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型芯弯曲就是中途折断,再就是无法把型芯取出。
看着车间里报废的空心叶片铸件堆得越来越高,师昌绪愁容满面。他只能两头跑,白天在研制车间盯进度,晚上埋头于外国科技书刊中查找资料。他实在想不出:到底什么新材料才能保证型芯在浇铸过程中既不弯不断,又容易取出呢?
一天中午,师昌绪正在食堂吃饭,边吃边翻着一本科技杂志,上面有一页是关于出售不同规格细石英管的广告。看着这页广告,师昌绪豁然开朗:石英管熔点在1700℃,而且各项性能优良,不就是自己在找的新材料吗?
想到这里,师昌绪丢下筷子,就往研制车间跑:“我找到了,石英管!我们可以用石英管试一试!”找到正确的方向之后,不到一个月,师昌绪团队就攻克了型芯这一难题。
随后师昌绪团队先后攻克了诸多难题。1965年,在金属所简陋的铸造实验室里,诞生了中国第一片铸造9孔空心涡轮叶片!1966年12月,空心涡轮叶片装机试车大获成功!
(摘编自《师昌绪:为国产战斗机插上“翅膀”》)
材料三 空心叶片是在涡喷7发动机基础上设计的。这种叶片的特点是叶身长,而且从叶根旁边进气,这给空心叶片的制造带来很大困难。
首先是选用什么材料做型芯。芯子的直径从0.8毫米到1.2毫米不等,长数十厘米,下边还有一个拐角。其难度在于如何确保型芯不变位,以及在浇铸过程中不弯不断。为此,我们查阅了很多文献,均不得要领,因为在国外这是高度保密的技术。于是试了好几个方案,如钼丝、磷酸盐、石英管,但不是因型芯弯曲而露芯,就是因太脆而折断,还有的无法把型芯取出。最后还是从美国一个出售不同规格的细石英管的商品广告中得到启发。我们认定这是制作空心叶片型芯的石英管,于是下定决心,集中精力在石英管上下功夫。经过反复试验,不到一个月就攻下了型芯这一难关。
下一步就是用氟氢酸把型芯取出和超声波测壁厚及型芯定位的探索。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终于在金属所简陋的铸造实验室里诞生了我国第一片9孔铸造空芯涡轮叶片。经过试验,叶片表面完全达到降低100℃的要求,并于1966年12月装机试车成功。金属所研究的制造细石英管技术也转让给了大连玻璃厂,为空心叶片的批量生产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锻造3孔叶片在621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也通过了试车。两种叶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是经过设计所与制造厂的认真讨论,认为铸造9孔叶片较之锻造3孔叶片在材料性能、制造工艺及价格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于是决定采用铸造9孔空心叶片作为定型叶片。这样,中国的涡轮叶片一步上了两个台阶:一个是锻造合金改为真空铸造合金,二是由实心叶片变为空心叶片。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采用铸造空心叶片的国家,比美国(1961年)只晚了5年。
记得1963年我到英国ROLS-ROYCE发动机公司参观时,公司负责人鼓吹他们的锻造合金如何可靠,铸造合金如何不可靠,而今在这方面我们走在他们的前面。80年代初,ROLS-ROYCE公司总设计师胡克教授在410厂看到我国自行创新研制的铸造空心涡轮叶片时,不无感慨地说:“单凭看到这一实际成就,就没有白来中国一趟。”因为他们用了八年时间才研制成功,而我们只用了一年。这不能不归功于科研、设计与生产三结合的科研体制。
(摘编自师昌绪《设计—材料一制造三结合,科技攻关的典范——我国第一代航空发动机空心涡轮叶片研制中的科学创新精神》)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结构示意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空气进行压缩后,会被送入①处和燃油混合燃烧,从而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B.②处将压力能转化为动能,把膨胀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喷出,以提供喷气动力。
C.③处的叶片由外缘板、叶身和内缘板构成,能让通过的气体改变方向和速度。
D.④处由叶身、缘板、过渡段等内型结构组成,应能适应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动机叶片是发动机生产的关键零件,加工难度大,在发动机中数量最多,易产生故障。
B.人们在涡轮叶片的设计、材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目的是提高叶片的耐热性能。
C.要想制作空心涡轮叶片,需要在模型浇铸成型后,再将需要打孔的地方用型芯进行填充。
D.与锻造3孔叶片相比,铸造9孔叶片在叶片结构方面使中国涡轮叶片制作水平上了台阶。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提供了相关示意图,能让人对涡喷发动机和涡轮叶片的结构有直观的了解。
B.材料二重点突出师昌绪在铸造9孔空心涡轮叶片中所起的作用,这与写作意图有关。
C.材料三中金属所将制造细石英管技术转让出来,能体现出科研单位的大局意识。
D.材料二和材料三对选用石英管材料的表述并不一致,相比较而言,材料二更为可信。
4.材料二作为一篇人物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5.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涡轮叶片的技术发展对我国当下的科技创新有何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雨天的刨木花
许冬林
①雨下得看不见雨。只听见屋檐下的水声,滴滴答答的像雨躲着藏着聚到一处去说话。介于鸭蛋蓝和蟹青色之间的天空,有种蓬松感。
②雨线大约是极细密的,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肌肤和呼吸都汪在丰沛的水分里。这样的日子,一切都像是软的,都像是坍塌下来,丢了轮廓,变了形。
③丢了轮廓的,还有我的父亲。在下雨的日子,我的父亲不再是平日里那个一脸严肃的父亲,他敛了锋芒,变得和气而陌生。在那个三十多年前的乡村,我和弟弟穿过笼在雨雾里的田野和村庄,奔回家,迎接我们的常常是满屋的刨木花:并不敞亮的瓦屋里,空气中挤满木头的香味,【甲】地上蓬松的刨木花,一圈一圈的,大圈缠着小圈,像浪花,从堂上的大桌脚下一路推涌过来,漫到大门口的门槛下。站在这满地刨木花里的,是父亲。
④一个又一个雨天,父亲有时在砍木头,有时在刨木板,有时在削木片……我们都没当真,也没指望他能制作出家具。然而,这个没有拜过师、没有正经学过一天木工的农民,当真就造出了一把椅子。父亲把那把小木椅摆在门口,迎候我和弟弟放学归来。我远远看见那把崭新的木椅,端端正正坐在门框中间,简直像皇帝的龙椅一般充满荣耀。
⑤【乙】那把木椅小巧可爱,浑身散发着粮食和草木混合的那种柔软甜香,椅背处有父亲精心镶嵌的三根小木柱,手指拨动时小木柱还会转动。我坐在小木椅上,脊背左右晃晃,那椅背上的三根小木柱便在脊背上滚动,仿佛在给我按摩,这正是父亲巧妙的设计。这把小木椅只比我膝盖略高一点点,我们的小屁股落下来,刚好铺满椅子的坐面。
⑥我心里开始渴望雨天的到来。父亲躬身在木工长条凳上,哧——哧——他的双臂一趟趟来回推动木工刨,仿佛在将一只木船推向大海,米黄色的刨木花一卷一卷的,像浪花翻涌,从他的手掌间迸溅出来。后来,父亲在雨天又打出了几把小木椅,这样我们家一人一把椅子了。我心里充满了骄傲,常常把四把椅子在门前门后摆出一长溜,一种货真价实的快乐,让我终于敢大着胆子晒出来。
⑦我没想到,父亲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他打好四把木椅之后,再度发起冲锋,开始打制一张小方桌。小方桌搬动轻便,特别是夏天,我们总要把它搬到室外。在洒过凉水去了热气的门前门后的场地上,白生生新崭崭的小木桌亭亭立在晚霞渐褪的天空下,四把小木椅亲亲密密围在小木桌四周,天光还未暗,我们坐在小木桌旁吃晚饭,小木桌是明亮的,我们也是明亮的。这样的时刻,【丙】小木桌和小椅子散发着木头的香味儿,场地边沿生长的紫茉莉也悠悠吐着细细的芬芳,暮色从不远处的田野上一层层浓起来,暮色里也飘散着稻荷的叶香。
⑧许多年后,我品味出那样的夏日黄昏围着小木桌吃饭的情景里充满花径与蓬门的诗意,但那时,我已经为父亲感到骄傲。
⑨只是,父亲到底是卑微的。记得那时我家起了新居之后,开始置办家具。父亲特意去江边的木材大市场购买木材,是来自山区的松树类木材,料子直,纹理缜密,木材格外芳香。木材运回家后,没几天,我家里就来了一个真正的木匠,是父亲请来的。木匠打家具的时候,父亲有时出门去干农活儿,有时在家站在门边看着木匠干活儿,像个店小二。
⑩木匠完工走后,父亲在雨天又开始了他的木工。他使用的木料不是木材市场上买的好材料,而是我家房前屋后的树。这些树,形貌大多不甚好,树上的枝节很多,便是这样的木材,父亲得来也很不容易。它们有的是父亲少年时就种下的,父亲一直在等它们慢慢长高长粗。这样的树砍倒后,父亲先将树干沉进门前的许家塘里沤上一年,他说这样沤一沤,打出来的家具就不会生虫子。沤过之后,艰难捞上来晒,风吹雨淋后接着晒,晒上一年,父亲就开始动工了。
在那些荒寂的雨天里,我放学回家,看父亲站在门口,就着雨天的迷蒙天光,对着一根长弯了的木材或者枝节密布的木材咂嘴沉思。我是在见证过那个给我家打制家具的木匠做活儿之后,再来看我的父亲,就觉出他的这一点理想主义的爱好有多卑微。他的木工刨从来没有在松树那样的好木材上推过。他不曾像一个真正的木匠那样可以在一个明亮的晴天里慷慨地挥霍时间,他的木工活只在潮湿逼仄的雨天进行。甚至他的木工工具,也是前前后后置了许多年,但依然不如人家的齐全。
即便是这样,父亲依然从一个农民身份里逃逸出来,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姿态,做着他的木工活儿,度着他的雨天。【丁】他后来又用我家房前屋后的楮树、桑树、榆树、柳树先后打制了四把大椅子,两个长条凳,两个小矮凳,一个鸡笼屋,一副固定的抵达我家平房顶的木楼梯,一张书桌,一张弟弟睡的床,一扇厨房门,两扇杂物间的门……
父亲是个农民,但他自己给自己重建了另一个身份——木匠。他在晴天解决粮食和生存问题,在雨天建造他喜爱的木头世界。晴天的父亲加上雨天的父亲才是完整的父亲,才是与众不同的父亲。
那么多的刨木花,如果可以像诗词一样划分体裁类别,那么有的是绝句,有的是律诗,有的是长短句。有的婉约,有的豪放。长的,宽的,窄的;甜香的,苦香的,野草味的,泥土味的;米白色的,琥珀色的,浅棕色的……那么多的刨木花,都是从他手掌里蔓延出来的诗意。
诗意,常常是不安守本分的。
许多年后,我在逼仄的环境里坚持自己的追求。我常在黄昏时对着幽暗天光,细数内心的潮湿。可是,当我翻开书,低头嗅闻书页间干透的木浆味道,便仿佛在跟做着木工活儿的父亲重逢——我们都将创造出各自的刨木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与《大卫·科波菲尔》一样,以第一人称叙述,既有儿童视角,又有成人视角,叙述方式独特,抒情真切自然。
B.从四把木椅到一张小方桌,再到先后打制的一系列木具,这些物品既见证了父亲技艺的精进,也承载了家庭的记忆。
C.文章描绘了田野、稻荷等自然风光,将人物的主要活动置于潮湿的雨天,意境清幽,情感婉约,具有独特的诗意美。
D.置办新居家具时,父亲特意购买好木材,请来真正的木匠,可见他对自己的手艺并不自信,突出其严谨务实的特点。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处将满屋的刨木花比作“一路推涌过来”的浪花,以静写动,描摹出刨木花从大桌脚下一路蔓延到门槛的动态感,营造出静谧和谐的氛围。
B.乙处是对木椅的细节描写。“精心镶嵌的三根小木柱”体现了父亲设计的巧妙贴心,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反映了父亲对子女的关爱与用心。
C.丙处将不同层次的多种香气叠加起来,“一层层浓起来”描绘出暮色不断蔓延、加深的演变过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傍晚的祥和温馨。
D.丁处将“四把”等一系列数量词与“大椅子”等日常物象组合起来,列举了父亲的劳动成果,用笔简练却很有画面感,语言平实却蕴含丰富。
8.回忆性散文回望过去,常按时间顺序重述过往经历。而本文融合了过去、现在、未来等多种时态,使得阅读更具临场感,叙事层次更为丰富,情感认知也得以升华。请在表格①②处中选择一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
结合文本分析 表达效果
示例:⑧“许多年后的我品味出……”“许多年后”,将叙事视角由过去切换成现在,“但那时”又将现在切换为过去, “我们都将……”最终指向未来。本文不仅有过去时态的回忆,还有不同“现在时态”的“我”于其中切换,带领读者在“我”的成长时间中穿梭,让阅读更具临场感。 阅读更具临场感
① 叙事层次更为丰富
② 情感认知得以升华
9.如何理解第15段“诗意,常常是不安守本分的”这句话?(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尹源,字子渐,少博学强记,以文学知名。源自晦,不矜饰,有所发即过人。初以祖荫补三班借职,稍迁殿直。举进士,为奉礼郎,累迁太常博士,历知芮城、河阳、新郑三县,通判泾州。时知沧州刘涣坐专斩部卒,降知密州。源上书言:“涣为主将部卒有罪不伏笞辄呼万岁涣斩之不为过。以此谪涣,臣恐边兵愈骄,轻视主将,所系非轻也。”涣遂获免。
尝作《叙兵》上之,曰:
唐自中世以来,诸侯皆自募兵训练,出攻入守,上下一志,故讨淮西、青、冀、沧德、泽潞之叛,以至四征夷狄,大率假外兵以集事,朝廷所出神策禁军,不过为声援而已,故所至多有功。
今则不然,国家患前世藩镇之强,凡天下所募骁勇,一萃于京师。虽滨塞诸郡,大者籍兵不逾数千,每岁防秋,则戍以禁兵,将帅任轻而势分,军事往往中御。愚谓此可以施于无事时,镇中国,服豪杰心,苟戎夷侵轶,未必能取胜也。何则?兵主于外则勇,主于内则骄,勇生于劳,骄生于逸。夫外兵所习皆疆场战斗劳苦之事,死生之命制之于将,故勇,勇而使之战则多利;内兵居京师,日享安逸,加之以赏赉,未尝服甲胄、荷戈戟,不知将帅号令之严,故骄,骄而劳之则怨,以之战则多钝。
若唐之失,失于诸侯之不制,非失于外兵之强,故有骄将,罕闻有骄兵。今之失,失于将太轻,而外兵不足以应敌,内兵鲜得其用,故有骄兵,不闻有骄将。且唐之所失者势也,今之所失者制也。势也者,不得已也,制也者,可为而不为也。
然则为今之计当如何?曰:“稍革旧制,大募豪勇,益外兵之籍,俾足以战敌。以内兵为声势,重边将之任,使专一军之事,而不得连州郡之势,斯可以获近利而亡后害也。”
赵元昊寇定川堡,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源是时通判庆州,遗怀敏书曰:“贼举国而来,其利不在城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宜驻兵瓦亭,择利而后动。”怀敏不听,以败。范仲淹、韩琦荐其才,召试学士院。源素不喜赋,请以论易赋。主试者方以赋进,不悦其言,第其文下,除知怀州。
(节选自《宋史·列传》)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涣为主 A将 B部卒 C有罪 D不伏 E笞 F辄呼万岁 G涣斩之 H不为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易,换、替换,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根拳而土易”中的“易”意思相同。
B. 服,使……信服,与《赤壁赋》中的“泣孤舟之嫠妇”中的“泣”用法相同。
C. 以,用,与《项脊轩志》“久之,能以足音辨人”中的“以”的意思与用法相同。
D. 籍,登记造册,与《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尹源认为当朝兵制加强中央集权,在太平时期可以镇守中原,控制各地,但如果外敌进犯,恐怕未必能够取胜。
B. 葛怀敏调兵前去救援赵元昊时,尹源写信建议他不要轻举妄动,要选择好时机,可惜怀敏没有听从,最终战败。
C. 尹源年少时博学强记,凭借文学才华而闻名,虽然为人谦虚低调,不爱自夸,但也难掩其光芒,为官经历丰富。
D. 沧州知州刘涣因擅自斩杀部卒而获罪被贬,尹源为其说情,并指出军中弊端,《叙兵》中也体现了类似的看法。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稍革旧制,大募豪勇,益外兵之籍,俾足以战敌。
(2)主试者方以赋进,不悦其言,第其文下,除知怀州。
14. 尹源在《叙兵》中通过对比唐、宋兵制阐述观点“势也者,不得已也,制也者,可为而不为也”,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观棋
韦骧
不卜天时不背山,枯棋遇敌战谈间。
藏机暗伏三千楯,侵道雄窥百二关。
群语虽咻难改听,一先偶失若无颜。
人心勇善能如此,谁谓渊骞①未易攀。
【注】①渊骞:分别指颜渊、闵子骞,这里指的是品行高尚之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描写了在棋局对战中,下棋人既战且谈,颇有公瑾“谈笑间”的风度。
B.颔联“三千楯”“百二关”,形象地表现了棋局的复杂与激烈。
C.观棋之人议论纷纷,从而造成下棋人“一先偶失”,好像无颜见人的样子。
D.本诗通过描绘下棋的场景,借战争比喻棋局,展现了棋手的智慧与勇气。
16.南宋姜夔《白石诗说》有“一篇全在尾句”的说法,本诗尾联是如何体现这一说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校计划在校园里栽种树木,有同学建议应遵循顺应树木天性的理念来种植,就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 , ”两句强调的那样。
(2)古人创作以物寄情,动情点往往不同:归有光院中的枇杷树因为“ ”,故睹物思人;姜夔看到桥边芍药寂寞清冷,感慨其“ ”。
(3)诗词鉴赏课上,同学们探究古诗词中的意象,发现“烟霞”常被用来代指美好的景物,比如“ , ”这两句就很典型。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带领民众开山凿石,巧妙利用地形地貌,建造了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一系列精妙绝伦的工程。 自此,从遥远的雪山奔腾咆哮而下的岷江水, 甲 ,再也不是一匹( A )的野马。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广袤的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如今,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都江堰成了游客们的“网红打卡点”、学生们的“研学课堂”。
据2024年11月到都江堰旅游的朋友说,他们看到的不只是外江分流而下的岷江水,还有内江裸露的河床真容,以及用特制的竹笼、杩槎(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竹席、卵石、黄泥等筑成的临时围堰……这种平日难得一见的景观,原来是都江堰为确保工程功能持续有效而进行的“岁修”。
每逢冬春农闲之时,岷江水位下降,有利于修筑临时围堰。为降低成本,堰工们就地取材,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对都江堰内江总干渠进行“体检”和“治疗”。每年一次,故称之为“岁修”。岁修自宋以来传承了数百年,保证了整个工程历经2280余年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深淘滩,低作堰”是岁修的要领。①“深淘滩”是指河床淘沙要淘到一定深度,②淘到预先埋设在滩底的石马的深度;③而“低作堰”是指修整飞沙堰时堰顶宜低,④便于排洪排沙,⑤达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⑥古人对水流规律的精准把握体现了这六字治水真言。
到清明时节,为庆祝岁修完成,祈求( B )、生活富足,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父子, 乙 。经过历史沉淀的“清明放水节”已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少海内外朋友已经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趁“放水节”品读青山古堰的时代画卷。
都江堰很安逸,很巴蜀,也很国际。
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1.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与最后一段中“巴蜀”一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这家餐厅的装修非常文艺,墙上挂满了复古的画作。
B.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但脾气不小。
C.他这个人比电线杆子还电线杆子。
D.他一边喝茶,一边百度着今天的新闻。
22.小武在十一月完成了都江堰研学之旅,准备拟写一份研学报告。以上文段是他收集到的资料,请据此为他写一段提要,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05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大数据的算法决策往往比人类的经验判断更精准,那么,我们还需要积累经验吗?”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