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docx 展开
南充高中高2023级第四学期入学考试
生物试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4年11月24日,古城阆中马拉松吸引了约2.2万名运动员参赛。下列有关马拉松运动员生理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肤血流量和汗液分泌量增多是为了维持体温平衡
B. 呼吸频率变快有利于运动员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C. 脱水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含量会明显减少
D. 运动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可能增加
2.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B. 两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之间可形成多个突触
C.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可能有两个神经元参与
D 多个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3.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
B.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来调节尿量
C. 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反馈调节
D.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感受体温的变化
4.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均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均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
B. 体液中的CO2、NO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C. 水和无机盐平衡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
D. 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5. 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瘦素有关,有关过程如下图(图中“—”表示抑制)。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从而导致体重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瘦素所进行的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瘦素作用范围广
B.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瘦素含量会保持相对稳定
C. 瘦素通过体液被定向运输到靶细胞起作用
D. 出现瘦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减少
6. 对着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测量到眼眨肌电信号。对大鼠进行一段时间训练后,发生了如图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中眨眼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中的“气流信号”是非条件刺激
B. ①中的“声音信号”是无关刺激,④中的“声音信号”是条件刺激
C. ④中的大鼠对声音信号发生眨眼反射时,其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
D. ④中反射建立后,只需不断用“声音信号”刺激就可防止反射消退
7.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科研小组手术去除支配小鼠脾脏的神经后,给小鼠注射病原体,发现对照组小鼠产生了大量针对该病原体的浆细胞,而实验组小鼠体内的相应浆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设计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 脾脏能及时清除衰老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C. 小鼠体内产生的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D. 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都参与B细胞的活化
8.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⑤一种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 ②⑥ B. ②⑤ C. ③⑤ D. ①④
9.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免资源浪费
B. 植物激素能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C. 生长素、乙烯利、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可以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D. 缺氧条件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10. 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在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过程中,由于种间而导致生物对自身的生存策略进行调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某森林中黄鹂栖息在林冠层,画眉生活在林下层属于同域共存
B. 同域共存可减弱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 不同生物在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过程中,会出现生态位的分化
D. 形成同域共存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增强
1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要调查我们校园内银杏树的种群密度,宜选择样方法
B. 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C. 可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照片和视频统计东北豹种群密度
D. 应该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
12.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增加到1800多只,圈养大熊猫也超过了500只。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
B. 建立繁育中心,是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不能提高大熊猫的K值
D. 传染病影响着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3. 与正常人相比,甲减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致病原因一般有三种:①甲状腺本身病变;②下丘脑发生病变:③垂体发生病变。为确定三位甲减患者的致病原因,研究者分别给一位健康志愿者和三位患者注射等量且适量的TRH,并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量各自血液中TSH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已知TSH可以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患者可通过注射甲状腺激素或TRH进行治疗
B. 乙患者的下丘脑发生病变,可通过注射TSH进行治疗
C. 丙患者注射前TSH较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
D. 与甲、乙患者相比,丙患者可能还有甲状腺肿大的症状
14. 现开创了一种农业新模式:“鸡+鸭+鱼+菜”,即空中种植蔬菜,池塘养鱼、养鸭等,池塘上方为立体鸡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投放的鸡、鸭、鱼、菜比例要适中,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B. “鸡+鸭+鱼+菜”的立体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C. 该生态系统几乎没有“废物”产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 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上的自给自足
15. 泡菜酸辣可口,有着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条件适宜时蔬菜中的糖转化成乙酸,导致溶液pH降低
B. 在腌制前,需要对菜品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
C. 若泡菜坛产生白膜是因为混入氧气导致乳酸菌大量繁殖
D. 可通过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健康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2周内不能饮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______。
①水、无机盐、纤维素 ②血红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 ④尿素、肌酐、尿酸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穿过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
②乙醛中毒会引起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CO2积累,血浆pH下降。呼吸中枢位于______。人体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是因为人体内有许多参与pH调节的______物质。
17. 饮食中的脂肪会诱导小肠分泌一种激素——缩胆囊素(CCK),CCK通过一定途径降低肠道对饮食中抗原的反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会刺激小肠分泌CCK,CCK作用于感受器使传入神经兴奋,此时传入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通过__________结构在中枢神经元之间传递。
(2)神经中枢的兴奋由迷走神经传出,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该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随后,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降低肠道对饮食中抗原的反应。由此可知,在这一过程中机体维持肠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
(3)为探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动物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采取禁食和高脂喂养,并检测每组动物在实施切断迷走神经处理前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结果推测,第1组动物的喂养方式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18.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植物能够对光作出反应,光敏色素是植物感受光信号的受体之一,其化学本质是______,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在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ABA和CTK对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表现出的关系是______(填“协同作用”或“相抗衡”)。生菜中含有莴苣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具有促进睡眠、保护眼睛等功效,但不耐存储。研究表明喷洒适量的CTK,可以延长生菜储存的时间。请以新鲜生菜为材料,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预期结果:______。
19. 藕田养鱼是一种立体生态农业,可提高生产收益,同时鱼可疏松藕田里的泥。科研小组对某藕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一条食物链中甲、乙、丙三个营养级能量相关数据(单位为J·cm-2·a-1)如下表所示,M、N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甲 6.8 0.5 7.2 0 11.0
乙 44.0 5.0 95.0 M 0
丙 9.5 1.5 11.0 N 5.0
(1)食物链中不包含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为______,莲花可以观赏,莲藕可以食用,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该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出生态工程遵循的______原理。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数值上表现为______,分析表格可知,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______。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 J·cm-2·a-1,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值为______ J·cm-2·a-1,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20. 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之后,生物兴趣小组尝试以新鲜蓝莓为原料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过程需要的微生物来自______,该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该生物发酵产生酒精过程发生在细胞的______(填结构),果酒发酵瓶是否产生酒精,可在酸性条件下通过______溶液来进行检测。
(2)乙过程需要的微生物是______,其反应简式是______。该过程改变的条件有______(至少写出2点)。
(3)利用图2所示装置制作果醋过程中充气口应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先制果酒再制果醋的优势有______(多选,填编号)。
①先酿制果酒,发酵液能抑制杂菌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果醋的产率
②酿制果酒时形成的醋酸菌膜,有利于提高果醋的产率
③果酒有利于溶出水果中的风味物质并保留在果醋中
南充高中高2023级第四学期入学考试
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组织液 ②. 血浆 (2)③④⑦
(3) ①. 4##四 ②. 组织液 ③. 脑干 ④. 7.35~7.45 ⑤. 缓冲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内正外负 ②. 突触
(2) ①. 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 ②. 神经和体液调节
(3) ①. 高脂喂养 ②. 因为第一组迷走神经切断前,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很低,切断后变得很高,而第二组前后没有任何变化。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温度、重力
(2) ①. 根尖 ②. 相抗衡 ③. 取长势、生理状况相同的新鲜生菜若干,分为两组,对照组喷洒适量的清水,实验组喷洒等量的CTK,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④. 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直接 ③. 整体
(2) ①. 逐级递减 ②. 每一营养级均有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热能、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以及暂未利用的能量
(3) ①. 179.5 ②. 16 ③. 13.7%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新鲜蓝莓表皮或周围环境 ②. 异养兼性厌氧型 ③. 细胞质基质 ④. 重铬酸钾
(2) ①. 醋酸菌 ②. C2H5OH + O2CH3COOH + H2O。 ③. 通入氧气、升高温度
(3) ①. 打开 ②. 防止杂菌污染 (4)①③
生物试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4年11月24日,古城阆中马拉松吸引了约2.2万名运动员参赛。下列有关马拉松运动员生理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皮肤血流量和汗液分泌量增多是为了维持体温平衡
B. 呼吸频率变快有利于运动员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C. 脱水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含量会明显减少
D. 运动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可能增加
2.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B. 两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之间可形成多个突触
C.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可能有两个神经元参与
D 多个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3.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
B.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来调节尿量
C. 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反馈调节
D.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感受体温的变化
4.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均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中均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
B. 体液中的CO2、NO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C. 水和无机盐平衡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
D. 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5. 研究发现人体体重与一种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类激素——瘦素有关,有关过程如下图(图中“—”表示抑制)。昼夜节律紊乱、进食频率过高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瘦素分泌增加,形成瘦素抵抗,从而导致体重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瘦素所进行的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瘦素作用范围广
B.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瘦素含量会保持相对稳定
C. 瘦素通过体液被定向运输到靶细胞起作用
D. 出现瘦素抵抗的原因可能是靶细胞上瘦素受体数量减少
6. 对着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测量到眼眨肌电信号。对大鼠进行一段时间训练后,发生了如图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中眨眼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中的“气流信号”是非条件刺激
B. ①中的“声音信号”是无关刺激,④中的“声音信号”是条件刺激
C. ④中的大鼠对声音信号发生眨眼反射时,其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
D. ④中反射建立后,只需不断用“声音信号”刺激就可防止反射消退
7.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科研小组手术去除支配小鼠脾脏的神经后,给小鼠注射病原体,发现对照组小鼠产生了大量针对该病原体的浆细胞,而实验组小鼠体内的相应浆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设计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 脾脏能及时清除衰老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C. 小鼠体内产生的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D. 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都参与B细胞的活化
8.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⑤一种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 ②⑥ B. ②⑤ C. ③⑤ D. ①④
9.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免资源浪费
B. 植物激素能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C. 生长素、乙烯利、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可以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D. 缺氧条件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10. 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在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的过程中,由于种间而导致生物对自身的生存策略进行调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某森林中黄鹂栖息在林冠层,画眉生活在林下层属于同域共存
B. 同域共存可减弱群落内的种间竞争,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 不同生物在分享或竞争共同资源过程中,会出现生态位的分化
D. 形成同域共存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增强
1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要调查我们校园内银杏树的种群密度,宜选择样方法
B. 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C. 可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照片和视频统计东北豹种群密度
D. 应该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
12.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增加到1800多只,圈养大熊猫也超过了500只。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上的濒危等级由“濒危”降级为“易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
B. 建立繁育中心,是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不能提高大熊猫的K值
D. 传染病影响着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3. 与正常人相比,甲减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致病原因一般有三种:①甲状腺本身病变;②下丘脑发生病变:③垂体发生病变。为确定三位甲减患者的致病原因,研究者分别给一位健康志愿者和三位患者注射等量且适量的TRH,并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量各自血液中TSH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已知TSH可以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患者可通过注射甲状腺激素或TRH进行治疗
B. 乙患者的下丘脑发生病变,可通过注射TSH进行治疗
C. 丙患者注射前TSH较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
D. 与甲、乙患者相比,丙患者可能还有甲状腺肿大的症状
14. 现开创了一种农业新模式:“鸡+鸭+鱼+菜”,即空中种植蔬菜,池塘养鱼、养鸭等,池塘上方为立体鸡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投放的鸡、鸭、鱼、菜比例要适中,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B. “鸡+鸭+鱼+菜”的立体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C. 该生态系统几乎没有“废物”产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 该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上的自给自足
15. 泡菜酸辣可口,有着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条件适宜时蔬菜中的糖转化成乙酸,导致溶液pH降低
B. 在腌制前,需要对菜品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免杂菌污染
C. 若泡菜坛产生白膜是因为混入氧气导致乳酸菌大量繁殖
D. 可通过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健康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2周内不能饮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______。
①水、无机盐、纤维素 ②血红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 ④尿素、肌酐、尿酸 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 ⑦乳酸与NaHCO3反应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穿过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
②乙醛中毒会引起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CO2积累,血浆pH下降。呼吸中枢位于______。人体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是因为人体内有许多参与pH调节的______物质。
17. 饮食中的脂肪会诱导小肠分泌一种激素——缩胆囊素(CCK),CCK通过一定途径降低肠道对饮食中抗原的反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会刺激小肠分泌CCK,CCK作用于感受器使传入神经兴奋,此时传入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通过__________结构在中枢神经元之间传递。
(2)神经中枢的兴奋由迷走神经传出,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该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随后,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降低肠道对饮食中抗原的反应。由此可知,在这一过程中机体维持肠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
(3)为探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动物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采取禁食和高脂喂养,并检测每组动物在实施切断迷走神经处理前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结果推测,第1组动物的喂养方式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18.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植物能够对光作出反应,光敏色素是植物感受光信号的受体之一,其化学本质是______,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在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ABA和CTK对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表现出的关系是______(填“协同作用”或“相抗衡”)。生菜中含有莴苣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具有促进睡眠、保护眼睛等功效,但不耐存储。研究表明喷洒适量的CTK,可以延长生菜储存的时间。请以新鲜生菜为材料,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预期结果:______。
19. 藕田养鱼是一种立体生态农业,可提高生产收益,同时鱼可疏松藕田里的泥。科研小组对某藕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一条食物链中甲、乙、丙三个营养级能量相关数据(单位为J·cm-2·a-1)如下表所示,M、N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 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甲 6.8 0.5 7.2 0 11.0
乙 44.0 5.0 95.0 M 0
丙 9.5 1.5 11.0 N 5.0
(1)食物链中不包含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为______,莲花可以观赏,莲藕可以食用,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该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出生态工程遵循的______原理。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数值上表现为______,分析表格可知,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______。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 J·cm-2·a-1,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值为______ J·cm-2·a-1,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20. 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之后,生物兴趣小组尝试以新鲜蓝莓为原料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过程需要的微生物来自______,该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该生物发酵产生酒精过程发生在细胞的______(填结构),果酒发酵瓶是否产生酒精,可在酸性条件下通过______溶液来进行检测。
(2)乙过程需要的微生物是______,其反应简式是______。该过程改变的条件有______(至少写出2点)。
(3)利用图2所示装置制作果醋过程中充气口应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先制果酒再制果醋的优势有______(多选,填编号)。
①先酿制果酒,发酵液能抑制杂菌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果醋的产率
②酿制果酒时形成的醋酸菌膜,有利于提高果醋的产率
③果酒有利于溶出水果中的风味物质并保留在果醋中
南充高中高2023级第四学期入学考试
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组织液 ②. 血浆 (2)③④⑦
(3) ①. 4##四 ②. 组织液 ③. 脑干 ④. 7.35~7.45 ⑤. 缓冲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内正外负 ②. 突触
(2) ①. 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 ②. 神经和体液调节
(3) ①. 高脂喂养 ②. 因为第一组迷走神经切断前,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很低,切断后变得很高,而第二组前后没有任何变化。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温度、重力
(2) ①. 根尖 ②. 相抗衡 ③. 取长势、生理状况相同的新鲜生菜若干,分为两组,对照组喷洒适量的清水,实验组喷洒等量的CTK,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绿素的相对含量 ④. 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直接 ③. 整体
(2) ①. 逐级递减 ②. 每一营养级均有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热能、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以及暂未利用的能量
(3) ①. 179.5 ②. 16 ③. 13.7%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新鲜蓝莓表皮或周围环境 ②. 异养兼性厌氧型 ③. 细胞质基质 ④. 重铬酸钾
(2) ①. 醋酸菌 ②. C2H5OH + O2CH3COOH + H2O。 ③. 通入氧气、升高温度
(3) ①. 打开 ②. 防止杂菌污染 (4)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