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一轮复习课件.pptx 展开
(共27张PPT)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必修三)
政气浩然
2024.1.19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五课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考情预测
1.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 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3.学会正确运用判断; 4.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1)从命题内容上看,性质判断的类型区分、关系判断的对称和传递关系、复合判断的类型区分和真假值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査形式上看,主要考选择题,主观题也会有所考查
(3)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重点考查复合判断的推理规则。
必要性、含义、构成、类型、真假、意义及要求
必要性、含义、构成、类型、真假、意义及要求
含义、构成、真假、意义及要求
正确运用判断
判断的概述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使用判断的原因
2.判断的含义
3.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5.判断的表达
6.判断的类型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社会实践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 2.构成
3.种类 4.要求
1.必要性 2.含义
3.构成 4.种类
5.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一、判断的概述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与实践: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判断的基本特征
特征 分类 举例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肯定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①这是本很好看的书。②水结成冰是一种物理反应。
否定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或者否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儒林外史》不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列。
有真假之分 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即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错误反映客观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西游记》是短篇小说。
4.判断的表达:语句。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5.判断的类型
1.这是新学生宿舍
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3.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性质判断
(1)分类
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性质判断主要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
所有 马克思主义者 是 唯物主义者。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看联项
看量项
“质”与“量”的结合上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事 例 性质判断的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
量项 主项(S) 联项 谓项(P) 所有 商品 是 有价值的 ①
所有 真理 不是 一成不变的 ②
有些 中学生 是 共青团员 ③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球迷 ④
许海峰 是 运动员 ⑤
这个人 不是 小学生 ⑥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2.关系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对称性关系 对称关系 小明与小华是同学
反对称关系 小明比小华大3岁
非对称关系 小明认识小华
传递性关系 传递关系 济南在上海以北,上海在福州以北
反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非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a
b
有某关系
也有某关系
a
b
有某关系
无某关系
a
b
有某关系
可能有、可能无某关系
a
c
也有某关系
有某关系
b
有某关系
a
c
无某关系
有某关系
b
有某关系
a
c
可能有、可能无某关系
有某关系
b
有某关系
关键词
课程设计
在某校男篮对抗赛中,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小明高兴地说:“红队必然会战胜蓝队。”小新摇摇头说:“不一定。”下列对两人的对话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明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B.小明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反传递关系
C.小新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D.小新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C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部分祈使句则不表达判断。下列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
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②难道你不喜欢这本书
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过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下列属于否定判断的是( )
A.没有学生考试不及格
B.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C.有的学生考试不及格
D.并非有的学生考试不及格
C
模拟演练
三、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的含义及其组成
(1)含义: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2)组成: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
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
①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制裁帝国!
②美国的经济制裁要么是多边制裁,要么是单边制裁。
④如果没有美国制裁,那么物价不会上涨得太过荒唐。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既…也…是联结词
要么…要么…是联结词
如果…那么…是联结词
2、 复合判断的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类型 内涵
联言判断 “联”,就是联结的意思, 所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判断 “选”,就是选择的意思, 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 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
假言判断 “假”,就是假设的意思, 所以表明假设的情况 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
(1)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 含义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结构 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联结项 ①举例:“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②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如“此商品物美价廉”)
真假值特征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联言判断真值表
p q P并且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全真才真,
一假即假。
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p),也不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p),但不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p),而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既是恒温动物(p),又是脊椎动物(q)
p为真,q为真,故该判断为真。
已知: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也是脊椎动物
p为假,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
p为真,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
p为假,q为真,故该判断为假;
课堂练习
(2)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 结构 选言支 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联结项 ①举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②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
分类 相容选言判断 断定选言支中至少有一真的选言判断。“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
不相容选言判断 断定有且只能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选言判断。“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真假值特征 相容选言判断:只要有一个是真的,它就是真的;只有当选言支都是假的时,它才是假的。(一真即真,全假则假)(如: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且当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它才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它就是假的。(有且只有一个真才真)(如: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p q P或者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一真即真,
全假即假
不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p q 要么P要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假全真皆假
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某地蔬菜价格大幅下降成为社会议论焦点。本次蔬菜价格突然下降,或者是蔬菜销路不畅,或者是不同地域蔬菜上市时间撞车,或者是蔬菜大丰收导致供大于求。以下选项与上述判断相一致的是( )
A.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
B.夏老师对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C.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住了
D.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
A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一国经济增速放缓,或是投资下滑,或是消费不足,或是出口受阻。若A国投资上扬,但经济增速放缓,从中能推断出A国( )
①要么消费不足,要么出口受阻
②消费不足和出口受阻,必有一真
③或者消费不足,或者出口受阻
④消费不足和出口受阻,必有一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模拟演练
(3)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 结构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后件。 分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常用联结项:“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真假值: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
(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常用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不……就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等
真假值: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同真,同假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
前件
后件
联结项
假言判断逻辑结构示意图:
以下为哪种假言判断?
1、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
2、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
3、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一旦黄河决口,后果就不堪设想。
6、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
充分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课堂练习
注意:假言判断的判断真值表
p q 如果p,那么q (p→q) 只有p,才q (p←q) 当且仅有p,则q
( p 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如果明天下雨,那么地会湿。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含义 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构成 由前件、后件、联结项组成 分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条件判断)
知识整合
关键词
课程设计
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去郊游。对这一判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气晴朗,我们就去郊游
B.天气晴朗,我们不去郊游
C.我们没去郊游,天气肯定不晴朗
D.天气不晴朗,我们去郊游了
B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甲: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乙:周末我们去动植物园,要么小张开车去,要么小李开车去。
丙:台风过去了,航班才能恢复正常。
丁:当且仅当小明邀请你去看电影,你才去。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话是联言判断,表达了中国青年的担当和决心
B.依据乙的话推断:周末我们去动植物园,小张是开车去的,小李也是开车去的
C.依据丙的话推断:航班恢复正常,台风一定过去了
D.依据丁的话推断:你可以去看电影,即使小明没有邀请你
C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2022年8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致贺信时指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坚定信心、和衷共济,坚定不移抗击疫情,齐心协力促进发展,人类社会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这一判断的类型一致的是( )
A.如果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B.这篇文章不仅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C.面对困难,要么战而胜之,要么被困难吓倒
D.除非你用功学习,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D
模拟演练
THANKS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统编版必修三)
政气浩然
2024.1.19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五课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考情预测
1.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 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3.学会正确运用判断; 4.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1)从命题内容上看,性质判断的类型区分、关系判断的对称和传递关系、复合判断的类型区分和真假值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査形式上看,主要考选择题,主观题也会有所考查
(3)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重点考查复合判断的推理规则。
必要性、含义、构成、类型、真假、意义及要求
必要性、含义、构成、类型、真假、意义及要求
含义、构成、真假、意义及要求
正确运用判断
判断的概述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使用判断的原因
2.判断的含义
3.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5.判断的表达
6.判断的类型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社会实践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 2.构成
3.种类 4.要求
1.必要性 2.含义
3.构成 4.种类
5.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一、判断的概述
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与实践: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3.判断的基本特征
特征 分类 举例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肯定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①这是本很好看的书。②水结成冰是一种物理反应。
否定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或者否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儒林外史》不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列。
有真假之分 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即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错误反映客观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西游记》是短篇小说。
4.判断的表达:语句。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5.判断的类型
1.这是新学生宿舍
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3.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性质判断
(1)分类
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性质判断主要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
所有 马克思主义者 是 唯物主义者。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看联项
看量项
“质”与“量”的结合上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事 例 性质判断的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
量项 主项(S) 联项 谓项(P) 所有 商品 是 有价值的 ①
所有 真理 不是 一成不变的 ②
有些 中学生 是 共青团员 ③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球迷 ④
许海峰 是 运动员 ⑤
这个人 不是 小学生 ⑥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2.关系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对称性关系 对称关系 小明与小华是同学
反对称关系 小明比小华大3岁
非对称关系 小明认识小华
传递性关系 传递关系 济南在上海以北,上海在福州以北
反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非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a
b
有某关系
也有某关系
a
b
有某关系
无某关系
a
b
有某关系
可能有、可能无某关系
a
c
也有某关系
有某关系
b
有某关系
a
c
无某关系
有某关系
b
有某关系
a
c
可能有、可能无某关系
有某关系
b
有某关系
关键词
课程设计
在某校男篮对抗赛中,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小明高兴地说:“红队必然会战胜蓝队。”小新摇摇头说:“不一定。”下列对两人的对话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明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B.小明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反传递关系
C.小新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D.小新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C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部分祈使句则不表达判断。下列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
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②难道你不喜欢这本书
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过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下列属于否定判断的是( )
A.没有学生考试不及格
B.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C.有的学生考试不及格
D.并非有的学生考试不及格
C
模拟演练
三、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的含义及其组成
(1)含义: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2)组成:复合判断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①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
②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作联结词。
①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制裁帝国!
②美国的经济制裁要么是多边制裁,要么是单边制裁。
④如果没有美国制裁,那么物价不会上涨得太过荒唐。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支判断
既…也…是联结词
要么…要么…是联结词
如果…那么…是联结词
2、 复合判断的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类型 内涵
联言判断 “联”,就是联结的意思, 所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选言判断 “选”,就是选择的意思, 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 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
假言判断 “假”,就是假设的意思, 所以表明假设的情况 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
(1)联言判断
联言判断 含义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结构 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联结项 ①举例:“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
②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如“此商品物美价廉”)
真假值特征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联言判断真值表
p q P并且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全真才真,
一假即假。
哺乳动物既不是恒温动物(p),也不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p),但不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不是恒温动物(p),而是脊椎动物(q)
哺乳动物既是恒温动物(p),又是脊椎动物(q)
p为真,q为真,故该判断为真。
已知: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也是脊椎动物
p为假,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
p为真,q为假,故该判断为假;
p为假,q为真,故该判断为假;
课堂练习
(2)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 结构 选言支 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联结项 ①举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②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
分类 相容选言判断 断定选言支中至少有一真的选言判断。“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
不相容选言判断 断定有且只能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选言判断。“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真假值特征 相容选言判断:只要有一个是真的,它就是真的;只有当选言支都是假的时,它才是假的。(一真即真,全假则假)(如: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且当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它才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它就是假的。(有且只有一个真才真)(如: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p q P或者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一真即真,
全假即假
不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
p q 要么P要么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假全真皆假
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某地蔬菜价格大幅下降成为社会议论焦点。本次蔬菜价格突然下降,或者是蔬菜销路不畅,或者是不同地域蔬菜上市时间撞车,或者是蔬菜大丰收导致供大于求。以下选项与上述判断相一致的是( )
A.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
B.夏老师对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C.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住了
D.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
A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一国经济增速放缓,或是投资下滑,或是消费不足,或是出口受阻。若A国投资上扬,但经济增速放缓,从中能推断出A国( )
①要么消费不足,要么出口受阻
②消费不足和出口受阻,必有一真
③或者消费不足,或者出口受阻
④消费不足和出口受阻,必有一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模拟演练
(3)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 结构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后件。 分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常用联结项:“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真假值: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
(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常用联结项:“只有……才……” “必须……才……”“不……就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等
真假值:无前必无后,有后必有前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同真,同假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
前件
后件
联结项
假言判断逻辑结构示意图:
以下为哪种假言判断?
1、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
2、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
3、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一旦黄河决口,后果就不堪设想。
6、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
充分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
课堂练习
注意:假言判断的判断真值表
p q 如果p,那么q (p→q) 只有p,才q (p←q) 当且仅有p,则q
( p 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前真后假则假,其余皆为真。
如果明天下雨,那么地会湿。
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
前假后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一假一真则假,其余皆为真。
含义 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构成 由前件、后件、联结项组成 分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条件判断)
知识整合
关键词
课程设计
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去郊游。对这一判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气晴朗,我们就去郊游
B.天气晴朗,我们不去郊游
C.我们没去郊游,天气肯定不晴朗
D.天气不晴朗,我们去郊游了
B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甲: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乙:周末我们去动植物园,要么小张开车去,要么小李开车去。
丙:台风过去了,航班才能恢复正常。
丁:当且仅当小明邀请你去看电影,你才去。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话是联言判断,表达了中国青年的担当和决心
B.依据乙的话推断:周末我们去动植物园,小张是开车去的,小李也是开车去的
C.依据丙的话推断:航班恢复正常,台风一定过去了
D.依据丁的话推断:你可以去看电影,即使小明没有邀请你
C
模拟演练
关键词
课程设计
2022年8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致贺信时指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坚定信心、和衷共济,坚定不移抗击疫情,齐心协力促进发展,人类社会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这一判断的类型一致的是( )
A.如果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B.这篇文章不仅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C.面对困难,要么战而胜之,要么被困难吓倒
D.除非你用功学习,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D
模拟演练
THANKS