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9 )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B卷)(PDF版,含答案)
1 / 10
当前位置: 初中/ 语文/ 中考专区/中考真题
免费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B卷)(PDF版,含答案)

2024-06-13 下载量 71 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2-20582678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试卷
地区: 重庆市
文件: 4.4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1份文件
1 / 10
  •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B卷)(PDF版,含答案)
  •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B卷)(PDF版,含答案)
  •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B卷)(PDF版,含答案)
  •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B卷)(PDF版,含答案)
  •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B卷)(PDF版,含答案)
剩余5页未读,请下载获取完整内容

资料简介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B卷)(PDF版,含答案).docx 展开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思路明晰,先写桃花源景物,接着交代桃源人来此的原因,最后写桃源人对渔
人的热情款待。
B.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设酒杀鸡作食”等句,描绘出桃源人丰衣足食、
自在安适的生活场景。
C.根据乙文“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可见:陶渊明委婉拒绝檀道济,是因为其有
强烈的自卑心理。
D.乙文檀道济对陶渊明从“往候之”到“魔而去之”,其对陶渊明的态度由最初的尊
重变为了鄙视。
11.陶渊明的一生,做官时间短暂,更多的是田园归隐。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其归
隐的原因。(5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2~16题。(22分)
自然的安慰
钱红莉
①距家两三公里处,有一片菜地。每隔几日,我总喜欢去逛逛,回来时仿佛沾了一身
的灵气。一日再去,菜地竟被碾平,变成千篇一律的草圃,失落得很。
②那片郊区的菜地,作为农业文明的微缩景观,似乎保全了几欲失传的二十四节气,
一年年地,一日日地加深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春初新韭,秋末晚菘”,这八个字里,不
仅有美味,还有农时,以及四季流转。
③十余年来,这莱地日渐变成我生活的根基,我的思绪唯有依靠它们,才能开出一点
点花来。土地,森林,花朵,飞鸟,山岚,河流…正是滋养人们灵气的源泉。
④从事书写这门手艺,几同于挖井,徒手开掘,缓慢笨拙,仿佛农业文明的一点点深
耕。累了,自然想起那片菜地。对于一个逐渐失根的人,它是一种寄托。
⑤今年夏天持续高温,直接覆盖掉立秋、处署、白露、秋分,从37度的酷夏一夜过渡
至深秋。辛丑年秋天,总归不像个秋天!没有往年身着长袖衬衫的舒缓漫长,令一个在农
业文明里生长的躯体颇感不适。
⑥近日,一切又都回来了,平凡的日子被寒露、霜降稳稳接住。这样熟悉的持续感,
让印刻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又一次重回秋寒,总归错不了。这长久地赋予人精神上的季
节性安稳,让人的内心踏实,始终有一种恒定的东西存在。
⑦霜降前后的农历九月,应是农人们起山芋、,点油菜的时节。你看,最早厘清人与天
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正是在践行某种哲学思想。
⑧早前,我家附近这片菜地,同样精准地遵循着农时。往年这时日,山芋禾子被锄头
扒拉到地角,扭了一只几米长的麻花,在秋风里滚着滚着,渐黄、渐枯…
语文试题(B卷)第4页(共8页)
中考真题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