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5 )
精品
人教版中职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艺术基础模块《培养聆听的耳朵——音色》
1 / 6
二一排课
当前位置: 中职/ 中职专业课/ 75 文化艺术大类/其他
精品

人教版中职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艺术基础模块《培养聆听的耳朵——音色》

2024-03-21 浏览量 86 15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1016-19567799
版本: 通用版
类型: 教案
地区: 全国
文件: 21.2K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人教版中职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艺术基础模块《培养聆听的耳朵——音色.docx 展开

《培养聆听的耳朵——音色》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鉴赏与实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序号
授课内容 第一单元《走近音乐》课型:新课 总课时 1
分课时 1
课题 第二节《培养聆听的耳朵——音色》
设计思路: 音乐是时间与声音的艺术,是通过人们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人们常称音乐为“人类的第二种语言”,音乐用它独特的曲调、韵律述说着人们的所思所想。有的音乐作品高亢激昂,有的抒情委婉,有的伤感黯淡……音乐中包含的各种要素相互结合、组织进行,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与情感。不仅如此,音乐还能生动地刻画各种动物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这四个音乐表现手法。这节课主要从“音色”入手,通过聆听、对比、赏析不同体裁、特点、风格的音乐作品,来了解、感受音色及其他要素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音色,感受音色这一要素在音乐作品表现中起到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能够体会不同乐器的声音色彩对音乐作品风格的影响。2.能够尝试结合各种要素来听赏、分析音乐作品。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去聆听作品,从而逐步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带领学生运用正确欣赏音乐的方法走近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重点 感受、体会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尝试结合各种音乐要素听赏作品,并能够进行分析。
教法学法 教法:体验式、启发式。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教学 听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音乐片段,猜猜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提问: 演奏乐器是什么? 为什么用大提琴表现大象?用管弦乐队表现狮子?用小提琴表现天鹅? 一、了解音色 音色是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不同的物品由于材料性质、形状结构、振动频率等的不同,在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每个人的声音以及各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区别,就是音色不同造成的。各种音色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调色板”,让音乐的世界充满了色彩。 二、《动物狂欢节》创作背景 1.介绍圣-桑。 2.讲解《动物狂欢节》的创作背景。 三、互动实践:我来比划你来猜 认识管弦乐队 1.教学教材p14常见西洋乐器及分类。2.游戏互动:猜猜是什么乐器。 四、欣赏《彼得与狼》音乐剧视频片段(拓展) 分辨不同人物、动物形象。 思考分别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 感受不同乐器音色刻画出的不同形象。 《彼得与狼》主要运用了西洋乐队中的五种乐器,分别刻画了彼得(小提琴) 带着问题聆听,并回答。聆听感悟动物形象。 大象—大提琴 狮子—管弦乐队 天鹅—小提琴 总结:不同的乐器声音不同。 了解音乐家,了解创作背景。 1.看书学习。 2.一名同学台前做演奏乐器的动作,其他同学猜是什么乐器。 带着问题进行赏析、思考、感受。 积极参与游戏互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要素来分析作品。 运用《动物狂欢节》中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动物描写片段,带领学生感悟不同乐器的声音色彩对音乐作品起到的作用。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知识目标达成。 知识拓展。 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洋乐器及其演奏方法。 深入了解西洋乐器中弦乐去木管乐器银色的区别,同时分辨不同木管乐器的声音色彩。
2
作业 小鸟(长笛) 鸭子(双簧管) 猫(单簧管) 祖父(巴松) 五、《雷鸣电闪波尔卡》 聆听作品,说说给你带来的感受。 你听到了哪些乐器?能联想到怎样的场景? 除了音色,还有哪些音乐要素与其交织,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它们是如何表现的?(节奏、速度、力度等) 六、《老虎磨牙》 听赏作品,感受情绪。 你能联想到什么场景? 作者运用什么要素刻画出老虎的各种状态? 谈谈你的感受。 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老虎磨牙》是一部形象鲜明、结构严谨、独立成章的打击乐作品。作品声似、形似、情似,生动地塑造了“猛虎”形象,气氛粗犷而热烈。作品选用大鼓、大钹、大锣、木鱼等打击乐器,在节奏、力度、速度及音色的变化下完成。其中,作者利用大堂鼓的鼓面、鼓梆、鼓钉配合击收有度的槌击,运用鼓槌敲刮鼓边、抓击鼓面等多种演奏方式,生动地刻画了老虎磨牙的氛围。这首作品既是对打击乐敲击演奏的突破,又具有塑造音乐形象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中华 传统鼓乐艺术的魅力。 七、互动实践 老师将准备好的各种小型打击乐发给学生,请学生用不同的力度、节奏为《雷鸣电闪波尔卡》 伴奏。 学习教材p11常见中国民族乐器。 看看你认识几个? 分组讨论,发言、总结。 再次感受节奏、节拍、速度的变化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为作品伴奏,体会不同打击乐敲击出的声音色彩。 完成作业,上传蓝墨云班课。 再次感受音色对音乐作品起到的作用——刻画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手段上运用大量音视频资料,逐步引导、探究、分析、总结,突出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在活动中深入感受。 课上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做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3
课堂小结 课后请利用网上资源,查找几首用中国民族乐 器演奏的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是独立呈现的,今天我们学习了音色这一音乐要素,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它对音乐作品起到的神奇作用。培养音乐的耳朵,结合音乐要素来欣赏音 乐作品,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趣。对于音乐学科来讲,课后拓展实践更是学生学习的最大课堂,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4
其他教案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