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验收生物学试卷(含答案).docx 展开
大庆一中2024级高一下学期开学验收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如图为几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四种生物共有细胞器是核糖体
B. 甲和丁细胞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 乙和丙都有细胞壁,且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相同
D. 乙和丙细胞中均有叶绿素,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 人体细胞中Ⅰ、Ⅱ两种核苷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处的碱基可以为A、C或G
B. 由Ⅰ组成的物质一般为单链结构
C. 由Ⅱ组成的物质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D. 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Ⅰ的排列顺序中
3. 对绿萝根尖分生区细胞某细胞器提取并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0%、15%、20%、20%、15%,那么该细胞器的功能是( )
A.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 可以使该细胞保持坚挺
4. 下图为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中都含甲,植物细胞中都含丙
B. 乙和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密切相关
C. 甲、乙、丙、丁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脂质分子在丁中合成,需要甲提供能量
5. 研究发现,细胞可以通过回收机制使细胞器内的驻留蛋白质返回到正常驻留部位。驻留在内质网的可溶性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称为KDEL序列,如果该蛋白被意外地包装进入转运膜泡,其就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KDEL受体就会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将它们回收到内质网,KDEL序列和受体的亲和力受pH高低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OPⅠ、COPⅡ膜泡和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均有识 别与结合KDEL序列的受体
B. 低pH能促进KDEL序列与受体的结合,高pH有利于其从受体上释放
C. 如果内质网的某一蛋白质缺乏KDEL序列,那么该蛋白质将不能返回内质网,而有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
D. 内质网驻留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6.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马铃薯做相关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吸收水分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B. 将高温杀死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C. 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会降低
D. 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还原糖
7. 生物膜和人工制备的磷脂双层膜在通透性上存在一定差异,下表所示为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单位:cm·s-1)。据此可以推断( )
膜种类 K+ Na+ 甘油 H2O O2
生物膜 10-6 10-7 10-6 10-2 10
人工磷脂双层膜 10-10 10-10 10-6 10-3 10
A.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O2通过的物质
B. 人工磷脂双层膜对K+、Na+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 H2O和甘油在跨膜运输方式上有所不同
D. 分子的大小对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无影响
8. 协同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如下图所示,进入细胞所需动力来自膜两侧的浓度差,葡萄糖进入细胞是在膜两侧浓度梯度驱动下进行的,而细胞内的则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到膜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时与和葡萄糖结合的载体蛋白无特异性
B. 甘油分子、乙醇分子与图中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
C. 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一种不消耗能量的协助扩散
D. 图示协同运输方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主动运输
9.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大分子物质,其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网格蛋白参与细胞膜的内陷运动
B. 该过程需要细胞识别,不消耗能量
C. 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0. 下表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步骤 1 2 3 4 5
注入淀粉溶液 注入蔗糖溶液 注入某种酶溶液 注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观察现象
试管Ⅰ 2mL — 2mL 2mL A
试管Ⅱ — 2mL 2mL 2mL B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是底物的用量、反应温度等
B. 步骤3只能选用新鲜的淀粉酶
C. 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淀粉酶,则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
D. 该实验还可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11.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
B. ATP中的A代表腺苷
C. 人体在运动时,肌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多
D. 合成ATP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
12.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最终去向有两处:即ATP中的化学能、散失的热能
B. 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02和水
C. 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 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13.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B. 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
C. 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D. 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14. 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 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可以除去体积分数为95%乙醇中的水分
C. 为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可在研磨绿叶前加入少量二氧化硅
D. 正常情况下,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色素颜色为黄绿色
15. 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表示
B. T1 >T2,A点的酶活性大于B点,所以A点光合速率大于B点
C. Ⅰ、Ⅱ和Ⅲ曲线在C点的光合速率相同的原因是光照强度较弱
D. 突然将C点光照强度变为D点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的含量上升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
16. 水、无机盐等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呕吐、腹泻的病人,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
B. 过量饮水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需脱水治疗
C. 缺钙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合理膳食得到改善
D. 铁摄入不足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贫血,需适量补铁
17.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细胞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 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 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 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18.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设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溶液浓度在0.4~0.5 mol·L-1之间
B. 浸泡后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b组细胞的吸水能力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能量大于b组
D. 实验后,a组细胞液的浓度比b组的高
19. 下图中曲线b表示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B.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C.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 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两点位置都不变
20. 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放在1℃的冷库内贮藏,其中一份用高浓度处理48h,另一份则不做处理。从采摘后算起每10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释放量和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 第20d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处理组
C. 第40d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多
D. 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三、非选择题
21. 回答下列关于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问题:
(1)香蕉果实成熟中淀粉会不断转化成还原糖,因此逐渐变甜。如图甲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图乙是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6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
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第2天的提取液5mL,在c、d试管中各加第6天的提取液5mL。
①图甲的两条曲线中,表示淀粉含量的是_____,另一条不能表示蔗糖的含量变化,原因是_____。
②图乙的4支试管中,需要水浴加热的是_____(填字母)。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是_____
(2)某实验小组利用大豆种子来进行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如图I表示脂肪的鉴定过程,图Ⅱ表示蛋白质的鉴定过程。
①图I中对大豆种子切片进行染色后,要用_____洗去浮色(即洗去多余的染液)。利用试剂甲给子叶染色,可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可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试剂甲是_____。
②图Ⅱ中的试剂乙是_____,如果用鸡蛋清作为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则需要_____。
22.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细胞膜主要由[ ]_____和[ ]_____组成,其中[ ]_____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有关。
(2)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具有_____性。
(3)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
(4)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填特点)。
(5)若上图是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则其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图中_____所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
(6)上图中a、b、c、d四种方式中受浓度影响的有_____。
23.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解开了调控运输物在正确时间投递到细胞中正确位置的分子原理,也就是细胞通过囊泡精确地释放被运输的物质。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核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囊泡Y由___________ (填名称)“出芽”形成,到达________(填名称)并与之融合。研究表明,X囊泡内的“货物”为多种水解酶,这些酶会储存在结构⑤中,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囊泡能够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到相应位置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4)囊泡运输与S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异常个体,与正常酵母菌对比,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从而影响该细胞的正常分泌功能,据此推测,S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4.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密闭小室内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充足,光照不影响温度变化)。一段时间后测定植株单位时间内的气体释放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cd段植株释放的气体是_____。限制ab段气体释放速率增大的外界因素是_____。
(2)若将图甲中的白光源替换成绿光重复实验,则图乙中的c点将会向_____移动。
(3)经测量图乙中)H=1.5,I=4,J=5.。当长期处于光源距离为a且每天仅光照6h时,推测植物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4)在强光条件下,植物吸收的光能若超过光 作用的利用量,过剩的光能可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即出现“光抑制”现象。某同学查阅资料后假设植物叶绿素b缺失能减弱光抑制现象。现有某野生型植株和叶绿素b缺失突变体,请用图甲装置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观点。
实验步骤:
①取图甲装置若干个,均分为两组并编号A、B。
②A组放入适量的野生型植株,B组放入_____。
③将所有装置置于_____(填图乙字母)范围内的相同光源距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环境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测量各装置中_____。
预期结果:_____。
大庆一中2024级高一下学期开学验收考试
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
【16题答案】
【答案】ACD
【17题答案】
【答案】ABC
【18题答案】
【答案】AB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ABD
三、非选择题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Ⅰ ②. 香蕉果实中淀粉转化为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 ③. b、d ④. 将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再加入样液中
(2) ①.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②. 苏丹Ⅲ染液 ③. 0.01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 ④. 将鸡蛋清稀释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磷脂双分子层 ③. 蛋白质 (2)一定的流动
(3) ①. 协助扩散 ②. 自由扩散 (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5) a (6)a、d
【23题答案】
【答案】(1)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 ①. 内质网 ②. 高尔基体 ③. 溶酶体
(3) ①. 囊泡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 ②. 信息交流
(4)促进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CO2 ②. 温度
(2)左 (3)能
(4) ①. 野生型植株和叶绿素b缺失突变体 ②. 0-a ③. 氧气的含量 ④. B装置的氧气含量大于A装置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如图为几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四种生物共有细胞器是核糖体
B. 甲和丁细胞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 乙和丙都有细胞壁,且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相同
D. 乙和丙细胞中均有叶绿素,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 人体细胞中Ⅰ、Ⅱ两种核苷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处的碱基可以为A、C或G
B. 由Ⅰ组成的物质一般为单链结构
C. 由Ⅱ组成的物质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D. 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Ⅰ的排列顺序中
3. 对绿萝根尖分生区细胞某细胞器提取并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0%、15%、20%、20%、15%,那么该细胞器的功能是( )
A.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 可以使该细胞保持坚挺
4. 下图为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中都含甲,植物细胞中都含丙
B. 乙和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密切相关
C. 甲、乙、丙、丁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脂质分子在丁中合成,需要甲提供能量
5. 研究发现,细胞可以通过回收机制使细胞器内的驻留蛋白质返回到正常驻留部位。驻留在内质网的可溶性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称为KDEL序列,如果该蛋白被意外地包装进入转运膜泡,其就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KDEL受体就会识别并结合KDEL序列将它们回收到内质网,KDEL序列和受体的亲和力受pH高低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OPⅠ、COPⅡ膜泡和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均有识 别与结合KDEL序列的受体
B. 低pH能促进KDEL序列与受体的结合,高pH有利于其从受体上释放
C. 如果内质网的某一蛋白质缺乏KDEL序列,那么该蛋白质将不能返回内质网,而有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
D. 内质网驻留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6.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马铃薯做相关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吸收水分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B. 将高温杀死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C. 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会降低
D. 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还原糖
7. 生物膜和人工制备的磷脂双层膜在通透性上存在一定差异,下表所示为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单位:cm·s-1)。据此可以推断( )
膜种类 K+ Na+ 甘油 H2O O2
生物膜 10-6 10-7 10-6 10-2 10
人工磷脂双层膜 10-10 10-10 10-6 10-3 10
A.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O2通过的物质
B. 人工磷脂双层膜对K+、Na+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 H2O和甘油在跨膜运输方式上有所不同
D. 分子的大小对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无影响
8. 协同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如下图所示,进入细胞所需动力来自膜两侧的浓度差,葡萄糖进入细胞是在膜两侧浓度梯度驱动下进行的,而细胞内的则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到膜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时与和葡萄糖结合的载体蛋白无特异性
B. 甘油分子、乙醇分子与图中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
C. 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一种不消耗能量的协助扩散
D. 图示协同运输方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主动运输
9.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大分子物质,其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网格蛋白参与细胞膜的内陷运动
B. 该过程需要细胞识别,不消耗能量
C. 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0. 下表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步骤 1 2 3 4 5
注入淀粉溶液 注入蔗糖溶液 注入某种酶溶液 注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观察现象
试管Ⅰ 2mL — 2mL 2mL A
试管Ⅱ — 2mL 2mL 2mL B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是底物的用量、反应温度等
B. 步骤3只能选用新鲜的淀粉酶
C. 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淀粉酶,则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
D. 该实验还可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11.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
B. ATP中的A代表腺苷
C. 人体在运动时,肌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多
D. 合成ATP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
12. 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最终去向有两处:即ATP中的化学能、散失的热能
B. 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02和水
C. 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 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13.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B. 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
C. 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D. 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14. 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 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可以除去体积分数为95%乙醇中的水分
C. 为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可在研磨绿叶前加入少量二氧化硅
D. 正常情况下,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色素颜色为黄绿色
15. 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表示
B. T1 >T2,A点的酶活性大于B点,所以A点光合速率大于B点
C. Ⅰ、Ⅱ和Ⅲ曲线在C点的光合速率相同的原因是光照强度较弱
D. 突然将C点光照强度变为D点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的含量上升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
16. 水、无机盐等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呕吐、腹泻的病人,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
B. 过量饮水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需脱水治疗
C. 缺钙引起的肌肉抽搐,可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合理膳食得到改善
D. 铁摄入不足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贫血,需适量补铁
17.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细胞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 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 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 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18.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设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溶液浓度在0.4~0.5 mol·L-1之间
B. 浸泡后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b组细胞的吸水能力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能量大于b组
D. 实验后,a组细胞液的浓度比b组的高
19. 下图中曲线b表示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B.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C.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 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两点位置都不变
20. 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放在1℃的冷库内贮藏,其中一份用高浓度处理48h,另一份则不做处理。从采摘后算起每10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释放量和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 第20d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处理组
C. 第40d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多
D. 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三、非选择题
21. 回答下列关于鉴定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问题:
(1)香蕉果实成熟中淀粉会不断转化成还原糖,因此逐渐变甜。如图甲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图乙是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6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
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第2天的提取液5mL,在c、d试管中各加第6天的提取液5mL。
①图甲的两条曲线中,表示淀粉含量的是_____,另一条不能表示蔗糖的含量变化,原因是_____。
②图乙的4支试管中,需要水浴加热的是_____(填字母)。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是_____
(2)某实验小组利用大豆种子来进行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如图I表示脂肪的鉴定过程,图Ⅱ表示蛋白质的鉴定过程。
①图I中对大豆种子切片进行染色后,要用_____洗去浮色(即洗去多余的染液)。利用试剂甲给子叶染色,可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可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试剂甲是_____。
②图Ⅱ中的试剂乙是_____,如果用鸡蛋清作为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则需要_____。
22.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细胞膜主要由[ ]_____和[ ]_____组成,其中[ ]_____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有关。
(2)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具有_____性。
(3)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
(4)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填特点)。
(5)若上图是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则其吸收氨基酸的方式为图中_____所表示的跨膜运输方式。
(6)上图中a、b、c、d四种方式中受浓度影响的有_____。
23.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因为他们解开了调控运输物在正确时间投递到细胞中正确位置的分子原理,也就是细胞通过囊泡精确地释放被运输的物质。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核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囊泡Y由___________ (填名称)“出芽”形成,到达________(填名称)并与之融合。研究表明,X囊泡内的“货物”为多种水解酶,这些酶会储存在结构⑤中,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囊泡能够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到相应位置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4)囊泡运输与S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异常个体,与正常酵母菌对比,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从而影响该细胞的正常分泌功能,据此推测,S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4.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密闭小室内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充足,光照不影响温度变化)。一段时间后测定植株单位时间内的气体释放速率,结果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cd段植株释放的气体是_____。限制ab段气体释放速率增大的外界因素是_____。
(2)若将图甲中的白光源替换成绿光重复实验,则图乙中的c点将会向_____移动。
(3)经测量图乙中)H=1.5,I=4,J=5.。当长期处于光源距离为a且每天仅光照6h时,推测植物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4)在强光条件下,植物吸收的光能若超过光 作用的利用量,过剩的光能可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即出现“光抑制”现象。某同学查阅资料后假设植物叶绿素b缺失能减弱光抑制现象。现有某野生型植株和叶绿素b缺失突变体,请用图甲装置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观点。
实验步骤:
①取图甲装置若干个,均分为两组并编号A、B。
②A组放入适量的野生型植株,B组放入_____。
③将所有装置置于_____(填图乙字母)范围内的相同光源距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环境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测量各装置中_____。
预期结果:_____。
大庆一中2024级高一下学期开学验收考试
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
【16题答案】
【答案】ACD
【17题答案】
【答案】ABC
【18题答案】
【答案】AB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ABD
三、非选择题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Ⅰ ②. 香蕉果实中淀粉转化为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 ③. b、d ④. 将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再加入样液中
(2) ①.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②. 苏丹Ⅲ染液 ③. 0.01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 ④. 将鸡蛋清稀释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磷脂双分子层 ③. 蛋白质 (2)一定的流动
(3) ①. 协助扩散 ②. 自由扩散 (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5) a (6)a、d
【23题答案】
【答案】(1)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 ①. 内质网 ②. 高尔基体 ③. 溶酶体
(3) ①. 囊泡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特异性结合 ②. 信息交流
(4)促进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CO2 ②. 温度
(2)左 (3)能
(4) ①. 野生型植株和叶绿素b缺失突变体 ②. 0-a ③. 氧气的含量 ④. B装置的氧气含量大于A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