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初中生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教案.docx 展开
初中生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初中生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二、班会背景
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在行为规范和文明素养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学生存在语言不文明、在校园内追逐打闹、不尊重师长、不遵守公共秩序等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念,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特开展本次主题班会。同时,由于教学条件受限,无法使用多媒体课件,所以班会设计将更加注重互动性、参与性和实践性,通过多种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准则。
班会目的
让学生明确文明行为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了解文明行为在个人成长、校园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发现自身在文明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践行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为营造文明校园贡献力量。
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班会时间
[具体时间],预计时长 45 分钟
五、班会地点
[具体班级教室]
六、参与人员
[具体班级] 全体学生、班主任
七、班会准备
提前收集与文明行为相关的故事、案例、名言警句等资料,整理成文字稿,供班会使用。
准备空白纸张、彩色笔、小奖品(如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安排学生提前分组,每组 5 - 6 人,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发言。
布置教室,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班会主题 “初中生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并简单绘制一些与文明相关的图案,如握手、微笑、爱心等,营造温馨、积极的班会氛围。
八、班会流程
(一)导入环节(5 分钟)
班主任开场
班主任面带微笑,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问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开展一场非常有意义的主题班会。在开始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心目中理想的校园生活,你会想到什么呢?” 稍作停顿,等待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发言
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校园生活。学生可能会回答 “快乐”“和谐”“友爱”“安静”“有序” 等词语。对于每一个回答,班主任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点头微笑、说 “非常好”“你的想法很独特” 等。
引出主题
在学生发言结束后,班主任进行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精彩!大家心目中理想的校园生活都离不开和谐、友爱、有序这些美好的词汇。而这些美好的校园生活,都离不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文明行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如何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同时,用手指向黑板上的班会主题,正式开启本次班会。
(二)文明行为内涵讲解(8 分钟)
故事分享
班主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明行为故事资料,向学生讲述:“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文明行为的感人故事。下面,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有一天,公交车上非常拥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上了车,他艰难地在人群中站着。这时,一个看起来和你们差不多大的中学生站了起来,主动把座位让给了老爷爷,并扶着老爷爷坐下。老爷爷非常感动,不停地夸奖这个中学生。周围的乘客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能看出哪些文明行为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与回答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讨论时间为 2 分钟。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可能会回答 “主动让座”“帮助老人” 等。对于学生的回答,班主任进行补充和总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对!在这个故事中,主动让座体现了我们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帮助老人坐下体现了我们的乐于助人。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文明行为。”
文明行为分类讲解
接着,班主任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交往文明、环境文明等方面,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详细讲解文明行为的内涵。
语言文明:“同学们,语言是我们交流的工具,文明的语言能让人如沐春风,不文明的语言则会伤害他人。比如,当我们向别人请教问题时,要说‘请问’;得到别人的帮助后,要说‘谢谢’;不小心撞到别人,要说‘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虽然简单,但却能体现我们的文明素养。相反,如果我们说脏话、粗话,不仅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也会降低我们自己的形象。”
行为文明:“在行为方面,文明行为也体现在很多细节中。比如,在校园里,我们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追逐打闹,不攀爬围墙和树木;在公共场合,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排队时不插队,在图书馆等安静场所不大声喧哗。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反映出我们的个人修养。”
交往文明:“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嘲笑、不歧视他人。要学会倾听,当别人说话时,认真听,不随意打断。同时,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环境文明:“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爱护。在校园里,我们要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要主动捡起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破坏。只有大家都爱护环境,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
(三)文明行为案例分析(10 分钟)
案例展示
班主任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案例。这些案例以文字形式写在纸张上,由班主任逐一朗读。案例如下:
文明行为案例:在食堂打饭时,同学们自觉排队,不拥挤、不插队,打饭时轻声和食堂阿姨交流,吃完饭主动将餐盘放到指定位置。
不文明行为案例:在教室里,有的同学在课桌上乱涂乱画,下课后在走廊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影响其他班级上课;在校园的草坪上,有同学随意践踏,导致草坪受损。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展示的案例进行讨论。讨论问题如下:“案例中的行为哪些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这些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每组讨论时间为 3 分钟。
小组发言
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的区别以及带来的不同后果。例如:“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到位!文明行为不仅能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和谐有序,还能培养我们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而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生活,还会破坏校园环境和秩序。所以,我们一定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四)情景模拟(12 分钟)
情景设定
班主任向学生说明情景模拟的规则和要求:“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 —— 情景模拟。老师准备了几个不同的情景,每组抽取一个情景,然后根据情景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要体现出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要对表演进行评价,并指出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表现优秀的小组将获得小奖品哦!” 同时,展示以下情景:
情景一:在公交车上,有一位老人上车,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
情景二:在教室里,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打闹。
情景三:在学校门口,有同学乱扔垃圾。
情景四:在图书馆,有同学大声说话。
小组准备
各小组抽取情景后,利用 5 分钟时间进行准备,讨论如何表演,分配角色。班主任在教室里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情景表演与评价
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情景,表演时间控制在 2 - 3 分钟。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指出表演中体现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每个小组评价结束后,班主任进行总结和补充,对表演出色的小组颁发小奖品,如笔记本,并给予表扬:“刚才这个小组的表演非常精彩!他们生动地展现了不同行为带来的不同效果,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希望其他小组也能向他们学习!”
(五)文明行为倡议(5 分钟)
倡议内容宣读
班主任拿出事先写好的文明行为倡议书,向学生宣读:“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对文明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加文明、和谐,老师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一、语言文明,不说脏话、粗话,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
二、行为文明,遵守校规校纪和公共秩序,不追逐打闹,爱护公共设施。
三、交往文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不嘲笑、歧视他人。
四、环境文明,爱护校园和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主动维护环境卫生。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学生签名承诺
班主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空白纸张,在上面写上 “文明行为承诺书”,然后让每位学生在承诺书上签名,表示自己愿意遵守文明行为倡议,争做文明学生。签名结束后,将承诺书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作为大家的行动指南和监督依据。
(六)总结与展望(5 分钟)
班主任总结
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同学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探讨了文明行为的内涵,分析了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的案例,进行了有趣的情景模拟,还发出了文明行为倡议。通过这些活动,相信大家对如何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文明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希望大家能够牢记今天所学的内容,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文明行为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的校园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展望未来
最后,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期望:“老师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我们的班级一定会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大家庭,我们的校园也会成为一个充满文明气息的乐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九、班会延伸活动
开展 “文明行为监督岗” 活动:在班级内设立 “文明行为监督岗”,每天安排不同的学生担任监督员,负责监督班级同学的日常行为,发现文明行为及时表扬,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提醒和纠正。每周对监督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 “文明之星”,给予表彰和奖励。
举办文明行为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以 “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为主题,制作手抄报。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文明行为的内涵、案例、倡议等。通过手抄报比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明行为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
开展文明行为主题征文活动:布置学生撰写以 “我的文明行为” 或 “我身边的文明行为” 为主题的征文,让学生通过文字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行为的经历和感受,或者讲述身边发生的文明故事。评选出优秀征文,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
十、注意事项
在班会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表现自己,营造轻松、活跃的班会氛围。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也能参与到班会活动中来。
在情景模拟环节,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因表演而发生意外事故。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表演,通过表演真正达到教育和学习的目的。
班会结束后,要及时对班会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对班会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际效果,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类似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于班会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一、班会主题
初中生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二、班会背景
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在行为规范和文明素养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学生存在语言不文明、在校园内追逐打闹、不尊重师长、不遵守公共秩序等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念,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特开展本次主题班会。同时,由于教学条件受限,无法使用多媒体课件,所以班会设计将更加注重互动性、参与性和实践性,通过多种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准则。
班会目的
让学生明确文明行为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了解文明行为在个人成长、校园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发现自身在文明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践行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为营造文明校园贡献力量。
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班会时间
[具体时间],预计时长 45 分钟
五、班会地点
[具体班级教室]
六、参与人员
[具体班级] 全体学生、班主任
七、班会准备
提前收集与文明行为相关的故事、案例、名言警句等资料,整理成文字稿,供班会使用。
准备空白纸张、彩色笔、小奖品(如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安排学生提前分组,每组 5 - 6 人,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发言。
布置教室,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班会主题 “初中生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并简单绘制一些与文明相关的图案,如握手、微笑、爱心等,营造温馨、积极的班会氛围。
八、班会流程
(一)导入环节(5 分钟)
班主任开场
班主任面带微笑,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问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开展一场非常有意义的主题班会。在开始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心目中理想的校园生活,你会想到什么呢?” 稍作停顿,等待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发言
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校园生活。学生可能会回答 “快乐”“和谐”“友爱”“安静”“有序” 等词语。对于每一个回答,班主任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点头微笑、说 “非常好”“你的想法很独特” 等。
引出主题
在学生发言结束后,班主任进行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精彩!大家心目中理想的校园生活都离不开和谐、友爱、有序这些美好的词汇。而这些美好的校园生活,都离不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文明行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如何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同时,用手指向黑板上的班会主题,正式开启本次班会。
(二)文明行为内涵讲解(8 分钟)
故事分享
班主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明行为故事资料,向学生讲述:“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关于文明行为的感人故事。下面,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有一天,公交车上非常拥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上了车,他艰难地在人群中站着。这时,一个看起来和你们差不多大的中学生站了起来,主动把座位让给了老爷爷,并扶着老爷爷坐下。老爷爷非常感动,不停地夸奖这个中学生。周围的乘客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能看出哪些文明行为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与回答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组讨论时间为 2 分钟。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可能会回答 “主动让座”“帮助老人” 等。对于学生的回答,班主任进行补充和总结:“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对!在这个故事中,主动让座体现了我们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帮助老人坐下体现了我们的乐于助人。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文明行为。”
文明行为分类讲解
接着,班主任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交往文明、环境文明等方面,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详细讲解文明行为的内涵。
语言文明:“同学们,语言是我们交流的工具,文明的语言能让人如沐春风,不文明的语言则会伤害他人。比如,当我们向别人请教问题时,要说‘请问’;得到别人的帮助后,要说‘谢谢’;不小心撞到别人,要说‘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虽然简单,但却能体现我们的文明素养。相反,如果我们说脏话、粗话,不仅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也会降低我们自己的形象。”
行为文明:“在行为方面,文明行为也体现在很多细节中。比如,在校园里,我们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追逐打闹,不攀爬围墙和树木;在公共场合,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排队时不插队,在图书馆等安静场所不大声喧哗。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反映出我们的个人修养。”
交往文明:“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嘲笑、不歧视他人。要学会倾听,当别人说话时,认真听,不随意打断。同时,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环境文明:“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爱护。在校园里,我们要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要主动捡起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破坏。只有大家都爱护环境,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
(三)文明行为案例分析(10 分钟)
案例展示
班主任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案例。这些案例以文字形式写在纸张上,由班主任逐一朗读。案例如下:
文明行为案例:在食堂打饭时,同学们自觉排队,不拥挤、不插队,打饭时轻声和食堂阿姨交流,吃完饭主动将餐盘放到指定位置。
不文明行为案例:在教室里,有的同学在课桌上乱涂乱画,下课后在走廊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影响其他班级上课;在校园的草坪上,有同学随意践踏,导致草坪受损。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展示的案例进行讨论。讨论问题如下:“案例中的行为哪些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这些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每组讨论时间为 3 分钟。
小组发言
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的区别以及带来的不同后果。例如:“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到位!文明行为不仅能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和谐有序,还能培养我们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而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生活,还会破坏校园环境和秩序。所以,我们一定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四)情景模拟(12 分钟)
情景设定
班主任向学生说明情景模拟的规则和要求:“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 —— 情景模拟。老师准备了几个不同的情景,每组抽取一个情景,然后根据情景进行表演,表演过程中要体现出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要对表演进行评价,并指出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表现优秀的小组将获得小奖品哦!” 同时,展示以下情景:
情景一:在公交车上,有一位老人上车,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
情景二:在教室里,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打闹。
情景三:在学校门口,有同学乱扔垃圾。
情景四:在图书馆,有同学大声说话。
小组准备
各小组抽取情景后,利用 5 分钟时间进行准备,讨论如何表演,分配角色。班主任在教室里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情景表演与评价
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情景,表演时间控制在 2 - 3 分钟。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指出表演中体现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每个小组评价结束后,班主任进行总结和补充,对表演出色的小组颁发小奖品,如笔记本,并给予表扬:“刚才这个小组的表演非常精彩!他们生动地展现了不同行为带来的不同效果,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希望其他小组也能向他们学习!”
(五)文明行为倡议(5 分钟)
倡议内容宣读
班主任拿出事先写好的文明行为倡议书,向学生宣读:“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对文明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加文明、和谐,老师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一、语言文明,不说脏话、粗话,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
二、行为文明,遵守校规校纪和公共秩序,不追逐打闹,爱护公共设施。
三、交往文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不嘲笑、歧视他人。
四、环境文明,爱护校园和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主动维护环境卫生。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学生签名承诺
班主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空白纸张,在上面写上 “文明行为承诺书”,然后让每位学生在承诺书上签名,表示自己愿意遵守文明行为倡议,争做文明学生。签名结束后,将承诺书张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作为大家的行动指南和监督依据。
(六)总结与展望(5 分钟)
班主任总结
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同学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我们一起探讨了文明行为的内涵,分析了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的案例,进行了有趣的情景模拟,还发出了文明行为倡议。通过这些活动,相信大家对如何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文明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希望大家能够牢记今天所学的内容,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文明行为影响身边的人,让我们的校园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展望未来
最后,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期望:“老师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我们的班级一定会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大家庭,我们的校园也会成为一个充满文明气息的乐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九、班会延伸活动
开展 “文明行为监督岗” 活动:在班级内设立 “文明行为监督岗”,每天安排不同的学生担任监督员,负责监督班级同学的日常行为,发现文明行为及时表扬,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提醒和纠正。每周对监督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 “文明之星”,给予表彰和奖励。
举办文明行为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以 “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为主题,制作手抄报。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文明行为的内涵、案例、倡议等。通过手抄报比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明行为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
开展文明行为主题征文活动:布置学生撰写以 “我的文明行为” 或 “我身边的文明行为” 为主题的征文,让学生通过文字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行为的经历和感受,或者讲述身边发生的文明故事。评选出优秀征文,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
十、注意事项
在班会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表现自己,营造轻松、活跃的班会氛围。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也能参与到班会活动中来。
在情景模拟环节,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因表演而发生意外事故。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表演,通过表演真正达到教育和学习的目的。
班会结束后,要及时对班会进行总结和反思,了解学生对班会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实际效果,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类似的主题教育活动。对于班会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