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4 )
贵州省毕节市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1 / 7
当前位置: 高中/ 生物学/ 高考专区/模拟试题
普通

贵州省毕节市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2025-05-19 浏览量 52 1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11-23004416
版本: 人教版(2019)
类型: 试卷
地区: 贵州省
文件: 365.4K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贵州省毕节市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生物学试题.docx 展开

贵州省毕节市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生物学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Taq DNA 聚合酶的成功分离促进了 PCR 的推广应用
B.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细胞学说的提出
C.差速离心法的应用促进了对细胞器的认识
D.基因工程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的定向育种
2.水是生命之源,玉米种子的萌发等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可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玉米根细胞
B.水直接参与玉米根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生成
C.休眠的玉米种子中水可参与形成NADPH 和 NADH
D.玉米叶片萎蔫时进入叶肉细胞的CO 会增多
3.生命活动正常进行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还需要能量驱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氢等有害的物质
B.细胞代谢的有序进行与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关
C.细胞中的生命活动都是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
D. ATP 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以使蛋白质等磷酸化
4.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探究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外表皮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及细胞液浓度的变化。图中的原生质体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下列选项能够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5.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 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 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随着 DNA 测序技术的发展, cfDNA 和 cffDNA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ffDNA 可以来自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
B. cffDNA 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C.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可进行癌症筛查
D.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治疗遗传病
6.纯合亲本白眼长翅果蝇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F 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
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F 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
B. F 红眼长翅果蝇有6种基因型
C. F 长翅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比例相等
D.控制眼色和翅形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7. “DNA 粗提取与鉴定”的基本过程是:裂解→分离→沉淀→鉴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材料可选择洋葱、香蕉、菜花、猪肝等
B.将研磨液过滤到烧杯中后取上清液进行后续实验
C.用冷却的酒精(休积分数为95%)可以析出DNA
D.二苯胺鉴定DNA 的过程中,DNA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8.翻译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可替换为次黄嘌呤(Ⅰ),与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A、U、C皆可配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RNA 分子内部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 mRNA 中的每个密码子都能结合相应的tRNA
C. 反密码子为5'-CAU-3'的tRNA 可转运多种氨基酸
D.碱基Ⅰ与密码子中碱基配对的特点,增加了密码子的容错率
9.合理饮食可控制体重,节食减肥容易反弹。如图所示,下丘脑前区神经元在体重下降时兴奋,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使下丘脑内侧区神经元兴奋,增加饥饿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可以调节摄食、水平衡等生理过程
B.上述神经通路参与维持体重的相对稳定
C.抑制下丘脑前区神经元兴奋可使饥饿感增加
D.谷氨酸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内侧正电荷增加
10.某人被生锈的铁钉扎出一较深的伤口,检查其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清理伤口后,须尽快密闭包扎, 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会产生抗体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机体可能出现一定程度发热
D.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前通常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试)
11.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量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 MS 为基本培养基,WT 为野生型,OX为S基因过量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培养时间 MS MS+脱落酸 MS+PAC MS+PAC+赤霉素
WT OX WT OX WT OX WT OX
24小时 0 81 0 34 0 0 0 0
36小时 30 89 6 71 4 4 17 17
A. MS组可排除拟南芥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
B.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C.基因S过量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
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作用效果相反
12.20世纪70年代褐家鼠由外地迁入新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疆某地褐家鼠种群的周限增长率为1.259(t+1年与t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年龄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低,属于衰退型种群
B.依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周限增长率推测,该种群很难去除
C.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提高
D.褐家鼠与当地的鼠类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能力
13.研究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对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和防止草原荒漠化有重要意义。下表为某高寒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重度放牧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是分解者分解过程加快所致
B.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原的生产力不同,可能是物种组成不同所致
C.放牧可能导致群落优势种改变且重度放牧下的优势种更加耐旱
D.适度放牧是保护高寒草原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14.某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某时刻第一、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分别为9g/m 和44g/m ,据此形成了上宽下窄的生物量金字塔。该生态系统无有机物的输入与输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不能由初级消费者流向生产者
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C.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D.生物体内的铅、汞等重金属浓度可辅助判断不同物种所处营养级的高低
15.由2种不同的抗原分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分子,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可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双抗可以同时与两种抗原结合
B.利用双抗可以将某些药物运送至靶细胞
C.筛选双抗时需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所使用的两种抗原
D.同时注射两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为产生双抗的浆细胞
16.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氨基寡糖类抗生素——井冈霉素,是由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JGs,一种放线菌,菌体呈丝状生长)发酵产生,在水稻病虫害防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列关于JGs发酵生产井冈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JGs含有能够编码井冈霉素的基因
B.扩大培养对井岗霉素的产量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C.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
D.由于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培养基和发酵设备无须严格灭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为选育适应弱光环境的优质水稻品种,科研人员通过γ射线诱变籼稻获得1株早熟鲜绿突变体 pe-1,并对水稻弱光胁迫的响应机制进行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期,对野生型和 pe-l水稻进行25%遮光处理7天,定期采集叶片浸泡在 (试剂)中浸提光合色素,直至叶片变为白色,再进行后续操作。
(2)经测定,野生型和 pe-1 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弱光胁迫一段时间后pe-1 水稻叶片的黄化程度比野生型 (选填“高”或“低”),依据是 。
(3)除光照外,CO 浓度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绿叶从外界吸收的( 在 Rubisco催化下,与C 结合,该过程称作 ,发生在叶肉细胞的 中。在水稻大田种植过程中,试提出提高CO 供应量的一种具体措施 。
18.(10 分)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 。
(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称为体温调定点,正常状态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为37℃。当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时,与正常状态相比,此时机体产热 (选填“增加”或“不变”或“下降”)。
(3)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 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 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19.(8分)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植物的频度,频度的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频度 频度级
1%~20% A
21%~40% B
41%~60% C
61%~80% D
81%~100% E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中的优势种,则其频度可能属于 级;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植物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 。
(2)若某群落中物种的频度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20种,则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有 种。
(3)若研究群落中植物乙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 (填选项)。
A.植物乙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植物乙的种群密度
C.植物乙的植株高度 D.植物乙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0.(10 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化是作物抗虫育种的新途径。某科研团队用胰蛋白酶抑制剂(NaPI)基因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StPinlA)基因单独或共同转化棉花,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1)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时,可将目的基因插入 Ti质粒的 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抗虫机制是 。
(2)下图为三种转基因棉花的抗虫实验结果,据结果分析 (选填“NaPI”或“StPinlA”或“NaPI+StPinlA”) 转基因棉花的抗虫效果最佳, 依据是 。
(3)大田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花时,为减缓害虫(如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可在行间种植一些 棉花等其他农作物,供害虫(如棉铃虫)取食。
21.(14分)7S 球蛋白是大豆最主要的过敏原蛋白,大豆种子中的三种脂肪氧化酶(脂氧酶) Lox-1,2,3是大豆产生腥臭味的原因。大豆食品深加工过程中需要去除 7S 球蛋白和三种脂氧酶。科研人员为获得 7S 球蛋白和三种脂氧酶同时缺失的大豆新品种,将7S 球蛋白缺失的植株与脂氧酶完全缺失的植株杂交,获得F 种子。F 植株自交得到F 种子,对F 种子和F 种子的7S球蛋白和脂氧酶进行蛋白质电泳检测,不同表型的电泳条带如图所示。
注:图中黑色条带为抗原—抗体杂交带,表示相应蛋白质的存在 M泳道条带为相应标准蛋白质所在位置,F 种子泳道的条带待填写。
根据电泳检测的结果,对F 种子表型进行分类统计如下表。
F 种子表型 粒数
7S球蛋白 野生型 124
7S球蛋白缺失型 377
脂氧酶 Lox-1,2,3 野生型 282
甲 94
乙 94
Lox-1,2,3全缺失型 31
回答下列问题:
(1)7S球蛋白缺失型属于 (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三种脂氧酶 Lox-1,2,3分别由三对基因控制。表中乙只缺失一种脂氧酶,则甲、乙的表型分别是 、 ;在脂氧酶是否缺失的性状上,F 种子表型只有四种,原因是 。
(3)在答题卡对应的图中画出F 种子表型的电泳条带。
(4)已知 Lox 基因和 7S 球蛋白基因独立遗传。上述电泳图中 (填序号)的种子表型为7S 球蛋白与三种脂氧酶同时缺失型,这些种子在F 中的比例是 。
毕节市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
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C C D A D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B A B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
(1) 无水乙醇(1分)
(2)低(1分)
弱光胁迫一段时间后,pe-1水稻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野生型水稻(答案合理即可)
(3) CO 的固定
叶绿体基质
施用农家肥(有机肥)
18.(10分, 每空2分)
(1)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
(2) 增加
(3)①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②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
③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19.(8分, 每空2分)
(1)E 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
(2) 250
(3) ABCD(答全给分)
20.(10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分)
T-DNA (1分)
抑制害虫胰蛋白酶活性,从而使害虫不能正常消化食物
(2) NaPI+StPin1A
NaPI+StPin1A 的转基因棉花上的虫体质量最低且每株棉铃数最多
(3)非转基因(或普通)
21.(14分, 每空2分)
(1) 显性
(2) Lox-1,2缺失型 Lox-3缺失型
控制 Lox-1,2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互换,控制 Lox-3 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
(4) ④ 3/64
模拟试题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