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5 )
人教版中职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艺术基础模块《培养聆听的耳朵——节奏》教学设计(表格式)
1 / 4
排课
当前位置: 中职/ 中职专业课/ 公共课程/其他
普通

人教版中职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艺术基础模块《培养聆听的耳朵——节奏》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03-21 浏览量 100 1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1016-19567794
版本: 通用版
类型: 教案
地区: 全国
文件: 24.9K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人教版中职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艺术基础模块《培养聆听的耳朵——节奏》教学设计.docx 展开

《培养聆听的耳朵——节奏》教学设计
科目 音乐鉴赏与实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时序号
授课内容 第一单元《走近音乐》课型:新课 总课时
分课时
课题 第一节《培养聆听的耳朵——节奏》
一、教学背景 《音乐鉴赏与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掌握鉴赏音乐作品的正确方法是本学科学习的重要内容。任何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 都离不开音乐要素,每一个要素在音乐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世界上有很多喜欢音乐的人。为什么不同的音乐作品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为什么音乐能成为相互交流的手段?这是因为音乐中所包含的各种要素相互结合,组织进行,才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与情感。音乐要素主要包括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本节课就从“节奏”这一音乐要素入手,通过聆听、对比、赏析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来了解和感受节奏、 节拍、速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神奇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四种音乐表现,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能力目标 1.能够感受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影响着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2.能够尝试结合各种要素来听赏、分析音乐作品。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去聆听作品,从而逐步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带领学生运用正确欣赏音乐的方法走近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重点 感受、体会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尝试结合四要素来听赏作品,并能够分析作品中四要素的作用。
教法学法 教法:体验式、启发式。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播放《二泉映月》《我和我的祖国》《摇篮曲》 和《打夯歌》音乐片段。 提出问题: 1.作品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2.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3.为什么不同的音乐作品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 受?
新课教学 作业 课堂小结 一、拔河体验实践 归纳总结喊口号拔河和不喊口号拔河的感 受。口号的作用是什么? 在语言还未产生时,人类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具有节奏感的号子和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音乐的 雏形。 二、欣赏视频《过滩号子》 谈感受和联想。 船夫们口中喊的是什么? 什么是节奏? 讲解教材p3知识卡片。 三、分析欣赏 讲解什么是号子。 号子,是一种在集体劳动过程中需要大家集体用力时,为了统一步调、减轻疲劳所进行演唱的体裁,常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号子的领唱者即劳动的指挥者,领唱曲调大多高扬舒展,富有号召性。号子的合唱部分大多是劳动者的齐唱,曲调深沉有力,四二拍强弱 对比明显,律动感强。《过滩号子》是当地船工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的直接体现。 四、聆听欣赏《摇篮曲》 教师用钢琴演奏两遍《摇篮曲》。 第一遍:中板(正常)速度、mp力度 第二遍:快速、ff力度(加速并加大力度)提出问题: 两遍弹奏发生了什么变化?节奏是否变化? 你的感受和体验有何不同? 第二遍的弹奏,是否可以使小宝宝安然入睡? 讲解速度、力度。 五、聆听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带着问题欣赏:这首歌曲的情绪、节奏律动、节拍特点、速度等分别是什么样的?你能否随 着音乐节拍舞动身体? 总结: 《我和我的祖国》描绘了祖国的盛世画卷。全曲具有圆舞曲风格,由两部分组成。主歌部婉转起伏、优美动听,深情地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的依恋和无限热爱。副歌部采用了混合节拍,以高八度的大跳直接进入高潮,充满激情,与主歌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对祖 国的深厚感情。 六、拓展实践 1.将教材p3中四条节奏型进行改编,如速度或 节拍,对比感受变化前后带来的不同体验。 2.思考并回答。这些节奏经常在怎样的生活、 工作场景中出现?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合适? 音乐作品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是独立呈现的,而音乐要素也不仅包括节奏、节拍、速度和力度,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会接着学习。培养音乐的耳朵,结合音乐要素来欣赏音乐作品,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带着问题聆听,并回答问题。 8名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拔河比赛,分别在有人喊口号和无人喊口号中对比体验两次拔河的感受,并总结。 欣赏作品,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能联想到怎样的场景。 看书学习:了解节奏、节拍以及两者的区别。 聆听,再次感受作品。 学习教材p4“文化理解”部分内容。 学生对比聆听两遍速度和力度不同的《摇篮曲》,感受其带来的不同情绪。 总结归纳两遍《摇篮曲》带来的不同感受,回答出是什么要素有了变化。 学习教材p3。 分组讨论,自主学习。 尝试运用以上音乐要素来赏析作品。 感受圆舞曲韵律。思考并回答问题。 再次感受节奏、节拍、速度的变化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采用演奏、演唱不同表演形式且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片段,先抛出问题,然后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对比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拔河实践体验口号的作用,进行引导:音乐起源于劳动,来源于生活。最早的音乐形式就是劳动号子。 层层递进,深入感受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了解并感受什么是节奏、节拍,以及二者的区别(知识目标) 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作品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将《摇篮曲》进行速度和力度的改变,形成明显情绪对比,引起共鸣,提出问题“是什么要素发生了改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培养合作意识。自主探究、团队协作,尝试运用所学来赏析作品,解决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感受节拍在音乐作品中起到的作用。 课上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做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学科来讲,课后拓展实践更是学生学习的最大课堂,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4
其他教案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