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IP:18.97.14.88 )
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第四十五课 概念与判断(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当前位置: 高中/ 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教材梳理(一轮)/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普通

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第四十五课 概念与判断(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2025-05-18 浏览量 36 10个学币
详细信息
ID: 1015-23002657
版本: 统编版
类型: 试卷、学案、课件
地区: 全国
文件: 3.9MB
挑错反馈
反馈经核实,可获本站资源免单券!
有奖上传 收藏 加入资源篮
您的学校尚未开通校网通
学校开通校网通,全校教师可畅享海量教学资源。

资料简介 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第四十五课 概念与判断.docx 展开

这是一套《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第四十五课 概念与判断(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资源,包含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第四十五课 概念与判断.pptx、课时数智作业53 概念与判断.docx、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第四十五课 概念与判断.docx欢迎下载使用,下面是关于《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第四十五课 概念与判断.docx》的文档简介内容:</br>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十五课 概念与判断
[课标要求] 1.知道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  )
2.一个语词不一定表达一个概念。 (  )
3.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内涵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  )
4.我们反对颠倒黑白,因为黑白是矛盾关系。 (  )
5.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  )
6.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  )
7.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是肯定的,它就是真的。 (  )
8.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  )
9.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  )
10.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  )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14 概念与判断 以预制菜的内涵与外延为素材
2024·湖北卷,11 全异关系 以自然现象的不同表述为背景
2023·湖南卷,15 性质判断中的周延性 依托调查结论创设背景
2023·湖南卷,16 选言判断等 以学雷锋活动创设情境
2023·天津卷,10 明确概念的方法 考查对新能源汽车热点概念的理解
2023·海南卷,19 划分 贴近生活考查对划分规则的理解
2022·天津卷,12 联言判断 考查判断类型的区分
 准确把握概念
1.概念的概述
(1)与概念相关的两组因素
①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②语词——概念的表达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 外延
含义 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作用 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关系 案例
相容关系 鲁迅与周树人,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
学生与运动员,戏迷与中老年人,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党员与干部
水果与桃子,马与白马,国际组织与联合国,四边形与正方形
桃子与水果,白马与马,联合国与国际组织,正方形与四边形
不相容关系 白与非白,农民阶级与非农民阶级,赞成票与非赞成票
白与黑,出生与死亡,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赞成票与反对票
特别提醒:①全同关系与同一个概念有区别: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内涵不尽相同;同一个概念是指外延、内涵都相同,如“父亲”“爸爸”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②判断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2.明确概念的方法
(1)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①种差加属概念是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②公式:定义项=种差+属概念。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种差 属概念
人 是 能够制造和使 用生产工具的 动物
③规则
规则 逻辑错误 案例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定义过宽” 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
“定义过窄” 人是具有正常思维的动物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劳动者就是劳动的人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否定定义” 狼不是虫,狗不是猫
定义不能用比喻 “比喻定义”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2)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①含义: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②构成:在划分中,被划分的类叫作划分的母项,划分得到的各子类叫作划分的子项。把母项划分为各子项,是依照某一或某组属性进行的,这种或这组属性叫作划分的根据、标准或原则。
③要求:对于同一个类,可以依照不同的根据进行不同的划分。划分也可以连续进行多次。
④规则
规则 逻辑错误 举例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划分不全” 按年龄段,人分为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多出子项” 文学分为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和美术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划分标准不一”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
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越级划分” 实数分为整数、分数和无理数
考向一 概念的概述
典题1 (2024·湖北卷,11,3分)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作“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作“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作“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
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
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
考向二 明确概念的方法
典题2 (2023·天津卷,10,3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  )
A.是“汽车”的种概念
B.反映了汽车的本质属性
C.与“汽车”相比,其外延大
D.与“汽车”的外延不相容
典题3 (2023·海南卷,19,2分)在学习了明确概念的方法后,小风运用划分的方法列举了以下四个例子,其中正确的是(  )
A.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
B.桌子分为圆桌、书桌、木桌
C.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
D.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判断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判断的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特别提醒: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除非语句必须符合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如疑问句、祈使句一般不表达判断。
(4)类型
2.性质判断
(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作用的叫作联项。
(3)种类
划分标准 种类
依据判断 的质—— 看联项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依据判 断的量 ——看 量项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从质与量 的结合上 划分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深化剖析:六种性质判断的事例表现
类型 构成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全称肯定判断 所有 商品 是 有价值的
全称否定判断 所有 真理 不是 一成不变的
特称肯定判断 有些 中学生 是 共青团员
特称否定判断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球迷
单称肯定判断 —— 许海峰 是 运动员
单称否定判断 —— 这个人 不是 小学生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
深化剖析:运用性质判断常见的错误
错误 案例 要求
缺少主项 又输了 如无上下文,不能省略主谓项
缺少谓项 这个足球队
主谓配合不当 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主谓对应”
误用联项 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 “慎用多重否定”
误用量项 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慎用全称”
(5)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示例
全称肯 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所有的猫(周延)都是动物(不周延)
全称否 定判断 周延 周延 所有的塑料(周延)不是金属(周延)
特称肯 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有些动物(不周延)是猫(不周延)
特称否 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有些参会教师(不周延)不是青岛人(周延)
单称肯 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这个三角形(周延)是等腰三角形(不周延)
单称否 定判断 周延 周延 3(周延)不是偶数(周延)
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 示例
全称肯 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所有的猫(周延)都是动物(不周延)
全称否 定判断 周延 周延 所有的塑料(周延)不是金属(周延)
特称肯 定判断 不周延 不周延 有些动物(不周延)是猫(不周延)
特称否 定判断 不周延 周延 有些参会教师(不周延)不是青岛人(周延)
单称肯 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 这个三角形(周延)是等腰三角形(不周延)
单称否 定判断 周延 周延 3(周延)不是偶数(周延)
3.关系判断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3)关系的性质
①对称性关系
类型 图示 典例 特点 常见词
对称关系 小华和小娜是双胞胎 互相具有同一关系 朋友、同学、同事等
反对称关系 张明比李辉高 不具有同一关系 大于、重于、晚于等
非对称关系 蓝队支持红队 不一定具有同一关系 尊重、信任、佩服等
②传递性关系
类型 图示 典例 特点
传递关系 A比B高,B比C高,则A肯定比C高 互相具有同一关系
反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则甲一定不是丙的儿子 不具有同一关系
非传递关系 小明认识小光,小光认识小红, 则小明未必认识小红 不一定具有同一关系
知识拓展: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句式 部分同学是团员 小明喜欢物理
所有商品都有价值 小光与小辉是同学
实质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
核心 谓项是主项自身所具有的性质 关系项是存在于几个关系者项之中的关系
主项 一项 多项
量项 只能有一个 可以有多个
联项 表示“具有或者不具有……性质”的意思 往往不用联项,尽管有时也用“是”或“不是”作为联项,但它们表示“具有或者不具有……关系”的意思
联系 都是简单判断,都有肯定与否定、真假之分
考向一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典题1 (2023·湖南卷,15,3分)某校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经过走访,他们以判断形式形成了关于某村的调查结论:所有家庭都不是贫困户;有些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大学毕业生;李家老屋是红色资源。在上述调查结论中(  )
①“贫困户”是不周延的 ②“大学毕业生”是不周延的 ③“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周延的 ④“李家老屋”是周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方法点拨:分析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的周延性,可运用以下技巧:(1)主项看量项,即根据量项来界定主项是否周延,全称判断和单称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特称判断的主项是不周延的。
(2)谓项看联项,即根据联项来界定谓项是否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
考向二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典题2 (2025·广东佛山模拟)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下列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观点 逻辑分析
①中国人民就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人 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违反了矛盾律
③奇数是偶数加一,偶数是奇数减一 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④张三认识李四,李四认识王五,张三认识王五 把非传递关系当作传递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联言判断
(1)含义: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2)结构
构成 案例 要求
联结项 并列复句:“并且”“既……又……” 有时可以省略
递进复句:“不但……而且……”
转折复句:“虽然……但是……”
联言支 是伟大的政治家,是伟大的军事家…… 至少有两个
(3)性质: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知识拓展:性质判断、关系判断与联言判断
类型 举例 结论
性质判断 小刘和小赵是球迷 拆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成为联言判断
小刘是球迷和影迷 拆成“小刘是球迷,小刘也是影迷”,句子成立,成为联言判断
这个人不是小学生 主项、谓项都不能分拆,不能成为联言判断
关系判断 小刘和小赵是同乡 拆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不能成为联言判断
2.选言判断
(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结构
构成 案例 要求
联结项 相容关系:“或者……或者……”“可能……也可能……”等 一般不能省略
不相容关系:“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选言支 你做错了,我做错了 鱼死,网破 至少有两个
(3)种类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判断依据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相容的选言支)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不相容的选言支)
联结项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4)真假性质
类型 举例 结论
相容选言判断 或者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 至少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
电动车涨价,可能是因为成本上升,也可能是因为补贴退坡
不相容选言判断 这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有而且只能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该选言判断才是真的
不是我没说清楚,就是你没听清楚
特别提醒:保证选言判断为真,选言支中必须有真;不同类型的选言判断,对真选言支的数量要求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3.假言判断
(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结构:前件、后件、联结项。
(3)类型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p,那么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p,才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当且仅当p,则q
(4)性质
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
p q 如果p,那么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假 真
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只有p,才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
p q 只有p,才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性质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当且仅当p,则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
p q 当且仅当p,则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无论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要是前后件均假,那么假言判断就真。这一点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分析的基础上的。如果拘泥于某个具体的例子,反而可能想不明白。
知识串联:复合判断的结构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联结词 联结项 联结项 联结项
支判断 联言支 选言支 前件、后件
考向一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典题1 (2022·天津卷,12,3分)“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这一判断是(  )
A.假言判断 B.联言判断
C.关系判断 D.选言判断
考向二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典题2 (2023·湖南卷,16,3分)为了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某班开展学雷锋活动,可选活动方式有“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参观雷锋纪念馆”“慰问福利院老人”。全班男生:如果不参观雷锋纪念馆,就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全班女生:要么参加环保志愿服务,要么慰问福利院老人。以下能满足全班同学要求的方案是(  )
①参观雷锋纪念馆,并慰问福利院老人
②只慰问福利院老人,不参观雷锋纪念馆
③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并慰问福利院老人
④只参加环保志愿服务,不参观雷锋纪念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三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典题3 (2025·安徽池州模拟)“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始终牢记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将为群众造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一表述(  )
①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反映认识对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四十五课 概念与判断
循纲忆知
①本质属性 ②本质属性 ③本质属性 ④定义项 ⑤种差加属概念 ⑥全同 ⑦范围 ⑧交叉 ⑨反对 ⑩母项  等于  断定  真假  谓项  特称肯定判断  配合不当  关系项  传递性  同时存在  可能  不相容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易错辨析
1.× 提示: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
3.× 提示: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4.× 提示:在颜色中,黑白是反对关系。
5.× 提示: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6.× 提示: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7.× 提示: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
8.× 提示: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9.× 提示: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10.× 提示: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考点1 准确把握概念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D [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作“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作“雨凇”,显然“冻雨”与“雨凇”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A错误。从材料信息看,“下冰凌”与“流冰”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其外延相同,“冻雨”与“下冰凌”外延是全同关系,B、C错误。“雨凇”与“下冰凌”是两个概念,其外延是全异关系,D正确。]
典题2 A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这一定义反映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属性,而不是“新能源汽车”反映了汽车的本质属性,B错误。“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小于“汽车”的外延,C错误。“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与“汽车”的外延相容,D错误。“新能源汽车”与“汽车”是种属关系,“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的种概念,A正确。]
典题3 A [“圆桌”表述的是桌子的形状;“书桌”表述的是桌子的用途;“木桌”表述的是桌子的材质,三者标准不一,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B排除。黄瓜、茄子属于蔬菜,而蔬菜与粮食作物是同一级关系,把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C排除。选票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班干部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D排除。“邮件分为电子邮件和非电子邮件”正确运用了划分的方法,A正确。]
考点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C [“所有家庭都不是贫困户”是全称否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是周延的,即“贫困户”是周延的,①错误。“有些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大学毕业生”是特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的主项和谓项都是不周延的,“回乡创业的村民”和“大学毕业生”都是不周延的,②正确,③错误。“李家老屋是红色资源”是单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谓项是不周延的,“李家老屋”作为主项是周延的,④正确。]
典题2 B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强调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实质的不一致,没有违反矛盾律,②错误。用奇数定义偶数,用偶数定义奇数,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③错误。拥有中国国籍的人有外国人,还有我们要专政的对象等,不仅只有中国人民,因此“中国人民就是拥有中国国籍的人”这一观点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①正确。张三认识李四,李四认识王五,这不代表张三一定认识王五,因此这是非传递关系,而不是传递关系,④正确。]
考点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经典案例研透
典题1 B [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材料未体现假言判断,A不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材料中的判断断定了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既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属于联言判断,B入选。“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不是关系判断,C不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材料未体现选言判断,D不选。]
典题2 A [“要么参加环保志愿服务,要么慰问福利院老人”是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不可能都为真,③错误。“如果不参观雷锋纪念馆,就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后件就可以否定前件,④错误。根据全班男生的观点,参观雷锋纪念馆,可能参加环保志愿服务,也可能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根据全班女生的观点,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可以慰问福利院老人,①正确。根据全班女生的观点,慰问福利院老人,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根据全班男生的观点,不参加环保志愿服务,可能参观雷锋纪念馆,也可能不参观雷锋纪念馆,②正确。]
典题3 A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始终牢记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将为群众造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而不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正确,②错误。形象思维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材料这一表述属于抽象思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正确,④错误。]
1/1
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试卷

微信扫码阅读

订阅、浏览更便捷,更有机会免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